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鼓勵本國英語教師至偏遠地區學校服務

教育部本(94)年5月25日召開「94學年度鼓勵英語教師至偏遠地區學校服務計畫審查會議」,討論教育部本年對本案經費補助之事宜。今年共計18個縣市政府提報申請計畫,對於偏遠國中小校數較多之縣市,如臺東縣、臺南縣、嘉義縣、高雄縣、花蓮縣、臺北縣等縣市提報之計畫,將優予考量補助,以鼓勵英語教師至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服務,改善其英語師資不足問題、建立校際英語師資支援機制及平衡城鄉英語教育差距等問題。[@more@]

本案於92學年起開始辦理,主要辦理模式為:1.支援模式:鼓勵一般地區學校英語教師以部分節數或時間之方式支援偏遠學校英語教學;2.共聘模式:國民小學運用2688專案經費共聘合格英語教師,教育部補助交通費;3.進修模式:現職偏遠國小合格教師至師資培育之大學校院進修,取得英語教學專長,返校或於同縣市之偏遠學校實際進行英語教學至少2學年;4.商借模式:同一縣市一般地區國中小合格英語教師商借至偏遠地區國中小進行英語教學;及5.其他模式,以加強偏遠地區英語教學師資。

本案於92學年起辦理第1階段,業補助13個縣市,共23位英語教師以支援模式協助20所國民中小學、92人以共聘模式協助65所學校、93所學校之147位教師參與進修模式、193位教師參與其他模式(參與英語教材教法及讀書會等)以提升英語教學能力;93學年度辦理第2階段,業補助14個縣市,共29人以支援模式協助26所學校、98人以共聘模式協助46所學校、91所學校之133位教師參與進修模式、1位教師以其他模式協助3所學校英語教學。

本案辦理至今,對許多縣市偏遠國民中小學之英語教學幫助甚大,縣市提報之計畫及經費需求,常超過本案原定之預算額度,為表示支持本案,教育部盡量提高可支用之預算。教育部並於今年1月召開本案檢討會議,縣市政府人員除表達本案對部分學校可貴之幫助外,並提出部分建議,如國小分科,提高國小教師取得英語專長之意願、縣市或學校開缺並甄選具英語專長之教師等,教育部將研議相關協助中。又本案之商借模式僅限於同一縣市之英語教師,而教育部於93年度規劃並發布之「一般地區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商借至偏遠離島地區學校服務計畫」,係讓有意至偏遠離島地區學校服務之一般地區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不限科目及同一縣市)得以依此辦理,提供熱心及有意願之教師更多可善用之彈性選擇!

要當老師…先過英檢唄…

【聯合新聞網 記者劉永祥、李名揚/台北報導】
教育部主任秘書李坤崇昨天指出,教育部將規定2008年所有新任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都需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其他科目新任教師也需通過全民英檢中級。
[@more@]九十四學年度各國小將從小三開始教英語,但英語教師水準一直受到質疑,教育部在未來四年施政主軸行動方案中要求,明年初任國中小英語教師者,應有三成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後年提高為四成,二○○七年再提高為五成;在大學生部分,教育部希望二○○七年能有五成大學生通過全民英檢中級。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出席由外交部與教育部合辦的「外交小尖兵——英語種籽選拔活動」記者會時表示,教育部將明訂二○○八年國內全部的大學生都須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未通過者不能畢業。
杜正勝說,目前還有部分大學未推動英檢,教育部將會強力要求大學把「通過全民英檢中級」列為大學畢業的條件之一。
杜正勝的宣示,一度引起教育部上下一陣恐慌,因為比前天宣布的「二○○七年五成大學生通過全民英檢中級」的規劃,又向前跨一大步。李坤崇稍後代表教育部澄清說,教育部對大學生的規劃沒有改變,並未打算在二○○八年將通過全民英檢中級的比例驟然提高到百分之百;部長想表達的是,二○○八年所有初任國中小學英語教師者,必須通過全民英檢中高級,其他科目初任教師也須通過全民英檢中級,教育部並將修法,把通過全民英檢列為擔任教師的門檻。
杜正勝說,有人會說「我不是教英語的,為什麼一定要懂英語」,或「我不是外交人員,不一定要懂英語」,這種觀念不對,台灣很不國際化,街頭看不到幾個外國人,更別說是其他國際化的項目。
他說,教育部特別關心外國留學生人數偏低問題,台灣的外國留學生只有韓國的八分之一,「我們還算是國際化的國家嗎?那些有名的大學還算是國際化的大學嗎?」他堅信台灣要國際化,加強英語是必要條件。

