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數學兩班三組補救教學方案分享(一)

DSC_5373

今年親子天下教育力調查時,有特別報導宜蘭縣推動辦理國中英語、數學適性與補救教學實驗計畫情形,也就是簡稱的兩班三組方案的實施成果。報導出刊後有很多外縣市同仁都來電詢問計畫內涵,甚至邀請是否到縣市分享,對於好友的邀約有些很難拒絕,但大部分由於時間未能配合也就婉拒了,不過我幾乎都會提供幾篇推動過程整理的文章參考,本篇是其中較為完整的說明。

這篇文章為105年10月份出版的中等教育季刊的特邀作品,由本人與數學專任輔導員柯彥廷老師合作完成,算是較為完整的說明,提供給未來有意實施的教育同仁參考,由於文章有點長分為兩部份分享,文末加入原文內容未收錄作為家長說明書函的建議信。

兩篇文章完整檔案連結(PDF)

[@more@]

共同作者: 吳明柱/宜蘭縣教育處課程督學     柯彥廷/宜蘭縣立羅東國中教師

壹、前言

台灣中小學班級之學生組成採常態編班方式進行授課,如何降低學生學習落差提升學力,不管是在市區學校或是偏鄉地區學校都是重要議題。台灣的班級落後學生之補救教學提升方案,始於2006年開始的「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簡稱「攜手計畫」,由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資源,開始進行學儀落後學生課後補救教學,並逐步建構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篩選測驗,教師補救教學培訓,基本學習內容補救教學教材開發等重要工作。2011 年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整合相關資源,實施《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建置「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整合相關資訊與教學資源,以期望對於文化弱勢、經濟弱勢及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學習落後學生,提供再次學習與補救教學機會,以落實教育正義與提生學生學力的教育目標(教育部2015)。

不論是學生參與國際間成就測驗(PISA)或是國內的國中會考測驗結果顯示,國內國生學習落差的情形相較於其他國家,班級內學習落差情形更顯劇烈,如以國內的國中教育會考果分析,2014、2015年兩年國中教育會考中,數學、英語兩科未達基礎之待加強學生比率皆達33%以上,部分偏鄉弱勢地區學校全校待加強學生比率超過50%以上者更非罕見,學生學力低落與學習落差,社會各界皆視為是國家重要危機(監察院調查報告2011,張嘉寧2007,黃敏雄2013,許添明2016)。

貳、補救教學實施困難與問題

補救教學所關注的對象就是學習低成就學生。造成學習低成就學生的成因複雜,可能是個人內在因素(如:智力、感官、行為、情緒),也可能是外在環境因素(缺乏環境因素、文化不利、教學不當), (洪儷瑜,2001),經過近10年的補救教學方案推動成效評估,各界對於補救教學實務與教學現場調查研究,學生需要補救教學其成因複雜,但目前的補救教學實施過程中,亦發現有相當的難題無法克服,導致補救教學整體方案成效未達理想,綜合各界研究與筆者於國中學校服務經驗(洪儷瑜2001,監察院調查報告2011,張嘉寧2007,陳柏璋等2009),彙整主要困難與問題如下:

一、補救教學時間安排於課後,教師教學與學生留校動機低落。

二、僅安排於課後,學生補救時數不足。

三、補救教材不足,無法因應不同地區學校需求。

四、教師課務過多,課後補救教學是外加的業務,授課意願不足。

五、現職教師授課意願不足,導致補救學師資來源不足,部分教師教學品質待提昇。

六、補救教學師資訓練不足,缺乏結構化的教學程序,以提高成功機會,進行長時密集、系統、結構、明示性的教導,以策略教導和進展監控等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七、行政上未能建立績效責任制,整體學校內外環境支持力道不足。

八、教師反測驗、反評量的迷思:有系統評量的班級,學習成效明顯超過沒有系統評量的班級。反對測驗 評量的想法或做為,不但沒有幫助到孩子,反而讓老師們失去了幫助孩子進步的利器。

參、適性與補救教學(兩班三組)方案

補救教學成效有待提升與如何改進目前實施的現況,有待更多的努力。103學年度宜蘭縣受教育部國教署委託試辦「英語適性與補救教學實驗計畫」(簡稱適性分組方案),依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補救教學作業要點(教育部2015),綜合相關研究結果建議,於現有補救教學與能力分組相關法規規範下,彌補常態編班下學生學習落後之教學困難,在現有常態編班下,進行較長時間的課中補救教學,以提升弱勢學生學習品質,確保學生基本學力。

