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宜新媽媽說故事《穿過隧道》

 

[@more@]

有一對兄妹,哥哥調皮好動喜歡踢足球,妹妹膽小文靜喜歡看書,兩個人常常吵架。
哥哥知道妹妹怕黑,有些夜裡會故意扮成怪獸嚇她,而每天早上都是在兄妹倆的吵鬧聲中揭開序幕,有一天媽媽生氣了,命令兩個人到外面『和平解決』後才能回家!!

妹妹一路上ㄧ直跟著哥哥,但是哥哥不喜歡妹妹跟著他,哥哥無意間發現一個黑暗的隧道,不顧妹妹的反對就爬進去探險,妹妹在隧道外面等了很久不見哥哥出來,只好不顧心中的恐懼也爬進去隧道裡面找哥哥….穿過隧道後,前方竟然出現一片森林,不一會兒原本寧靜的森林竟然變的陰森可怕…妹妹只想快點找到哥哥因此快歩向前跑…最後,發現哥哥竟然變成了一塊石頭…….這是個溫馨有趣的故事,當然最後兄妹倆快快樂樂的回家了…          

國語文 教戰手策1

熱鬧滾滾

校內國語文競賽即將開跑

低年級說故事比賽

柯林國小校內國語文競賽說故事 準備方法

故事題材:

1.伊索寓言、繪本或其他

2.自編故事

(練習方法之ㄧ:可以用故事接龍方式來

故事,再將所編故事串成完整內容)

[@more@]

 

時間:大約3分鐘的故事長度

說故事技巧演練:

表情愉快開心,配合故事內容有不同的表現

聲調高低起伏,配合故事內容有情緒變化

動作配合故事情節比手畫腳

道具畫龍點睛,增加效果

模擬實況:練習時能站在鏡子前觀察自己的表

情、動作,或者練習說給家人、朋友聽,增加上台實戰經驗。

 

0304 大愛靜思語:人能『和』則無往不利,無事不成 §繪本《 生氣湯》

 大愛引航生氣湯

 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more@]

 

讀完《生氣湯》

(1)霍斯今天過的怎麼樣?心情如何?
(2)媽媽如何知道霍斯在生氣?
(3)媽媽知道她生氣時有罵她嗎?
(4)媽媽怎麼幫霍斯排解生氣?
(5)你覺得生氣應不應該呢?

  快樂的表情  

  來煮一鍋生氣湯吧!  

把所有生氣的元素通通拿來煮             煮開了,氣就消了!喝一鍋可口好湯吧!

三商美邦 尋找小太空人

2010-03-02

  • 工商時報
  • 【謝奇璋】
  •  http://news.chinatimes.com/CMoney/News/News-Page-content/0,4993,11050702+122010030200467,00.html
  • 三商美邦人壽舉辦的「2010小太空人計畫」,報名作業從即日起至3月12日截止,歡迎全國7歲到11歲(1999.07.01~2003.07.01出生)的小朋友上網報名參與選拔。有機會隨著三商美邦小太空人計畫,與爸爸或媽媽前進美國太空訓練營(Space Camp),用更大的視野探索神秘的宇宙。 [@more@]三商美邦人壽表示,連續舉辦7年的「三商美邦小太空人計畫」,已在航太天文領域中樹立了獨家口碑與難以超越的門檻,且已有68位小朋友因此實現探索太空的願望,該活動每年均博得老師、家長、小朋友以及媒體的關注,近年來並有國家太空中心與救國團的協助,使得該計畫的聲勢與專業度更上層樓。

         參與小太空人計畫選拔,必須經歷初賽、複賽、決賽等過程,其中包括「航太天文常識測驗」、「英語測驗」、「體能測驗」、「機智反應測驗」以及多項與太空人訓練相關的考驗。

         該計畫將從保戶組及社會大眾組之參賽者中各選出6名優勝者,此12位優勝者於今年暑期,與爸爸或媽媽一起接受三商美邦人壽全額贊助,前往美國阿拉巴馬州參加太空訓練營,從中學習真正的太空人所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與團隊溝通合作的默契,同時還可以免費暢遊洛杉磯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