最新研究:英語學習關鍵在國中 2005.05.01  中國時報

最新研究:英語學習關鍵在國中
2005.05.01  中國時報
江昭青/台北報導

最新研究卻顯示,小學開始學英語者,對大學後的英語能力並無顯著影響,國中才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

[@more@]目前全國都自小學開始教英語,但一項最新研究卻顯示,小學開始學英語者,對大學後的英語能力並無顯著影響,國中才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若學生自國中起英語就學不好,日後的英語能力也將不佳。

負責該研究的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陳超明指出,相對於目前教育部投注許多資源在小學教英語,卻忽略國中英語教學,顯然不是正確做法,政府應增加資源在國中英語教學上,並以十五人以下的小班制教學,以改善英語學習成果。

陳超明及政大英文系教授尤雪瑛、屏東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教授黃金誠最近共同進行「台灣大學生英文能力與英文學習啟蒙年齡關係研究」,針對一所國立大學及兩所科技大學學生共八六二人進行其多益考試的成績做分析調查。

結果發現十二歲以前(小學階段)開始學英語者,其多益成績平均為五百分(滿分七百分);十二歲以後(國中階段)才開始學英語者,其多益成績平均約四百分,足足少了一百分。

陳超明說,這並非顯示「愈早開始學英語者的英語能力愈好」,而是因為到了國中時期,仍有不少學生因為小學沒學過英語、國中老師也未從頭開始教,以致在國中階段無法好好學英語,從此影響英語能力,拉下了多益平均分數。

陳超明說,這也顯示,國中才是學習英文的重要關鍵。他分析,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在「興趣的培養」,學生所學為低階的語文能力,因此即使學得早,對大學以後英語能力幫助也不大。

陳超明說,依其教學經驗顯示,英文須以小班教學才有成效;目前國中老師每班教學人數達四十人,如何能學得好?以致有能力者可提前補習,沒能力者連ABC都不會,老師也沒辦法從頭教起,造成英語成績好壞者差距愈來愈大。

陳超明說,看到教育部一直把資源放在小學學英語上,令人心急,他知道不少家長甚至可以請家教來教國孩子英語,但沒錢的家庭怎麼辦?若教育部將更多資源放在國中英語教學上,沒錢補習的學生,英語仍然有救,為此他也找了立委林岱樺擬教育部提出建議。

吞下自己的驕傲,承認自己不夠好 ◎王文華

如果我是一隻動物,我是一隻駱駝。我長得不帥,跑的不快,但我可以百折不撓、堅持下去。 MBA 、職場、愛情、人生,都會經過沙漠,上天會給我「沉默的折磨」,但我可以自彈自唱,做一隻好駱駝…..

[@more@]

工作是 MBA 的必經歷程,所以面談成了商學院的必修學分。我西裝畢挺,坐在面談室外。緊閉的門上貼著時間表,從九點到五點,30 分鐘為一單位,幸運受邀的同學的名字依序排列。四周的氣氛像醫院,我們的心情像是被排到普通門診的急診病人。

我把過去的學、經歷用小說般的誇張筆法寫下,背得滾瓜爛熟。如果別人把我的稿子唸出來,我一定不知道他講的人是我。前一名「病人」走出來,滿臉疲態。我用力擠出笑容,走進房間,和看似正常的公司代表握手寒喧。當我正期望他問我上一個工作而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背稿時,他說:

「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

「什麼?」我懷疑自己聽錯了。

「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

這是典型的企管顧問公司在面試中問的問題。他們不問傳統的學經歷,他們知道那些都可以添油加醋,像濃縮果汁。企管顧問公司重視分析能力,他們要在面談中「現搾」出你的養分。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他們當然不期望你講出正確答案,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問這個問題的目的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要考你兩件事:一是分析問題的過程。拿到這種問題,你必須立刻說出分析的方法。好比說:先算美國有多少人口,再算有多少汽車,再算需要多少加油站。或是截然不同的方向,如美國的面積,城鄉的比例,城市中多大的面積會有一個加油站。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清楚的邏輯,講得出道理。此外,思考的過程要細緻。你可以三步就得到答案,也可以三十步,三步和三十步之間,他們可以看出你的思維細密的程度。

這種問題考你的第二件事是當場運算的能力。不管你分析的架構如何,你可不能講講就算了,你得當場用心算算出來,最後給對方一個明確的數字。在密閉的小房間,沒有紙筆和計算機,我的腦像電腦開機,可以聽到嘶嘶運轉的聲音。

「美國有多少個加油站?」系列的怪問題還有:「如果你是一種理財工具,你比較喜歡當股票還是債卷?」如果你能說出某種衍生性金融商品,而且還能說出道理,當然大大加分。還有「說服我買這隻鉛筆」(考口才)、「描述這個燈罩的五種用途?」(考創意)、「你覺得老鼠死後都到哪去了?」(考宗教、哲學、人生觀)、「如果你是一隻動物,你會是什麼?」(考性格、野心)

被問到這些怪問題,你要覺得幸運。因為當他們不問你問題,災難才真的來臨。「沉默的折磨」是面談的最高境界,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能享受到這種禮遇。我不夠格,沒親身體驗過。根據民間傳說,你走進房間,關上門,公司代表完全不理你,把你晾在一邊。善良的一句話不說,邪惡的拿起電話來打給老婆。你必須用言語和行動,主動化解這樣的尷尬,讓 30 分鐘結束時,對方成為你的親密愛人!

險惡的第一波面談結束後,惡夢才剛剛開始。平時趾高氣揚的同學都陷入等待的焦慮,不確定能不能接到公司第二次面談的邀請。學校教我們:一定要積極!於是我們寫信、送 E-mail、打電話給根本已經忘了我們是誰的公司代表,重申加入該公司的信心和熱情。兩個禮拜之內,我們會收到電話、或信件,告訴我們能不能進入第二輪面談。那時我學到:好消息通常是用電話,而壞消息都是用文字傳達的。這不僅適用於找工作,也適用於人生。

接下來的人生,分兩種人。接到電話的人被邀請飛到紐約總公司做第二次面談,公司招待你住五星飯店,給你皇家禮遇。收到信的人用信墊披薩,思考什麼叫「我們雖然很欣賞您傑出的才華,但是……」。在史丹佛,求學順利的我第一次大規模、有系統地,被拒絕。我看著簡短的信,心裏想:喔……原來失敗是這種感覺。

我從來沒有告訴別人,在這人人稱羨的名校,很多時候我是挫折和羞辱的。但感謝上帝,那是我在史丹佛學到最珍貴的東西:你輸了,沒關係。吞下自己的驕傲,承認自己不夠好。一口吸掉失敗,把嘴巴閉起來。可樂喝光、吃完披薩、沾起桌上的屑屑吃乾淨,準備下一個面談。

如果我是一隻動物,我是一隻駱駝。我長得不帥,跑的不快,但我可以百折不撓、堅持下去。 MBA 、職場、愛情、人生,都會經過沙漠,上天會給我「沉默的折磨」,但我可以自彈自唱,做一隻好駱駝。

孩子為何失敗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台灣教育最欠缺尊重
書名:孩子為何失敗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摘錄自《孩子為何失敗》一書推薦序文,張老師文化94年4月出版)[@more@]

