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一)

 

 

 20882311_1600052303388995_245686175935850872_n

(20年後,學生的理想圖像?  學校課程工作坊)

這篇記錄應該是8/17、18兩日工作坊預定完成四篇系列紀錄的第一篇,也是新學年對於新課綱準備這場重頭戲的序曲。

為了使新任國中教務主任對於新課綱有進一步理解,在新課綱實施前做好準備,解讀課綱並對未來校訂課程發展蹲馬步、做基本功,今年教務主任的專業成長工作坊,就以此出發,期望學校組成團隊,一起幫孩子的未來課程規劃努力。

兩天12小時的工作坊,在藍偉瑩主任幫忙下,成果非常豐碩,對於學校如何進行總綱解讀、如何共創學生圖像、校訂課程地圖如何發展、如何進行跨領域統整活動規劃等重要歷程,團隊協助參與者進行深入且關鍵的對話,我與玲婉課督收穫與紀錄內含太多了,就以發展時間序列方式進行筆記的分享,我預定書寫成四篇,紀錄內容以玲琬課督與我的簡要紀錄為藍本,簡報內容則是偉瑩的簡報,實作片段當然就是大家的成果了!

[@more@]

 

 

 

協作夥伴

本次的教務主任研習工作坊,透過藍偉瑩主任幫忙,與廖俞雲課督、李鳳華老師、鐘文傑主任、朱元隆老師一起組成堅強團隊,協助大家一起工作,團隊的力量在此展露無疑。

此次工作坊的成行,居間聯繫促成,並且在課程過程中一起加入協作與紀錄,架設直播平台與跑腿採購,最重要的協作者是我們專輔詹青蓉老師,特別要先感謝。

工作坊  共識營

類似的工作坊在簡菲莉處長到任後,已經辦理許多場次,尤其是提供給校長的部分,特別是提供給學校辦理的課程工作坊場次也有幾場次,但是參與人數還是無法讓全部的學校參與。

這次思考是否有機會透過每年暑假都會辦理的教務主任與教學組長增能研習規劃,讓所有的主任在新課綱準備階段,能夠組織學校團隊,一起來認識新課綱,進而思索學校未來課程發展可能的方向,回到學校可以透過類似的討論與工作策略,持續往前走。

教務主任與教學(課發)組長是學校課程治理的主要執行者,校長是掌舵者,如何將自己準備好,校長與主任們要理解老師們在做什麼,才能給予合適的支持與協助,已經是老生常談,但是平常的對話太少,則是所有學校普遍性的問題。

在校務運作有困難的學校常常有的問題是:(李鳳華老師分享)

  1. 老師們不清楚校長與主任要把學校和學生帶去哪裡。
  2. 校長與主任們不理解老師目前的困難與擔憂。

 

彼此在同一學校,卻不常有時間深入對話(時間太短或是對話品質不佳),然後私下或公開互相抱怨,老師說校長與主任住在海邊,行政同仁認為老師不願意配合學校(校長),然後持續在惡劣的工作氛圍中打轉。
規劃學校課程發展的相關工作坊(3小時以上,本次是兩天,表定是12小時,最後大家幾乎都超時工作),最重要目的,與其說是相關同仁工作增能,不如說是共識營(李鳳華老師分享)!透過課程發展研討,可提供學校經營夥伴們的磨合與共識凝聚的最佳機會。

如果有機會在工作坊進行時,在小組討論時於外圍觀察紀錄,很容易看出來,哪一個學校的校長與主任可能需要幫忙,因為對於行政領導而言,如果無法在類似的工作坊中,支持與協助夥伴思考、工作,只想以簡單方式定調、過度強勢發言,成為句點先生或小姐,則可以想像類似工作在學校進行工作小組討論時,應常常也會乾澀而無味,現場觀察則是主任與校長發言後,全組老師就停止思考與說話了,如果沒有協作員介入幫忙,最終的結果通常不會太理想;當然,這次大部分的團隊,都有巨大的進展,在共學共創的過程中,也有機會看到其他學校的進展,回到各校各自的情境脈絡中,如何持續努力,在工作坊結束後,如何回到學校跨大共識的範圍與深度,將是另一個工作的起點了!

開始工作了!

image

(簡報來源  麗山高中  藍偉瑩主任)

兩天的工作坊的主要任務如上。

總綱有什麼?

