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怎麼開始導入均一教育平台?

因為均一與宜蘭的合作看到一點基礎,常常有認識的好友會問我相關推動的問題,標題是上週五(2015/12/18)一個外縣市好友校長的疑問。

image

(圖 均一教育平台各縣市雙週學生使用活躍人數比率統計圖  統計時間 2015/12/07~2015/12/13  資料來源  誠致教育基金會)

[@more@]

當天所有心思都掛在數學科適性與補救教學(兩班三組分組教學)方案研討會,沒有機會好好說清楚,提供一點想法給有心的校長、主任、現場老師。

就從個人二年前的均一經驗說起,剛開始知道均一教育平台是一連串巧合的總結。對我而言教學一直是最喜歡的工作,因為被借調到縣府教育處國教輔導團服務,加上因為政策上希望借調縣府老師都能夠回到學校持續教學工作,有些老師因為不同因素無法兼顧補救教學,加上職務與授課節數的關係,個人就選擇學生的補救教學,回到學校授課。

補救教學為起點

一開始是以本科的國中生物科為主,但是因緣際會下轉而協助數學科弱勢學生的輔導。儘管擔任導師時期,曾經幫忙短期授課或是臨時代課,但畢竟時間已久(超過10年以上),如何備課,尤其是幫學習掙扎學生的備課不是件容易的事。找尋適合教材(因為職務真的很忙,要重新開始談何容易,加上又不是本科),由教育部的補救教學資源、博幼的教材開始,剛好看到均一平台發表新聞,進去平台後就發現了可用的教學資源。

我就是從補救教學開始,當初也不知道有宜蘭多少老師在使用。

由補救教學開始導入均一有幾個優點,簡單分享如下:

一、完全沒有一般課堂教學進度的心理壓力

  很多老師剛開始都會擔心,新平台的導入可能會影響進度,如果一般班級使用可能會擔心,所以由補救教學班開始,就不會有此疑慮。

類似的第八節輔導課,其實也是很好的切入點,以複習為主的課堂,也是同樣的道理。

二、平台資源非常適合低學習成就的學生

低學習成就學生的輔導,減量、簡化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平台的練習題(含練習題解題提示)、影片的難度主要就是針對這群學生設計。

部分老師會擔心均一的平台資源較為簡單,缺乏高層次數學理解的內容,比較適合低學習成就學生,尤其是較為早期有進入平台的國中數學老師,很多人印象(或是聽說來的)中都有類似的看法,雖然均一與一、兩年以前,不管質與量都已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要改變老師的印象其實不太容易。

既然很多老師的印象是均一比較適合低學習成就學生,學生與老師的補救教學都有需求,那就好好利用此一印象,先由補救教學學生開始,心理負擔也比較低,真正使用後,就可能發展出一些老師個人的教學運用,如果有機會再參加其他老師的分享會(或是加上均一的臉書社團),就更有機會接觸其他老師如何運用線上平台翻轉教學,進而運用在一般班級課堂。

三、差異化學習的解方

  弱勢或需要補救教學學生因為程度差異過大,常常無法在一般課堂中得到比較妥善的照顧,一般的補救教學幾乎也用同一份教材、同一進度進行教學,但這群學生的落差其實常常不只一個年級,均一平台剛好可以提供不一樣進度需求,透過教育平台不同年級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同學量身打造適合的進度,對於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經驗的機會,學習動機的提升也會有不錯的成效。

取代課後作業

很多高度使用老師感覺到今年度均一的平台功能大幅提升,除了原來的練習題目、影片品質與數量的大幅優化外,教練功能中學習監控機制提升與指派作業功能的建置,有絕對的關係。

因為可以透過平台指定學生進行練習題目、影片欣賞等任務指派,對於原來學生自主學習目標的焦點引導可以直接進行,再透過任務類型的運用,諸如跨單元指派、小單元概念練習(由一題到精熟等級),如果老師善用任務指派功能,就可以將回家功課中的作業(或是習作)交由平台進行精熟練習,尤其是一般程序性的練習,平台即時回饋、學習監控,或是影片協助等就可以直接派上用場。老師也可以省下批改的時間,並可以透過教練功能的學習監控,去了解學生迷思概念的可能原因。

