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C大動員,宜蘭如何動員?(二)

延續上一篇:

減C大動員,宜蘭如何動員?(一)

基本目標上就是要減少C(會考待加強)等級學生比率,更積極的期待在於讓所有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品質,協助學校建構完整的三層學習支持系統。

5798-3639895

幾個關鍵工作如下,上一篇分享關鍵工作中的前三項,本篇接續分享後半部‧

最大的核心動員應在於教學、教學、教學!
有效的教學,
是支持系統中最核心的第一層奠基工程,
教學改變終將會改變老師的心,學生的學習!
第二部,
我們試圖以
兩班三組課中補救教學,
均一教育平台,
提供差異化教學與個別化學習輔導的機會,
強化基礎與補強支持系統的不足。

[@more@]

以任務導向教學滿足個別化學習需求

P_20151015_133622

(圖2 學生於課堂上使用均一教育平台情形)

均等 一流

宜蘭縣是第一個與均一教育平台(誠致教育基金會)合作並簽署相關備忘錄的縣市。

所有人都期望學生有均等的教育機會,達成一流的教育水平。這是我們跟均一教育平台(誠致教育基金會)合作的最大初衷!

翻轉老師的教學型態,強化對於學習支持系統第一層、第二層的支持,則是我們另一個重大期望。

教學進度如何取捨一直是現場兩難的問題,如果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考,當然學生學會才是重點,問題是學會那些能力、知識內涵才算學會,需要用多少時間才能教會,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學會,這些問題才是現場一直無法擺脫的問題。

以非同步的精熟學習、任務導向的教學為基礎,提供了重要途徑解決教學現場中無法現實的理想–提供大班教學中學生進行個別差異化學習的可能,一方面解決差異化教學備課不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不同學習進展的學生,有機會依照自己的學習速度,開展自己的學習進度,在同樣的學習時間中,進行不同速度的學習,解決有學習落差與學習能力差異但卻又要在同一進度下,互相牽絆導致全班學生的學習都受到不利影響的結果。

除了演繹、講授式教學提供學生同步的知識內容外,以任務導向的學習精熟概念,透過課堂互動與表現學習成果,展現有意義的學習成果以確保學習成立,對於所有學習中的學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學習設計,尤其是學習掙扎的孩子更需要這方面的協助,與均一教育平台的合作剛好填補這一塊重要缺口。

MOOC或是開放課程等可能是未來所謂駭客式學習(隨時登入,自由進出學習軌道)的重要平台,也是提供學生自我學習監控的最佳工具。

學生學會自我學習監控,是學生保有持續學習進而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關鍵。這樣的學習策略學習與課堂運用,對於第一層與第二層學習支持都是重要的關鍵。

與其他縣市可能不同的是,除了簽約的儀式(宜蘭當初選擇低調的方式,沒有簽約發表記者會),舉辦幾場公開說明會(或是教師研習活動)外,重點在於進行更細緻的整合推動工作,除了整合縣市層級資源,配合學習平台的合作,由師生校務資料整合、帳號統整、補救教學與學力測驗結果彙整、現場翻轉教學推動、縣市層級促進推廣活動、學校各層級領導人分享、學生學習成果分享、訊息發布等重要策略,並且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夥伴協作,擬定推動步驟以較為辛苦的方式逐校、逐間教室展開,提供較為完整的歷程參考。

大多學校位處偏鄉地區的宜蘭,如果沒有系統性的協作與推動作為,就如同下表的學生使用率所呈現的結果(圖3~5),與各縣市學生使用統計比較分析,宜蘭縣學生上課時間(尤其在有推廣活動「晉級的均一」辦理期間的3~5月)的使用率遠高於各區,到了寒暑假使用情形卻就急遽下向,更顯現老師與學生學習的連結重要性。

image

(圖3 學生105年三月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占總學生比率分析圖)

image

(圖4 學生105年七月份使用均一教育平台占總學生比率分析圖)

image

(圖5 學生每週使用均一教育平台占總學生比率分析圖)

其他宜蘭縣整體推動策略與實踐的細節,分享如下:

  1.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
  2. 均一教育平台之於翻轉數學教學的推動歷程~宜蘭經驗縣層級策略整合篇

關於學校如何開始,也許可以參考一下面兩篇文章:

  1. 在學校怎麼開始導入均一教育平台?

