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KIST品格教育的具體策略,採用的是6E教學法,6E包括了典範學習(Example)、啟發思辨(Explanation)、勸勉激勵(Exhortation)、環境形塑(Environment)、體驗反思(Experience)以及正向期許(Expectation)等六項。因此在具體策略上,我們參考美國KIPP學校的作法,結合七階段具體並且容易操作的策略,分別是:相信並且模仿(Believe It and Model It)、命名(Name It)、尋找(Find It)、感受(Feel It)、融入(Integrate)、鼓勵(Encourage It)以及追蹤(Track It)。透過這7個具體策略,老師可以專注在學生品格的養成上,著眼於學生的行為和習慣,並藉由KIST所發展的7階段具體策略,去建構學生好的行為和習慣,進而形塑強健的品格。
[@more@]
另外KIST品格教育亦強調品格力在生活中的落實與體現,因此也強調dual purpose的教學方式,亦即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品格力教育。如在語文領域學習時,透過「閱讀理解策略」,讓同時讓學生認識文本中有關七個成功品格的具體行為,透過適當的材料上讓孩童學習「樂觀」和「社交智能」等品格力。
這篇分享體現了我們在KIST學校想要以品格力促進學科學習的雙重目的,感謝來自台東桃源國小林幸慧老師與胡哲鑫老師的努力與分享。
貴客臨門
這次的活動起因於花蓮豐濱國小的師生到校參訪,桃小的夥伴為這群遠來的嬌客,設計了一系列文化體驗與品格力學習的交流活動,中年級部分的入班學習,則以國語文連結品格力的學習設計一堂40分鐘的體驗活動,兩位老師挑選適合的文本(繪本)作為本次活動的教材,共八冊不同的文本,預備每冊四~五本。遴選本文特以內容中可直接提取抑或詮釋整合有關於「好奇」、「樂觀」、「人際」、「熱忱」、「感恩」等五大品格力為此次挑選之文本。
活動開始
這是的活動參考文學圈精神的方式進行,但是因為學生來自不同學校,並沒有採用文學圈不同角色的展現方式學習,而是以品格力為核心,讓學生練習發現文本角色的品格力與詮釋的品格力的影響或觀察。
首先桃小中年級學生先行分成八組,豐濱國小三、四年級學生再自行安插在各組中,一組4~5人,再由幸慧老師進行五大品格力的教學與提問,先提供品格力出現可能的具體行為,並解說整個活動流程。
- 學生最後分成8組,每組有5個成員
- 每組有5本相同的繪本
- 每一組的繪本都不相同,
- 每位組員抽一個不同的任務:1熱忱 2堅毅 3人際 4樂觀 5好奇
請學生閱讀文本後,去發現文本中角色是否出現相關品格行為並用便利貼寫出來貼在旁邊。文本出現的品格行為在哪裡?表現出哪些行為?學生的想法是什麼?
其分別如下行動:
- 1號:找出書中有品格力(熱忱)的地方,在那一頁貼便利貼,寫出為什麼這一頁有(熱忱)
- 2號:找出書中有品格力(堅毅)的地方,在那一頁貼便利貼,寫出為什麼這一頁有(堅毅)
- 3號:找出書中有品格力(人際)的地方,在那一頁貼便利貼,寫出為什麼這一頁有(人際)
- 4號:找出書中有品格力(樂觀)的地方,在那一頁貼便利貼,寫出為什麼這一頁有(樂觀)
- 5號:找出書中有品格力(好奇)的地方,在那一頁貼便利貼,寫出為什麼這一頁有(好奇)
負責當組品格力同學,將文本詮釋整合後得知之品格力負責完成這些任務。倘若無法獨立完成者,可尋求他人之協助。同一組的成員每人針對自己找出的品格力來分享1分鐘,同組成員給予立即回饋,並針對分享內容給予建議或讚賞。各組分享完後,各組組員打散,重新分組。
小小推銷員
最後的活動是小小推銷員的任務,
- 學生重新打散分成5組
- 尋找相同品格力的同一組
- 每組8人
- 每位組員簡介繪本內容及找到的品格力,努力讚揚並推銷繪本,同學們則相互給予讚賞,讓同組其他尚未閱讀的成員對新的繪本產生好奇,以推銷該繪本。
dual purpose 雙重目的
KIST品格力的學習並非獨立於領域學習單獨成一個課程或是活動,各領域學習內容也是練習的素材,雖然文本素材也是學習的一部份,但品格力的學習上不會一蹴可幾,除了漸進式地由教師的教學中,要透過不斷的刻意練習與教師對學生學習方法與態度上的回饋,長出肌肉記憶來。因此,活動設計中老師與學生間、學生間的互動與就更形重要,從「人際」出發,開展對夥伴的「熱忱」及「感恩」,透過繪本引發「好奇」及「樂觀」的態度,活動歷程中,老師們看見得不僅是學生他們可以讀懂、讀會、讀完這些書籍而已,讓大家樂見的是孩子們從獨自完成任務到合力完成使命,他們從陌生到熟識,他們從自學到共學,桃小和花蓮豐濱三甲四甲的孩子們共同成就了這場讀書會,小小讀書會之後,也成了下課後一起聊天喝茶的好朋友,期待下次再見了!
(課程設計與資料來源 台東KIST桃源國小 林幸慧老師 胡哲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