由於這兩天的重要主題是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跨領域課程設計,閱讀總綱就是很重要的基本功。

雖然有一部分主任與校長對於總綱已經閱讀過,有基礎理解,但是透過深讀與提問的配合,如何發展校訂課程,課程之間應該要有互相連結,在學校整體課程思考脈絡下,透過閱讀課綱,賦予自己的意義,給予理想圖像,重新界定學校的起點在那裡理,是否面向有些多了,有些尚不足,才不會把焦點都放在升學,尤其在校訂彈性學習時數規劃下,又淪為搶時數大戰的翻版,過去九年一貫課程搶完領域時數(九貫課程各領域時數有比率的彈性),再搶彈性時數的經驗,如果不想要再發生,如何透過整體規劃的思考,在新課綱各領域時數以固定之下,透過校訂彈性課程的規劃,應該有機會進行課程間相互支持,如果透過整體思考學生未來需求(具體學生圖像下),共創學校共同的目標後,升學科目才不會成為唯一的目的與選擇,方有機會為每一個不同區位學校的學生,打造因應學習需求的校訂彈性課程。

分群分組閱讀

分4大群(分四小組),共16小組,分組閱讀

•每組找出6個重點
•第1,2群請關注疑惑點
•第3,4群請關注新奇點

每一小組負責總綱的一部分,以每一大群全部總綱內容都有小組閱讀為原則。

這是很棒的拼圖策略,讓各組能深入閱讀總綱後,在隨後的分享中,相互分享總綱各部分重點與釐清疑惑,是很棒的策略。如果到學校進行總綱分享或是各領域領綱導讀時,應該也可以運用這個策略。

請找出每一組最重要的內涵

閱讀後,每一人將閱讀後的重點摘要洩出來後,同組一起討論(類似的內容統整後),用點點貼紙(每人3點即可),選出每組負責那一部分同仁寫出來的內容中,最重要的兩重點。然後貼到海報上,如下圖壯圍國中的成果:

image

疑惑的、新奇的內容

學員可以將閱讀總綱過程中,有疑惑的、新奇的內容,摘錄下來,貼到公布欄中,一起來解惑!

image

我們學校的利基與困境?

總綱閱讀中,同組夥伴認為最重要的內涵,

 

這兩個重點和學校、學生有甚麼關係呢?

在我們自己的學校,對學校、學生而言,到底有哪些優勢、劣勢呢?

 

請同組夥伴們針對上述兩個重點所引發的議題,一起討論吧?

 

討論過程中,特別要提醒老師,各個面向(學校、學生、優勢、劣勢)書寫,一定要與針對重點1重點2,要能切合對應,而不是不相關的內容。 所有寫上去的東西,確認想做的事都跟學校有關係,不是因為政策而做,而是我們學校真正想要幫孩子們準備的東西與對策。

討論過程中,將成果紀錄於海報上,先與同一大群其他組分享。大家所認同的劣勢,就請其他組開出診斷的處方籤幫忙協助吧!

P_20170817_145124 (1)

處方籤?

這個活動有一個特別的地方,由其他組同仁(一個),針對他比較容易理解的劣勢(所以寫清楚,不要太籠統,有助於其他人的協助),協助他們解決,並且寫在處方簽的位置。當然如果組員人數多時,也可以協助解決更多問題。(玲琬)

學校間的競爭情形難免,所以勿站在自己學校的立場及狀態去設想對方的情形,以對方在劣勢中表示出來的狀態來給建議。過程中可以看到別的學校的問題,也可能是我們自己學校的問題,相互合作,將能達成共好的目標。(玲琬)

不斷地打磨?

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學校同仁有時誤會是兩個問題(劣勢),其實時同一問題,需要一點時間考驗與討論,才會發現是同一問題。有時是對於素養內涵的誤解或是過往的迷思,例如國際視野與時數問題,不是只有英語,如何思考國際視野的培養是否只有英語,如何協助老師思考界定問題,如何結合於課程中,讓學生能夠用,做到位,不是只有設備思考,才會有機會真正改變老師的課程。

對於課程的更有彈性安排,如果可以減少開課科目(兩節連排、不同學期對開),好處在哪裡?老師不願意改,是老師的問題,還是教學行政協助沒有有效溝通?教學設計與教室安排的行政如何改變協助?如何協助老師針對教學內涵與方法策略調整,可能才是重點協助?

反覆的談,最後在課程設計階段,真正的問題出現時,才有互信的基礎去共同解決老師的困難,課程改革才有更多機會出現,持續對話才是重點,改變的節奏先弄清楚,如果未來可能有用,就可以持續談,然後找到可以聚焦的東西,有空就要談,比較容易聚焦,學校的核心小組(校長與教務處同仁,幾個核心分子)先討論,逐步跨大。

學校新課程準備工作定序?

大部分的學校對於新課綱的準備度如何,學校自最清楚,如何把工作準備甘特圖畫出來是重要的工作。如果學校已經開始了,但還需要處理深化處理,或是還需要一點時間醞釀、可以等待的,哪些事先做,哪些事是學校一定要做的?

