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班級非同步學習的實踐~課後照顧班運用均一教育平台紀錄

        偏鄉地區或是一般學校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是一種趨勢。 因為資訊與網路技術的進展,非同步學習的課程規劃,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與學年制的限制,讓學生在同一學習環境下,藉由網路學習平台的運用,突破老師單一教材、教法的限制,使學習者能有非同步進展的學習機會變成可能。

         但對於教學現場而言,這一件不容易的事,如何讓不同年級、不同程度與學習需求的學生,群聚一班又有各自的學習進度,並且能夠有學習進展,與誠致基金會合作協助均一教育平台的推動工作時,我們就在找這樣的可能方案,當然在其他縣市夥伴中也許有,藉由南投縣教育夥伴的參訪機會,我們看到這樣的可能真的在現場發生。

[@more@]

        同班級的非同步進展的差異化教學方案,在之前的分享文章中或是在均一教育平台官方社團中,已經有許多老師的分享,今天我希望能夠將另一種可能分享給大家,如何透過數位學習平台,提供混齡的課後照顧班級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的策略。

混齡班級的非同步學習

        這次特別選擇三民國小的均一推動分享,主因在於之前辦理全縣性分享時,有三民的老師分享了在課後照顧班學生使用均一的經驗。課後照顧班主要是部分學生回家無人照顧,所以提供經費讓國小辦理課後照顧,協助學生完成回家功課或是安排其他學校活動。因為常常是混齡成班,老師真正要進行補救教學或是其他教學其實相當困難,但是透過均一或是其他學習平台,可以提供另外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補足課後照顧班教師協助學生課業的困難。

         授課主角是宜蘭縣礁溪鄉三民國小的江淑瑰主任,江主任在課前很客氣的表示,有看到之前分享的文章,但因為今天是課後照顧班的第一堂課,所以會有很多學生,現場也會有點亂,不知道是否符合分享的目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現場會發生的事情,其他當天學生表現也許因為有許多外賓,也許本來就因為均一可以提供協助,整體看來就是很值得推廣給各校,尤其是中小型學校夥伴參考。

       今天有13位學生左右(本來應該有18位,今天有部分學生請假),分屬3~6年級,其中還有兩位資源班學生,這一群學生屬於課後照顧班學生,同時間學校還有一部分學生參加補救教學方案,因為地處偏鄉,學生有課後照顧班協助。老師的課堂安排因為是混齡教學,基本上無法像一般課堂,先講授某一個概念,講解練習,學生聽講後練習,老師核對,部分說明請參考下面的影片連結。

江主任的分享實況部分片段影片連結

         對於這樣的混齡班級,老師能夠做的就是,基本講授與任務發派後,就由學生自己選擇單元,由平台的影片擔任講師的工作,學生看來很熟練,所以很快的完成上線、選擇單元、看影片、練習的流程。老師的工作就是巡視學生學習的狀況,並且適時提供協助,因為今天有外賓觀課,教室中人數較多,老師還要應付訪客的問題,所以較難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大致就是由學生自己完成任務。

         一定有老師會發出質疑,學生有沒有在學習老師怎麼知道,江主任就是與學生約定好,每人至少要運用均一複習至少30分鐘以後,才可以利用電腦瀏覽自己想看的內容,因為均一有很強的後端監控,加上老師的巡視,基本上學生自學30分鐘以上都沒有問題,加上後端的學習控制,應該就可以達成課後照顧的基本目標。

學生學習情形影片連結(最後一段為資源班學生)

關於特教班學生的協助

        觀課後,江主任表示由於實施時間尚短,學校沒有準備收集特別的資料,但是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明顯的提升,另一位特教班黃素娟老師則分享特教學生有利用均一,其中有一位特教學生因為家庭因素導致六年級程度只有一二年級程度,但是經過協助,基本數學能力也有明顯提升,是非常棒的分享。

         今天課後我提供幾點建議可協助學生的學習。建議幫每位學生準備一本練習的工作本,每堂課開始前,可請學生先預擬當天要進行的單元或是進度,讓學生先寫下來預定完成的目標(可以含影片、練習單元),於課後檢核是否完成,作為學生自我學習監控的參考,讓學生自我擬定複習進度與監控目標是否達成。工作本也可以作為學生的影片學習筆記與練習題目的解題過程紀錄,這些都可以協助學生在自學時很重要的工具,一學期下來也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成果的累積(學生會很有成就感),提供給其他學生參考或是校內教學成果的分享之用。

        至於筆記紀錄的方式,可以參考均一平台的分享文章(例如康乃爾筆記法),學生的筆記完成後,也可以做為老師安排學生討論分享的依據,如果再加上老師課後與學生進行互動回饋的依據,都是進行教學扶助不錯的策略。

團隊的協助

        兩位分享的老師不約而同談到學校行政團隊互相支援的重要性,資訊組長薛國凌老師扮關鍵核心,資訊教室無限制開放,電腦與資訊設備的管理維護,提供一個完整的支持系統,對於老師使用的便利性與協助,尤其是課後照顧與夜光班學生,如果授課老師要使用下班後的資訊教室,沒有行政團隊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談。

