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訪視-教學Q&A(十四)-十二年國教在生活中能融會各領域所學,統整運用、手腦並用地解決問題。自然科雖是如此,而實際上課程內容和習作較之前多且實驗課程也不少,兩者要同時完全達到教學目標亦不容易,時而因天氣因素,時而因時間考量,教師有時只能衡量得失,抓重點教和趕進度。

1.需要逐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1)思考三到六年級的探究能力規劃(連結點:https://reurl.cc/RyDjyr)
(2)探究能力需要鷹架
(3)觀察(五官-眼耳鼻口皮膚)是孩子在自然科學習的基本能力
(4)有了觀察的敏感性,孩子更有能力參與大自然的探究歷程
(5)「觀察-問題-假設-驗證」是實驗的重要歷程
(6)透由一連串的探索過程來陪伴孩子尋找更佳的「解釋」
2.瞭解課程的大架構
(1)掌握教科書的課程架構-以認識粉末為例
-用五官觀察來辨識粉末
-用溶解特性來辨識粉末
-用酸鹼特性來辨識粉末
-透由五官觀察、溶解及酸鹼特性來分辨「未知」粉末
(2)規劃「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的授課時間-以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為例
-從探究過程(學習表現)找出光線與影子的關係(學習內容)-1節課
-從蒐集資料找出並執行測量(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 -1節課
-從分析測量數據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1節課
-從圖片比較(學習表現)夏至與冬至的日落位置(學習內容) -0.5節課
-從分析圖表(以北回歸納為例)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在四季的位置移動變化(學習內容) -1.5節課
3.提供探究情境
(1)啟發孩子科學探究的好奇心-以童軍活動「營火」為例
-自製火種-凡士林+化妝棉-毛細現象、燃燒三要素
-打火石-磨擦產生火花-溫度、燃燒三要素
-生火-利用打火石來點燃火-燃燒三要素
-營火搭設-排列營火的技巧-燃燒三要素
-從簡單有趣的實作活動來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並提升孩子學習自然科學的動機與興趣
(2)從生活中尋找科學探究素材-以「毛細現象」為例
-活動一:加水後的紙張-看到紙張像動來動去的毛毛蟲
-活動二:修剪的紙張放入水中-看到紙張像開花的花朵
-活動三:將墨水滴入濾紙-看到四處擴散的墨水
-活動四:將火柴棒緊連排列加水後-看到星形的火柴棒圖形
-活動五:毛細現象的應用-用松果及粉筆來取代燭芯的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