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5C、3C學生比率,從基礎做起!

延續上一篇的分享:

5C、3C學生比率,不應迴避的現實!

由國中會考結果分析,進一步分享相關想法與促進作為。

第一個是關於學校的價值,信念的問題。

補救教學一直都不是很多校長與有能力家長關注下的辦學重點。

學力提升只有在國中升學壓力下被注意到,但是大多數學校的關注重點不在減少未達基礎(C)等級學生程度比率,而是如何將B等級提升到A等級,然後光宗耀祖,並彰顯學校辦學績效。

教育局處的主管與校長基本上都是政治任命, 如何讓大家同步體認到教育使命是提升學生基本學力達一定程度, 這才是國教的基本任務,卻是相當困難。

[@more@]

5C、3C學生比率,誰來關心?

特色、亮點,是許多教育主管(包含縣市層級、學校層級)的教育同仁的首要工作, 特色、亮點,短期,很快在一兩年就可以看到成果, 提升學生基本學力是苦差事,絕大部分不會排在第一位!

績效考核,學校辦學指標,提升學生基本學力也很難看到被排在第一位。

校長考核,教師教學成效評估,提升學生基本學力很多縣市根本就沒有納入, 所以,5C、3C學生比率,誰來關心??

近幾年,我們試圖讓眼光聚焦於此:提升學生基本學力,確保學生基本能力,但我們其實是在跟學校這個小環境與社會這個大環境在作戰。

不斷提供學生基本能力進展情形,努力各項提升基本能的策略, 提供分析統計資料給長官(科長、教育處長、縣長),提供給校長,甚至作為學校經營成效的評估依據,讓大家的焦點回到國民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提升學生基本能力。

幾個重點工作也都與提升學生基本學力有關:

1. 每年國中會考與國小學力測驗各學校進展分析與促進作為研討。

2. 推動英語、數學適性與補救教學計畫(兩班三組課中補救教學方案) 。

3. 均一教育平台推動的情形。

4. 協助校長親自辦理教學公開課情形,逐步推展課堂研究在學校推動的可能。

5.協助學校辦理實踐取向的教學專業研習(扣除行政配合的研習)情形,。

沒有一點要求是學校特色、亮點發展,就是基本功。

最近,104學年度由文處長發動,要求國小校長針對學生基本能力測驗的結果, 提出學校問題分析與因應與促進作為,就是與校內教學團隊分析本校學生學力測驗的結果,看看學校是否有哪些進退步與可能的原因,學校如何因應、如何發展策略等?

目標都是直指國中小學力低落,如何提升?但這樣的努力,還是被部分學校同仁解讀為我們過分注意考試成績,有礙於學校特色經營!

尤其是,當我們發現有部分的學校老師,自誇並很有特色的展現自己的教學特色,但學生的基本學力表現卻是很需要給力,卻仍一再誇言是要讓學生適性發展時,就會特別令人難過。

如果讓家長知曉,他們的孩子學校有將近60%,甚至更多,沒有能力、沒有耐心在九年級畢業前,完成基本能力檢測(或是補救教學的篩選測驗),或沒有能力完成一小部分基本能力測驗時,還有多少家長願意把孩子送給老師進行所謂的特色教學?

所以,在國中會考達B減C的各種計畫想法提出時,個人的想法仍是,如何讓更多老師願意加入改變教學與評量的行列,協助老師跨越改變的心理障礙,提供偏鄉地區學校內多數孩子(可能有B等級實力)的需求,才有機會讓更多老師大膽去參與各項教學改變,不用擔心過分照顧低學習成就學生忽略了成績好的同學的需求(怕家長有意見),然後讓整班學生受惠,全面提升學力。

如果大部分老師與家長都很重視成績,由評量品質改進開始,也許是可行的關鍵策略!

以評量促進學習!

如同上一篇所言(5C、3C學生比率,不應迴避的現實!),大型評量有區域性與學校表現的成果對照,可以提供學校進一步參考,由評量分析為基礎,作為教學改進的重要參考,對於現場老師的影響應該可以更直接,成效也會比較容易看出來,再進一步於教學準備與教材與教法的選擇上調整,則對於弱勢學生的協助也將容易。

一、考什麼?評量的標準參照是什麼?