  2.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當然,如果要開始運用均一,最直接當然就是到均一教育平台網站(https://www.junyiacademy.org/)或是均一的臉書社群,一定會有更完整的資訊與經驗分享。

強化第二層支持工程

我們透過英語、數學的兩班三組(課中補救教學方案),改變班級學生組成降低學習落差。

兩班三組東光國中

(圖 7 宜蘭縣立東光國中實施數學的兩班三組課中補救教學情形)

當學習落差已大到難以在大班教學中,以課中差異化教學策略彌補時,更強化的抽離式小組學習就是不得不的選擇。

但是長久以來,以課後為主的強化支持作為成效卻一直無法獲得廣泛認同。

因為現有教學現場較難考慮到落後學生的需求,學生放棄學習導致整體教育品質低落,課後的補救教學,無法全面關照所有需要補教的學生,課後補救的開班率無法提高,一部分因為學生家長不信任學校(直接去補習了),加上許多學校老師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在課後留下來,就算願意留下來上課,因為學生在課中已經學不會,疲累加上其他同學快樂的課後活動下(尤其是小學生),學生可說是身心俱疲學習意願低落下,加上部分師資來源複雜、訓練不足,每週補救時間又不足,想要讓落後已久的孩子們有長足進展到基本水準是艱鉅挑戰,想要弭平落差更是困難任務。綜合整理主要困難與問題如下:

一、補救教學時間安排於課後,教師教學與學生留校動機低落。

二、僅安排於課後,學生補救時數不足。

三、補救教材不足,無法因應不同地區學校需求。

四、教師課務過多,課後補救教學是外加的業務,授課意願不足。

五、現職教師授課意願不足,導致補救學師資來源不足,部分教師教學品質待提昇。

六、補救教學師資訓練不足,缺乏結構化的教學程序,以提高成功機會,進行長時密集、系統、結構、明示性的教導,以策略教導和進展監控等確保學生學習品質。

七、行政上未能建立績效責任制,整體學校內外環境支持力道不足。

八、部分教師反測驗、反評量的迷思:前一篇已有說明,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的結果應該可以提供老師有系統性的資訊,協助教師教學改進或是掌握學生學習進展,但部分老師反對一學期進行一次的篩選測驗的想法或做為,不但沒有幫助到孩子,可能反而讓老師們失去了幫助孩子進步的利器。

基於對於教學現場困難的理解,我們試圖藉由新的實驗方案解決上述的困難,目標上即是補足第二層學習支持系統不足的困難。

方案簡介

(一)、 以兩班普通班學生為一班群,將學生以同質性能力分組三組進行適性教學,不是採以往一般能力編班將2班學生直接依能力分成2班。

(二)、 3組學生組成可以分成三個程度(高、中、低三群)或是兩個程度(高中、低)分成三組,且以課中時間同步授課,非課後第八節課進行。

(三)、 學習程度較弱學生需要更多的照顧,依補救教學計畫規定人數應介於6~12名。根據參與教師訪談結果與最佳資源配置原則為6~10學生名一組。

(四)、 其餘兩組學生人數則應高於弱勢學生組,以降低弱勢學生組學生數。

(五)、 於實驗計畫試辦說明中,特別強調希望能由學校中較有經驗的老師擔任低學習成就這一組教學,並納入教師基本授課基本時數。

103年9月開始,宜蘭縣接受教育部委託辦理國中英語科適性與補救教學實驗計畫(簡稱兩班三組教學,計畫內容請參考延伸閱讀),初期共有12校,26班學生參與試辦計畫。經過第一年試辦後,因為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表現普現良好,教學現場師認可,加上家長期待,104年度英語科延伸到部分國小,並新增國中數學,參與學校與班級數顯著提升,接續的105學年度參與班級數亦持續增加。