大家一起來,把次序定出來吧(定序)(參考下表),過程中,也可以寫出預想的困難。

課程規劃準備程序討論

1.找出學校需要處理的問題

2.規劃處理的順序

3.寫出預期的困難(便利貼,一個困難一張)

工作團隊已經將國中可能面對的工作內涵編號0-14,若是有沒寫到的小組可自行加上去,如果學校已經完成了,或不是學校的問題就可以刪除,再依事項的重要性排序,以協助釐清準備工作程序與時程掌握。

Image_f96cc3c.jpg

各組完成順序的討論後,寫在發下第二張白報紙,將順序表貼在白報紙的正上方,便利貼寫出面臨的困難,則可以貼在白報紙上。(一個困難一張,可以收集起來再分析各校的問題,可惜動作太慢,各校都帶走了)。

InkedP_20170817_145001_LI

(藍色  準備工作重要順序  粉紅 可能的困難)

這個任務結束後,將今天上午產出的兩張白報紙貼在會議室的周圍,大家可以互相參考各校準備情形。

解讀核心素養

第一天早上的課程將在解讀核心素養的任務中完成。

台灣與其他已開發中國家在教育遇到的問題應該差異不大,如何協助學生整合學習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為素養,展現於學習過程與生活中,是所有教育人的挑戰(下圖)

過去,很多老師較缺乏後設認知的學習活動設計,如何協助學生進行學習監控,除了透過不斷提問、出場券、學生自己設計問題任務等協助學生進行後設認知外,在課程規劃中,如何引發學生疑惑或新奇,如同今天講座們如何協助老師思考與感覺一樣,一起解決根本問題,協助老師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讓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才有機會引發更強的學習的動機。

如何利用政策改變的機會的調整教師,調整教學的內容空間,內容與記憶不會這麼多的情形下,我們如何處理內容的部分,也許就是未來最大的課題了。

早上最後任務來了!

三面九項核心素養內容閱讀

image

  1. 閱讀三面九項每一項目,找出你的學生需要發展的素養,摘錄我們最想要培育學生的素養的關鍵詞句(至少7個字以上)。
  2. 一人寫兩項即可,我們學校學生真的很需要的內涵。(請原文摘錄,勿自我解讀)
  3. 同組選三張(每人三點,選三張)。選完交給輔導員,完成作業。

目標還是希望,大家好好讀一下核心素養在國中階段到底期待所要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透過反覆閱讀,討論,釐清哪些項目目前學生最需要的?

學校最需要關注的有哪些面向,可以優先探討與持續關注?

下面是壯圍夥伴的工作成果

P_20170817_145058 (1)

共識比較高的幾個核心素養:

image imageimage

 

第一天早上的就此暫停,午餐休息,下午持續燒腦。

(工作紀錄第一篇完成,後面應該還有更精彩的三篇,希望能持續完成,敬請期待)

新的學習策略如何導入課堂/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WOOPS實作練習

WOOPS

這是106/2/24在金門縣與校長、主任、老師們分享如何將均一帶入課堂的討論架構。

用的是WOOP練習,加上scan(現況掃描),就是WOOPS!

如果要讓學生理解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以後,實踐於生活上,而且能夠持續進行自我學習監控,WOOP策略應該也是很好的學習策略工具。

(WOOP工具取自 Gabriele Oettingen , Rethinking Positive Thinking Inside the New Science of Motivation  中譯版  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  天下文化)。

[@more@]

這是三堂課課後的討論架構。校長與主任的學校角色、公開課、課後討論與分享現場經驗後,如何在學校真正實踐的聚斂研討,20分鐘左右分組討論,如果有同校老師就一起討論在校內如何開展,如果每校只有一人就併校討論,然後小組分享。

Optimism 正向成長思維練習對於每一個人學習、工作規劃應該都很有幫助,但是不能只有空想、願景,行動才是實踐真理的唯一道路,個人在每次分享完,也常常有自我效能又成長的fu,尤其是分享對象是學生、老師同仁們時。

上面的策略圖woops,有一點很swot分析。也很像焦點討論策略ORID策略。(參考之前分享的文章)

對話,出自於希望孩子們更好!~~團體動力 ORID 高峰經驗 黃金圈)

如何在學校中導入均一教育平台

昨天分享這個小策略作為討論的架構,讓參與校長、主任、老師在聽完一小時經驗分享與操作練習,實地看完一堂公開課堂與課後實務分享後,想一想回到學校後,

如果真要將新的策略導入課堂中,還有哪些需要討論一下?(wish)

一、大家先想想如果導入會有什麼美好的結果(outcomes),

盡可能去想像美好與期待的畫面,這樣的正向思考有助於參與的動機與持續力,盡情的想像美好!

二、準備與實施過程中可能的困難/衝突有哪些(obstacle)、

三、掃瞄一下目前有哪些基礎(scan)

四、最後,用if…then…法則,去突破困難/衝突。(plan)

需要提醒的是,大家應把討論焦點放在困難/衝突的解決思考。後面小組分享時,也應針對參與者可能的困難/衝突仍未找到解決之道者,提供經驗分享或是邀請其他參與者一起研討可能的解決策略,或是避開大石頭。

這個活動讓參與者討論、書寫與分享,就不是只有講師完全講授唱獨角戲!

