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山鄉/蘇澳鎮_鄉鎮巡迴遠距離領綱研習

因為疫情,鄉鎮巡迴服務,也變更服務的方式。從到校實體宣講,也更改為遠距離的方式來辦理。

其實,以前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微調課綱的課程,就是採取一部分線上影片,一部分實體操作的方式進行宣導。可是,因為領綱課程若是太教條式地去介紹,參與的老師都很難以接受。所以,108領綱的宣講,各領域在鄉鎮巡迴時辦理,無不改變講述的方式,安排許多教學互動來穿插。不過,多了活動,內容繁雜的領綱,就上得不是很完整。

現在因為疫情,改進行遠距離教學,無法實體操作與互動。不過,因為研習的內容是領綱。將其做成濃縮精要的線上影片,將有助於老師一窺全貌,學到較完整的概念,且因為線上影片具有一勞永逸的效果,所以,花了8小時的影片製作時間,完成六段短影片,方便學員學習。

將其放在ClassRoom安排為作業,輔以問卷進行評量。屆時,就可派送給學員進行非同步的自主學習。

課程中只要用meet在開場做報到與說明,結束做作業檢討與問卷回饋。就可以很聚焦地完成整個研習。

當日研習回饋,高達90%的同意度,覺得這樣的研習,讓學員對綜合活動領綱有完整的了解。也有88%的同意度,覺得這樣同步與非同步的實施方式,緊湊而有效率。

後山山野教育課程~內城低年級大湖庄山

很多學校在發展山野教育常常會捨近求遠,總需要透過遊覽車等交通來往返。這些年,本領域與一些擁有後山的學校進行後姍姍也課程的開發。使山野間型的課程,能以在地的山野環境,作為課程操作的場域。

內城低年級的大湖庄山,就這樣開發出來。從去年開始,先進行第一次的操作,獲得家長及孩子相當正面的學習迴響。今年,再度實施,協同的老師及教學團隊有了更從容的教學準備。儘管疫情嚴峻,多了許多防疫的工作要處理。大家還是能在時間內,做好相關的防疫準備。

後山教育,最大的魅力,就是在地連結。當學生,用雙腳走上後山,眺望學校時,那種連結,就在其童年的學習記憶裡,產生了有意義關聯。除此之外,用自己雙腳走出來的學習,更給孩子帶來無比的成就感。

一年級與二年級登頂後的課程,我們有設計不同的課程體驗。一年級進行單筒望遠鏡的操作,二年級則必須學習攀登水塔、雙筒望遠鏡操作、暴露感練習、垂直下梯等。使得孩子有不同的學習內容與學習成長。因此,同一段路線,每年都可由同一個年段來一起操作。

我們設計的這套課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助教與安全確保是由陪同的家長來擔任,我們將個工作環節打散,先教家長操作。再透過學習站的方式,讓家長去操作,讓整個流程能順序地操作與完成。

以下影片由小木瓜爸爸提供。

https://www.facebook.com/1328779784/videos/10223211544860133/

 

生態保育課程~碧候國小領角鴞野放

從去年開始本領域和農業處動植物防疫所以及台灣猛禽研究會的跨界合作,讓我們在生態保育課程的推動上,有了最佳的整合。以往僅僅是救傷後野放,現在透過溝通整合,學校安排,課程模組,到校授課,實際野放,活動紀錄。創造了孩子許多難能可貴的學習體驗。

一隻領角鴞成鳥於3月中在南澳民居外被撿到,但放疫所獸醫檢查沒有大礙,僅僅是撿拾者裝玻璃,有些輕度創傷,後來跟一隻幼鳥(2月初送入所內還是雛幼鳥,可能學飛時被人發現送交救援,在防疫所養大)養在一起,觀察牠和幼鳥互動良好,而且幼鳥這年紀估計還會跟着成鳥學習一個月左右,經獸醫師評估後,決定讓幼鳥跟成鳥一起野放。因此,就挑選南澳鄰近的碧候國小為此次野放課程的學校。

領角鴞為夜間猛禽,白天野放會導致其受野放地日間活動的鳥類攻擊,需要傍晚時,才能進行野放。所以,挑選17:30進行。碧候國小六年級漢廷老師得知有此機會,邀請有興趣的學生,放學過後,再回學校參與這次活動,獲得學生熱烈的迴響。

由於,我們有開發模組化的課程簡報,會在野放前以iPad進行15分鐘~20分鐘的解說課程,再給孩子實際操作野放的流程。所以,整個課程給了孩子認知與實作的整合體驗,給了學生相當深刻的學習體驗。

防疫在家停課期間,國小綜合活動的課程建議

因應防疫停課,領域小組開始規劃遠距離教學的課程。

從課綱著手挑出學習重點搭配現況情境,來進行綜合活動自編課程規劃。

中年級

學習表現:1b-II-1選擇合宜的學習方法,落實學習行動。

學習內容:Ab-II-1有效的學習方法。Ab-II-2學習行動。

高年級

學習表現:1b-III-1 規劃與執行學習計畫,培養自律與負責的態度。

學習內容:Ab-III-1學習計畫的規劃與執行。Ab-III-2自我管理策略。

由於,停課在家。正是讓孩子建構自學概念的機會。所以,可在此著力去設計。

中年級綜合活動的課程設計建議

防疫隔離期間的電影自學片單

當疫情緊張,學生必須隔離在家時。

與其讓孩子漫無目的的操縱遙控器,看著電視打發時間。

老師可以揀選幾部有意義的影片,

作為孩子的學習文本。

台北市忠孝國小陳建榮老師是,長期推展將電影融入各學習議題的教學。他用心且專業地整理出一張好電影清單,可以做為大家挑片的參考。
他特地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運用。

?2020電影融入教學參考片單(各議題融入):忠孝國小陳建榮老師?

