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2學期第一次領域會議紀錄

第一次領域會議紀錄

時間:105314日(一)中午1230

二、   地點:Teal教室

三、   參與對象:旺朝主任、裕傑主任、金水老師、嘉如老師、雅婷老師、俊佑老師、顥震老師、宛如老師

四、   主席:吳雅婷老師

五、   紀錄:雅婷老師

六、   討論內容:

1.本學期教師專業成長計畫和社群計畫

時間

研習內容

地點

主持()

鐘點費

3/21PM15:00-16:00

教育雲學習拍分享

TEAL教室

吳雅婷

800

4/18PM13:15-14:00

生物探究教法分享

Teal教室

黃嘉如

800

4/18PM14:10-14:55

公開觀課經驗分享

Teal教室

黃嘉如

800

5/16PM13:15-14:00

科教計劃分享

Teal教室

吳宛如

800

5/16PM14:10-14:55

行動學習分享

Teal教室

藍金水

800

6/20PM13:15-14:00

自然與生活科技

Teal教室

陳裕傑

800

 

 

 

 

 

 

 

 

 

2.教學卓越獎初選實施計畫,請領召於領域會議時宣導,可組隊報名參加。

3.2016年宜蘭縣環境教育主軸議題土地價值重建年,可將本議題融入課程與教

  學活動中。

4.將人權兩公約及人權教育議題列入教案發表。

5.段考出題、審題、範圍

 

下學期:

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段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範圍

02-4

2-54-3

4-46-3

13-1

3-24

56

13

24

出題者

嘉如

俊佑

嘉如

宛如

雅婷

顥震

裕傑

旺朝

審題者

俊佑

嘉如

俊佑

雅婷

顥震

宛如

顥震

裕傑

 

    

     

七、   臨時動議:無。

八、   散會:105314日(一)下午1310

 

 

時間的測量-雅婷

 

時間的測量教案

壹、基本資料

一、設計者

吳雅婷

二、服務學校

宜蘭縣立壯圍國中

三、主要領域

自然

四、統整領域

資訊與閱讀

五、單元名稱

時間的測量

六、適用年級

九年級

七、行動載具作業系統

Windows系統  Android系統  iOS系統

 

 

 

 

 

 

 

 

 

 

貳、設計理念

   幾年的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在操作實驗課程時,常會因為第一次接觸實驗器材太開心,而無法專心聽老師講解操作步驟,在開始實驗時,往往只有少數人在操作實驗,或是問題討論時也都只是等著別人的答案。為了克服這方面的教學困難,在本教案中,透過利用行動載具,導入實作取向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透過觸感操控拍攝實驗過程,強化學生學習上的基模,可以反覆操做、觀看實驗過程,此外,透過Wiclass智慧教室系統,不僅可以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利用互動討論的方式,澄清錯誤並且建立概念。這樣的教學模式結合具體操弄與moodle平台的教學模式,學生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合作、溝通與批判思考的關鍵能力。

 

参、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名稱

時間的測量

學科內容

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材來源

康軒教材

教學策略

引起動機à蒐集資料à分析討論à設計腳本 à展示分享

教學年級

九年級

教學節數

3

設計者

吳雅婷

評量方式

□筆試   ■口試   □表演   ■實作   ■作業   ■報告   ■鑑賞

■蒐集   □實踐   ■作品   ■討論   □示範   ■紀錄   ■展示

教學資源

硬體:

個人電腦           電子白板           投影機

數位相機           網際網路連接配備   實物提示機

平板電腦           ■ 無線基地台         ■ 無線麥克風

軟體:Chrome瀏覽器、Com phone App

平台:StdmoodleSmartschool

參考文獻

 

分段能力指標

單元教學目標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8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事。

7-4-0-1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1.了解具有規律性變化的工具,均可以作為計時器來測量時間。

2.認識單擺各部分的構造

3.學生了解擺角的大小、擺錘質量及擺長對單擺週期的影響。

 

 

 

 

 

 

教學活動流程

種類

教學設計與流程

使用軟體、數位資源或App內容

行動載具使用情境

課前備課

1.教材製作成簡報,上傳Stdmoodle

2.準備實驗錄影CD

 

 