16830712_1844504522504607_7651136668513506883_n

(校長、主任、老師一起來討論如何在學校導入均一)

 

16864182_1844504569171269_2656757079964686369_n

(一個人可以獨力完成,至少二人論就很棒了)

整個操作下來,加上問題解決互動,可能至少需要40分,昨天約花了60分鐘完成,包含各組分享與經驗互動(每組3~5min,如果時間不足2分鐘也行),如果輔導團隊夥伴去學校分享,也可以帶著大家做。

下面是各校整體分享的成果,各校問題與基礎當然有所不同,至少討論完後某些問題澄清了,也參考了其他學校的對應策略,對於有意導入均一平台到學校的教育同仁可以參考。

16910657_1665996940084283_1548069746_o

16910619_1665997016750942_683368662_o

16930418_1665996983417612_1444729403_o

16935667_1665996913417619_1861653481_o

16936023_1665996926750951_2097518042_o

16936205_1665996933417617_1075374723_o

16990104_1665996953417615_1069592680_o

課堂上給孩子做的WOOP?

因為這次是討論均一如何在學校實施,重點放在均一可能帶好的美好願景的想像與實際行動如何連結上。

當然可以用在課堂的學習,讓學生想一下,可以直接用WOOP 即可,當然也可以加入現況掃描的部分。

如果每週至少一次用均一 wish,

會有什麼美好的未來,以強化動機 outcome,

在家裡使用會有什麼困難 obstacle,

然後用if ….,then法則去突破困難 plan

(也可以作為實踐的自我檢核點,隨時提醒),

對於提升動機與持續學習的動力,作為學生自我監控的工具,如果加上老師的多元獎勵與鼓勵措施,應該都可以發揮不錯的效果。

學生的其他練習

素養導向學習設計期望能有生活實踐與態度動機的強化,對於老師的核心問題是:

素養導向的學習與評量如何進行?

如何養成良好習慣(品格力)?

如果要讓學生理解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以後,實踐於生活上而且能夠持續進行自我學習監控,WOOP策略應該也是很好的學習策略工具。

以如何減少空氣汙染,我們可以做做哪些事?

老師課堂設計的學習活動就用WOOP為架構,期望學生學習一個好的習慣,然後也可以具體檢核,有點PDCA的味道,但是計畫比較小,以下是學生的WOOP實作練習:

P_20170222_210446

當然學習過程中,學生因為個別差異,當然需要協助,此時學生的設計出來的自我實踐計畫,除了計畫本身的檢核修正可以作為性程性評量的依據外,實踐的結果當然就是最好的總結性評量。

P_20170222_210519

如上圖顯示,學生寫的做法可能不構具體需要老師提醒,然後在plan 部分,強調如何解決困難obstacle,尤其用if…,then…的連結,學生剛開始練習時一定需要老師協助。

然後就是用這個學生自己寫出來的計畫、實踐、檢核了,檢核時間可以訂為一週、一個月或更長,結合聯絡簿隨筆等平日的工具,讓學生學習自我監控,不斷練習,形成肌肉記憶,建構正向成長思維模式,這也是Grit(堅毅)練習的另一環。

以這個例子來說,由於也是有利社會的一件好事,是環境教育的一件事,當然也可以正向成長思維Optimism(樂觀)練習中,每日好事的連結了。

連結KIPP品格力教學的七步驟:

最近與幾位好友嘗試導入品格力與學習力結合的教學策略,其中KIPP學校對於品格力教學的七步驟,以WOOP為學生的操作鷹架,作為強化品格力與學習力連結工具,是相當適合於現場教學的工具,七個步驟如下:

1.信入並體現品格(Believe It and Model It)

2.為品格命名(Name It)

3.介紹符合品格的具體行為( Find It)

4.感受品格的正面力量(Feel It)

5.整合品格於課業或生活(Integrate It:)

6.鼓勵符合品格的行為(Encourage It)

7.持續追蹤品格成長(Track It)

當然如果是給學生做,就當作一次練習後,然後每週檢核一次即可。一魚多吃,讓學生發現具體行為開始(find it)、命名(Name It),整合於課業或生活(Integrate It),感受自身的變化(Feel It),最後持續追蹤(Track It),幾乎就是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的基本元素了。

學習動力與耐力維持

基本上學習監控,尤其是自我監控(self-control)的能力是重要的品格特質(品格力),WOOP的策略練習正好提供這樣的學習策略,協助學生自我監控,以一個小而具體的願望wish開始,老師用一定時間的延續與過程中一定頻率提醒與學生自我檢核,對於習慣養成、整合於生活中實踐的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應該就不是天方夜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