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想要的品格行為如何發展與促進?

43950859_2155222261205327_374132273282285568_o

這是學校最顯眼的穿堂

我們是要公佈
我們想要看見的好品格行為
或是
我們不想要的記過通知呢?

除了宣導外,還可以做些什麼?

在台灣可以說,沒有一個學校不強調品格教育,但是除了例行性或是少數地的集會宣導外,如何落實在一般的學習活動中呢?

蘇菲亞信念教學原則可以做為參考


穿堂的品格表揚活動非常棒,我建議也可以讓學生去表彰其他同學的成功品格行為表現,例如每天有一次,讓同學去發現同學間的好表現!
不是只有老師可以而已!

這一段對話過程剛好可以提供所有想要進行品格教育的學校同仁一個開始的規劃:

我們需要更專注於我們想要孩子的好表現,讓孩子知道老師與同學喜歡的是哪些好的品格行為,也讓家長知道,我們會在每天的放學時間做表揚的活動,歡迎家長也在旁邊參與。


19:13 徐向良 @吳明柱 如果是站在司令臺這一側的家長,應該比較清楚我們是如何操作的,以及背後的意涵。如果是站在校門口這一側的家長,因為角度的不同,就未必了。
我的想法是:如果這樣的邀約,可以有口語表達+文字表述,讓家長清楚我們的用意,家長應該能認同:放學時多幾分鐘的等待,是值得的。


19:14 Vincent 謝謝向良的建議,我覺得很不錯,我們可以更積極邀請家長參與。
19:24 宜云 收到 馬上在群組做出邀約
19:44 徐向良 @宜云 請求邀約文字檔分享m(._.)m
19:45 宜云 稍等
19:52 徐向良 @吳明柱 關於學生相互觀察與讚揚好品格的部分,我的疑慮是:如果臨場提問,有些孩子會先搶下機會,再思考對象(或者不知所云),該如何避免?
19:53 吳明柱 可以類似老師的表揚卡,事先寫好,可以用唸的就不容易出錯!

43684182_2155222371205316_4400319931783053312_n

43737383_2155222334538653_6829521471254036480_n
19:54 吳明柱 如果數量太多,就限量學生每週只有一次機會!
19:56 吳明柱 或是同仁們再討論看看學生每週最多可以有幾次!
會表揚同學的學生,因為有發揮感恩與社交智慧,老師另外也可以在品格成長卡上註記好表現!
20:01 吳明柱 如果事前沒有學生寫,可以開放一至兩位學生現場分享,這個也是在練膽!
20:02 徐向良

201
20:06 徐向良 我覺得,用類似投稿的方式,寫的具體而完整的可以在放學時分享,簡短讚美的也可以集中張貼出來,也是一種表情達意。
20:09 宜云 親愛的家長您好:
如之前我們班親會有提到的,KIST學校期待發展孩子的七大品格於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在學校或者在家裡,都要有意識的練習。我們的七大品格是:好奇、自制、熱情、社交智慧、感恩、堅毅、樂觀。
在學校,我們會以孩子的具體行為讓孩子理解自己平常的什麼表現是符合七大品格的。我們也會在集合放學的10分鐘(學生夕會),由老師表揚孩子們的符合品格的具體行為。接下來,我們也會計畫讓學生們輪流表揚自己的同學的成功品格表現。
邀請家長們,在放學接孩子的等待時間,可以進來學校在司令台上,一起參與我們的夕會,也邀請家長們,若是孩子們在家有任何行為符合七大品格表現的,歡迎跟老師說,我們也會在班級晨間時光提出來討論哦!
20:10 徐向良
20:20 吳明柱 哇!感謝宜云!

圖像裡可能有2 個人、微笑的人、大家站著和帽子

今天妮妮展現非常棒的學習熱情與社交智慧,
看著影片努力自學氣球裝飾  

 

關於數位學習,我期待的未來!

image

(KIST拯民國小 胡茵老師 利用載具進行差異化教學,學生進行數位學習的影片)

上個週末,幾位關心台灣數位學習的夥伴,共同寫了一篇文章,對教育部資科司10/9要審核的《2019-2022 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提出一些批評及建議,在聯合報的讀者投書刊出後,有許多討論,我也發表了一些看法,我把大家的想法整理一下,提供一些在現場的觀察與未來的想像。

投書內容:

嚴重與世界脫節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

[@more@]



對於數位學習,不同層級的長官們有一個的迷思,常常看不到軟體,也沒想過軟體,當然就不知道怎麼辦。當有經費時,蒙著頭繼續做他們熟悉的硬體,看到哪一個學校有什麼,或是硬體廠商來介紹最新的設備,以為這就是跟上時代,當設備到位後,請廠商辦一場說明會,讓幾位老師帶領一班學生,秀一些簡單的成果,然後發布消息上媒體宣傳一下,學校的數位學習就到位了,對外的宣傳也是我們學校有什麼什麼設備,我們可以做哪些,然後一段時間後,數位學習真正發揮那些成效,可能已經不是目標了。

例如,學校如果有一大筆錢可以買資訊設備,提供給每班學生10人以下班級,如果您是校長或是縣府長官,優先選項是(1)每班購買70吋以上大尺寸的液晶電視 (2)每位學生一台不超過12000元的載具(筆電或是平板),加上全校暢通的網路環境。

大家可以想想,選擇(1)、(2)的差別?