         報名「三商美邦2010小太空人計畫」,可逕自到三商美邦人壽企業網站www.mli.com.tw查詢。

    燃燒的靈魂–蔣勳談梵谷

      一位不斷失敗的牧師,如何在藝術道路上受苦與得到救贖?並為貧民承擔生命最大的重量,他是梵谷,燃燒自己的靈魂,透過彩筆,在星空畫布下燎原,給予世人永恆的溫暖和希望。

    [@more@]試聽:

    追尋普羅旺斯的陽光(二)

    〈夜間咖啡〉的慘綠和青黃

    雙CD

    主講/蔣勳
    發行出版/中國廣播公司
    教育推廣/趨勢教育基金會

    http://www.bcc.com.tw/bcc_event/sale/vangogh/vangogh_index.htm
    初版/2010年2月

     

    閱讀梵谷信札 --賞析梵谷名畫奧祕

    何政廣(藝術家雜誌發行人)/聯合報

    https://mail.google.com/a/tmail.ilc.edu.tw/?anony=gucciendpoint&AuthEventSource=SSO#inbox/1276e9912a319da4

     

    絲柏經常占據我的思路,其線條及比例之美,仿如一座埃及方尖碑,其綠有獨特的風味,它是飛濺在一處爍亮風景裡的一抹黑,最有趣的黑調子,是我想像國度中最難以捕捉的東西……
      ──文生.梵谷

     

    梵谷的書信是「一大告白文學」

     

     

    認識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創作,通常是透過他的繪畫作品的色彩與形式風格去賞析。如果我們還能在形色之外,閱讀藝術家創作當時所寫的書信文章,自然更能解讀繪畫作品的奧祕。

     

    生前幾乎沒有獲得評價的文生.梵谷,進入二十世紀後突然快速地受到注目,受到評論家的讚美,成為偉大的畫家,其中因素除了梵谷繪畫的獨特風格之外,與他留下大量書信有很大關連。

     

    文生.梵谷在他的一生當中寫了很多的信,很幸運的,這許多信都獲得完整的保存。梵谷決心要成為畫家是二十七歲的事情,雖然繞了很多路,如從事畫商的工作、努力成為牧師等,最後發現自己除了奉獻給繪畫藝術之外,沒有其他條路,便專心勤奮地學習繪畫(幾乎是自學)。直到他三十七歲去世為止,在成為畫家的短短十年間,梵谷的作品總數超過了二千件。而他寫給弟弟西奧、母親和妹妹葳勒梅的信約有六百七十封,此外寫給畫友貝爾納、高更、席涅克、奧里葉等也有一百多封,總共多達九百多封。梵谷通多國語文,他的信除了用荷蘭文,也用法文、英文書寫。他寫得多,留下的也多。

     

    後世的評論家讀過這為數龐大的書信後,稱梵谷的這些書信是「一大告白文學」,它是梵谷手寫的一份日誌、一本沉思性的自傳。

     

    研究梵谷的專家們,藉由這些書信,得以確認他的各個作品繪製的年代,甚至日期。梵谷也常在他的信中,語帶興奮的描述他當時正熱中作畫的主題,並畫上素描草稿加以解說。因此,後人不但可以憑著書信確認他的作品製作年代,也能獲知他當時的作畫意圖。由此可見,閱讀梵谷的書信是理解他作品最直接的線索、最重要的資料。

     

    對大眾來說,梵谷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他那如灼灼烈燄般、悲劇性的人生。他遺留下來的書信,更為梵谷平添了許多神話性。

     

    梵谷在投入某一主題的時候,有時在繪畫及寫信時,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觀者可以從繪畫作品上,直接讀取作品所要傳達的話語。梵谷的大量書信,與他的畫作具有同等的分量,呈現了一個人在人世間以筆遺下的作品。閱讀時,不妨想著他是如何運用文筆,也許是以精湛的修辭來說服對方,也許是勾勒他內心想像的情況來傳達給對方,如此或許將別有一番心得。

     

    博覽群籍,提起筆來文思泉湧

     

     

