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專案:利澤國小~紅隼野放

利澤國小,鄰近五十二甲,也鄰近五結海濱。
但是,最最特別的是鄰近農業處的動植物防疫所。

宜蘭動植物防疫所,因為有設野生動物急救站
所以,縣內每當有撿到受傷的野生動物,都會送到這裡,來做醫療與急救。
這一年來,更與台灣猛禽研究會王齡敏獸醫師合作,後送宜蘭縣內傷勢較重無法自行處理的受傷猛禽。所以,讓許多受傷的猛禽,能有重新回到天空的機會。

紅隼(學名:Falco tinnunculus)為隼科隼屬的鳥類。又名茶隼、紅鷹、黃鷹、紅鷂子,是台灣相當常見的度冬猛禽,從海岸濕地、內陸淺山平原一直到中高海拔山區的農耕地都有機會見到,而有些個體也會在都會區中活動。覓食時紅隼常定點振翅飛行,搜尋到獵物後才遽然降下撲抓獵物。在冬季的農田中,配上紅隼定點振翅的身影,是觀鷹人相當熟悉的一幅畫面。

一般來說,若是本地的留鳥,野放時,大多以其受傷時發現地點附近,作為野放的地點。但是,若是候鳥,野放的地點就比較彈性。所以,當我們獲知寒假期間,有紅隼野放的機會。就聯絡最近的利澤國小,來做這次的生態教育。

今日,特別邀請台北猛禽研究會的研究員蔡宜樺姐姐一起來做這次的活動。

生態保育專案:內城國中小~大冠鷲野放

本領域與台灣猛禽研究會、農業處動植物防疫所共同合作的生態教育專案。讓受傷的猛禽,在野放時,能發揮生態教育的功能。因此,只要有猛禽也野放回歸自然,就與研究會共同研商野放地點,並協調鄰近學校參與野放的活動。

本次,是一隻昔日在員山受傷的大冠鷲,該大冠鷲2019/9/4由網友經由「台灣野生鳥類緊急救助平台」通報在宜蘭拾獲一隻全身潮濕的大冠鷲,身上疑似有沾黏一些稻米,可能有中毒。經由平台志工建議通報宜蘭縣府受理後,先安置宜蘭動物防治所,再由猛禽會志工接回救傷。 經由獸醫師檢查後判定非中毒,但該鳥低體溫、重度消瘦且虛弱,為2019年春夏季出生幼鳥,受理時不足700g且體溫只有32.5’C,可能因為離開親鳥後覓食能力不佳、或遭受感染(胯下與兩脇皮膚有多發性膿瘍),加上下雨天羽毛濕透而低體溫。經由治療後恢復精神活力,10月中旬移至大籠練飛,練飛兩個多月後判定可野放,野放前體重1800g,為受理時的2.5倍。

本次野放在週五下午,有內城國中小幼兒園及五六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或許因為機會難得,大家奔相走告。還有許多家長,前來參與。由於內城環山的環境,歷來就是猛禽出沒的生活圈。因此,在內城鄰近的空曠農田,進行野放,相當的合適。

每次,這樣的活動,都會在孩子的驚呼和讚嘆裡,給孩子一個印象深刻的學習體驗。孩子透過活動,學到許多生態野放的觀念與程序。真的是教室裡所學不來的好課程。

影片由猛禽研究會張宏銘先生提供

面山面海教育論壇

在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邀約下,參與該會所主辦的面山面海教育論壇籌備會議。

會議參與人員有協會的推手博崴媽媽、東大的李潛龍老師、海洋獨木舟四級認證教練陳嘉峰教練、台東海洋教育視導姚麗吉校長、失親兒基金會利澤活動中心林天煌主任、台北市雙溪國小繩索課程專家曾建勳老師、海鯖迴家專案的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瑋以及本縣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員。