這本書是一位小學老師1958年的教學日誌,讀完了以後你會非常驚訝,整個校園文化、教學方式在這45年間竟然沒有什麼改變。再細看本書作者與另外一位也教五年級的同年來往的書信時,我們就恍然大悟為何教改沒有效,因為我們改來改去,改了制度,改了方法,卻忘了改我們的心態!書中說「我們誤以為成績好的與成績不好的差異在思考的技巧,因此老師上課要教的就是技巧,其實這兩種學生心態完全不同,對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學校是一個危險的地方,要趕快逃離,因此,學生來學校不是學習而是逃避。」這一段話一針見血,我想教過書的人都有深切的體會,學生恐懼上學,教室像監牢,老師像獄卒,不停在挑毛病,學生戰戰競競生怕出錯被罰,整天惴惴不安,度日如年,有個學生跟我說,犯人一天還有十五分鐘放風,作學生連這個都沒有,所以他上課常看外面,響往著外界的天空,恨不得插翅飛去。

最近報載一個小學生偷安親班的獎狀,把自己的名字填上去,以博父母的喜愛,我看了非常心痛,為什麼只有功課好的孩子我們才愛?功課不好的孩子難道就一無是處了嗎?我常看到在學校挨打、罰跪,神情很畏縮的孩子,一出校門,立刻脫胎換骨,會做風箏、修腳蹅車,會做很多事,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有一個孩子對我說:「老師,只要不要叫我讀書,我什麼都會。」他也的確什麼都會,爬樹捉鳥,下水撈魚,連漏水的馬桶都會修!

我們講多元智慧也講了十年,但是智育比較差的孩子還是被看不起的一群,我們很少像這本書上寫的去真心探討老師所做的哪些是對學習有幫助,哪些反而會造成阻礙。我們過去一致認為教學活動都能促進學習,如果不能,那絕對是學生有問題,這本書清楚的指出來,很多時候問題在於我們沒有提供一個有意義、有興趣、安全的學習環境。

過去,很多人跟我說山地的孩子數學不行,他們也的確怕數學,但是今年寒假,我們組了一個數學冬令營上山去教,居然讓孩子很喜歡上數學課,四天的數學營沒有人缺席,也沒有人遲到。學生的成就感不是把水準降低,給他們出簡單到一定會做的題目,這種方法完全沒效果,因為學生知道你在放水,這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們要教的是換一種思考型態,從他們平日生活的角度出發,當他們發現自己被挑戰,而且能克服挑戰時,他自然會有信心,因為這是他的能力而非別人的憐憫。上學絕對不能讓孩子覺得恐懼,更不能是無時無刻不知什麼時候會失敗的恐懼,這是孩子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

在書中,我們看到這個老師用尊敬孩子的方式使孩子就範,例如為了保持教室的安靜,他會在黑板上寫Quiet,學生會在t寫完時全班寂靜下來,因為寫Q時,老師已經告訴學生他要做什麼,他給孩子五個字母的緩衝時間,把話說完,然後全班安靜,這個緩衝就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是我們在台灣不常看見的,連政府機關所謂人民的公僕都是如此,說封山立刻封山,不顧山上還有未收成的高麗菜,甚至還有未遷下來的居民。最近因不當封山出了人命,一輛台電的工程車翻落山谷,死了二人,一個本來只要二個小時的車程,現在因為必須繞路宜蘭多花八個小時,人疲倦就易出事。

像這樣對人的尊重真是應該從小培養,有被人尊重才會自重,有自重才會自愛,這一點真是我們台灣教育最缺的一環,老師父母一向都以權威壓孩子,所以一旦孩子長大,壓不住時,孩子就無法管教了,而且權威高壓方式容易產生孩子的叛逆行為,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火山的出口。書中這一段,我想很多父母老師應該好好看一下,幼稚園的老師都知道即使很小的孩子也喜歡被人尊重而不喜歡被人命令,現在社會有很多暴戾的行為,基本上,這些人小時候不曾被人尊重過,所以長大後也不會尊重別人。適度的尊重是文明的表現,若是我們能在生活上多尊重一點學生,罵人時顧到一些學生的顏面,或許現在青少年的憂鬱症不會這麼嚴重。

