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想飛到宜蘭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靠著掠食與被掠食相互維生,「共生」在物種之間是相互平衡之道;只要不失去平衡所有的生物都可共享繁榮。猛禽(老鷹)位在食物鏈的頂端,與人類處於同一個位置,然而牠的食物卻與人類不衝突,甚至於可以有助人類的食物栽種及抑制傳染疾病,猛禽(老鷹)絕對是人類的朋友。
本片的主角黑鳶就是我們耳熟能詳,俗稱的老鷹,台語為「厲鷂」, 有一首古老童謠是這麼唱著的:
厲鷂啊厲鷂,厲鷂飛上山,嬰仔快做官,
厲鷂飛高高,嬰仔中狀元,
厲鷂飛低低,嬰仔快做老父。
黑鳶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留鳥猛禽,不管是荒野或都市,在溪流或海邊,都可以是牠們棲息、覓食及活動的場域。黑鳶到垃圾場覓食、撿拾人類丟棄的物品作為巢材,這是黑鳶與我們生活緊密的最佳佐證,牠忠實地扮演者環境清道夫的角色,是人類的朋友。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為何我們無法持續守護黑鳶?無法和牠們共榮共生?為何在香港、日本、印度等地的黑鳶可以有著截然不同的際遇?而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將為此付出多大的代價?
這種種的自省讓沈振中決心採取行動,不分日夜與距離,他用20年的生命為黑鳶寫傳記,將累積多年的故事及心得轉換成深刻的生命課題與大家分享。沈振中因為愛而跨越物種間的藩離,他的無悔付出深入了黑鳶的心靈和社群,也啟發了許多人,這即是「老鷹想飛」影片希望忠實地呈現給大家的感動,也期盼帶領人們超越科學而邁入生命同源的最真、最原始的心靈。

5/23(六)大雨滂沱,60多位參與研習的大小朋友,依然不減熱情。

研習過程中,透過蘭小綜所開發出來的『老鷹展展翅 小鳥啄啄米 沒什麼代誌』的食物鏈教學體驗活動,

讓所有大小朋友,了解慣行農法對生態的影響,已經到了大家部得不去重視的程度。

遠眺龜山島 遙望101

烘爐地山海拔1,166M, 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位於雪山山脈主稜,為台北、宜蘭兩縣界山之一,與鷹子嶺、三角崙山、阿玉山、大礁溪山並稱為蘭陽小五岳,也是五座之中唯一擁有一等三角點的山頭,天氣晴朗可直接目視台北101。從櫻花陵園的登山口進入來回僅需3小時,爬升落差約350M。
研習辦理目的:
一、讓宜蘭縣教育夥伴透過本活動實際體驗本縣郊山的特性,評估學校辦理山野教育活動的可行性。
二、透過登山初階入門體驗,實際運用山野行技巧,準備山野活動裝備,建構山野教育知能。

辦理研習這天,很幸運地老天爺給了一個好臉色,

可是一大早,從研習學員的穿著與裝備,

我們了解學員們大多缺乏山野活動的知能,

也忽略了行前通知的提醒。

幸好,這條路線規劃,是一條富野性體驗的路線,會給點累、給點難,

足有幫助大家突破舒適圈的體驗,也能幫助學員體會山野知能,

並懂得該收起自我為是的逞強,在大山媽媽面前學習謙卑。

綜合活動國小召集人研習~來林場找『察』

就算下雨,蘭小綜所開發的課程活動依樣可以實施。

近年來很流行的定向探索活動,

蘭小綜評估該活動的規則與功能,

覺得將其運用在環境探索或社區踏查的課程中,

因為強調速度,節奏過快,且指北針功能幾乎不需要用到。

因此,特別發展出一套適合社區、學校或環境探索的找察課程。

用來訓練孩子方位、觀察視角與團隊合作。

透過教師實際的體驗,評估活動帶回學校設計的可行性。

老鷹想飛

俗稱「老鷹」的黑鳶(學名Milvus migrans,英文名為Black Kite),閩南語稱為來葉或厲翼,客家語稱為鷂婆。原本是在台灣最普遍的猛禽,在農業社會的聚落、鄉村或有人煙的平原,都很容易看見老鷹在天空翱翔、田邊撿拾人們拋棄的廚餘、抓走人們曬衣埸的衣物做巢材或從稻埕中抓走小雞。民間也流傳著一些有關老鷹的童謠如:「厲翼厲翼飛高高,囝仔中狀元;厲翼厲翼飛低低,囝仔快做爸;厲翼厲翼飛上山,囝仔快做官。」
然而近年來,由於台灣平原地區生態環境改變劇烈,黑鳶也從原有的棲息環境之中迅速消失。僅剩下部分低海拔山區水域尚存,族群數量亦僅剩200-300隻左右,乃是台灣地區生存狀況最危急的留棲性猛禽。雖然黑鳶已經從台灣大部分的環境消失了,但是黑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中、老年人的心中,以及依舊流行於學童之間的遊戲「老鷹抓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