兩天的會議,大家做了非常深入的交流。會議從早到晚,有許多理念的碰撞,觀念想法的磨合。席間決議,預計在九月將在宜蘭利澤活動中心辦理三天兩夜的面山面海教育論壇。

看到這個社會,還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為了山海戶外教育課程的推動,想方設法地努力著,就不禁熱血沸騰。真的,還是得一群人走,才能相互鼓舞,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人權議題的公開課

五結鄉教師公開課
利澤國小 邱泰慶主任
人權議題教學

一場公開課,人人有收穫。
共備精進,良性交流。
開放分享,相互砥礪。
謝謝利澤國小教學團隊用心的籌辦。

本次協助教師進行第四組的內觀。

已內觀來說,等於是教學現場有一位專業教育人員,協助教學者對其授課學生,進行仔細的學習表現觀察。這樣的機會,相當地耗費人力,但是卻能one by one的,協助該班授課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樣態,進而更加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

一個好的內觀人員,能夠透過觀察的細節,發現孩子學習的正向力量,正面表述孩子的學習表現,使教學者能正向看待孩子在課堂的學習,進而重新跟孩子建立互信與理解的教學關係。內觀的議課,除了授課老師,該班的導師或是科任教師,甚至是輔導教師,都可以一起參與。大家一起透過,專人近距離的學習觀察,重新檢視與建構孩子的教學關係。

議題融入課程~貓頭鷹傷癒野放

12年國教在課綱中強調,將議題融入各領域去搭配實施。

由於,本領域與台灣猛禽研究會進行教育合作與課程共備。

因此,著手一起共備設計『猛禽救傷』、『貓頭鷹食繭解剖與探究」、『猛禽傷地周邊學校野放活動課程』。並陸續與內城國中小、湖山國小、頭城國小,進行課程的試教與操作。

由於,兩個月前在四季收到一隻領角鴞受傷,因此當領角鴞傷癒後,就聯絡四季國小,一起來進行野放的活動,並進行一場教育的課程。在場除了師生一起參與外,還有一些部落的家長也公同參與,給孩子們帶來了一堂入心入肺的體驗課程。

綜合活動領綱環境教育議題
學習重點與實質內涵Cd-III-3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執行。
Cd-III-4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懷的展現。
3d-III-1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Cd-III-3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執行。
Cd-III-4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情懷的展現。
環E2
覺知生物生命的美與價值,關懷動、植物的生命。
環E3
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而保護重要棲地。

 

大安埤山礦場開發案

綜合活動領域中心學校,移至內城國中小後。

就致力協助學校以在地的特色,開發相關的課程。

從後山(大湖庄山)的山野教育課程、大內城田間小路腳踏車騎乘課程、食農教育、內城農場水域安全課程、渡船頭手工獨木舟操舟課程、大湖野溪操舟課程、千慧寺、隘勇古道太陽埤環湖步道健行課程…

在在都是讓孩子走出學校,直接在這些實境場域內做更接地氣,更符應生活情境的學習。

不過九月底,一個礦場開發的申請案。在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內城國中小與化育分校,是這申請案最大的關係人。這個關係人,有可能成為受益者,也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從教育中立的立場,需盡力搜羅各方的論述與客觀資料,讓學生去分析、推理、歸納,進行價值探究,再形成個人觀點,實踐於自己的言行之中。

因此,本領域小組,就與北成國小媒體素養中心學校,進行影像教材的搜集與製作。試著,在整個事件的發展裡,建置未來公民議題與環境教育的教學素材。畢竟,與學習者切身有關係的學習內容,就是最實際符應素養導向學習的最佳課程。

猛禽救傷偵探課程開發

綜合活動在新課綱裡,有一組學習重點

學習內容 Cd-III-3 生態資源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執行。

學習表現 3d-III-1 實踐環境友善行動,珍惜生態資源與環境。

而自然科學領域也有相關的學習重點

學習內容
INe-III-11 動物有覓食、生殖、保護、訊息傳遞以及社會性的行為。
INe-III-12 生物的分布和習性,會受環境因素的影響;環境改變也會影響生存於其中的生物種類。