最後,看完了這本書,我很為作者的一句話感動,他說「人應該夢想抓不到的東西,不然要天空做什麼」,的確,人應該有夢想,今天做不到的,明天或許做的到,我們做不到的,別人借著我們失敗的經驗或許就做到。最重要的是有成功不必在我之心,有信心努力朝夢想前進。

一間國小 兩個世界 英語城鄉差距縮小版 轉載自【立報】

教育專題深入報導《2005-05-04》 ═轉載自【立報】

一間國小 兩個世界 英語城鄉差距縮小版──嘉義三興國小(上)
陳詩茹、陳雅宣(中正大學學生)
黑板上張貼著英語教材,老師在講台上聲嘶力竭的帶領學童閱讀英語單字,底下的學童有些搖頭晃腦的唸唸有詞、有些低頭注視桌面,彷彿那裡有什麼值得研究的東西,但更多的是兩兩成群的嬉戲玩鬧。一邊學童念的是朗朗上口的流利英語,另一邊卻有如雞同鴨講,造成「一間國小,兩個世界」的特殊景象。[@more@]

學童英語程度落差大

在台灣,城市與鄉村的學生英語程度一直有明顯落差,成為國內英語教育上的一項重要議題。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三興國小,則反映了一個特殊的英語教育落差現象。由於位在南華和中正兩所大學旁,所以學童家庭背景呈現兩極化,亦即有些家長是大學教授,有些家長則是當地農村的村民,彼此的社經地位有明顯的落差。因此,三興國小學生之間的英語程度與課餘英語輔助資源截然不同,酷似台灣英語教育極端城鄉差距的縮小版。這樣的校內差距,導致英語教育上出現諸多困難。

該校唯一的英語老師唐嘉琪表示,因為學童家庭背景不同,所以他們的學習資源、環境亦有所差別。相較於國語與數學兩種基本科目,英語作為外來語言,學童如果沒有其他資源的協助,在學習英語上會比較困難。

教育部目前規定,從五、六年級開始上英語課程,但仍保留彈性空間讓各學校在三、四年級就開始實施英語教學。三興國小從三年級起,就開始教授英語課程,不過對於部分的學童來說,英語課程的提早開始只是令他們提早討厭英語,對於提升語文能力上,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階梯式差異教學大不易

唐嘉琪表示,目前三興國小在英語教學上所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學童程度不一,無法明顯地分出兩極,呈現「階梯式的差異」。有的學童一直在進步,有的則一直原地踏步,這樣的學習情況越到高年級越明顯。

實地觀察學校上英語課的情形,發現有些學童上課很不專心,也沒有跟著老師唸課文,跟一些程度不錯、會大聲唸出英語的學童在上課態度上差很多。上課不專心的學童分成兩種,一是程度太好,二是學不會。對於後者,唐嘉琪會鼓勵他們放寬心、用心去學,這樣一來要學會英語就比較不是問題。但是,有些學童對於學習英語已經失去信心了,因為自己學不會,跟不上其他同學,也覺得以後也不一定要用到英語這些東西,所以很快就會放棄,而沒有心學習。

目前學校裡大約有3分之1的學童學習英語的狀況不佳,而這些學童大多是三興、東興村子裡的小孩,因為他們家裡沒有資源,例如電腦、英文書等。他們的父母親也沒有辦法教導,或是認為英語不重要,所以學童學習英語的狀況也就較差。稍微有能力的家長,會送孩子到補習班補習,但回家後還是缺乏家長的督促,進步程度還是有限。

在改善學習狀況方面,唐嘉琪在上課時會規劃分組活動。但是,分組後,有些程度好的學童會反映:「為什麼我要跟他一組,一定會輸啦!」不過,唐嘉琪會採取爭取團隊榮譽的方式,讓程度好的學童去教其他學童,自然而然就有不錯的學習效果出現,而且學童也可以輕鬆的學習,較不會有壓力。