年度

英語

數學

103學年度

國中(28班)

 

104學年度

國中(53班)

國小(23班)

國中(42班)

105學年度

國中(79班)

國小(25班)

國中(72班)

國小(22班)

104學年度起並協助花蓮縣、南投縣參與數學、英語試辦本計畫,105年度則協助高雄市參與本分案。為推廣本方案執行成果,並於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全國學管科長會議等重要會議中,分享本方案執行成果與未來推廣事宜。

相關實施策略與現場問題解決可參考下列文章:

  1. 翻轉英語課的班級分組教學模式~宜蘭縣國中英語適性教學與補救教學試辦計畫的補充說明(本計畫設計大要)

  2. 兩班三組,英語、數學適性分組教學。

  3. 對弱勢學生的積極照顧,才能讓大家脫困!

  4. 減C行動,問題與回應~國小英語兩班三組適性教學分享會小記

 

夢,在宜蘭

教學、教學、教學!

有效的教學,是支持系統中最核心的第一層奠基工程!

教學改變終將會改變老師的心,學生的學習!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在教師專業提升方面承擔相當協助與支持角色,一方面協助規劃縣層級課程與教學協作任務,另一方面則透過到校服務與辦理全縣教師增能活動,整合各項教師成長資源,協助教學現場教師專業發展。輔導團這幾年在各界支持與期待下,人員組織逐步強化,成員穩定後整體專業提升對於現場教學輔導的任務亦有長足進展,努力協助現場教學改變的需求,但是如何持續努力提升輔導團組織力量,連結更多外部社群力量以協助現場老師,是過去與未來更大動員的策略之一!

明年我們有更大的決心,由國教輔導團全力協助,特別邀請王政忠老師在中正大學辦理的夢一、夢二專業自主成長活動,請各方英雌好漢社群夥伴齊聚宜蘭,協助更多宜蘭與北區偏鄉小校的同仁一起奮戰。

明年暑假,就在蘭陽女中,時間7月5日、6日。

希望能動員更多現場老師,尤其是宜蘭現場教學同仁,就近同來感受教學現場的改變,透過社群力量改變自己的教學,就由參與共同備課、網路與實體社群,提升自身教學的草根運動開始!

如果願意、有心投入改變,絕對不會寂寞。也許學校中只有一位社會科老師、自然科老師,過去就算想要突破困境,在師生長期的學習挫折中已無見到曙光的希望,但「德不孤,必有鄰」,來看看這群在現場奮戰的老師如何突圍,也來看看更遠的離島老師也願意到宜蘭來一起奮戰,讓自己也能再次充飽電力,應付艱鉅的挑戰!

能來,就有希望!

不能來,就加入網路社群,一起感受,同享教學面對的困難與解決之道!


減C大動員,絕非單一考試或是教師個別化行動就能有所成。學生學習結果落後的成因複雜,非單一策略、行動方案可以解決,每一個動員方案皆可能只解決部分問題,需要更多跨單位的合作方能有所貢獻。

對於少子女化所帶來的衝擊,過去學校間以升學競爭為學校生存手段,國中階段因為升學壓力的舒緩應該有所改變,國中小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學習困難孩子的協助與基礎學力的穩固,都更當列為學校首要目標。

減C大動員,不該只是媒體報導後的漣漪,國中小基礎教育中,如何協助每一位孩子有往上學習的能力與發展潛能的機會,活化教學、進行必要的學習監控外,強化補救教學、學校辦學成效評估與教師教學協助都是關鍵,相互關聯更需要跨系統整合,也許大家目前努力的結果,沒有看到較為實際的成效,希望宜蘭這些努力作為可當前導鋪路的墊腳石,讓大動員的路上,可以有更多人關心與投入大動員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