學習表現
po-III-1 能從學習活動、日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體等察覺問題。
ai-III-2 透過成功的科學探索經驗,感受自然科學學習的樂趣。
tr-III-1 能將自己及他人所觀察、記錄的自然現象與習得的知識互相連結,察覺彼此間的關係,並提出自己的想法及知道與他人的差異。

所以,從重要性和跨域整合的價值來看,足以去開發一套具有趣味及生活實用性的生態教育課程。所以,我們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合作共備『猛禽救傷偵探』的課程,從猛禽的初步理解,辨識;受傷猛禽原因探究;猛禽食繭解剖探究食性,試圖設計兼具12年國教的素養導向課程。(註:食繭:鳥類會把牠們無法消化的鱗片、骨骼、毛皮等在體內壓成一團食繭,然後吐出來。食繭是研究食性的重要資料來源喔)

本學期與內城國中小、湖山國小、頭城國小三校合作,猛禽研究會派獸醫師來進行高年級的公開授課,輔導團領域小組觀課後,協同議課檢討,再進行教材製作與課程調整。

難能可貴的食繭解剖機會!給了孩子特別的學習體驗!

三星鄉巡迴服務~領綱研習

12年國教於本學年度從一年級開始實施。代表綜合活動領域的課程,併入生活課程後,開始在一年級消失。

雖然綜合活動在108課綱要到110學年,三年級才開始適用。但是,領綱的宣講,在輔導團裡,都開始全面在推展了。

輔導團以反覆巡迴,密集式的方式進行各領綱的宣講。但是,常會看到第一線老師,在研習訊息的沒有充分傳達之下,不斷地重複參加。其實,長久以來,週三研習的形式化,讓許多實質的意義,都無法真正的落實與貫徹。

講師費心準備的課程,因應個研習現場的不同,要發展出極富彈性的研習課程。不然,往往會因為時間的壓縮,場地設施的無法搭配,而會影響研習課程的進行。隊操作型的工作坊課程,最是難為。

今日,正逢基層教師座談,課程要做壓縮。外加有7成,已經參與過本領域領綱培訓,只好變陣換招,隨機應變了。

湖山國小過境猛禽觀察協同教學

「尊重與珍惜生命」與「環境保育與永續」是綜合活動12年國教領綱明訂的兩個主題項目。

因此,本領域小組與民間自然保育團體都有進行課程共備與教學協同。本次,就是與宜蘭野鳥協會陳介鵬理事長,一起在大湖庄山,為湖山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過境猛禽課程的觀察解說。

長期以來,戶外的解說教育。解說者,常不自覺就會陷入高記憶知識量的輸出。其實,在野外因為場域空曠,面對20人以上團體進行解說。聲音的傳遞,有其現實的障礙。所以,只要有超過3分鐘以上,孩子因為不知道前面在說什麼,就立馬恍神,自己開外掛玩起來了。所以,在強調素養導向的12年國教。戶外教育的解說,大家應該要重新來檢討進行的方式了。本次,就是建構這理念,讓生態專業和教育專業,透過公開的觀課、議課,來做教學的精進。

反毒教育入校紮根宣導志工教師共備研習

綜合活動領域自從去年協助中國信託基金會,開發反毒教育的課程之後。綜合活動輔導員,都調去鹿港,進行了兩天的培訓課程。從此,教育處學管科,就多了我們綜合活動領域,協助反毒教育業務的推動。

透過幾場的志工培訓,我們也跟校外會及許多志工,建立了為反毒工作落實的共識與想法。於是,共同開發能夠確實入校、入班,給予學生實質學習價值的反毒課程。

今日,特地到下週要辦理反毒宣導的學校~萬富國小。與導師與志工先做課程的共備與協調。透過共備與模擬,我們修正了部分操作的想法。使得課程更具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