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 自我管理 危機辨識 都是重要的學習課題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許多概念、認知、心態與生活習慣都要重新學習與設定。

教師,可透過情緒卡,先帶孩子察覺情緒,再行引導思考,恢復理智,啟動大家應該共同學習防疫的念頭與意識,做好個人防疫,進而透過對話討論提升心靈與觀念的成長。

接著,了解自我能做與無能為力的事,專注在自己能影響的去努力。

把自己調整好了,就要對風險有辨識的能力與認知,進行防疫因應的作為。

從下圖去與學生談風險高低,以及因應的策略與方式。

同時,也要了解哪些公共區域為高風險區域。

了解風險,也要提升個人的清潔消毒的能力。畢竟,新冠變異病毒已經發展成無孔不入的樣態,唯有徹底的衛生習慣,才能保護自己。

山野教育課程何必捨近求遠 開發後山進行山野教育

山野教育課程,近年來漸漸獲得大家的重視與效法。

然而,山野教育的場域,許多學校都會規劃一些熱門路線來進行。

可是,總是忽略了該路線的適切性與實施門檻。造成操作難度與風險提升,而造成參加學生的風險,使得主辦行政與帶隊老師過勞,而造成活動辦理的煙火效應,無法真正落實,成為常態課程。

本領域小組,有鑑於此,長期開發縣內山野教育路線,進行實察與評估。

特別挑選領域中心學校,內城國中小進行後山山野教育課程開發計畫。

盼能從實際的教學合作,有一個操作性的系統模組,來供有意開發後山課程的學校來合作。

從上學期開始探勘內城村後山山系,開始與學校協調安排於課程內進行。

戶外風險管理師資培訓計畫

因為新冠疫情,國人無法出國旅遊,造成國內登山以及水域活動的參與人數激增。同時,也因此使得些活動的意外事故頻傳。有鑑於此,教育部國教署與師大體驗教育與領導力中心合作。找謝智謀教授開設戶外風險管理師資培訓計畫,透過三階段嚴謹的課程,為各縣市培訓風險管理師資。由於,第一次辦理,遴選條件嚴格。本縣僅本領域小組專任輔導員通過初選,參加該計畫培訓。

第一階段課程,是在師大紮實的三天理論與實務研討課程。

桃園宜蘭團務交流

桃園各領域團來訪,大多是領召校長出席。

席間大家針對兩單位團務操作方式,交流意見。

發現因為縣市規模、學校規模的不同,有許多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同時,也討論到綜合活動停課不停學的教學策略以及戶外教育經驗交流。

情感教育~繪本故事的循循善導

尖尖故事屋主理人,陳若蘋。

喜歡閱讀、喜歡大自然,鍾情於不完美但能感受到溫度的手製物品。重度繪本迷,行腳世界的同時也找尋各地稀奇又古怪的繪本,足跡遍及紐澳、歐亞、南美等20個國家。希望藉由圖像語言傳遞美感,讓大人小孩看見不一樣的世界。平時帶著尖尖的小帳篷出沒在所有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地方說故事、玩藝術。

本領域特別邀約她來分享,各式各樣的繪本。透過她的介紹,讓在場學員都大開眼界。

109學年度領域召集人研習

「南極探險隊員」-萬孟杰,不只經常走訪極地,更是直接深入至極地工作,他透過自身經驗,深入淺出與大家打開一扇「探險」的窗,引領研習的夥伴走入南極的日常生活,讓我們以「探險家」的視野認識世界上最後一塊淨土!

面山面海教育論壇~宜蘭場

面山面海教育論壇,由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所主辦。

面山面海教育與救難機制論壇是一個關注於環境、技能知識、國民素養(面山學習高度,面 海學習深度,過溫度的生活, 過態度的生命。)與救難機制的全方位發展。

今年 2020 論壇(第九屆)主軸是: 【我的生命價值來自土地倫理與文化根源】目的在邁向新瑞士之國,創新創造分享社會,勇 氣與毅力開創未來局勢,藉由論壇引進多元素整合上山下海勞動機會,帶給國人新視野新發 展,關注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維繫著環境生態平衡的責任感,體認尊重生命之價值 觀,培養關注與愛護地球村之精神,永續發展創造新契機新發展趨勢。實踐與推廣「Leave No Trace」及「Ocean Friendly」之概念,以永續山林永恆之美。強調「Back to the Beginning」重新找回人類的原力;正視「Indoor Generation(室內世代)」所面臨的危 機;激發原力覺醒之意識與把握永續發展之契機。

今年宜蘭場次為山海專業達人訓,在失親兒基金會利澤簡活動中心辦理。由專業的達人們帶大家從室內到室外,實際對各領域課程認識,再到戶外體驗所學,帶著大家學習安全又專業的面對山,面對海。

本領域受邀參與此次論壇,與各位達人分享交流宜蘭縣推動面山面海教育的現況與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