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7.20_24閱讀理解五天工作坊

陳欣希教授受五結鄉學進國小與輔導團邀請,展開了五天的課文本位之閱讀理解教學工作坊。

欣希老師說明了其推動閱讀理解之理念與工作內容。並介紹欣希老師的部落格資源,與社群資源。

接著說明其閱讀理解推動之目標,當中最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從閱讀中學到深入思考和多元觀點的能力。並提及孩子從小接受的文化刺激在語言互動能力之表現上便有差異。然而來到校園後,是一個可以透過學習提升語文能力的時機。欣希老師也分享了研究孩子語言學習歷程的經驗,且曾多次親身教學經驗,除為了實際體驗教學之歷程,也為了了解學生學習困難。

接著進入閱讀教學之主題,先介紹閱讀素養的概念,再說明了閱讀之歷程,認為是由讀者與文本互動所產生,而影響閱讀歷程之因素乃讀者背景、文本友善性及閱讀策略之掌握程度。故此,大人為孩子搭鷹架,孩子也可為自己搭鷹架,此應就便包含了閱讀之機會、媒介與策略。

整天的課程中欣希老師也分享了許多欣希老師的工作團隊所開發設計的資源,如成組的閱讀紀錄單,可紀錄學生閱讀歷程,讓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成果,也擁有作為學生閱讀鷹架之用。欣希老師以針對閱讀小說之學習單為例,每張各有其使用時機、對象,每一張給與學生的條件與難度、自由發揮程度不同,可適用不同閱讀能力之學生,讓老師可以視情況有不同之用。每張記錄單都有不同的閱讀歷程之輔助、要求,或可讓學生一次完成這五張,循序漸進,讓學生讀,也學習如何自己讀。

    老師接著介紹三次閱讀的模式,從「印象閱讀」到「讀懂內容」到「讀出寫法」,層層深入。並在講習現場實際以「小河豚學本事」一文為例,讓現場老師實際體驗三次閱讀的模式。再以欣希老師公開授課之影片進行分享,以「松鼠先生的麵包」一課,讓現場老師了解在教學現場可以如此應用。而針對較低年級簡單的文本,也舉了例子說明,帶入單元備課的概念,引導老師思考可以整個單元為閱讀理解之單位,一樣可以進行閱讀理解教學。

    最後老師又以陌生語詞的自學單為例,說明進行閱讀理解策略之教學,最終的希望是能讓學生自己具備能力,陌生語詞的自學單一樣有一整組各自有其難度與提供的協助內容,組成學習鷹架,可讓學生漸進學習,期望能具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欣希老師的三次閱讀模式當中,除了可以讓老師示範與學生操作,關於文本內容、意涵與寫作手法理解之外,對於「理解監控」的概念也同時並行,如語詞的自學單便有助於學生學習其面對陌生詞語的解決策略。在三次閱讀的過程中,欣希老師不斷指導學生該如何做筆記,且引導學生思考老師上課的過程與指令,讓學生思考自己目前之收穫,且知道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行為,這也是值得學習思考的部分。

感謝學進正乾老師的課堂紀錄

這五天的工作坊課程內容多可從以下網頁連結參考

http://blog.roodo.com/hsinhsi/archives/cat_727201.html

相信閱讀教學終能慢慢變成教學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