這幾年教育部大力在國中推動標準本位的評量,其主要的目的希望老師在進行紙筆評量或是採用多元評量時,可以藉由老師對於課綱的理解與心測中心邀請各領域專家與顯場老師所發展出來的評量標準,作為老師在進行教學與評量規劃時,可以有參考基準,再據以設計教學活動與實施評量時,發展出據以評分的評分規準,再進行評量作業,當學生學習的歷程中,無論是課中或是課程結束後的評量,評量後即可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如何,達成哪一階段的程度,再據以調整教學與進行學生補救措施,這樣的歷程也許是理想的進程,實際作業可能有落差,如何在教學現場中實踐以減少落差是重要的挑戰!

不管現場老師實踐的情形如何,老師的在進行評量規劃中,心中一定有評量的標準。

但是,要問的是老師的評量標準參照是什麼?

是心照不宣,還是有所參照?

基本難度的設定如何?是命題光碟的難、中、易的參考指標,還有有其他參照標準?

考什麼內容?當然是課本內容,但是是講過的學生記下來的,還是應用的能力?

評量的目標與教學目標的連結又如何?

還有其他較為簡易的參考標準?

很多老師都會說可以參考課綱,但是現場參考課綱來命題的老師有幾人!

這一直是很困難的問題,課綱是老師的教學指引與書商編寫教科書的依據,每一條課綱所列的能力指標是高標,是期望所有學生能夠達成的目標,但是過程如何達成,評量任務如何處理,命題又如何進行,不同程度的孩子表現如何評斷,課綱中並沒有著墨,但這一部分反而是現場老師最需要的部分。

結果,只能靠教學經驗,或是借助出版社的命題光碟,選擇紙筆測驗來評量,評量就只會簡化成頻繁的考試。多元教學與學習策略不易實施,有一部分是多元評量不容易推動所致,因為最後如果還是只能用較容易實施的紙筆測驗,甚至只是四選一選擇題的測驗,要推動多元教學就是嚴峻的挑戰。

評量目標是什麼?

九年一貫課綱對於學生學習內容,除了數學有明確的學習主題與分年細目,自然、社會領域有較清楚的學習主題與次主題內容外,語文科的教學除語文常識外,以閱讀理解為主。雖然課綱內容與轉化後教科書都有參考指引,但是對於現場老師而言,以內容為主的教學常受限於參考書或是測驗卷的影響,往往又提供了過多的學習內容,或是超過自己學生學習需求的內容,導致學生基本能力的學習時間被壓縮,最終學習成效不佳,反倒抱怨時間不足,課本進度上不完。

我在A02國中分享時,先問英語老師們:

會考有哪些重要的題目類型?去年的考題學校的孩子表現如何?

那些題目(或是能力)是學生把握度較好的部分?

大家普遍認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薄弱,雖然學生大家都認為比去年乖(又是憑印象),大家很努力但沒有考出好成績,但是整體表現差一點,其他細節如何卻很難回答。

國中會考的評量目標(圖3 )的答對率分析,則提供相當可供參考的訊息,不同的評量目標的試題題型如何?學生的作答情形如何?每年會考後心測中心所提供的資料基本就可以提供很好的參考,尤其是答對率較弱的單元,可能就是評量與教學調整的重點。104國中會考英語科評量目標

(圖3 104年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評量標準與學生作答分析 資料來源 師大心測中心)

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的參照標準為何?

除了國中會考外,補救教學篩選測驗結果分析是另一個重要參考指標。

一個班級,如果補救教學篩選測驗通過比率低於50%,到國中參與國中教育會考要達到基礎(B等級)的比率可能也很難超過50%,尤其在偏鄉地區,國中會考數學、英語兩科未達基礎等級的學生超過60%(105年度全國比率約31%)以上者比比皆是,但是如果到這些學校問國中小學校的老師,問問下列問題:

你們評量的內容參照標準是什麼?

平時教學的參考標準又是什麼?

得到的答案,常常會讓人失望,因為大家就是以課本內容為主要參照,

但是課本內容對照學生真實能力的展現是如何?

學會這一課,除了記憶內容外,還會運用這些內容在那些地方?

對於概念理解與概念遷移所展現的學生能力,可能在教學歷程中是比較少被關注到的,學生對於平時以記憶為主的隨堂測驗應付自如,但是參與以理解為主或概念統整的大型評量或是國家對於學生基本能力測驗的補救教學篩選測驗,可能就力有未逮。

如果希望學生達成個人學習的目標,則老師評量內容的參照選擇就需與教學內容的參照選擇連結,並且因為目標很出清楚,就可以朝評量內容的參照選擇與教學內容的參照選擇連結做努力,如果沒有,那就會出問題?

