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國小 兩個世界 英語城鄉差距縮小版 轉載自【立報】

教育專題深入報導《2005-05-04》 ═轉載自【立報】

一間國小 兩個世界 英語城鄉差距縮小版──嘉義三興國小(上)
陳詩茹、陳雅宣(中正大學學生)
黑板上張貼著英語教材,老師在講台上聲嘶力竭的帶領學童閱讀英語單字,底下的學童有些搖頭晃腦的唸唸有詞、有些低頭注視桌面,彷彿那裡有什麼值得研究的東西,但更多的是兩兩成群的嬉戲玩鬧。一邊學童念的是朗朗上口的流利英語,另一邊卻有如雞同鴨講,造成「一間國小,兩個世界」的特殊景象。[@more@]

學童英語程度落差大

在台灣,城市與鄉村的學生英語程度一直有明顯落差,成為國內英語教育上的一項重要議題。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的三興國小,則反映了一個特殊的英語教育落差現象。由於位在南華和中正兩所大學旁,所以學童家庭背景呈現兩極化,亦即有些家長是大學教授,有些家長則是當地農村的村民,彼此的社經地位有明顯的落差。因此,三興國小學生之間的英語程度與課餘英語輔助資源截然不同,酷似台灣英語教育極端城鄉差距的縮小版。這樣的校內差距,導致英語教育上出現諸多困難。

該校唯一的英語老師唐嘉琪表示,因為學童家庭背景不同,所以他們的學習資源、環境亦有所差別。相較於國語與數學兩種基本科目,英語作為外來語言,學童如果沒有其他資源的協助,在學習英語上會比較困難。

教育部目前規定,從五、六年級開始上英語課程,但仍保留彈性空間讓各學校在三、四年級就開始實施英語教學。三興國小從三年級起,就開始教授英語課程,不過對於部分的學童來說,英語課程的提早開始只是令他們提早討厭英語,對於提升語文能力上,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階梯式差異教學大不易

唐嘉琪表示,目前三興國小在英語教學上所遇到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學童程度不一,無法明顯地分出兩極,呈現「階梯式的差異」。有的學童一直在進步,有的則一直原地踏步,這樣的學習情況越到高年級越明顯。

實地觀察學校上英語課的情形,發現有些學童上課很不專心,也沒有跟著老師唸課文,跟一些程度不錯、會大聲唸出英語的學童在上課態度上差很多。上課不專心的學童分成兩種,一是程度太好,二是學不會。對於後者,唐嘉琪會鼓勵他們放寬心、用心去學,這樣一來要學會英語就比較不是問題。但是,有些學童對於學習英語已經失去信心了,因為自己學不會,跟不上其他同學,也覺得以後也不一定要用到英語這些東西,所以很快就會放棄,而沒有心學習。

目前學校裡大約有3分之1的學童學習英語的狀況不佳,而這些學童大多是三興、東興村子裡的小孩,因為他們家裡沒有資源,例如電腦、英文書等。他們的父母親也沒有辦法教導,或是認為英語不重要,所以學童學習英語的狀況也就較差。稍微有能力的家長,會送孩子到補習班補習,但回家後還是缺乏家長的督促,進步程度還是有限。

在改善學習狀況方面,唐嘉琪在上課時會規劃分組活動。但是,分組後,有些程度好的學童會反映:「為什麼我要跟他一組,一定會輸啦!」不過,唐嘉琪會採取爭取團隊榮譽的方式,讓程度好的學童去教其他學童,自然而然就有不錯的學習效果出現,而且學童也可以輕鬆的學習,較不會有壓力。

學童英語之路走得艱辛

該校另一位老師黃靜遠認為,很多村內小孩在回家後,還要幫忙家裡的雜務,沒有時間好好溫習功課。加上現在每一個科目的作業都相當多,寫不完全部作業,小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先放棄英文。此外,小孩子如果國語、數學不懂,家長或許還可以指導,但是對英文卻完全沒輒。