剛開始運用時,很多老師擔心學生回家沒有網路、資訊設備怎麼辦?需要提醒老師的是,剛導入時如果以取代作業方式進行,就以取代的概念進行,部分習作或是學習單,學生可以用平台的,就直接上平台操作,如果學生缺乏載具沒有辦法解決,就用原來的方式進行,再逐步幫沒有載具的學生解決困難,協助利用教室、圖書館、學習角的資訊設備,利用課後的時間進行也可以。

這一部分,不會影響到進度,對於老師教學習慣與思維也比較不會有衝突,是可以先下手地方。

等到老師熟練後,就可以發現,指派任務還可以先指派預習影片(為鼓勵學生,還可以用加分或獎勵用),高層次解題策略、概念建構等數學學習就可以留到課堂研討,作為未來課堂深究的基礎。

由課後作業入手,是另一個比較容易切入的點‧

課堂講解與佈題的幫手

老師教學時,概念講解或是統整是必要的過程。

均一的影片剛好可以部份取代這樣的功能,尤其是習慣以教科書廠商提供的教學光碟(或簡報)教學的老師。如果是以教學光碟的內容為主,沒有特別改編、重製、組織的老師,老師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就可以用均一的影片部分替代,再加上以WQS(Watch 欣賞影片、Question提問、Summary總結)學習單,老師就可以在學生看影片的過程中,進行組(行)間巡視學生學習的情形,與老師的原本的教學互相搭配,教學多元性將可能提升,也會減少老師全程講解的辛苦。

尤其在國中小數學科以後,國中生物、理化、地理、公民的影片陸續上線,5分鐘左右的概念說明影片,正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

均一的題目,當然可以幫老師進行佈題時參考與直接運用。尤其是部分應用問題或是圖形題時,老師要製作這些教材有一定難度,需要耗費較多備課的時間,也可以透過均一來幫忙。

先不考慮學生回家的載具問題,課堂上的好幫手,當然可以先請出來協助老師減低上課準備的負擔。這一部分應用,只要一般教室有電腦、網路、投影設備就可以進行(這應是全國教室的基本配備),沒有電腦教室操作、管理、學生使用的門檻,不必擔心學生載具的問題,也配合原有教學進度進行,是另一個容易切入應用的點。

學校行政的支持是關鍵

在宜蘭的經驗是,第一波的老師最熱情也比較勇於嘗試新事物,不需要太多的支持就自己做了,但是如果要更多的推廣,很多老師就會思考是不是很麻煩,學校設備、網路、課務安排、電腦教室管理使用的方便性,問題排除、學生課堂秩序管理等等問題,想起來就令人卻步,資訊教室對於很多資訊能力不太好的老師而言,更是禁地。

所以校長、教務主任、資訊組長(資訊老師)的協助就一定是關鍵,這一步在先前的文章已經有分享,有興趣,大家就參考之前的文章。(參考延伸閱讀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

第一次導入均一怎麼辦?

一樣,之前有文章分享,大家就參考之前的文章。(參考延伸閱讀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當然,帶學生或是老師個人準備開始使用均一,平台的功能熟悉、使用者經驗分享等,在均一的網站中都有進一步影片(10鐘以內的短片)介紹,均一臉書社群也有許多前輩的分享,都是很棒的分享。

還在擔心嗎?先試試看再說吧!

如果想要進一步行動,外縣市夥伴可以跟均一的同仁聯絡,在宜蘭當然就是找輔導團幫忙了!

均一教育平台:http://www.junyiacademy.org/

均一教育平台討論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junyiacademy/

 


關於宜蘭與均一合作的推動重要歷程紀錄,請參考下面彙編文章:

  1.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

  2.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3. 均一教育平台之於翻轉數學教學的推動歷程~宜蘭經驗縣層級策略整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