        在分享均一時常常會強調,如何透過層層的扶助機制去協助不同需求的學生,尤其是弱勢的學生。不單只是需要補救教學的學生,課後照顧班、夜光班、特教班的學生,只要老師有心願意學習新的策略去翻轉原有的照顧模式,一定會有更多孩子得到應有的照顧與更好的進展,使用均一只是其中之一,更希望能有更多老師能有好的扶助模式可以在未來分享。


有關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分享,有興趣請參考下面的文章彙編: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

跨文化理解 與 文化回應教學~教育大未來

         跨文化理解,需要文化回應課程設計,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是學生在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中,最關鍵的能力之一,大家一直強調培養學生的國際觀,但是如果不是由孩童察覺文化的差異開始,利用不同的背景或族群學生的文化特色、先備知識或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與學習的管道,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表現,只是強調學好英語,辦理姊妹校參訪等才是正辦的國際觀培育計畫,對於大部分無法出國的孩子而言,現在學校的課程與評量標準,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就有需要進行翻轉了。

這是在未來學校領導人讀書會中沒有講完的分享,給大家參考。
尤其是在國殤日後。

下面這三張圖是本次讀書會中分享的圖片。

[@more@]

這次的分享圖書是『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  』這本書。

大家的分享重點有

未來的環境與人才需求如何如何……

資訊與網路科技對於大家的影響……

未來的教育型態與教學的改變……

等等書中已經有揭示的內容與分享者的讀後心得。

聽完12位夥伴的分享後,剛好手邊有一份準備好預定要做分享的三頁簡報,本來是想作為臨時墊檔之用,深怕被點到名,如果沒有準備真的會不知所云,聽了大家的分享,覺得有一項關鍵能力與學校教學與學習環境如何建構沒有被談到,就在讀書會中臨時搜尋後,加了幾張近來發生的事件圖輯組織一個小活動,提供現場夥伴思考與對於本次讀書會的回饋。

這三張圖片與學生未來的關鍵能力的關聯是什麼?

對於未來的學校領導人,可以想到什麼?甚至在學校的課程與教學中做些什麼?

以下是這三張簡報的圖片與標題說明。

我們要留下甚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

image

(圖1:  The news lens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30883/)

燒狼煙捍衛文化權!

image

(圖2:  自由時報  )

最溫和的教義,卻產生最暴力的聖戰士。

image

(圖3 每日郵報)

會選擇這三張圖片或是主題,有意識的夥伴應該可以理解我的用意就是在,在於學校課程與教學過程後,教學單一化,可能傳達(或是灌輸)給學生『單一價值與文化觀點』的擔憂,某一部分也在分享,如果想要進行有意義的教學,教學資源的多元取得已經不是困難的問題,重點在於老師專業轉化多元資料為教學文本資訊所需要的能力,是否能在校長的支持與協助下持續提升。

跨文化理解,文化回應課程設計,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是學生在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中,最關鍵的能力之一,大家一直強調培養學生的國際觀,但是如果不是由孩童察覺文化的差異開始,利用不同的背景或族群學生的文化特色、先備知識或生活經驗作為教學與學習的管道,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表現,只是強調學好英語,辦理姊妹校參訪等才是正辦的國際觀培育計畫,對於大部分無法出國的孩子而言,現在學校的課程與評量標準,課程與教學的設計就有需要進行翻轉了。

在夥伴的分享中,沒有提到關於多元文化這一部分(我因為主持另一個工作坊稍微遲到,後來詢問同仁確定沒有人分享此部分),也沒有具體在學校如何因應未來需求的作法,所以安排了這個一個小活動。

這三張圖的主題與與那些關鍵能力有關?

每一張圖中,都有顯性或是隱性的兩群人,這兩群人發生了衝突,導致有一方受到傷害甚至導致死亡的結果,為什麼會發生這些事,當初這兩群人是怎麼想的?

如何避免悲劇的發生?

除了高一生等嘉義原住民因為228隨後的白色恐怖受害,台灣的原住民在228事件中並不是傷亡最慘重的主要族群,但是全台各地的原住民(包含宜蘭)卻選擇228這天,在各地重要部落進行狼煙行動,到底有什麼特別意義或是行動目的,為什要選擇這一天?

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協助孩子去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如何運作?

這一定是學生關鍵的能力,除了跨文化的理解外,嚴謹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應該是學習的重要部分!

對於學校未來的領導人,如何因應未來資訊與網路科技的發展,學生的關鍵能力培育的需求,老師如何透過資訊與網路科技的能力,去替學生設計教學活動,去促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培養未來在生活與生涯發展所需的技能,建構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一個優質的教學支持系統,是未來教育領導者必要的課題。

image

(圖 4 教育大未來–我們需要的關鍵能力  http://www.p21.org/)

這些想法,與未來十二年課綱所揭櫫以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變革相距不遠,而未來的課程與教學,如何與生活情境結合,或是教學的設計如何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出發,當有機會改革學校教育,重塑學校支援系統時,如何盡一己之力,就提供一個具體的思維活動給夥伴們參考。

image

(圖 5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  2014  )


圖1:台北市長柯文哲先生於228紀念追思會中以受難者家屬代表致詞。

圖2:台灣各地原住民於228當天於各地發起點狼煙行動捍衛文化權、還我土地運動,本圖為台東卑南族部落。

圖3:「伊斯蘭國 Islamic State」(IS)武裝分子公開處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