Stdmoodle

課前準備

()教師部分

  1.將電子載具(電子白板,學生用平板)布置於數學教室並檢視資訊設備與網路環境

  2.桌椅分組排定(5人一組)

 ()學生部分

    1.領取平板電腦並開機

    2. 準備實驗器材

設備管理~點名功能

 

 

測驗問題討論功能

緯創『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

TEAL教室』

 

教學過程

【活動一】引起動機

        1.請學生說說看什麼樣的自然現象具有規律性的變化,以帶入時間的概念。

 

 

 

 

日晷

原子鐘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left: 66.6pt; text-indent: -66.6pt; mso-char-indent-count: -5.55; line-height: 20.0pt; ms

地震教案-裕傑主任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防災教育教案設計

單元名稱

天然災害

融入議題

環境教育

配合教學年級

康軒(103)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下第四章第一節

設計教師

陳裕傑

關鍵字

板塊運動、地震、震度

教學時間

45分鐘

教學資源

學習單、海報、ppt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能力指標

1. 知道臺灣位於板塊交界處的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故地震頻繁。

2. 能分辨震源與震央的不同。

3. 比較芮氏地震規模及地震強度的意義,並說出地震報告所包含的主要內容。

4. 認識減輕地震災害的方法,並能運用於生活上。

1-4-1-1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3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2-4-3-2知道地球的地貌改變及板塊構造學說;岩石圈、水圈、大氣圈、生物圈的變動及彼此如何交互影響

6-4-4-1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相關資源

 

說明

媒體類型

全球地震分部掛圖

認識全球地震的分布

海報

地震震度分級掛圖

認識地震的震度分級

海報

科學50-地震之島

體認台灣為地震密集區

DVD

隨堂測驗

檢視學習成效

隨堂測驗卷

 

 

數位資源

 

網址、檔案類內容簡述或格式

熟記【防震三部曲】

http://flowers.hunternet.com.tw/showthread.php?t=3793

生命三角

http://citytalk.tw/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787 

宜蘭縣壯圍國中防災演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nuTqfAa-PA

 

 

 

 

 

 

備註: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一、課前準備

 

 

二、複習並引起動機

 

 

 

 

 

 

三、進入主題

 

 

 

 

 

 

 

 

 

 

 

 

 

 

 

 

 

 

 

 

 

 

 

 

 

 

 

 

 

 

四、總結

熟習課文內容,準備相關教具,整理補充教材

 

1.  詢問學生生活上經歷地震的印象,讓學生舉手發表,例如何時曾經感受過地震的發生?當時在做什麼?地震搖晃的程度與搖晃的方向為何?心中在想些什麼?有無逃生的準備?

 

1.  以全球地震分布圖說明全球地震的分布,並與全球板塊分布圖比較,請學生想一想,全球的地震帶與板塊交界帶是否吻合?

2.  由全球地震分布圖提問學生臺灣在哪裡?是否有許多地震發生?引出臺灣在板塊分布的地理位置特殊。

3.  利用中央氣象局的地震報導,介紹相關名詞意義。尤其「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和「震源與震央」學生容易混淆,應該特別釐清其意義的 不同。

4.  實施全班性的口頭測驗,評量學生對地震規模與地震強度的概念是否清晰。

5.  先描述地震災害的可怕,作為引發學生討論的動機。例如都市地區大地震的發生,可能導致交通全面癱瘓,道路徹底損毀,捷運倒塌停擺,劇烈搖晃拉裂天然氣管線,加上電線走火,救援部隊無法到達支援,以致於到處火警或悶燒。

6.  請學生預先準備資料,或利用情境模擬,討論地震災害的預防以及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措施,進行搶答活動或分組討論報告。

7.  說明正確的減災措施,以及地震時的應變方式。

 

1.  重點整理

2.  線上隨堂小測驗

3.  交代作業

預告下次上課內容

預習課文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

寫學習單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

 

 

 

 

 

活動式評量

 

 

觀賞影片

 

 

 

 

 

 

 

 

 

 

 

 

聽課、思考

 

 

 

 

 

 

 

 

 

 

 

ppt

海報

 

 

 

海報

 

 

 

ppt

 

 

 

 

 

 

 

 

DVD

 

 

 

 

 

 

 

 

 

 

 

 

ppt

 

 