五年級的小美就表示,念英文是件令人討厭的事。因為平常比較少接觸英文,相較之下,她比較喜歡國語和數學。對於村內的小孩來講,從小就很難有機會去接觸英文,除非家長的刻意栽培。

六年級的小輝則從未補過英文。他三年級時開始學習英文,上課完全聽不懂,因為聽不懂,所以特別愛在課堂上講話。小輝對其他科目都還蠻有興趣,卻獨獨對英文在剛開始學習時,就相當排斥。一方面是因為對他而言,老師上課速度太快,回家又沒有人可以問,結果就越來越聽不懂;另一方面,因為他覺得大部分的同學都會英文,只有自己不會,所以也不敢問老師。加上上課其他同學都很吵,所以就攪和下去一起吵鬧。

針對這樣的現象,唐嘉琪其實也很無奈,因為沒有足夠的師資,學童的英語程度落差又太大,實在無法面面俱到,一定會有些孩子不小心被忽略。

課堂上學童的學習狀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程度較好的學生。因為他們的程度遠高於老師上課的內容,有些人甚至已經在學日語,上課根本不想專心聽課,也不願意發問;另一類學生因為不喜歡英文,覺得英文很無聊,所以上課也很吵。有些學生因為別人很吵,自己也跟著吵。有些程度比較好的學生甚至會取笑程度比較差的學生,程度較差的學生不敢問老師問題,怕會被老師罵,被同學笑。

國小英語課程目標和問題

由於部分縣市政府大力推動國小英語教學,以及高社經地位學生家長對英語學習的重視,有些學生從幼稚園即開始學習英語,因此,在各個學校裡,都不難發現學生英語能力有差異。而為了縮小英語能力的差距,目前教育部規劃,自94學年度起,從國小三年級起開始實施英語教學。

然而,在實施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因為地域性、階級性等的差異,產生一些問題。

第一是偏遠地區由於交通及文化因素影響,合格國小英語師資普遍不足,城鄉差距形成學童英語程度兩極化,亟待政府研擬有效的補救措施,維護弱勢學生學習權益。

第二,在學習環境、師資素質、教材教法配套不足情形下,部分縣市將國小實施英語教學年級往下延伸,學生英語程度落差大,造成規劃全國一致性英語課程之困擾。

第三,部分學校以能力分組解決學生英語能力差異問題,但倘實施不當,恐易產生不良的學習標籤效應,影響學生學習心理,有賴提供良好教學示例供參考。

三興國小的情形,符合了以上多樣條件,包括學習環境造成的英語學習落差,以及師資不足的問題,因此,英語教學遇到了很多困難。

師資不足 教學效果有限

現在教學困難的原因之一是師資不夠。因為三興國小班級數少,被分配到的師資人數也少。另外目前的英語師資都處在培育階段,學校也不可能要求一般的老師再兼任英文老師的職務,因此師資不足就變成學校在推動英語教學上的一大難題。

目前暫時的替代方案是利用教育部「2688專案」,從外面聘請英語老師,讓他們修一些教育學分獲通過英文檢定考試符合英語老師的規定,因應師資的缺乏。例如,唐嘉琪原本在三興國小擔任義工媽媽,後來發現學校缺乏英語師資,再加上本身具備英語能力,去參加英語檢定考試,成為教育部「2688專案」的英語老師。

然而,在這樣家庭背景兩極化的學校裡,難免會有家長向學校反應要教難一點的課程。唐嘉琪認為,這樣就要改變配課方式和增加師資,也要按照程度來分班教學,「但事實上學校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源,也就無法實現分組教學的理想。」而且如果用能力分班的話,不僅會有家長表示反對,也必須考慮到學童心裡的想法,所以執行上還是有很多困難。