以達成學生的基本能力為例,上學期末到幾個偏鄉小學看看老師們的教學,也與老師們有面對面的溝通。部分老師反應學生家長配合度不高,沒有足夠的學習資源,補救篩選測驗工作與測驗內容並不適用於學校學生,嚴重干擾到老師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受到影響,看看是否可以減少測驗的次數等等問題。

回應老師的問題時,我同意部分老師所言,試務對於大型學校同仁的負擔,但是關於篩選測驗本身的測驗內容與標準內涵是什麼很多老師是不清楚的,

所以,我一定回應下列問題:

關於補救教學的篩選基準是什麼?

命題的依據是什麼(評量的內容參照是什麼)

難度太高可能是什麼原因?

測驗的結果,老師們如何解讀?

你們有誰看過篩選測驗標準基本學習內容?

答案常常令人搖頭,就算是這三年的國中會考很多考科老師大家都覺得的很重要,會影響現場教學與學生學習,但是老師或學校有沒有進行基本分析,答案可能也是很難看。

二、您有把握,學生有多少比率可以通過各種測驗嗎?

難易度參照標準在哪裡?

教學歷程中提供學生學習鷹架,或是出題評量時試題難度掌握一直是另很多老師的難題,主因是很老師沒有參照基準。

因為九年一貫課綱對於學生學習以後,應該有哪些具體表現展現學生學會的程度並未明確展示,除了數學有明確的學習主題與分年細目,自然、社會領域有較清楚的學習主題與次主題內容外,如果老師夠專業而且有經驗,對於學生學習表現掌握程度就會好一點,如果不是可能就會有更大的困難。

但是這樣的說明,對於許多老師而言還是很難理解,難道沒有其他更具體的參照標準嗎?

一直以來,我運用兩個案例(國小學力檢測)分享給所有老師,讓老師去猜測學生對於試題的反應通過率如何?

clip_image003

(圖4 102年宜蘭縣國小六年級學力檢測試題1)

圖4是宜蘭縣辦理全縣小六畢業生的學力測驗試題。

我以宜蘭區的學生為通過率多少為題目反問老師,讓與會同仁老師猜猜有多少比率宜蘭區的同學能答對通過?依照答對率30%以下到81%以上共7個選項讓與會老師作答。

很多老師都說很難猜,因為每一所學校都不同,我會增加一點提示,宜蘭區在全國TASA的測驗成績與國中會考程度與全國比率很接近,差距應該都在3%以內。所以大家應該可用全國標準猜測一下!

結果,通常讓大家很驚訝!

clip_image005

(圖5 教師針對國小學測答對率通過預測分析圖1)

這是最近兩場研習猜測的結果,共有205老師參與任務,如上圖的猜測統計,認為答對率81%以上的同仁有4.9%,71~80%區間的有11.7%,也有15%的老師認為答對率只有30%以下,由回復的結果可以看出來老師的分歧結果。對照於一般授課的現場教學老師而言,差距其實也相當大。

公布答案,宜蘭區學生的答對率正確結果為:63.57%

以圖中17.5%同仁最接近,加上51~60%、71~80%兩側的結果,基本上有約45%左右可以認為相當精準。但有很很大部分同仁可能由於不是現場教學者,其實差距頗大,或是說對於學生學習的掌握可能需要協助或練習。

第二題,會不會容易猜一點?

接著,我提供另同一個測驗題本且類似概念的試題(圖5),一樣讓參與同仁猜測學生的通過率如何?

clip_image007

(圖6 102年宜蘭縣國小六年級學力檢測試題2)

結果如何呢?

理論上,有第一題的經驗,並且提供了學生答對率結果,老師們應該可以有一個參照基準,對於第二題應該有更精準的參測結果,我通常不會先提供答案,而是再問一個問題:

老師們,你們覺得哪一題比較簡單?

通常這時候,大家就會覺得問題大了,如果能確認與第一題的正確比較後,應該能夠更精準的確認,

結果看起來有集中一點(圖7),但是卻一樣令人擔心!

clip_image009

(圖7 教師針對國小學測答對率通過預測分析圖2)

很多老師都說怎麼會這樣?

第二題不是簡單多了,答對率應該高一點!

