國內學者在兩岸四地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上表示,孩子就應該讀兒童文學,背唐詩宋詞可以,但三字經等就不必。因為農業時代離孩子太遙遠了。筆者不禁好奇,這是什麼邏輯?唐宋兩代不是農業時代嗎?孩子讀兒童文學是必然的,但絕不能「只」讀兒童文學。[@more@]
幾年前,大家都以為唯有英文是重要的。教改之後,社會大眾猛然驚覺:即使中文是自己的母語,在長期的忽視下,不但不足以談文化之傳承,甚至連應付職業上的要求都快嫌不夠用了。
語文學習本來就是人類的本能,要把兩三種語文學到足夠運用甚至學到高度的層次,是很容易的,重點是要把握到語文教育的要領而已。我們必須對百年來語文教育做一個全面的反省。
首先,建議趕快減少「講解式」的教學,老師盡量少講書,學生盡量少聽課,把時間精力放在「經典」的熟習和大量白話文閱讀上。有的人會以為雖是白話文也須講說討論,對文義才能有更深的了解,現行的幼稚園及小學語文教學,總是把已經淺顯得接近「白癡」的文章,一再講說,號稱「深究」,其實那些文章並沒有任何「深度」值得探究。
人類對語文的理解和鑑賞能力之增進,最重要的管道是自己博覽群書以及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不是聽人講解。所有的作家都是飽覽群書後自然而然行雲流水、傾洩而出的。如果我們忘了杜甫、李白、施耐庵、曹雪芹是何以才華橫溢的,至少我們應該注意到胡適之、林海音、余光中是何以博雅能文的。
不讀經,缺乏源頭活水,只讓孩子讀兒童文學,就像只讓孩子吃大人咀嚼過的菜飯一樣。孩子「不應該」只讀兒童文學,他們自己會創造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而非大人偽裝成小孩虛情矯意的作品。
【2005-12-29/聯合報/A15版/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