一、 適性分組方案簡介

(一)、 本方案採以兩班普通班學生為一班群,將學生以同質性能力分組三組進行適性教學,不是採以往一般能力編班將2班學生直接依能力分成2班。

(二)、 3組學生組成可以分成三個程度(高、中、低三群)或是兩個程度(高中、低)分成三組,且以課中時間(第一節至第七節時間,非課後第八節或假日)同步授課。為符合常態編班規定,七年級與國小實施時,僅能以抽離式部分低學習成就學生組成另一組,未抽離原班級學生則留在原班上課。

(三)、 學習程度較弱學生需要更多的照顧,依補救教學計畫規定人數應介於6~12名。根據參與教師訪談結果與最佳資源配置原則為6~10學生名一組。

(四)、 其餘兩組學生人數則應高於弱勢學生組,以降低弱勢學生組學生數。

(五)、 於實驗計畫試辦說明中,特別強調希望能由學校中較有經驗的老師擔任低學習成就這一組教學。

二、 適性分組方案重點說明

除了上述之分組方式外,本方案並有相關配套,以解決目前補救教學之不足,相關配套說明如下。

(一)、 上課時間為一般學生上課時間

三組學生同時上課。需要補救的學生不需要等到課後才補救,而是同步分組於課中時間採抽離式授課。補救教學上課時間與其他同學相同,弱勢學生這組的老師,將只針對弱勢組別設計教材授課,其他未抽離學生則在原班授課。

補救教學成效不佳有一關鍵因素在於學生補救時數不足且授課時間於課後,學生參與動機低落,並且由於課後實施,部分學生因不同因素導致參與率低,學生留校意願低落結果,整體成效將很難提升。

因為授課期間為課中,亦可避免教師課後授課意願低落問題。

(二)、 老師的授課時數納入基本時數

目前的課後補救教學是不納入基本授課時數,如果課後又要擔任補教教學,勢必增加授課時數並減少休息與備課時間,這是許多老師在一天疲累的工作後,不願意再擔任補救教學教師的重要原因。

本案參與之現職與代理老師的授課時數納入基本時數,是許多老師願意投入重要因素。補救教學是大班教學中學校的責任,既然如此,不管是課中、課後,都應該是教師工作內涵之一,所以課中(第一節~第七節)的補救教學當然就應該算進老師的基本授課節數,不是外加的。這樣的設計老師參與意願提高,除不增加課務外,備課時間亦不會壓縮。根據參與教師的分享,擔任補救教學的備課相較於一般教學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設計教學活動,以提振這群學習動機與方法不佳的孩子,因此避免增加教師課務是本方案持續推廣並可擴大試辦的主因之一。

(三)、 學生可於學期中進行彈性組間流動

因為原來的兩班學生分成三組,且每班學生數皆遠低於原班學生數,故組間的流動不會像過去能力分班,學生一經分組就很難流動,組間流動可以非常彈性。透過定期評量及老師平時學習觀察與學生學習意願,組間流動較能保持彈性。依照103、104學年度在英語科的試辦經驗,成績較弱勢的學生,在補救教學組參與學習時,學生的課堂參與情形,因為人數較少(每班人數降低到6~12位),會比起過去合班上課情形好很多,加上老師對於教學目標的設定,比較容易接近學生程度,學生因為成功經驗的機會提高,整體學習動機被拉上來的機會自然而言就高出許多。

令人感到有趣的訪談結果,很多本來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補救教學組因為學習成功的經驗與師生互動良好,有機會可以到較高成就組別時,絕大部分學生反而表示要留在低學習成就組別持續學習。

(四)、 以現職教師為補救教學主力,降低師資訓練不足問題

補救教學主要於課後實施,因為現職教師授課意願不高,學校必須聘用部分代課或大學生擔任授課教師方可開班,導致部分師資訓練不足,授課品質低落。雖有補救教學研習,現職教師8小時,非現職教師18小時,但其主要課程內涵,在於提供教師對補救教學法令、政策與配套措施的理解機會,或是增進其對低學習成就學生的接納心態,理解補救教學的內涵、精神與掌握觀念而已,培訓內容只是基本門檻,提供教師基本的補救教學知能,對教學專業的建立有其限制(張嘉寧2007)。因此,現場教育同仁最期望的補救教學教師是曾經受過完整師資培育養成的現職教師,且專業上,也是基於現職教師利用已有的基礎去加強教學策略、班級經營,並從心理上增進對補救教學對象的理解與接納(陳柏璋等 2009)。

