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提高補救教學篩選測驗通過率的分享

補救教學篩選測驗對於許多老師(尤其是負責的行政同仁)是很辛苦的事,
教學現場的狀況更常令人很難過,
行政同仁有時會抱怨任課老師不重視,
測驗工作也會佔去非常多的時間,
加上
部分學生會胡亂作答,
影響最後的成績
然後大家一起抱怨測驗結果不具信效度,
不知為何要測驗。

[@more@]

對照目前各校的定期考的試題品質落差極大,
篩選測驗已經是經過層層把關後的國家級測驗工具,

篩選測驗的歷程與成果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如何協助學生面對補救教學篩選測驗,
(嚴格說應該是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
今天聽到幾個很好的策略:
平時教學或讓學生作答時請學生可以放聲閱讀,
以提高閱讀理解。
授課時提前讓學生熟悉測驗環境(或是有模擬試題)以提高成功經驗,
及早幫學生定錨以確定學習起點,
針對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個別化指導(均一就有類似的功能)
答題(猜題)技巧對於學習困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
這些作為都有助於讓學生知道老師對於任何測驗的重視,
也有助於提高學生成功機會
避免胡亂作答
…………………….
當然,
老師願意持續陪伴更是關鍵
才能找出學生學習弱點進行適性指導
學習策略+陪伴
永遠是弱勢學生學習困難協助最好的解方!

這些策略也許都不是大道理,
但是
這幾年看到願意持續如此努力的老師
幾乎都可以與學生看到甜美果實!


英語、數學兩班三組補救教學方案分享(二)

DSC_5597

接續上一篇(點選連結)

這篇文章為105年10月份出版的中等教育季刊的特邀作品第二部分。

分享目前實施的初步成果、可能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共同作者: 吳明柱/宜蘭縣教育處課程督學     柯彥廷/宜蘭縣立羅東國中教師

兩篇文章完整檔案連結(PDF)

[@more@]

肆、目前成效

一、學生學習動機與分組意願調查分析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前副院長曾世杰教授於103年協助宜蘭縣參與適性分組教學之教師與學生成效調查分享顯示,針對學生學習動機提升與未來是否參與適性分組方案分析,補救教學組學生的學習動機較非補救教學組為高,其他方面的調查分析,對於學生學習動機提升有正面的影響,如表一。

表一:分組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分析

項目

C組(N=33)

非C組(N=182)

這學期我比較喜歡上英語課。

3.12

2.87

這學期上英語課時,老師比較會注意到我。

3.03

2.86

這學期老師的上課方式,比較符合我的需要。

3.10

2.87

我覺得這學期我的英語小考分數提高了。

2.90

2.89

我覺得這學期我的英語段考分數提高了。

2.82

2.95

這學期我比較願意在課後讀英語。

2.72

2.64

跑班後,我和英語老師好像更親近了。

2.81

2.56

註 問卷學生選項:1.非常不贊成;2.不贊成;3.贊成;4.非常贊成

(資料提供 曾世杰 2015 國家教育研究院)

根據表二調查結果與學生訪談結果,大部分補救教學組學生對於未來是否持續參與,或是負面標籤情形,亦多持正面態度,且表示下學期持續參與補救教學之意願。

表二:補救教學學生是否願意持續參與分組教學調查分析

項目

C組(N=33)

非C組(N=182)

我覺得這學期上英語課時,時間更難熬了。

2.48

2.44

跑班以後,競爭的壓力更大了。

2.00

2.54

我覺得跑班讓我覺得很丟臉。

1.97

1.77

我希望下學期能夠繼續跑班。

3.16

2.76

註 問卷學生選項:1.非常不贊成;2.不贊成;3.贊成;4.非常贊成

(資料提供 曾世杰 2015 國家教育研究院)

二、教師對於適性分組之看法

根據第一年參與教師之調查回饋,多數教師偏向實驗方案正面價值,且對於最擔心的補救教學學生是否造成負面標籤化的情形,以多表示正面態度。

表三:參與教師對於適性分組後教學準備與學生學習成就之調查分析

項目 (適性分組後……)