線上學習平台

 

 

 

2

2

 

 

 

 

 

 

5

 

 

 

 

5

 

 

 

8

 

 

 

 

 

5

 

 

3

 

 

 

 

 

 

 

5

 

 

 

 

2

 

 

3

4

1

 

 

會議紀錄第6次

壹、時間:103年6月13日下午1320

貳、地點:TEAL教室

參、請帶紙、筆及課與會

肆、社群教案發表人:陳顥震 老師(請當天將教案相關電子檔mail給召集人,謝謝)

伍、討論大綱

1.會議記錄人員順序:陳顥震、劉育誠、吳宛如、陳裕傑、吳雅婷黃嘉如

2.原定6/20顥震的社群報告提前一周6/13辦理

3.招集人交接吳宛如

 

 

4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創新教學模式與典範團隊』全國賽8月份前要教所有報告

5.縣辦理行動學習研習教育訓練於6/18,請行動學習團隊教師務必參加(公假排代),其他有興趣之教師,亦歡迎與會。

6.請多使用本部落格E-mail通知功能,及Google行事曆行動通知功能,下次通知皆以此平台連繫。(請提供常用E-mail及手機)

7.學生已完成填寫各科學習評鑑的線上問卷結果可洽大中老師

8.段考納入多元評量20%同年級老師共同討論在段考前4週明確告知學生任務項目

 

自然領域102學年度第二學期領域會議通知 及社群第五次教案發表通知

自然領域102學年度第二學期領域會議通知

及社群第五次教案發表通知

壹、時間:103523日下午1320

貳、地點:TEAL教室

參、請帶紙、筆及課本(新課本)與會

肆、社群教案發表人:劉俊佑 老師(請當天將教案相關電子檔mail給召集人,謝謝)

伍、討論大綱

1.會議記錄人員順序:陳顥震、劉育誠、吳宛如、陳裕傑、吳雅婷黃嘉如

2.進行選書評審,繳交評分表。因選書之故,俊佑的社群報告,順延一週實施。

3.社群發表日期預告:5/23俊佑 6/20顥震

4.. 103522日(週四)-5242014年慧燈中學「科學宅急便」動手玩科學系列活動,詳情請參閱領域網站。

5.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創新教學模式與典範團隊』全國賽培訓期末報告,6/6(五)早上900-1200,請完成工作分配。5/30下午1330完成相關報告。

6.本校於5/27(二)下午1320-1620於玉田國小教師研究室辦理行動學習研習教育訓練,請行動學習團隊教師務必參加(公假排代),其他有興趣之教師,亦歡迎與會。可先與資訊組洽借緯創的平板,目前無線網路環境尚未完成建置,預計一個月內陸續建置完成,若有其他老師有興趣導入,亦請洽詢資訊組。

7.請多使用本部落格E-mail通知功能,及Google行事曆行動通知功能,下次通知皆以此平台連繫。(請提供常用E-mail及手機)

8.近期內開始會請學生填寫各科學習評鑑的線上問卷

9.5/28(三)用教具玩科學研習,有興趣之同學可上全國教師研習網報名。

 

陸、臨時動議

社群教案發表-黃嘉如-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2014/4/18)

合作學習的教學設計       設計者:  黃嘉如    

學習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    單元名稱:  動物體內物質的運輸              

一、教學目標:

      課業學習目標:     了解血液的組成,及常見的血液疾病                                                          

      社會技巧目標:      幫助同學、發言討論、認真參與、傾聽同學                                                         

  二、小組人數:□ 2人  □ 3人  ●4人  ●5人  □ 6人  □ 其他                    

三、小組組成:● 能力分組  □ 隨機分組  □ 異質分組(包括:                   等)

□ 其他                     

四、教室座位安排(面對面互動):

● 各小組分開坐,且各小組間留有空間           □ 圍著圓桌坐

□ 三張桌子併在一起,作T字形狀坐             □ 其他                     

  五、學習材料:

□ 一人一份       □ 一組一份      ● 各組員拿取學習材料中的不同部分(拼圖法)

□ 其他                     

六、角色與任務分配:

□是   角色:                任務分配               

角色:                任務分配               

角色:                任務分配               

角色:                任務分配               

角色:                任務分配               

角色:                任務分配                

●否

七、選用的合作學習策略:

□ 配對討論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 共同學習法  ● 拼圖法 □ 團體探究法

□ 其它               

八、促進積極相互依賴的方法:

□ 各組完成一份報告                       □ 各個組員皆有自己的任務

● 每個組員皆獲得同樣獎賞(加分、特權)   □ 角色指派

□ 共同分享一份學習材料                   □ 隊名、隊歌、隊旗等

● 每人只有一部份資訊(拼圖法)           ● 桌子圍在一起、坐圓桌等                 □ 其他                    

九、促進個別負責的方法:

□ 隨機抽取某位組員作說明(口頭上的) □ 全班施測       □ 個別作業                                                  □ 隨機選擇某一組員的報告來評分        □ 同儕校對與修改 □ 其他              

十、要教導的合作技巧:

□ 專注      ● 傾聽      ● 輪流發言   ● 掌握時間  □ 切合主題  ● 主動分享

● 互相幫助  ● 互相鼓勵  □對事不對人  □ 達成共識  □ 其他                 

十一、均等成功機會的方法:

□ 採計個人進步積分  □ 相同程度者同組競賽  □ 提供符合不同學生程度的學習材料

十二、團體歷程:

● 組內觀察員檢核組內表現  ● 老師回饋 

□ 組內檢討:這次表現最好的是  ,下次有待加強的是  

                                                                                           

¤  合作學習的教學流程:

自然與生活科技 教學活動流程

 

教 學 活 動 流 程

教學模式

教師活動

活動

流程

學生活動

教具

時間

輔導與評量

一.準備活動

1.分析教材與學生起點行為。

2.收集資料。

3.決定教學目標及教學活動流程。

4.設計教案及製作教具。

5.設計評量。

 

1.複習前一次上課內容。

 

 

 

 

 

 

開始

 

 

 

 

二.開始上課

 

心寧靜

 

 

寧靜

 

2

mins

沉澱學生心情
準備上課

三.複習

複習考

Ppt播放

看題目

思考作答

單槍

電腦

教學投影片

6

mins

 

1.連結舊知識

 

三.引起動機

(分組活動)

提問 人體有多少血?

提問

專心聽講

圖卡

單槍

電腦

榮譽卡

學習單

教學投影片

3

mins

 

2.讓學生引起對生物演化的好奇心。

3.使學生瞭解人類演化的概略。

 

四.進入主題分組討論

 

老師講解

 

 

1.個別找答案

2.拼圖式討論

3.講解

 

找答案

 

說明

 

聽講

  1.  

單槍

電腦

學習單

教學投影片

教學影片

2

 

1*4

 

10

 

共16

 

五.血液循環Ⅰ

 

人體的循環

複習

1.大家一起來唱歌

 

6

 

六.血液循環

七.Ⅱ

 

走迷宮

 

聽講

1.仔細地聽講。

2.抽問同學

 

圖卡

學習單

榮譽卡

6

mins

 

 

 

 

 

 

 

 

 

 

 

 

八.總結

重點整理

回饋

 

 

總結

 

 

  1. 仔細地聽講。
  2. 抽問同學

 

單槍

電腦

榮譽卡

學習單

教學投影片

2mins

 

九結束活動預告

 

 

1.提示下堂課主題。

2.物質如何交換

預告

 

 

 

結束

專心聽講

學習單

 

1mins

1.引發學生課後學習意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TvTyj5FAa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sGsfuffEM

 

 

 

這是白血球,是我們體內血球最大的一種,由我們身體的骨髓製,有分成很多的類型;白血球和嗜中性血球…等,生命大約6個小時到三天不等,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TUH_e_Net/NTUH_e_Net_No12/14.pdf

血友病的介紹

血友病患者需要定期輸入血漿補充凝血因子

其實輕型的患者,是可以盡量維持日常活動的
日常生活要注意,例如:
1減少碰撞、跌倒、擦傷的機會
2.使用軟毛牙刷及不吃堅硬食物
3.保持體重不要過重
4.當有出血發生時,或懷疑有內出血時,要盡速就醫

  http://blog.ilc.edu.tw/blog/flash/ws-slideshow/ws-slideshow.swf

 

 

 

