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船頭~舟船體驗

內城大坑的渡船頭,為早期員山鄉內城村的主要交通路線,以前此處山頭盛產大量的相思樹林,附近的居民大都靠販售相思樹維生,沿著內城大圳至外地交流,換取生活所需。歷經歲月的變換,交通發達後,此河道就成了水圳,原有的渡船頭也從此消失了,僅在舊址改建為公園,以茲紀念。

 

不過,本領域小組評估該處的水深及沿岸相關設施,發現該區域從渡船頭到千慧寺大坑橋前,水深穩定,足以行舟。大坑橋到大樹公,僅部分區域有大石影響航行,若能請怪手移除,稍作疏圳,將可行舟。因此,辦理舟船課程初探,請來社區總幹事簡裕鴻一起來體驗。

在輔導小組實際操作評估後,覺得很可以作為水域舟船操作課程的實施場域。因此,社區將協助本水域疏圳的清理工作。未來,將作為縣內舟船水域體驗課程的操作場域。

 

環境教育行動~開一條大安埤山的活路

這一年來,在宜蘭最夯的環境行動,莫過於大安埤山採礦開發案。

這個案子獲得了超過五萬人以上的連署反對,還有跨黨派民意代表的支持。

甚至,宜蘭縣林姿妙縣長,還特別在三月底宣布,將大安埤山列入國土保育一的規劃裡,未來將限制該地區的開發。

這一座山,正好位於內城國中小本校與化育分校之間。

可是,很特別的,社區的民眾,學校的老師與學生,很多都不知道大安埤山是哪一座?

 

內城國中小長期推動戶外教育,發展許多山野教育課程。可是,學校師生們爬了那麼多山,居然連距離學校不到一公里的大安埤山,都不知道是哪一座?這樣的山野教育,真的捨本逐末,捨近求遠。

所以,從去年九月獲知大安埤山採礦開發案後,本領域小組,就開始籌劃,如何開發大安埤山的課程,使這座山成為學生未來山野教育的實施場域。

去年11月,首次與噶瑪蘭山協合作初探。因為山徑很少有人走動,荊棘叢生。開了一天,僅開出大安埤山西側登頂的路線。

之後,因為冬雨氣候,疫情影響,遲至今日5月3日。本領域小組,邀約宜蘭山協、噶瑪蘭山協、內城社區發展協會、還有北成國小媒體素養輔導團,一起來替大安埤山,開出一條可以登頂,也能貫穿內城與化育的一條連結的山路。

在12名專業開山的刀手協助下,歷經8個小時,把這條山路開活了,開通了。

未來,還會在社區的維護下,繼續保持這條路的順暢。

環境教育,並非在課堂上,高談闊論,大聲疾呼。而是,一個行動,透過行動參與,才能更深刻地去在乎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