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教會學生自己整理課本重點

我如何教會學生自己整理課本重點?

這個研習分享紀錄(2022/4/14),是峨眉與樟湖兩位生物老師(C師與S師),因為正思考如何跨校合作的討論過程,柱督(就是我)提供過去經驗而引發相關對話中所產生的,如何協助孩子自己讀教科書與整理重點,以及當初我帶著一群補救教學學生一起努力的經驗。

群組對話的歷程,請看下面的課程說明,您會比較清楚為何有這次的分享。

一切由陳姿利校長的分享開始。

22:49 陳姿利

(網路上有老師在販賣自然科重點整理檔案連結,略),剛看到這個,不知道好嗎?

09:19 S師(樟湖老師)

初步看了他幾個展示的內容覺得沒有太吸引我但或許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09:26 M師(峨眉主任) 是否適合九年級的重點複習

09:31 C師(峨眉老師) 看起來和複習講義的內容沒有差多少,而且有些內容貌似在108課綱拿掉了,他還標示「常考」

09:31 S師 我們用橘子複習講義我覺得整理的還可以~但若是依照現在剩下39天就要評估

09:32 吳明柱 我稍微看過,建議可以用學校買一套,作為老師參考用即可。

我建議我們把目標設在,如何教學生整理重點上面。

很多學生不會看課本或是整理重點,學會重要訊息提取、整理成表格或是條列重點、概念構圖劃製,對於學生來說,可能會比提供已經整理好的講義去紀錄或背誦,更具學習效果,也比較像是學習如何學習。

會考題組或是考題,有許多也是要學生學習閱讀題本、摘要重要訊息、進行分析比較,這些能力需要的可能不是老師提供重點整理給孩子,而是在課堂中,我們需要提供機會與時間給孩子進行練習與分享。

這是我最後一年在學校進行生物科補救教學(每周只有一節課,第八節),學生的重點整理工作本(工作本連結)

學生是來自各班(生物科每週正課排3節),由老師推薦各班成績中後段學生給我,最多時候每班約15人左右。

09:39 C師 我上週試著帶班上程度較好的學生做概念圖時,發現還要加強內化

09:42 吳明柱 我帶的學生,都是需要補救的學生,程度剛開始都很差,一開始連重點是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工作本前幾頁,就是讓學生先把段落重點抓出來,約需要2-4次的練習,才會上手。

我會先提供一些框架,讓學生去整理,概念圖在後面一些就可以順利進行。概念圖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需要摘要整理當墊腳石。

很多老師看到工作本,很難想像是補救教學的學生整理的。(大家可以參閱一下工作本)

09:45 吳明柱 資料夾中有一小段學生上台書寫與我跟她對話的小記錄,重點都不是我說,而是我透過提問,提醒學生找到後回答。

因為是第八節,我的學生第七節下課後,各班導師有時候會留學生講話,所以進到班上的時間也不一定,當天這兩位女生先進到教室,就先看課本作重點整理,然後上台分享(每次我都會請3-4位學生到黑板分享),因為學生進班與學習進展速度不同,我就等大家整理一段時間後,再依據大家整理的重點,提問、學生回饋,分析比較等工作。

七、八年前,就用非常低科技的方式,進行差異化學習。

09:54 吳明柱 學生學會這些整理,基本上月段考的成績都很不錯,根據學生的說法,到我這邊上補救教學很輕鬆,老師只要求把重點整理好,然後問幾個問題就可以出去玩,小考與段考成績又不錯,本來開始只有5、6位學生,後來逐步加多,最多到17位。

當然,領到出場券,可以回答我問題的孩子,就可以領旺旺仙貝出去玩了。

當時我借調教育處,只能每週五回到學校一次幫忙這班弱勢學生,也是我的最後學校教學時光,可以提供大家參考,如果每週有4堂課,也許可以用2節課當一個段落,其中保留15分鐘左右,讓學生整理、分享與發表重點整理,內容就以這兩節課的進度為基準,如果學生進度較快的,就讓他們先進行新進度的預習與整理(一樣是重點整理),請學生準備工作本(當時候,我直接每一位學生買一本藍本作業簿),有些章節,我先做好概念鷹架,讓這群學習較弱學生參考,其實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

10:04 C師 我對工作本前幾頁的左上角好像是鷹架的部分很有興趣

10:04 C師 很好奇學生怎麼使用這樣精簡的鷹架確實抓取出重點

11:04 M師

這訊息可以提供其他老師一起參加嗎?覺得對一些教師有很大幫助。要如何進行呢?