過去宜蘭的例子,還有一個很明顯的例證就是兩三年前的資訊設備更新案,讓學校可以自由選擇電腦教室的更新,(1)固定式桌機 (2)可移動式的chromebook。

答案應該很簡單的決定吧?

結果,統計出來,有接近30%的學校校長(或是主任、資訊組長)決定選擇(1)固定式桌機 ,原因很簡單,容易管理,因為資訊設備主要是資訊老師的資訊課在用,其他老師不會用、也不知用在哪裡,數位學習,很抱歉,在這些學校中,可能不是資訊老師最重要的選項,真的想要進行數位學習的老師,到這些固定式的教室,不方便課堂運用,加上一些管理上的限制,也常常打退堂鼓,最後,資訊設備只為了資訊課每週一節使用,如果是六班小校,可能每週使用的時間就是4節課(小三開始才有資訊課)。

長官們的迷思,常常看不到軟體,沒想過軟體,也不知道怎麼辦。就蒙著頭繼續做他們熟悉的硬體,以為這就是跟上時代,這是另一個很好的實例。
如同我們前任KIST施信源校長所說的,我們對於數位學習的現況與想像何止落後3~5年。我們今年與幾位KIST學校夥伴,利用清明假期去舊金山的幾所學校參觀個人化學習的現況,不只是國小階段,連K甚至preschool(就是我們3~5歲幼兒園)就在用個人化學習,真的把我們一群人嚇到吃手手了。
參觀參與Summit learning的中學時,他們利用主題統整課程的平台(
https://demo.summitlearning.org/demo/input_email 可以進入看到主題學習範例),

提供各領域老師進行主題統整課程,更是令我們讚嘆不已。
(有關於Summit learning platform簡介)

因為這就是我們新課綱想要跨領域達成的教學現場,課綱想要達深化學習的目標。

學校的互動式電子白板現在在哪裡?做什麼用途?

如果我們國家的重要投資,還糾結在不必要的投資項目上,沒有看到目前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差距,或是對於未來的想像,真是太慢也太可惜了,我們不應該虛耗時間,更不該再浪擲有限資源!
如果數位學習沒有跟著新課綱的方向往前走,還是鎖定在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而漠視未來可能的機會,還是一樣的大型投影設備、統整性的廣播系統、資訊教室的思維,那麼過去電子互動式白板設備投資的慘痛經驗,我們這次將會付出更多,尤其是偏鄉地區的教育投資機會,將受到更大的打擊,因為類似的資源投資錯置,將讓更多孩子的翻身機會就此流失!
如果數位學習可能是教育公平的機會,特別是少子女化的偏鄉小校
如何透過數位學習解決學習落差、學習資源不足的長久問題,這次的資源分配決定,將會有造成巨大的影響!

除了硬體,更困難的問題在網路與老師訓練

數位學習的重點,不應只放在硬體上,校園網路的最後一哩路的教室網路環境常常不通,數位學習教學輔導的訓練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過去平板沒人用,chromebook收到充電車中或桌機用,很多裝備精良的數位教學教室只是展示場的結局,還是會不斷發生,如何把軟體、支援平台搞好,把老師訓練好,投入的資源應該不能少,可能比硬體更關鍵。

上個月我與一位在基層默默努力非常深的特教老師的對話,真的令人心酸,為了特教學生識字上的需求,自己挑腰包買開發軟體,因為需要網路環境,學校卻擔心中毒影響行政作業,把其他老師的環境全部斷掉,老師只得用自己的手機上網,幫忙完成軟體開發與平台建置,這樣的事情,應該不是單一事件,在基層還有許許多多想要用數位平台讓學生多學習一點的老師,因為學校網路不通,開放自己的4G手機給孩子當基地台,特別在偏鄉小校,這樣的例子一定不是少數。

另一個實例是我分享了現場看法後,現場老師給我的回應,雖然有分享者個人的經驗,仍然有非常清明的見識:
有時老師與學校主管的確是被「資訊環境」給蒙蔽了教學應有的專業。當一昧地擴充教室裡的資訊設備,卻只是拿來放書商的電子書,然後上級長官津津樂道,你會有這種感受不是突然,是長期以來行政主管機關對「資訊教育」的認知給綁架了!看看前瞻計畫投入在地方資訊教育的項目,就知道你發出的聲音是「狗吠火車」而已!
上次你來過我班上,我每周至少挪出2節課讓孩子自由使用Chromebook上數位學習平台(
Code.org),這段期間拿過幾次均一學習的全國班級獎狀….抱歉,學校不在乎!兩年過去,孩子升上高年級…抱歉,沒有老師延續下去!
我只能繼續在自己的班上,盡力讓眼下的孩子透過數位平台努力去學習未來的能力!
相信你懂!