N=30

班級內的英語能力異質性降低了。

3.03

我比較能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

3.33

「備課」變得較為容易。

2.77

「上課」時覺得較為順手。

3.00

可以提高「成績中上學生」的學習動機。

3.00

提高「成績低落學生」的學習動機。

2.90

提高「成績中上學生」的學習成就。

2.97

提高「成績低落學生」的學習成就。

2.73

對學生有標籤的負面影像

1.27

註 問卷學生選項:1.非常不贊成;2.不贊成;3.贊成;4.非常贊成

(資料提供 曾世杰 2015 國家教育研究院)

三、 綜合成效與推廣

實驗方案推動是否有成,原參與方案教師是否持續參與,並且能透過具體成效讓更多教師參與實驗方案,是評估方案成效重要指標。根據103學年度參與方案班級與104學年度參與方案班級比較顯示,經過一年的試辦磨合期,並提供現場教師協助困難解決後,大部分學校教師皆願意持續辦理後續方案,並擴大試辦科目至數學與延伸至其他年級,兩學年度之試辦學校與班級數如表四。

表四:103、104學年度參與試辦學校計畫資料表

科目(階段)

學校

參與班級

教師數

參與學生數

數學(國中)

13(0)

42(0)

49(0)

929(0)

英語(國小)

9(0)

23(0)

24 (0)

533 (0)

英語(國中)

15(12)

53(26)

40(38)

1139(674)

註 :括號內之資料為103學年度資料。

表四:103、104、105學年度參與試辦班級數統計

年度

英語(班級數)

數學(班級數)

103

國中(26班)

 

104

國中(53班)國小(23班)

國中(42班)

105

國中(79班)國小(25班)

國中(72班)國小(22班)

四、試辦初期前困難與解決之道

以宜蘭縣國教輔導團於103、104學年度,英語、數學科試辦本計畫初期所蒐集參與教師回饋紀錄中顯示(吳明柱2015,柯彥廷 吳明柱2015),在試辦初期的行政配合、分組編班、課務安排、班級經營、教學方法與教材準備等仍有部分問題需要協助,部分問題則需更大的支持,方有機會讓更多老師參與,讓更多學習掙扎的學生受惠,其簡要分享如下:

(一)、 行政與教師溝通協調有問題,許多學校老師不知道要參與試辦計畫,部分老師開學才知道,有些學校則是開學後兩週還在安排上補救教學組的老師。

(二)、 多數老師認為以小六升國一的學力考試成績來分組不準,無法做出適性分組,部分老師認為分組至少要在第一次段考後,才比較看得出來學生狀況,有些老師覺得七上單元簡單,甚至要第二次定期評量後才看得出差異,甚至覺得八年級分組比較好。

(三)、 部分教師之教學策略與教材之選擇與轉化仍有待專業協助,尤其是補救教學教材需求量比以往課後補救教學為多,教師備課所需時間並不會因學生人數變少而較為容易。

(四)、 部分學生組別被換來換去,在補救教學組成績很好,回到原班後不好又再換補救教學組,影響學生與教師士氣很大。

(五)、 許多導師重視班級經營,尤其從七年級一開始,這些學生被換組,或經常不在班上,會影響到班級向心力、班級經營、這位學生未來在班上跟同學的相處狀況,所以不願太早分組。

(六)、 部分補救教學組學生學習狀況不錯後,應該回到原班組別,但很多學生不願意回原班,導致部分原班狀況不好學生無法到補救教學組,影響組間流動的情形。

(七)、 有的試辦教師兼行政,一些視導、行政業務影響,備課會被影響,正課進度也會被影響。

(八)、 家長認同的問題,有些學生實在適合在補救教學組才能有效學習,但家長不願意,導致留在原班但學習成效卻不佳。

(九)、 非補救教學組學生人數仍多,差異還是很大難照顧到全部同學。

(十)、 有些被分到補救教學組學生,學習狀況不好,但又不願意回原班。

(十一)、 徵詢參與教師若明年續辦,願意參加嗎?大部分教師表示,若沒有報告、作業、成果展示、增加工作量,都會願意繼續。

伍、未來發展與建議

本方案透過各界協作與持續改進,不同區域的學校面臨到不同的問題,這些問題透過不同時期的回饋與經驗分享部分獲得解決,但仍有部分有待解決,也是本方案限制所在,需要更多專業的支持才有機會讓方案變得更好。基本的發現為,如果補救教學組授課老師能獲得教學之成功而願意持續,其他兩人幾乎皆樂於繼續。