因為以上的對話,所以才有這場研習。

12年前的舊作重新上場

配合當時課堂錄影(已經是10年的,受限學生影像就不分享了),分享我如何進行的。

12年前也有寫了另一篇部落格,剛好可以提供與會者先閱讀,作為課前材料。

當年的紀錄教學生如何自己學習 learning how to learn~翻轉課堂教學系列(圖形策略與心智圖篇)

 

什麼是重點?重點在哪裡找?老師有教過嗎?

幫孩子練好基本功

當天我主要由兩張投影片說明展原因與主要的帶領模式。

一般的課堂,老師經過一段授課講解後,「把重點畫起來」,應該很常聽到。可惜的是,很多偏鄉地區的學生,特別是有學習困難或是正在學習掙扎中的孩子來說,可能心中正在mur mur,老師啊,什麼是重點?

許多老師並沒教會孩子如何找重點、畫重點與整理重點的基本功。

如果老師沒有教會學生找出重點,並且學會穩定的技能後,在後續的學習歷程中,就很難自主學習,或是無法在老師不在身邊時自行複習功課。

如何幫孩子把自行複習功課的技能培養起來?

這是偏鄉學校非常現實的課題,如果小孩子沒有補習,家長又無法幫忙孩子複習功課,面對校內外的大小考試,就很難應付,除非在上課過程中,老師提供機會讓孩子練習機會,能夠自行閱讀課本或是補充教材、找重點、整理,並從中學會這項非常重要的認知策略。

步驟化 ⇒自動化 ==> 自主化 的歷程

老師提供需要提供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具體的任務指引,把任務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明確寫成類似使用指引般,張貼或是在持續的上課過程中讓孩子熟悉,逐步讓孩子理解、刻意練習後,成為固定的模式,成為自動化後,大致在老師在場的情形下,就有機會看到,學生逐步長出來的能力,進行課本內容的重點摘要、整理。

當熟悉整理技巧後,加上老師提供一些概念架構當鷹架,透過這些概念鷹架去整理課本內容,配合一些範例(例如參考書的重點整理),學生幾次刻意練習後,基本上做出來的成果,就可以保底,加上老師課堂上的提問、補充,同學間小組分享討論,請整理好的同學分享等任務後,確保基本內容的理解幾乎就可以達標。

下面就是這張投影片的內容

由簡報中的步驟1~5練習開始,然後逐步進展到步驟6,很快就會看到孩子的進展很不一樣。

10年前的學生工作本,就是這樣與孩子一起工作的成果 (工作本連結:https://reurl.cc/AKGW5p)。

老師與孩子們的刻意練習

先帶領孩子理解課本的重點怎麼找、然後刻意練習、加入整理鷹架、提問分享,然後每堂課反覆練習,因為有工作本累積,孩子可以由小小成功逐步累積信心,加上正課老師的大小考試的試煉中,成績有所提升,我們就有機會讓孩子的學習自信心與成就感拉上來!

 

KIST手勢~KIST教室文化中老師與學生的默契

為何KIST學校會特別請老師們在課堂教學時,要多利用手勢與孩子溝通?

前些時候跟好友吃飯時,好友提到對於KIST老師的教學協助有一些疑惑,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為什麼建議與強調老師應該多運用手勢??

好友提出這樣的好奇:這樣對於那些害羞的孩子會很彆扭,真的有比較好嗎?

我由KIST學校期待什麼樣的教室文化。對於是否需要培養老師與學生間的默契分享。

KIST學校提供給老師教學指引的卓越教學架構(註1),在教學循環的子項目3.6中一段關於手勢的提醒。

3.6 善用八大手勢與SSLANT(註2)提升學生的專注與任務參與度,確保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持續、結構性的獨立練習。(手勢與SSLANT)

手勢是KIST學校中,提醒老師或是學校同仁,在課堂教學與學校活動中,與學生溝通的非口語溝通工具。主要的手勢一欄表如下:

KIST課堂手勢一覽表

我是這樣分享我對於手勢應用的詮釋與做法。

當一個低年級的孩子,因為害羞而不敢跟上課中的老師口頭表達身體不舒服,需要上廁所或是其他協助時,除了難過的表情外,是否有比較小的動作給老師提示他/她的意圖?

老師上課過程中,學生如果有意見或是其他孩子發表時,如果不讓學生打斷,而能夠井然有序的進行課堂時,想發表觀點、好奇或是有困難的孩子,如何表現出訊號而不干擾課堂的進行?