如果以過去我熟悉的協助均一使用老師培訓為例,努力將近3年,才讓800位左右潛在可能的使用者(全縣國中小有擔任數學課的老師)超過100位老師成為深度使用者(可以進行差異化教學的應用),這絕對不是一天的研習工作坊就可以達成的!
其他沒有持續進行數位應用培訓的政府平台,或是數位學習應用軟體推廣,這些軟體在現場使用成效就更令人擔心了,如果沒有這樣持續的培訓整合,再多的軟硬體採購還是枉然啊!

2020後的想像?

如何讓上面幾個以硬體思維的例子不要再發生?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學習樣貌可能是怎樣的畫面?
現在或是2020以後,我們對於數位學習是否走要到個人化學習的情景,具體的畫面應該如何?

這個教室畫面,我請很多老師描繪過:
因應不同孩子的學習進展所需要的數位學習,

在不同的學習進度下,

教室不需要高品質大尺寸顯示裝置以方便老師統一講解,

不是一兩間裝備精良的資訊教室,

在每間教室、任何時間

每位的孩子手上有合適大小的載具,
都可以隨著各領域老師的教學安排或學生自主
在通暢的網路環境下隨時使用,
有良好數位學習訓練的老師
更強大的數位平台以協助老師對學生的數位學習進行學習協助規劃、學習進展掌握、學習成效評核等教學輔助的工作。

這樣的畫面透過幾個民間組織的力量,我們在現場部分教室中有真實畫面,但幾個民間平台目前做的,能做到的主要著重在於基礎學力提升的學習,均一教育平台在數學與部分學科的學習上,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平台,PaGamO提供學生精熟練習的極佳工具,Learn Mode (學習吧)則在其他學科資源整合與國語文科的學習上做出不一樣的服務內涵,雖然這些平台目前每週學生使用次數,比所有公家單位所有的平台總和都還要高出許多,但是更高層次的學習,除了coding的程式學習外,主題統整與跨領域學習,牽涉到的知識運用、合作互動、社會參與等等更深化的學習,在台灣,如果還需要老師們單打獨鬥,這一波教育改革機會我們將很難掌握住!

想像未來的教育現場,需要的可能不一樣?

台灣已經有了可汗學院的均一版,加上後續的幾個民間單位的努力,我們更需要類似Summit Learning的平台。

但是,如果沒有國家力量,整合各領域跨域課程設計、評量發展,單靠民間力量很難做出來。因為這需要更多領域老師的投入與設計,新課綱強調的跨域大主題課程,光光提供適合的素材以補充教科書不足,現場老師就無法負擔,如果有類似Summit平台發展出來,協助老師對學生的數位學習進行學習協助規劃、學習進展掌握、學習成效評核等教學輔助的工作,可能比目前我們幾個民間組織僅能專注於單一學科的學習,更具宏觀性。因為這個方向,是另外一個重點,目前我們幾個民間平台也還沒有能量可以著力。如果有類似Summit learning platform 的平台發展出來,新課綱所想要達成的目標,機會就會提高很多,對於促進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整體學習品質提升,就有更多的機會。

大家應該讓焦點抓回來,如何透過數位學習,學習課綱想達成的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是終身學習者?
數位學習,不只是靠辦比賽、活動,而是真實的在每一堂課堂上、課堂外,讓學生透過數位科技學習數學、英語,學習如何閱讀、進行批判性思考,如何進行大專題主體統整學習?

然後,到不同的學校現場看看,不同學校間、地域間的差距有多大?

也到外面看看我們的差距有多大?

然後,我們缺什麼要先做?

除了網路的硬體設備,我們需要什麼規格就好、就夠用?

如何協助民間、支持民間單位的平台更強大?

如何發展出不同面向的學習支持平台?

關於老師的訓練,我們又要投入多少資源才能夠培養出第一群20%的熟練教學者,或是還要更多具數位學習教學能力的老師?

除了硬體,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在軟體上!

回頭看看文章開始的影片,如果第一步是讓老師有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能力,每一間教室都可以讓學生運用數位設備,進行適合程度的學習,除了英語、數學以外,還有其他科目,如果可以許願,這是我個人淺薄的第一願。

更大的宏願就是發展各領域、跨領域的個人化學習,當然,要做的也許更多,這也是我對於國家投入這麼多資源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