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領域精進教學社群-103第一次教案發表–陳裕傑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案設計

單元名稱

電池

融入議題

環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

配合教學年級

康軒(102)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下第一章第三節

設計教師

陳裕傑

關鍵字

電池、伏打、鋅銅、鹽橋

教學時間

100分鐘

教學資源

學習單、自製教具、ppt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能力指標

  1. 探討電池產生電流的原理。
  2. 了解伏打電池的裝置及發電原理。
  3. 認識市售常見的電池及內部的化學反應。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嫺熟科學家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顏色變化

2-4-5-4 了解化學電池與電解的作用

7-4-0-1 觀察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相關資源

標  題

說明

媒體類型

伏打電池

教師講解

ppt、黑板、youtube影片

鋅銅電池

動手實作

相關實驗器材與藥品

隨堂測驗

檢視學習成效

隨堂測驗卷

數位資源

標  題

網址、檔案類內容簡述或格式

翰林『自然教學專刊』一月號

康軒文教電子書

Flash多媒體動畫、PhET模擬實驗室動畫

Demolab 物理教學示範實驗教室

http://www.phy.ntnu.edu.tw/moodle/index.php

 

 

備註:

 

 

 

 

 

教學活動流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資源

時間

一、課前準備

 

 

二、複習並引起動機

 

 

 

三、進入主題

 

 

 

 

 

 

 

 

 

 

 

 

 

 

 

 

 

 

 

 

 

 

 

 

 

 

 

 

四、總結

熟習課文內容,準備相關教具,整理補充教材

 

  1. 詢問學生日常生活經驗,探討生活中常見的電池種類
  2. 透過影片的觀察,得知水果亦能發電,進而推導出電池的結構

 

  1. 說明電池的發明史並得知電池的構造為不同的兩種金屬及電解質
  2. 藉由複習二年級所學「金屬活性大小」的概念解釋活性大的金屬容易放出電子的緣由並澄清電池正負極的特性
  3. 在黑板上畫出鋅銅電池的構造,講解正負極所發生的化學反應、質量變化、顏色變化及鹽橋所扮演的功能
  4. 透過影片觀賞複習鋅銅電池的發電原理
  5. 介紹檢流計的用途及與安培計的異同處
  6. 活動一「鋅銅電池」

透過實際的操作,體驗鋅銅電池的製作與原理

  1. 配合學習單讓學生能熟悉試題的運用
  2. 介紹市售常見的電池種類及其內部構造
  3. 比較各類電池的差異並進行分類,有此歸納出電池的分類可區分為一次電池與二次電池

10.配合學習單讓學生能熟悉試題的運用

  1. 重點整理
  2. 線上隨堂小測驗
  3. 交代作業

預告下次上課內容

預習課文內容

 

 

思考,回答問題

 

 

 

 

 

聽課、思考

 

 

思考、回答問題

 

 

 

藉由圖片的講解並觀察現象的發生

 

 

 

聽課、思考

 

親自動手實作並從中培養膽大心細的實驗精神

寫學習單

聽課,思考,回答問題

寫學習單

驗證上節課所學內容

 

寫學習單

 

 

 

 

 

 

 

 

 

 

網路影片

 

 

 

ppt

 

 

 

 

 

 

黑板

ppt

 

 

康軒電子書

 

ppt

 

實驗器材與藥品

 

學習單

 

ppt

 

 

 

 

 

學習單

 

 

 

2分

 

4分

 

 

 

4分

 

 

3分

 

 

 

18分

 

 

 

3分

 

2分

 

20分

 

 

5分

 

15分

 

3分

 

 

 

5分

 

5分

10分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