正確答對率是:78.97%

沒錯,是比第一題簡單了,宜蘭的孩子能力表現符合大家的期待,但是卻只有71~81%以上,這二區總和約36%夥伴才算真實掌握的學生真實的能力,或是掌握了這兩題小六程度的數學題目的難度程度,另有將近50%的老師是可能需要協助,這樣的結果其實更值得探討。

如何提高老師精準掌握學生程度的能力,如果想要提升老師掌握教材或是評量的能力,除了專業研討外,現有學校還有哪些可能去協助老師能力提升,或是這樣的難度參考,哪裡找?

其實就是大家平時面對的大型測驗,諸如國中教育會考,補救教學篩選測驗,各縣市的學力測驗,都會提供上述類似的答題結果統計。

大型評量有一定的信效度的檢核,都是非常好的參照標準;另外,學校期中、期末的全校性定期評量考試結果,如果有進行基本的統計,就是很好的參考常模,而且是以本校學生的試題反應,都可以作為下一次老師再進行教學準備或是評量規劃時校本常模參照基準。

這些分析後的應用與分享,在前面的分享時下面的分享,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參考。

  1. 會考成績除了學生升學使用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國中會考結果分析與應用(一)
  2. 學生學力監控與學習回饋~國中會考結果分析與應用(二)
  3. 由學生表現到教學提升的反向工程~國中會考結果分析與應用(三)
  4. 千呼萬喚始出來 ~103年國中教育會考學校分析資料運用參考

要降低5C、3C的學生比率,就是需要由基礎做起,由教學準備開始,評量規劃與測驗後的分析都是重點,國小、國中都需要同步進行,由掌握學生的進展與能力開始,逐步建構老師的能力,這個基礎工程可能就是降低5C、3C的學生比率的核心關鍵。

5C、3C學生比率,不應迴避的現實!

Jpeg

(圖1 學生的國中會考成績單)

這是一份特別的禮物~學生的成績單,也是上半年實踐補救教學成果的最終收穫。

5B(5科皆達基礎等級),是這個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學校的學生,給予所有參與協助他的老師最好的畢業禮物,剛好,我是其中一份子,均一教育平台也是。

但是班上的其他學生表現如何,全校的其他同學又如何?

[@more@]

有多少高分群拿到3A(3科達精熟等級)、4A、5A,可能學校校長或老師可以朗朗上口,甚至張貼紅榜於校們口大大宣傳一番。

但是,問一問學校同仁有多少學生比率是5C(5科皆屬待加強)、3C學生比率,與去年相比是否有減少?減少比率有多少?

能夠精準答出來的學校同仁比率,可能更會讓人驚訝!

學生的成績單也是老師的成績單。

有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身分特別,中輟學習一段時間,被安置於中途機構,接手輔導到參加加國中會考時間只有3個月,如果沒有一些配合策略,大概很難有如此結果。

學生的資質是真的很好,國小階段學的也不錯,國中時間雖然荒廢時間,但是底子仍然不錯,缺的只是目標與發動的火苗,有願意協助他的老師們與合適的工具,並且幫孩子引導出具體學習目標,造就這一切。

學生表現後的成績單,其實也是老師們努力後的成果!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有整體課程的規劃,教學活動如何進行的準備,學生學習進展如何掌握與評估學生學習成效,學習成效檢核(評量)後的診斷與分析,是否實施補救教學與如何進行補救教學等重要歷程。這個浩大的工程,每一階段都可能影響到學生學習成果,課程階段由中央的課綱階段到縣市政府與學校層級如何納入整合各種社會需求與學生個人發展所需的總體規劃,整體內涵太龐大了無法完整說明,以下先由評量(考試)的角度切入。

考試領導教學,深深影響學校同仁的價值選擇!

關於教學與評量的面向,與現場教學的老師策略選擇有緊密關聯。評量結果影響學校的教學績效評估,也影響整體教學團隊的教學成效與評價,導致學校同仁價值取向的差異,最終影響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最近的實際案例,提供大家參考。

我們的學生到底有沒有考好?

就以105年的國中會考測驗結果為例,最近受邀到學校分享國中會考分析與策進作為規劃,我把今年的測驗結果稍微統整一下分享前,先問校長與學校同仁,今年跟去年相比,我們的孩子表現如何?

校長與老師的反應頗為一致,學生平常表現應該優於去年,不管是行為表現或是學習參與各方面都是如次,但是今年考不好,因為高分群學生很少!