本方案於計畫規劃、學習成果評估階段,除必要的學生成就與動機調查,與教師教學問題研討問卷與專業協助外,並未要求參與教師與行政同仁繳交相關成果分析等執行成果報告,訪談結果亦顯示政府目前辦理各項實驗方案之報表作業,嚴重會影響教師參與教學改變意願,如果相關問題獲得協助,基本上大部分老師都願意繼續試辦,如何簡化各項計畫之行政文書作業,也是未來推廣擴大規模的關鍵。

第一年英語科試辦過程中教學現場問題,透過專家諮詢分享會與輔導團隊到校服務,大部分問題皆能有效解決,所以整體計畫才會由去年試辦的26班,整體增加到104學年度規模,試辦縣市除了宜蘭縣外,也加入南投縣(英語科)、花蓮縣(數學科)等,但對於新試辦學校與老師的初期磨合的問題與協助,專家諮詢與縣市端輔導團隊的專業協助,學校間教師社群分享的合作、溝通、協作將可使相關問題獲得相當的解決,亦能使試辦計畫更趨完整。

但本方案仍有限制,如同前述困難中教材、教師專業訓練等,在有限人力下仍力有未逮;增加的一組授課教師在目前仍屬小規模比率的試辦計畫中,部分可由現職教師擔任授課,但仍有部分課程需借助代課教師擔任,教師專業提升的需求仍是可觀;部分學校數偏鄉小校,雖然只要提供一位代理教師,幾乎就可以協助9班小校,進行全校性之適性分組方案,但限於編制員額只能以代課方式聘用,但偏遠地區教師聘用困難,也限制未來擴大試辦的機會。

補救教學進行中,經過調查教師備課時間並不會因為學生人數少、程度低而減少,適當的教材與差異化教學策略的增能需求,國教署與民間基金會已建置了相當的教學資源,但對於學習落差極大的教學策略與教材需求,雖然第二年起有台灣師大學者專案協助,仍需持續支持。

學生低學力的議題誠屬國家重大危機,但整體而言,雖然各方關心,教育部每年亦投入大量經費,但整體社會氛圍對於學校辦學績效評估、教師教學成效檢核等等,由每年國中會考與各入學管道放榜後的媒體關注與學校的訊息揭露,皆由高分群、菁英學生之表現為重心可見一般。如何在未來重新評估國民教育階段之首要目標,應在於讓所有學生皆能獲得基本學力、確保教育品質,除活化教學、進行必要的學習監控外,學校辦學成效評估與教師教學協助,尚須各界更多努力與合作,方有可能扭轉學習弱勢學生學力低落的頹勢。

參考文獻

許添明(2016) 未達基本學力20萬中小學生「等待失敗」 聯合新聞網 最後瀏覽日期 2016-05-09 14:38 http://goo.gl/XnsCA3

行政院 (201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

教育部國民與學前教育署 (2015)。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教育部 (2015)。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補救教學

作業要點。

曾世杰 (2015)。宜蘭縣英語科適性與補救教學實驗計畫成效評估 國教教育研究院 未出版。

吳明柱 (2015) 減C行動,問題與回應~國小英語兩班三組適性教學分享會小記 http://goo.gl/FJ4InV

柯彥廷 吳明柱 (2015) 宜蘭縣數學科適性與補救教學期中研討會紀錄 未出版。

監察院 (2011) 補救教學調查報告 http://goo.gl/3uSVk2

曾憲政(1998):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落實國民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3輯,341-358。

黃敏雄 (2013)。〈十二年國教實施之前臺灣中小學生的數學表現:跨國、跨年級及跨屆比較〉,知識天地,《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442期,頁3-5。

洪儷瑜(2001)。義務教育階段之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之調查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6(1),45-65。

張嘉寧(2007)。國民中學實施「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陳柏璋 林世華 謝進昌 陳清溪 曾建銘 林宜臻 蔡明學 謝佩蓉 周慧玲 金冠宇(2009) 國民中小學教師對於攜手計畫執行現況之調查研究 研習訊息,26(6),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