    文生.梵谷最好的作品完成於他待在普羅旺斯的三年。就在這兒,頂著地中海的烈日,他畫出了向日葵、果園、橄欖林和秋收的景致。除了畫作,文生留下的書信選集,讓我們更加了解他的創作。文生在信裡頭描述普羅旺斯的風景:小鎮阿爾、克羅的農村景觀,以及阿爾卑斯的群山。他在信中提及自己的朋友和親人,他們大多遠居在巴黎或荷蘭;論及自己最喜歡的藝術家、作家,並且敘述這些人對他的影響;叨念自己日日與生計奮戰掙扎的經過──靠弟弟西奧寄來的錢過日子,以及自己的不受畫壇重視。最重要的是,文生在信中說到了自己的畫,他經常在信上速寫一幅小圖,說明自己正在進行的創作。這些快速勾勒而自發性的速寫,畫出了他自認為最重要的元素。文生的字跡也透露了他的風格多變,即使只是一封信,就能反映出他的心情變化。

     

    這次台北「梵谷──燃燒的靈魂」展出的一幅梵谷著名代表作〈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在1890年6月28日梵谷寫給他弟弟西奧的信中就有如下描述文字:「最後手筆是一幅絲柏與星星──夜空中有一枚新月自大地的陰影中浮現出來,清瘦而晦暗;一顆星星在紺青色的空中發放著玫瑰紅與綠色的柔和光輝,可說是很誇張的光輝,幾朵雲匆匆掠過;下邊有一條路,枯黃的藤莖夾道,路的盡頭是阿爾卑斯山脈的尾端,一家窗口亮著黃燈的老客棧,以及一株非常高大筆直而莊嚴的絲柏;路上有一輛白馬拉的客車,還有兩個徒步的夜間旅人。異常羅曼蒂克,也富於普羅旺斯韻味……」信紙上並隨手畫了一幅〈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的素描,他的油畫就是從信札中的手稿草圖發展出來的意象。立在此畫中間的絲柏樹,在普羅旺斯當地是生長在墓地旁的樹種,經常出現在梵谷生命末期的畫作中,象徵一種死亡的黑色陰影。他在信中寫著:「絲柏經常占據我的思路,其線條及比例之美,仿如一座埃及方尖碑,其綠有獨特的風味,它是飛濺在一處爍亮風景裡的一抹黑,最有趣的黑調子,是我想像國度中最難以捕捉的東西……」

     

    梵谷這些信大部分是寫給弟弟西奧的,他是巴黎的畫商。西奧在蒙馬特家中的書桌裡存放了一抽屜文生寫給他的信;西奧結婚以後,妻子喬安娜回憶,「一星期又一星期,那有著特殊字跡、常見的黃信封愈積愈多。」文生自殺後六個月,西奧過世,享年僅三十三歲。喬安娜極珍視這些信,她在西奧下葬後回到巴黎,這些信給了她很大的安慰。「回家後的第一個寂寞的夜晚,我拿出一綑信件……在那些悲慘的日子裡,它們成為我每天夜裡的慰藉……我不僅用心讀這些信,而且全心全意。因此,它們一直被保存下來。我反覆捧讀,直到清楚瞧見文生就在眼前。」這些書信,讓我們得以深入了解他的日常生活及創作。

     

    文生.梵谷總以為,當面與人交談是件困難的事,但只要一提起筆來他就文思泉湧。他在信中三番兩次提及一些對他有所啟發的作家和畫家,顯示了相當程度的博覽群籍。

     

    對肖像畫抱持最大熱情

     

    梵谷是一位著名的「自畫像」畫家,這次梵谷展中的1887年四至六月他所作〈自畫像〉是一幅優美的代表作。文生.梵谷寫給他妹妹葳勒梅的信札中寫道:「在我所從事的繪畫工作中,抱持最大熱情的就是肖像畫──現代的肖像畫。我使用色彩來探求它……我希望創作出能在百年後的世人面前如幽靈般出現的肖像畫。」

     