學童英語之路走得艱辛

該校另一位老師黃靜遠認為,很多村內小孩在回家後,還要幫忙家裡的雜務,沒有時間好好溫習功課。加上現在每一個科目的作業都相當多,寫不完全部作業,小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先放棄英文。此外,小孩子如果國語、數學不懂,家長或許還可以指導,但是對英文卻完全沒輒。

五年級的小美就表示,念英文是件令人討厭的事。因為平常比較少接觸英文,相較之下,她比較喜歡國語和數學。對於村內的小孩來講,從小就很難有機會去接觸英文,除非家長的刻意栽培。

六年級的小輝則從未補過英文。他三年級時開始學習英文,上課完全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所以特別愛在課堂上講話。小輝對其他科目都還蠻有興趣,卻獨獨對英文在剛開始學習時,就相當排斥。一方面是因為對他而言,老師上課速度太快,回家又沒有人可以問,結果就越來越聽不懂;另一方面,因為他覺得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英文,只有自己不會,所以也不敢問老師。加上上課其他同學都很吵,所以就攪和下去一起吵鬧。

針對這樣的現象,唐嘉琪其實也很無奈,因為沒有足夠的師資,學童的英語程度落差又太大,實在無法面面俱到,一定會有些孩子不小心被忽略。

課堂上學童的學習狀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程度較好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程度遠高於老師上課的內容,有些人甚至已經在學日語,上課根本不想專心聽課,也不願意發問;另一類學生因為不喜歡英文,覺得英文很無聊,所以上課也很吵。有些學生因為別人很吵,自己也跟著吵。有些程度比較好的學生甚至會取笑程度比較差的學生,程度較差的學生不敢問老師問題,怕會被老師罵,被同學笑。

國小英語課程目標和問題

由於部分縣市政府大力推動國小英語教學,以及高社經地位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有些學生從幼稚園即開始學習英語,因此,在各個學校裡,都不難發現學生英語能力有差異。而為了縮小英語能力的差距,目前教育部規劃,自94學年度起,從國小三年級起開始實施英語教學。

然而,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因為地域性、階級性等的差異,產生一些問題。

第一是偏遠地區由於交通及文化因素影響,合格國小英語師資普遍不足,城鄉差距形成學童英語程度兩極化,亟待政府研擬有效的補救措施,維護弱勢學生學習權益。

第二,在學習環境、師資素質、教材教法配套不足情形下,部分縣市將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年級往下延伸,學生英語程度落差大,造成規劃全國一致性英語課程之困擾。

第三,部分學校以能力分組解決學生英語能力差異問題,但倘實施不當,恐易產生不良的學習標籤效應,影響學生學習心理,有賴提供良好教學示例供參考。

三興國小的情形,符合了以上多樣條件,包括學習環境造成的英語學習落差,以及師資不足的問題,因此,英語教學遇到了很多困難。

師資不足 教學效果有限

現在教學困難的原因之一是師資不夠。因為三興國小班級數少,被分配到的師資人數也少。另外目前的英語師資都處在培育階段,學校也不可能要求一般的老師再兼任英文老師的職務,因此師資不足就變成學校在推動英語教學上的一大難題。

目前暫時的替代方案是利用教育部「2688專案」,從外面聘請英語老師,讓他們修一些教育學分獲通過英文檢定考試符合英語老師的規定,因應師資的缺乏。例如,唐嘉琪原本在三興國小擔任義工媽媽,後來發現學校缺乏英語師資,再加上本身具備英語能力,去參加英語檢定考試,成為教育部「2688專案」的英語老師。

然而,在這樣家庭背景兩極化的學校裡,難免會有家長向學校反應要教難一點的課程。唐嘉琪認為,這樣就要改變配課方式和增加師資,也要按照程度來分班教學,「但事實上學校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源,也就無法實現分組教學的理想。」而且如果用能力分班的話,不僅會有家長表示反對,也必須考慮到學童心裡的想法,所以執行上還是有很多困難。