生態保育專案:利澤國小~紅隼野放

利澤國小,鄰近五十二甲,也鄰近五結海濱。
但是,最最特別的是鄰近農業處的動植物防疫所。

宜蘭動植物防疫所,因為有設野生動物急救站
所以,縣內每當有撿到受傷的野生動物,都會送到這裡,來做醫療與急救。
這一年來,更與台灣猛禽研究會王齡敏獸醫師合作,後送宜蘭縣內傷勢較重無法自行處理的受傷猛禽。所以,讓許多受傷的猛禽,能有重新回到天空的機會。

紅隼(學名:Falco tinnunculus)為隼科隼屬的鳥類。又名茶隼、紅鷹、黃鷹、紅鷂子,是台灣相當常見的度冬猛禽,從海岸濕地、內陸淺山平原一直到中高海拔山區的農耕地都有機會見到,而有些個體也會在都會區中活動。覓食時紅隼常定點振翅飛行,搜尋到獵物後才遽然降下撲抓獵物。在冬季的農田中,配上紅隼定點振翅的身影,是觀鷹人相當熟悉的一幅畫面。

一般來說,若是本地的留鳥,野放時,大多以其受傷時發現地點附近,作為野放的地點。但是,若是候鳥,野放的地點就比較彈性。所以,當我們獲知寒假期間,有紅隼野放的機會。就聯絡最近的利澤國小,來做這次的生態教育。

今日,特別邀請台北猛禽研究會的研究員蔡宜樺姐姐一起來做這次的活動。

生態保育專案:內城國中小~大冠鷲野放

本領域與台灣猛禽研究會、農業處動植物防疫所共同合作的生態教育專案。讓受傷的猛禽,在野放時,能發揮生態教育的功能。因此,只要有猛禽也野放回歸自然,就與研究會共同研商野放地點,並協調鄰近學校參與野放的活動。

本次,是一隻昔日在員山受傷的大冠鷲,該大冠鷲2019/9/4由網友經由「台灣野生鳥類緊急救助平台」通報在宜蘭拾獲一隻全身潮濕的大冠鷲,身上疑似有沾黏一些稻米,可能有中毒。經由平台志工建議通報宜蘭縣府受理後,先安置宜蘭動物防治所,再由猛禽會志工接回救傷。 經由獸醫師檢查後判定非中毒,但該鳥低體溫、重度消瘦且虛弱,為2019年春夏季出生幼鳥,受理時不足700g且體溫只有32.5’C,可能因為離開親鳥後覓食能力不佳、或遭受感染(胯下與兩脇皮膚有多發性膿瘍),加上下雨天羽毛濕透而低體溫。經由治療後恢復精神活力,10月中旬移至大籠練飛,練飛兩個多月後判定可野放,野放前體重1800g,為受理時的2.5倍。

本次野放在週五下午,有內城國中小幼兒園及五六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或許因為機會難得,大家奔相走告。還有許多家長,前來參與。由於內城環山的環境,歷來就是猛禽出沒的生活圈。因此,在內城鄰近的空曠農田,進行野放,相當的合適。

每次,這樣的活動,都會在孩子的驚呼和讚嘆裡,給孩子一個印象深刻的學習體驗。孩子透過活動,學到許多生態野放的觀念與程序。真的是教室裡所學不來的好課程。

影片由猛禽研究會張宏銘先生提供

面山面海教育論壇

在台灣登山教育推展協會邀約下,參與該會所主辦的面山面海教育論壇籌備會議。

會議參與人員有協會的推手博崴媽媽、東大的李潛龍老師、海洋獨木舟四級認證教練陳嘉峰教練、台東海洋教育視導姚麗吉校長、失親兒基金會利澤活動中心林天煌主任、台北市雙溪國小繩索課程專家曾建勳老師、海鯖迴家專案的南方澳文史工作者廖大瑋以及本縣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員。

兩天的會議,大家做了非常深入的交流。會議從早到晚,有許多理念的碰撞,觀念想法的磨合。席間決議,預計在九月將在宜蘭利澤活動中心辦理三天兩夜的面山面海教育論壇。

看到這個社會,還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夥伴,為了山海戶外教育課程的推動,想方設法地努力著,就不禁熱血沸騰。真的,還是得一群人走,才能相互鼓舞,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人權議題的公開課

五結鄉教師公開課
利澤國小 邱泰慶主任
人權議題教學

一場公開課,人人有收穫。
共備精進,良性交流。
開放分享,相互砥礪。
謝謝利澤國小教學團隊用心的籌辦。

本次協助教師進行第四組的內觀。

已內觀來說,等於是教學現場有一位專業教育人員,協助教學者對其授課學生,進行仔細的學習表現觀察。這樣的機會,相當地耗費人力,但是卻能one by one的,協助該班授課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樣態,進而更加理解孩子的學習表現。

一個好的內觀人員,能夠透過觀察的細節,發現孩子學習的正向力量,正面表述孩子的學習表現,使教學者能正向看待孩子在課堂的學習,進而重新跟孩子建立互信與理解的教學關係。內觀的議課,除了授課老師,該班的導師或是科任教師,甚至是輔導教師,都可以一起參與。大家一起透過,專人近距離的學習觀察,重新檢視與建構孩子的教學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