    梵谷的自畫像,只創作於到了巴黎後的五年間,總共畫了四十二幅。他為何創作了如此多的自畫像呢?所謂自畫像,就是畫出作者自身的臉。人在窺視鏡中的自我時,多少會感到些許拘泥、微妙的心情。將鏡中人意識為另一個自我的「他者」,這讓自我意識變得敏銳,有時也會讓自己產生不安,可說是與內在自我開始對話。畫家將鏡中的自己作為繪畫對象,不止是內在的自我報告,並將鏡中的對象透過畫布再生產,自畫像就是再生產過程的結果。因此畫自畫像時,體驗到的沉重感,是畫靜物、風景或是他人的肖像畫所體會不到的。梵谷藉由畫自己,凝視自我這個對象,不單純只是畫出其姿態、性格及內心,也是在追求「繪畫」的可能性。

     

    梵谷的自畫像大部分都給予人未完成的印象,這與他對於自畫像所採取的研究姿態有很深的關係。梵谷每當畫自畫像就有他想探討的事,一旦開始發現那項嘗試的效果或答案的方向,就會立刻放下畫筆。所以對他來說,那或許並不是中途停止作畫,而是有了「這樣就好」的感覺。因此梵谷的自畫像,便以非常暗示性的姿態呈現在我們面前。或許可說他將自己這個存在,把其外表無法看出的世界也畫出來。亦即他信札中所指的「在百年之後的世人面前如幽靈般出現」。

     

    梵谷在他自身內部,重新修改了人類自畫像時期的繪畫歷史,巴黎─阿爾─聖雷米時期的梵谷,將自身寄託於其他物品上,持續畫出〈鞋子〉、〈向日葵〉、〈星夜〉等作品。然後在〈星夜〉時到達了一個頂點(折返點),詢問著自己,並將手伸向天空,期望觸摸到宇宙漩渦中的水滴。這時,梵谷藉由製作自畫像所尋求的可能性中感受到了某種東西,但他的生命卻無從保證。

     

    梵谷的最後傑作〈麥田烏鴉〉被認為只有畫出自畫像和〈星夜〉的背景,為什麼呢?到了歐維後,梵谷便不再創作自畫像了,這又意味著什麼?

     

    無法成為自己畫的對象,代表著與世界成為對立個體的自我無法成為對象。彷彿預見了自我擴散開來的現代一般,梵谷以他自身內部定位了自畫像的時代,並進入了那時代中,這也是「折返點」的意思。折返之後,在這世上便沒有梵谷可做的了。梵谷這位大畫家被神話化至今,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邀稿:親子互動小故事

    「與您的孩子更貼心營造良好親子關係」

        每個家長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值得思考的是:我們心目中覺得好的,不一定是孩子真正想要、需要的。孩子就像植物的種子,發芽的時間長短各有不同,所需要的濕度、溫度、土壤的酸鹼度都有所不同﹔把他放在最合適的環境裡,再加上耐心等待發芽,才能讓他長得最高最茁壯,將來結出最豐盛的果子。

        邀請您一同分享家庭中親子互動的秘方或教養觀念相互交流:

    正負2度C

    如果可以 請給我們一個乾淨的地球

    讓我們永遠平平安安

    讓我們永遠做好朋友

    關於『正負2度C紀錄片 』

    http://www.google.com.tw/search?hl=zh-TW&source=hp&q=%E6%AD%A3%E8%B2%A02%E5%BA%A6c%E7%B4%80%E9%8C%84%E7%89%87&meta=&aq=1z&oq=%E6%AD%A3%E8%B2%A02%E5%BA%A6

    『不願面對的真相』

    http://www.uip.com.tw/ait/

    [@more@]

    虎年行春第一課就是關懷地球、愛護地球的主題

    『如果可以…』這一課是孩子的新年希望

    也是地球人永遠的希望

    正負2度C是一部關於台灣氣候變遷的紀錄片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拍攝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引起世界各國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正負2度C」紀錄片監製、媒體人陳文茜認為,台灣需要一部屬於自己的氣候變遷紀錄片,因為歐美的相關紀錄片不會特別將亞洲列入主要的討論範圍,所以台灣民眾會以為自己是氣候災難的幸運兒。

    繼『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

    台灣需要一部屬於自己的氣候變遷紀錄片

    『台灣被海吞沒的隱憂‎ 』

    發燒響應中….