學校同仁的高分群的定義為何?在宜蘭,普遍認為13級分以上,才算高分群。

很不幸的,這個學校跟去年相比(圖2 A02國中),高分群學生的確減少,今年13級分以上掛零,12級分學生也沒有。去年12、13級分學生各有2位,但是今年都沒有,同仁沮喪的心情可想而知。

image

(圖2  105年國中教育會考各校學生總級分統計局部 宜蘭縣政府)

(註:如果將國中會考5考科的彙整,精熟等級A為3級分,通過等級B為2級分,待加強等級C為1級分,由學,五科最高加總為15級分,扣除部分科目缺考,全程參加會考後至少可以得到5級分,各校統計分析類似圖2。)

教學現場的同仁大都理解,學生會考成績能達到精熟A等級,需要很多條件配合,成績表現在市區學校也常需要在整體學生群體的前85%學生才有機會。這樣的學習表現除了學生的努力、個人資質外,家庭背景與學習資源提供也是重要關鍵,偏鄉地區學校如A02,這樣的家庭背景幾乎是可遇不可求,加上鄰近市區,部分國小優秀學生外流影響下,在國中入學階段的國小學力檢測結果顯示就已經是稀有人類,如何苛求老師要達成高分群學生成長的目標?

如果真要與去年比較,去年學校高分群學生比率也不是全國的15%,而是2.63%,這是非常小的比率。

這是偏鄉小校的普遍現象,如果學校的努力重點就是那不到3%的學生的進展,所有的教學與評量,對於整體老師努力的評價,就在於那3%,或是多一點就到5%的學生而努力,歡喜與哀傷在於3%學生的變化,我們很多老師的努力將成泡影。

那其他97%的學生,或是今年100%的學生,比往年乖很多的學生表現又如何呢?

沒有人能告訴我解答,雖然各班老師與學校同仁可能都知道每一位學生的成績,對於弱勢學生考不好的情形,常常習以為常,但因為沒有人進一步關心整群人如何,所以連基本統計都沒有,如何理解學生的進展如何?

這樣的問題,在另外一個縣市的校長、教務主任研習的場合中提出,答案也是差不多!大家聚焦於高群群學生的微小變化而憂喜,對於低分群學生的比率變化,常常是沒有感的,當然無法真實掌握。

5C,3C的學生減少才是基層奮戰的最重要目標?

基層教育同仁的核心的目標,就是把每一位學生教會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

如果由國中會考學力監控的測驗目標來看,就是應該每位學生都應該達基礎B等級,總級分10級分以上。

但10級分以上對於大部分偏鄉學生而言,仍然是高標。5考科超過3科達基礎(8級分)是可以努力的目標,至少表示學生大部分時間仍然能夠投入課堂的學習;至少一科達基礎等級,則是另一個重要指標,表示學生至少仍保有一定的學習。

成績是5C學生表示全部學科都未達基礎等級,3C學生則表示有3科未達基礎等級。

分析每年A02學校學生5C、3C學生比率是否有所變化,幾乎就可以大略知道整體學生表現如何!

我們的學生沒有考好,因為一直以來就是這樣!

這是偏鄉學校老師常有的反應,尤其與其他市區學校比較之下的確需要很大的努力。(如圖5)

image

(圖3  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五科成績統計分析圖局部)

如果以免試入學留在宜蘭升學的學生會考成績統計分析(扣除已登記外縣市就讀學生,圖1的學生因為登記變更就學區,故未納入),A02學校5C的學生比率真的不低,也是長期困境下的結果,尤其與其他學校對照下,大家都覺得真的考不好,對於去年努力的結果真的有點洩氣。

但是如果與去年相比,不同年度的進展顯示的數據變化就更值得探討。

其實我們還表現得不差!

如果把104年的資料拿出來對照一下,相較於105年的全校5C學生比率(圖4),A02學生的比率降低其實不差,接近5%左右。

對於各班而言,就是少了1~2位學生是完全無法達到基本能力的目標,如果再跟提他學校的努力相比,老師的努力是應該得到掌聲的,全國5C學生降低的比率也只有0.39%。

image

(圖4  104~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五科成績5C學生進展統計分析圖局部)

類似的結果分析在於3C也有類似的情形,至少有3科達基礎B等級的學生比率也是明顯提高,3C學生比率降低的情形相較於全國只降低1.17%而言更顯不易。

image

(圖4  104~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五科成績3C學生進展統計分析圖局部)

看到圖3、圖4的結果分析,老師們與行政同仁臉上線條舒緩不少。澄清了大家的疑問,學生的平日表現其實有反應於真正的大考成績中,雖有高分群學生變得更少的遺憾,但是整體表現其實是令人欣慰的!