試辦初期與說明會中,建議學校課務安排時,以現職教師或較為穩定的代理教師為授課教師,且因授課時數納入教師基本授課時數,授課期間亦為課中,目前參與試辦教師中亦有多位教師擔任補救教學主力,且學生學習成效亦有明顯提升。

(五)、 教學與評量的適性安排

教學進度與教材選擇對於參與試辦的老師是重要選擇關卡,課本進度上不完怎麼辦?

過去以教師教學為中心的想法,「教學進度」的安排以課本上完為重要檢驗標的。「將課本內容上完」是大部分教師教學生涯的選擇,但是否所有學生都能學會,有時是最無奈的選擇。要兼顧部分學生的基本能力,在合班上課時是困難的選擇。本適性分組方式,建議應依學生起始能力選擇適當的教材與教學進度,對於學習掙扎的學生而言更重要,簡化、減量的做法,可提高學習成功經驗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進行更多師生互動的機會,課本的進度如果不適合學生,當然簡化、減量就是必然的考慮,補救教學的弱勢組別更需如此,針對學生學求的合理調整,當課本進度枷鎖解放以後,弱勢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與學習成功機會就會出現,符應「學生學會比老師教完重要」理念。

中小學而言,期中、期末的評量是學生學習成功的驗證,讓學生展現學習成就是必要的考慮,因此評量難度或是評量內容決定,需要配合學生學習的進展進行規劃。低學習成就學生的學習無法完全跟上一般同學的進度,需要替這群學習困難的學生重新設計依據老師教學內容的評量才是公平,不同程度的孩子提供給予不同試卷內容,如果需要知道與一般同學的程度差異,建議可針對學校的定期評量時,考同一份試卷,但是佔學期成績的比重則應該有所調整,或是在同一試卷內容中,保留一部分低學習成就學生能力可以完成的部分,或是此份試卷僅採計部分比例(例如30%以下,另外提供適合學生部分採計70%),皆可達到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前進的成效。

(六)、 課務與教室安排

適性分組授課時,三位授課教師須安排同一時間授課,故須由教務處協助共同時間授課。各組授課教師由誰擔任各組授課,試辦初期建議由參與試辦教師自行協調。授課弱勢補救組教師,建議應由較有經驗教師擔任,以協助學習困難學生學習。各組教師可於學期中或下學期彈性調整授課組別,以教師社群方式經營,以理解各組學生學習進展情形,以利未來學生組間流動時時之銜接。

各組授課地點因學校少子化情形嚴重,可由學校彈性運用空餘教室,以安排多一組學生之授課教室,但須注意教室設施不要差異過大,以避免學生有標籤化情形發生。學校最好可以增設一間英語(或數學)專科教室,或安排其他教室授課皆可。

(七)、 提供家長完整方案訊息

參與試辦之學校班級應辦理親師說明會,由學校個別或整班性說明方案內容與目標等,辦理家長會說明,尋求支持,再進行班級家長之說明(請參考附件)。為期各校試辦內涵與精神符合規定,教育處並提供參考內涵說明給學校參考。因為試辦成效良好,第二年試辦班級與參與學生人數擴大,相關說明更顯重要,以避免過去能力分班之弊病與家長疑慮。

(八)、 試辦計畫成效評估與專業諮詢

實驗計畫之成功與否及成效評估,專家諮詢與專業支持,對於教師專業提升,試辦初期國家教育研究院前副院長曾世杰教授之支持陪伴,第二年開始台灣師大數學系楊凱琳教授、台灣師大英語系陳秋蘭教授、台北教大兒童英語系戴雅茗教授等學者支援,並提供專業增進的活動與教學資源模組協助,宜蘭縣國教輔導團英語、數學輔導小組夥伴的共同協作,都是長期專業支持的重要支柱。

 


第二部分文章連結

目前成效與相關問題解決

未來發展與建議

參考文獻

兩篇文章完整檔案連結(PDF)


附件:

附件:提供給試辦學校家長說明會的建議書函

敬愛的家長您好:

您的子女在本校就學期間,轉眼之間已面臨到求學生涯中重要的階段。

十二年國教推動後,學生參加會考後全國英語成績處於待加強等級學生皆超過三成,從國小到國中,同學們對於新課程學習的成效尤其是英語科的學習,從國小開始就有兩極化的現象產生,由於現有教育體制的班級人數一直無法降低,學習成效較不足的同學,很難針對同學的問題進行補救,尤其面對國中會考的考驗,讓許多家長與老師們憂心不已。

學校為了強化同學們的競爭力,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對不同學習成就的同學進行學習輔導,本學期開始將規劃部分班級,全面利用補救教學策略,針對學習成就較為低落的同學,進行英文適性分組的補救教學,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學校在經費結据的情形,申請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下定最大決心希望能夠為學習成效較為不足的同學,投注最大的資源,低學習成就學生降低每班的授課人數至12位以下,利用適性分組補救教學輔導時間〈每週共4節課〉,由英文老師加強同學們的課業,希望透過授課時數的增加與班級人數的降低,讓貴子弟受到更好的照顧。

對於學期成績較好的同學,我們的老師則會利用補救教學與輔導課的時間,除了為同學強化一般課程的成效外,也會為同學進行加深加廣的進階學習課程,希望透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孩子們的基本水準,以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同學們到了二、三年級後,相關的課程壓力將會有所增加,學校的老師與家長一樣,期盼我們的孩子有好的發展,老師們希望用適合不同程度的教學策略,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當然更希望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們的成績外,更不要忘了多關心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多與孩子們的導師多聯繫互動,陪孩子們走過這一段學習成長的路。

                                                                                                              OOO國中

                                                                                                             校長 OOOO 敬啟

對弱勢學生的積極照顧,才能讓大家脫困!

DSC_5589

今天終於踩進深水區了,
到高雄參加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
分享宜蘭縣英數適性分組計畫這兩年來的進展。

[@more@]

由第一年
國中英語12校,46班,
第二年,
增加國中數學,也向下延伸到國小英語,
快速增加到118班,
又拉了南投與花蓮縣進來一起努力。
下學年105學年,
再加入國小數學,
申請班級數已接近200班,
加上高雄市也進來,
105學年度國教署更準備提供代理老師的員額給學校先試做看看,
一舉解決教師聘用困難的關卡
看來更是欲小不易了。

東光施宏杰老師上課的紀錄片已經看過無數次,
今天再次分享依然感動。

紀錄片連結:https://goo.gl/MRUqhd

對於這個計畫
一方面希望低調的前進,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另方面又希望可以加速以改變教學現場的困境,
所以一直只在個人社群與教師專業的場合分享,
但今天正式浮出來面對媒體了。
希望越來越多的關注,
是如同文超順處長今天在會場呼應潘部長對弱勢學生照顧時的強力支持,
是對於教學現場的理解與協助問題解決,
而不是干擾與拉扯。
如同今天記者問我的,
此計畫既然與以往能力編班不一樣,
為什麼還是以年度計畫方式進行而不是全面的政策?
我的回應是與個人考慮是,
還是需要審慎進行比較好。
因為如果沒有對於弱勢學生有更積極的照顧,
還是會有學校同仁受不了誘惑而有非份之想,
拉抬菁英的能力編班仍然陰魂不散,
我一直不反對拉抬菁英,
過去任職學校的資優班當初也是根基於過去推動資優教育方案的延續,
但前提仍是應該先把學習困難的孩子先安頓好再說,
學校有正義感的老師與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
如此的行為只是讓大家回到原點而坐困愁城。
只能告訴自己多加點油
讓這兩年與即將參與的老師更有信心
尤其擔任補救教學組這群辛苦的老師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先把大環境先弄健康一點再說了!

今天沒說的是,國小第一年參與的三所學校的狀況也很棒,
雖然只是第一年,看看湖山國小校長、主任們的分享,
山邊小校英語T分數可以達55分,
真的不可思議!
20160713兩班三組英語湖山國小

最近一直有不同縣市的同仁想知道如何操作這個計畫,請大家先看紀錄片,
然後下面幾篇文章連結有計畫主要運作的細節。
相關文章說明:http://blog.ilc.edu.tw/blog/blog/5798/catid=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