實施補救教學 渴望改善英語落差

為了避免學童的英語程度落差越來越大,三興國小在今年實施英語補救教學,希望能對一些學童有所幫助。

負責英語補救教學課程的老師黃靜遠跟洪慧芳,都從外文系畢業,是三興國小今年度的實習老師。學校安排兩位老師在每週一、二、四的中午開設「英語補救教學」課程,輔導部分學童學習英語。

不過當初學校在安排這項課程時,光是在課程名稱上,就大傷腦筋。因為一方面要顧及小孩的面子,一方面又要顧慮家長的感受,讓雙方明白這個課程的目的在協助孩子學習英語,並不是要讓孩子被貼上「英語不好」的標籤。

參與補救教學的學生,主要由唐嘉琪挑選,以程度在中間偏下,不會太差、可以進步的同學為主,希望可以對他們有明顯的幫助。他們大部分是村裡的小孩,因為對英文沒有興趣,一週只有兩小時的英文課,變成只是應付應付就好。

黃靜遠調查過學生想要的學習方式,他們表示希望在遊戲中學習。但是實施過後,發現成效不好。所以黃老師上課還是以一般教學為主,考試時才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對學生來講,比較不會有壓力。

補救教學實施前,兩位老師先以小朋友對字母的「聽、寫」為主,做一個簡單的分級測驗。根據測驗結果,將小朋友分成兩個班級,分別由兩位實習老師負責教導。

在一般的班級中,學生程度落差是很大的,且上課時有些同學會很吵,導致想學習的孩子不容易專心學習;而有些學生回家後也沒有家長的指導和資源的利用,程度就一直滯留不前。這使得學生的情緒受到影響,學習狀況一直停留在只能辨認26個字母。

洪慧芳剛帶補救教學班級時,發現有幾位學生雖然已經學過一段時間,但對b和d的圈圈方向仍舊搞不清楚,也有學生對大部分的字母都還記不起來。因此,他安排的補救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以教導26個字母的聽寫為重點。以自然發音法為主,訓練學生看到字母就會發音,希望建構學生有字母發音的能力。

洪慧芳上課,主要是照著「會聽」到「會說」的循序漸進法。達成目標後,再進階到學生看到字母就會「拼讀』,不用老師或是家長教,就可以自己看到字,明白要怎麼唸。洪慧芳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課後的自我學習是比較有幫助的,因為老師也不可能每次都教他們怎麼唸,有些家長也許也不會唸。

補救教學的成效如何?老師們一致認為整體來說,學生都有所成長、進步。黃靜遠舉例說,本來有一些不會唸英文的小朋友,後來在考試時,會跟他說:「老師,你先不要講,讓我想一下。」他們想到了就會唸出來,並且很開心的說:「這些字我以前都不會唸,但是現在看到字就知道要發什麼音了。」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洪慧芳也提到,有一位家庭背景不錯的女同學,雖然擁有良好的學習資源,但是沒有學習的慾望。洪老師甚至以為這位女同學作業都沒做,且不用功。但是沒想到當洪慧芳試著讓孩子們到電腦教室上課後,這位女同學的求知慾就起來了。學習狀況進步很多,現在還會主動幫老師開門,準備上課。

不過當實習老師離開後,「補救教學」該怎麼辦?三興國小校長陳宇水認為可以找鄰近學校系所,例如中正外文系的學生支援。也可以與中正的學生合作,採用育樂營的方式,針對學生的能力,給予適當的教學內容。

但是,補救教學也遇到相當多的困難。有一些學生因為連國語、數學的學習狀況都不好,這時級任老師和父母就會讓小朋友先捨棄英語,專攻國語、數學。他們考量國語、數學畢竟是最基礎的課程,如果現在就跟不上其他同學,以後該怎麼辦?

另外,因為「補救教學」是利用中午午休的時間,許多家長會希望讓孩子好好休息,以應付下午的課程。而且家長也認為自己小孩的程度沒那麼差,不必上補救課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