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願意到願意,正是教育的意義

八年級的孩子每週半天或全天,持續兩個月的造舟,終於在今天下水驗收。

中二的孩子,賀爾蒙的作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小叛逆。

學習動力不足,情緒躁動起伏,身軀開始高大,但手腳卻因為少操作而有些不俐落。

行前,發給孩子們家長同意書,有4、5個家長,不同意讓孩子上船操舟。

有孩子家長同意,自己不願意上船。

出發之前,校內老師有特別對不想上船的孩子,進行勸說鼓勵。

有孩子排除了疑慮,願意一試。另有個孩子,因為體重過百,斬釘截鐵地說,絕對不要下水。

現在的教育,凡事都得尊重。不是教師覺得這很好,就能強迫孩子去接受。

所以,能以言教之,受教門檻低,最是省事。若不行,則要以身作則來示範,促其理解感受,而願意學習。

倘若不行,配合環境與氛圍營造,以境教與團體動力去催化學生,願意跨出去嘗試。

這些才是教育的專業,教育的意義。

現在的教育,已經不是大家嘴開開,等著餵食,好壞都吃的年代。

後來,破百孩子在現場改變了心意,玩得比咭他人都瘋。

一個家長擔憂他會感冒,無法照顧自己的孩子。跟老師借電話打給媽媽,再三保證,要求媽媽同意他下水。

要孩子從不願意到願意,跨過自己的坎,那才是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