老師一定非常期待,學生發表意見或是提問時,不是脫口而出的話,需要等待與經過審慎思考後才做出決定,如果期待這樣的正向行為在課堂發生,學生與老師的默契如何建立?

經過三個課堂情境的回饋,我們很快就理解,建立共同默契–用手勢來達成默契,一方面不會影響老師與同學課堂的進行,一方面讓孩子掌握有主動權,由老師依著不同的教學進展或需求,進行後續回應,看起來就相當符合邏輯與學習需求。

曾經在課堂使用過手勢,但成效不彰怎麼辦?

上面是一位老師的在工作坊上的提問與求救。老師補充說道:知道以上的原則後,我在班上曾經有要求學生應該要用手勢來表達,不過效果沒有很好,學生都很彆扭或是不好意思用手勢表達,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就不再要求了,其他老師如何進行手勢的應用呢?(一位曾經在KIST學校短暫實習的夥伴,在老師的工作坊上這樣說明)

我想學生很彆扭,不好意思用手勢,會跟學校是否把手勢當作共同語言,有密切關聯,我曾經在一個新北老梅國小的內部研討中,詢問校長、主任、導師與科任老師,您使用手勢的時機與頻率如何?

教室文化的經營需要刻意練習

我先請大家分享手勢使用的成效如何,大部分同仁雖然使用頻率沒有很高(1-5分,數字越高代表使用頻率較高),但我仍請分數較低(低於3分)的夥伴,分享一下使用心得與成效,分享的夥伴大部分都表達,有使用時,對於班級學生的掌握會好很多,可惜的是,老師的使用頻率不是很高而已,但很快大家就達成共識,這應該是大家刻意練習的項目(包含校長、主任與所有老師),應該融入學校所有的教學與學校活動中,每一位大人都應該以身作則,才能發揮手勢帶給大家的好處。

需要澄清的是,KIST學校的手勢不是軍事訓練下的硬性規範,而是老師與學生在安全、自制、尊重他人下的非口語溝通方式與默契。

Be safe. Be nice.Be respectful.Be responsible.我們認為營造一個安全感、友善、相互尊重、負責任的學習環境,手勢可以有效協助這樣的教室文化建構。

當我詢問老師們,課堂上的手勢可以有哪些好處?

老梅國小的夥伴的回饋有很多面向,以下是當天老師們的分享:

  1. 訓練觀察、思考後,再表達的機會。(避免學生脫口而出,沒有經過思考)
  2. 讓害羞、不習慣說話的孩子能有其他的方式。(離座訊號或是認同、舉手)

  3. 我們是一起的、打群架。(相互鼓勵,撒花、彈指手勢)

  4. 榮耀感、認同感、省時,有助於班級經營。(音量表與六大手勢)

  5. 提升學生學習效益。

  6. 寧靜和諧、專注傾聽

  7. 培養師生默契,有共同的語言

我們對於教室文化(或是學校學習環境)的經營,很類似正向行為中介和支持系統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and Supports (PBIS)所傳達的概念。

PBIS是一種主動預防和正向文化的多層次支持系統。主要有四個面向

1. 明確定義和教導期待的行為

2. 始終如一地肯認和獎勵期待行為

3. 在學生違反期待時提供明確和一致的中介手段

4. 使用行為數據來評估進度和解決需求

參考美國加州 National City學區 John Otis 小學針對PBIS所提供的介紹。(註3)

我們都期望當學生表現出 尊重他人執行任務安全至上、負責任等正向行為時,教師和學校行政領導人則通過承認、表揚和課堂激勵來塑造的孩子的品格。這些正向行為,適用於不同的場域(即走廊、操場、宿舍、教室課堂),和場景(例如,解決衝突問題),老師與學校同仁,則應該在課堂課程和行為集會上教授給學生。

透過PBIS營造學生學習歷程中的教室文化中~~ 尊重他人執行任務不受干擾安全至上、負責任等學習行為展現,作為課堂或是學校活動進行中,老師與學生共同默契的手勢,則可當作是重要的中介策略。

如果,您也認同手勢可以為您的教室文化帶來積極與正面影響,歡迎大家一起刻意練習。

註1:KIST卓越教學架構, https://reurl.cc/rQmVG4

註2: SSLANT : Smile 微笑 ;Sit up坐正; Listen聆聽; Ask & Answer 問與答; Nod 點頭; Track the speaker 追蹤說話者。

註3:資料翻譯來源 https://reurl.cc/4404WY   加州  National City學區 John Otis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