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KIST學校與聯盟在建構老師的賦能能系統中,如何協助老師由學校或聯盟提供的資源中,內化所學的途徑,其中觀議課的回饋是重要內化路徑,特別是對於新進與初任教師的協助歷程,聯盟或外部顧問到校協助觀課,或是校內資深夥伴提供觀議課的回饋,受協助的老師對於協助者提供的訊息是否誤解,能否清楚掌握回饋與後續建議調整的內涵,請授協助者聽完後重新回授一次給回饋者的回授法,經實證是非常有效的內化途徑之一。
回授法,對於一般老師的課堂教學也會非常有幫助,特別是對於學習較為困難的孩子,老師的課堂教學或日常交代事項,學生常常掛一漏萬或是誤解,請學生重述一次重點,回授法就可以派上用場。
讓老師像攜帶外帶一樣可轉移並可持續練習
回授是一種培訓練習,領導者選擇課程的目標部分以供內容團隊的成員練習。回教的目標是通過為教師創造可轉移的外帶食物一般,將議課會議中討論的關鍵事實、觀點或想法帶回自己的教學現場實踐,提升他們的整體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師在正在學習的課程和未來課程中的教學效能。
參考KIPP對於回授討論的建議,擬定回授的教學準備、實踐、回饋等三階段進行回授練習。
擬定計畫
教學指導者協助老師討論哪些重點項目回授時,依據教學實踐狀態和學生在課堂中中的表現和實施差距的觀察,仔細選擇準備回授的一小段課程,
教學指導者應引導教師了解課程的基本概述,包括所學課文的主概念、課程的主要目標和學生可能發生誤解之處。
啟動回授
接下來就是回授練習了,回授練習有下列提醒非常重要,可以一併參考
(1) 只要時間允許,盡量讓參與者都參與練習;
(2) 回授練習過程,不停止、不重做,繼續教學到完成;
(3) 回授練習時,不需要旁白或解釋,繼續教學;
(4) 將以前的反饋納入您自己的教學反饋中;
(5) 每一個人都會犯很多錯誤——這就是實踐的重點。
(6) 尷尬是正常的,也是意料之中的。
總結回饋
老師進行回授練習後,應與團隊一起反思在實踐針對會議既定目標方面取得的進展,練習的教師分享他們對通過進行回授練習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與個人觀點。
當然,老師回到課堂後,持續練習與收集學生學習的成效,以作為後續再次觀議課討論的依據,也是持續進步的關鍵 。
回授法在課堂使用的時機
在KIST課堂教學中,我們提醒老師可以適時運用回授法 在出場券、小組討論、學習表達等時間進行。
一、出場券:
課程告一段落時,給孩子有機會整理表達一下對於上課內容的統整、重要概念講述,對於文本或是課本的理解與深化,錯誤概念澄清會非常有幫助。
二、小組討論:
進行分組學習時,學生在小組討論時,針對文本內容或是老師講解提問的回應,特別是小老師對於其他學習有困難的孩子的教學協助,對於小老師的幫助很大,就是因為透過回授過程,小老師對於概念理解更清楚,老師也可以藉此確認所有同學的學習是否到位。
「教別人,自己學習最多」應該是回授策略最佳詮釋。
三、學習表達:
學思達或是MAPS策略等兩個KIST老師會應用的教學法,都有學生表達或是口說發表(Presentation)階段。KIST參考個人化學習框架中AEE的模式,AEE三階段的教學架構與上述學思達或是MAPS策略有需多相同元素,其中表達實作(Express )就是在提供老師運用回授法,讓學生有學習統整與澄清迷思的機會。
AEE教學架構簡述如下:
- 訊息存取(Access ):課堂上,除了老師講述外,提供孩子訊息存取多元材料與活動素材的自學機會。
- 思考參與( Engage & Think ):課堂進行中,提供促進孩子思考、討論、提問與探究活動,教師並提供回饋。
- 表達實作(Express ):課程實施過程中,提供學生表達與實作的機會與時間,教師並適時協助統整或回饋。
每一個教學階段末期,應該提供表達實作(Express )的機會,回授法應該就是最後這一階段的具體實踐方法了。
當然學習表達階段進行時,除了文本或是老師講授的概念知識理解、澄清外,我們提供學生統整機會,更期待發揮產生新觀點或其他連結思考,就不單單只有回授概念的單純目的而已。
回授法也常見於醫療體系,醫生對於護理人員或是病患,常常會下許多醫囑,對於曾經陪伴住院老人家或看病的人來說應該很有感,醫生傳達給護理人員,護理人員如果誤解或是沒有完全掌握清楚,如同接龍遊戲一般,由醫生→護理人員→病患家屬→病患,層層訊息傳遞的過程,如果沒有透過回授策略核對,病患→病患家屬→護理人員→醫生,最後與醫生原來解釋的內容可能就會有極大的落差。
以下是維基百科對於Teach-back法的說明整理。(維基原始網頁連結)
Teach-back method 回授法
回授方法,也稱為“ show-me”方法,是醫療保健提供者用來確認患者(或護理人員)是否理解向醫生解釋的內容的溝通確認方法。如果患者(或護理人員)理解,他們就能夠準確地“回授”信息。這是一種旨在提高健康素養的交流方式。
在了解患者需要多少信息或提供者的溝通效率如何方面可能存在很大差距。這可能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例如患者不理解醫學術語、不方便提問甚至是認知障礙。回授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提供者了解患者在了解他們的護理方面的需求,還可以讓提供者評估他們的溝通技巧。由全國質量論壇領導的關於各醫院知情同意程序的案例研究發現,那些使用回授方法的人,在質量、患者安全、風險管理和成本/效率等領域會有效受益。
方法
國家質量論壇將這種做法描述如下:
誰→ 應該使用該方法→ 任何醫療保健提供者。例如醫生、護士、醫療保健專業人員患者應該運用回授法
什麼→關於他們的診斷、治療計劃、藥物、治療的風險和益處等的信息。
何時→要求回授→在護理過程的早期
為什麼→它很重要→許多患者難以理解醫療信息。
如何→當被要求回授時,患者應該能夠清楚地描述或解釋提供給他們的信息。
根據患者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回授,提供者將澄清或修改信息,並重新評估回授以確認患者的理解和理解。
知識保留
已經發現重新評估和回授以確認理解的循環,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知識保留率並降低再入院率。
除了醫療知識之外,回授方法也可用於學術和專業環境。教師經常創建反饋循環 ,教師要求學生分享他們聽到的內容,並促進點對點輔導,讓學生向其他學生解釋他們剛剛學到的東西。在參與式學習環境中,當學生參與小組討論、邊做邊學和教他人時,記憶力也會受到最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