實施補救教學 渴望改善英語落差

為了避免學童的英語程度落差越來越大,三興國小在今年實施英語補救教學,希望能對一些學童有所幫助。

負責英語補救教學課程的老師黃靜遠跟洪慧芳,都從外文系畢業,是三興國小今年度的實習老師。學校安排兩位老師在每週一、二、四的中午開設「英語補救教學」課程,輔導部分學童學習英語。

不過當初學校在安排這項課程時,光是在課程名稱上,就大傷腦筋。因為一方面要顧及小孩的面子,一方面又要顧慮家長的感受,讓雙方明白這個課程的目的在協助孩子學習英語,並不是要讓孩子被貼上「英語不好」的標籤。

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主要由唐嘉琪挑選,以程度在中間偏下,不會太差、可以進步的同學為主,希望可以對他們有明顯的幫助。他們大部分是村裡的小孩,因為對英文沒有興趣,一週只有兩小時的英文課,變成只是應付應付就好。

黃靜遠調查過學生想要的學習方式,他們表示希望在遊戲中學習。但是實施過後,發現成效不好。所以黃老師上課還是以一般教學為主,考試時才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對學生來講,比較不會有壓力。

補救教學實施前,兩位老師先以小朋友對字母的「聽、寫」為主,做一個簡單的分級測驗。根據測驗結果,將小朋友分成兩個班級,分別由兩位實習老師負責教導。

在一般的班級中,學生程度落差是很大的,且上課時有些同學會很吵,導致想學習的孩子不容易專心學習;而有些學生回家後也沒有家長的指導和資源的利用,程度就一直滯留不前。這使得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學習狀況一直停留在只能辨認26個字母。

洪慧芳剛帶補救教學班級時,發現有幾位學生雖然已經學過一段時間,但對b和d的圈圈方向仍舊搞不清楚,也有學生對大部分的字母都還記不起來。因此,他安排的補救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以教導26個字母的聽寫為重點。以自然發音法為主,訓練學生看到字母就會發音,希望建構學生有字母發音的能力。

洪慧芳上課,主要是照著「會聽」到「會說」的循序漸進法。達成目標後,再進階到學生看到字母就會「拼讀』,不用老師或是家長教,就可以自己看到字,明白要怎麼唸。洪慧芳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後的自我學習是比較有幫助的,因為老師也不可能每次都教他們怎麼唸,有些家長也許也不會唸。

補救教學的成效如何?老師們一致認為整體來說,學生都有所成長、進步。黃靜遠舉例說,本來有一些不會唸英文的小朋友,後來在考試時,會跟他說:「老師,你先不要講,讓我想一下。」他們想到了就會唸出來,並且很開心的說:「這些字我以前都不會唸,但是現在看到字就知道要發什麼音了。」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洪慧芳也提到,有一位家庭背景不錯的女同學,雖然擁有良好的學習資源,但是沒有學習的慾望。洪老師甚至以為這位女同學作業都沒做,且不用功。但是沒想到當洪慧芳試著讓孩子們到電腦教室上課後,這位女同學的求知慾就起來了。學習狀況進步很多,現在還會主動幫老師開門,準備上課。

不過當實習老師離開後,「補救教學」該怎麼辦?三興國小校長陳宇水認為可以找鄰近學校系所,例如中正外文系的學生支援。也可以與中正的學生合作,採用育樂營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能力,給予適當的教學內容。

但是,補救教學也遇到相當多的困難。有一些學生因為連國語、數學的學習狀況都不好,這時級任老師和父母就會讓小朋友先捨棄英語,專攻國語、數學。他們考量國語、數學畢竟是最基礎的課程,如果現在就跟不上其他同學,以後該怎麼辦?

另外,因為「補救教學」是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許多家長會希望讓孩子好好休息,以應付下午的課程。而且家長也認為自己小孩的程度沒那麼差,不必上補救課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