社群教案發表-藍金水-等速度與等加速度運動(2014/4/18)

壯圍國中 三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教學活動設計教案

設計人:藍金水                                                                                                    教學節數:共2節

教學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等速度與等加速度運動

能力指標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現象,什麼是科學理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

能發生的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4 接受一個理論或說法時,用科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判斷。

重大議題

生涯發展教育

家政教育

資訊教育

環境教育

教 學 準 備

電腦

單槍投影機

安裝scratch

V_T_Program運動學相關公式暨V_T圖練習程式動畫

 

教 學 重 點

 

 

等速度運動、加速度運動;平均加速度運動

 

 

2

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等加速度運動

學 習 目 標

1.理解等速度運動。

1.了解加速度運動的意義。

2.知道「平均加速度」的定義。

3.了解速度—時間關係圖的意義。

4.明白V_T圖底下面積為位移的概念。

5.了解速度與加速度同方向時,物體的運動越來越快。

6.了解速度與加速度反方向時,物體的運動越來越慢。

7.知道等加速度運動的特性。

8.了解自由落體運動。

9.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等加速度運動。

10.可由動畫練習明白運動學的相關公式真正的涵意。

 

 

 

 

 

 

 

 

 

 

 

 

教 學 指 導 要 點

教學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重點

1.理解「等速度」運動-運動快慢不變、運動方向不變。並計算其位移。

2.說明當物體的運動變快、變慢、或運動方向改變,則物體不再作等速度運動,稱為加速度運動。

3.講述加速度運動是一種變速度運動。

 4.利用本設計之動畫程式,輸入相關數據,即能繪出相關V_T圖。

5.利用加速度定義來解說加速度單位由來,使學生了解加速度單位為速度單位除以時間單位–公尺/秒2

 6.講解相關運動學公式V=V0+at。

7.以簡單的直線等加速度運動速度—時間關係圖的例子,讓學生熟悉

較為抽象的平均加速度定義。

(第一節結束)

5’

 

5’

 

3’

7’

3’

 

12’

10’

 

 

 

 

 

 

 

 

 

能知道何謂等速度運動

 

 

 

能知道何謂加速度運動

 

 

1.複習「加速度」運動的定義。

2.利用課本圖說,說明速度與加速度同方向時,物體的運動越來越快。

3.利用課本圖說,說明速度與加速度反方向時,物體的運動越來越慢。

4.講解在運動的過程中,每秒鐘速度的變化量都是一樣的,這種運動稱為等加速度運動。

5.繪製出速度—時間關係圖,使學生認識等加速運動速—時間關係圖的特性。

6.利用本設計動畫理解位移是V_T圖底下的面積。

7.統整運動學的相關公式及自由軟體相關公式

 

(第二節結束)

5’

7’

7’

7’

 

10’

 

4

5

 

能了解速度與加速度的關係

 

 

 

 

能理解V_T圖底下的面積就是位移

 

 

執行檔下載網址:

http://120.101.196.6/~lcswater/v_t_program_new.exe

速度時間V_T圖運動學公式練習動畫 使用說明

設計者:壯圍國中 藍金水

    此程式乃因筆者亦為理化教師,深知學生對於運動學的相關公式與速度、時間、位移等相關物理量關係圖,較難於理解,故設計此程式,希望透過此程式的設計,能讓老師作為教學示範(尤其在自動繪圖部分及講解V_T圖底下面積為位移的概念時),及學生自我的練習,以明白透過關係圖,更容易理解公式的真正意涵,而不只是流於公式的背誦。

 

  1. 速度時間V_T圖,透過學習者自行輸入初速度、加速度與時間,由程式設計自動運算末速度及位移,並描繪出V_T關係圖,藉由圖形能理解等速度運動與等加速度運動的差異

2. 透過圖形讓學生明白運動學的相關公式:V=V0+at

3. 明白V_t圖底下的面積就是位移:

 

輸入限制:

4.運動時間限制為240秒

5.初速限制為-180~+180m/s

6.時間不得為負,已設計自動判斷

7.已設計Reset按鍵,讓學習者能不斷重複輸入新的數據,來練習或觀看V_T之間的關係,與位移 

  的運算。

 http://blog.ilc.edu.tw/blog/flash/ws-slideshow/ws-slideshow.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