不同科目的表現又如何?

對於整體表現而言,不管是5C、3C學生比率其實都有明顯下降,但是如果再細究不同的科別是否有類似的情形,雖然資料是來自於學校孩子們會考結果的統計,但是所有的老師卻仍表現出緊張的氣氛。

先以兩極化較為嚴重的英、數兩科為例,英語如果單看一年的結果(圖5)與兩年進展的比較(圖6),可以進一步到底是哪一科有較多的進展與需要更多的努力,由資料顯示英語科的進展是可以較安心的結果。

image

(圖5  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英語科C等級學生統計分析圖局部)

image

(圖6  104~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英語科C等級學生進展統計分析圖局部)

相較於英語科,國文、自然、社會等三科大致類似英語5C、3C比率降低的結果。

但是數學的情形就顯示出不同的結果,反而是不進反退如圖7、圖8。

image

(圖7  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數學科C等級學生統計分析圖局部)

image

(圖8  104~105年宜蘭縣國中會考數學科C等級學生進展統計分析圖局部)

這一科的教學哪一區塊可能有落差?

學生測驗結果基本分析是教師改進教學的基本工作,也是教學準備階段共備的重要議題。

整理總體結果的分析後,如果進一步藉由測驗單位或是老師命題的評量目標統整相關測驗結果,就可以進一步協助教師對於評量目標與學生測驗表現的連結。

國中會考與學校中的紙筆評量最大的不同,不是以個別學校選用(編)的教材內容為唯一,而是以能力指標與基本學習內容的參考資源為命題基準,提供教師專業的參考。希望學校老師可以正視課程學習重點,透過參考會考或是縣市學力評估機制的建立,將可逐步打破版本迷思,聚焦學習重點的教學與評量。

當心測中心已明列出評量目標(圖9),並確實根據目標去規劃評量,列出所要評量的重要標的時,再配合課程綱要分析各年級教材重要成分,所建立的雙向細目表(以能力細目為主,一部分兼採內容細目),加上配題比重就建構了學生學習的重點匹配與教學重點走向建議。

因為會考評量範圍較大,有總結性評量的意涵。因此,各科所提供的評量架構(含雙向細目),所涵蓋的範圍較廣,學校進行教學與評量規劃時,如何由所提供的資料中參酌,檢視與調整目前教學歷程中,是否偏離或符合教學目標設定,則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以能力指標為核心貫串,這樣的理念與想法亦應反映在學校評量試題的編製上,亦即在編製評量試題時,類似的內容亦應考量學生在不同認知層次上的能力表現。期望透過實施紙筆評量機制的建立歷程,引導學校教師習於從更多的認知層次去思考學生學習評量的試題設計。

104國中會考英語科評量目標

(圖9 104年國中會考英語科評量目標統整答對率分析)

這樣的分析歷程,就有機會協助老師進行課程規劃、教學實踐與評量實施過程,持續檢討每一階段的過程是否達到學生學習的目標。但是如果大家的目光只有關注於高分群學生的表現如何,如同尋求鳳毛麟爪,對於多數的學校,尤其是偏鄉小校而言是過於沉重的負擔,並且因小失大,要提升整體學生學習成效就更困難了。

但是這樣的思維是在跟學校這個小環境與社會這個大環境在作戰,仍然有一部分現場同仁選擇忽視。

如何讓眼光重新聚焦於提升學生基本學力。不斷提供學生基本能力進展情形,努力各項提升基本能的策略,提供分析統計資料給不同層級同仁,主要讓大家的焦點回到國民教育階段,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提升學生基本能力。

關心一件最重要事:我們還有多少學生尚未達到基本能力。

我們(或是學校),做了哪些事來提升學生基本能力!

固本培元,有效教學促進的有效學習,才是學生輔導的第一道防線。

如何藉由對國中會考(或是其他大型評量)低分群的分析,由對一個學生的努力,逐步擴展全班性降低5C、3C學生比率,讓這群落後學生有重新投入學習軌道的機會,才有機會翻轉班級學習風氣,進而影響到班級氛圍,高分群學生的學習不被干擾的機會降低,透過小組學習的機會提升整體學習成效後,天資聰穎又努力的孩子,才有更多機會拿到高分,並且能夠同理學習弱勢同學的困難,互動、共好的結果,自發學習的動力才有機會延伸,對於所有學生的全人發展才能有所助益。


第二部分:

評量共備研討的方向建議

降低 5C、3C學生比率,以評量促進學習!(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