    然而社會凹凸鏡觀察員  廖桂賢觀察到:

    「真相」不只是「現象」。「真相」是事情背後的來龍去脈。針對氣候暖化的成因,「正負兩度C」全片只有一個簡單的交代:暖化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這算是真相嗎?

    http://blog.yam.com/kueihsienl/article/27323467

     

    教學理念

    班級經營的五顆心:善解、包容、知足、感恩、利他。 

    [@more@]   

        在親師生彼此相愛的互動中,陪孩子度過快樂而豐富的童年。

    養成大方、有禮的習慣,主動向他人問好,學習合宜的應對進退,以增進良好的人際互動。

    教學相長:

         課堂中活動設計,鼓勵孩子多多思考並勇於發表,讓寶貝們培養面對團體的膽識與信心,因而增進學習動力。

        多元適性: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習效果,協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把握機會進修,增進教學技巧,善導兒童潛能:教學活動以兒童的興趣、能力和需要為優先考量,多方參與進修活動,增進專業知能。

    輔導管教:『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深層的師生互動,以同理心與傾聽來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給予無私的愛。孩子難免犯小錯,老師會耐心規勸來引導孩子改過遷善,請家長放心。

    男女大不同

    男女大不同
    曾志朗VS.洪蘭的煩「腦」

    「男女大不同」座談會實況錄影上線

    http://www.ascc.sinica.edu.tw/php-bin/videosrv/index.php?id=30

    為什麼女人說話比男人快,而且可以一心多用?為什麼男人對眼前的牛奶瓶視而不見,卻打得到飛來飛去的小蚊子?

    男人、女人,在生活、思考、處理事情的不同,到底是先天生理結構的重大差異,還是後天社會環境的養成?

    由科學人雜誌所舉辦的「科學不簡單─男女大不同」講座上,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及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院士,異口同聲地表示,無論是男腦或女腦的差異,都受到先天賀爾蒙與後天社會化的影響。 [@more@]
    在認知神經科學享有盛名的洪蘭指出,腦科學其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神經元「用進廢退」原則,會讓大腦功能依外界需求而改變。譬如,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兩歲幼兒,因為視神經細胞的功能已經自動退化,其神經元連結密度降低,而由附近的聽神經細胞所取代,即使進行白內障手術,仍會是一個視障但聽覺特別敏銳的孩子。

    女性的額葉皮質(處理高等認知功能)及邊緣皮質(處理情緒反應)有許多區域比男性大,顳葉(處理語言資訊與理解語言)神經元密度也較男性高,但頂葉皮質(處理空間知覺)及杏仁體(負責對情緒資訊做反應)的區域則男性較大。而胼胝體(負責訊息傳遞)的分布,女性為擴散型,許多區域都有其蹤跡,男性則多集中在左腦處。

    所以,男人較有空間概念、較重視動態情境,會把廚藝當事業、會架構音樂作曲編劇、較能掌握三度空間概念,當然打蚊子的技巧就比較好,卻對靜態、要觀察的事物不感興趣。

    而女人對「痛覺」就較敏銳(忍受力也較高),聽覺敏銳度與辨識度都較高,口語表達能力也較好,較為重視他人的感覺與情緒反應,同情心、同理心、觀察力較高,故而當家庭臨時出現狀況需要有人留守時(譬如老人、小孩生病了),也就「當仁不讓」了。

    洪蘭指出,兩性最大的不同,就在「賀爾蒙」。而3磅重的人腦只佔2%體重比例,卻耗費20%身體能量,故而出生後腦內各區域細胞都呈「遞減」狀態,唯有常運用的神經元,其密度才會提高,而功能也才會隨之提升。

    曾任教育部長的曾志朗院士強調,雖然現代科技已能對「腦」進行測量,了解各區域主要作用與功能,明白男、女腦結構的不同,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發揮腦的原始功能,而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如何透過教育及鼓勵,以「後天經驗」來發展、修正、補強。

    因為腦結構的不同,女腦對語音的感知、語意的掌握、及長期記憶的存取較男腦強,所以,只要是知識記憶問題,女性的測驗成績較佳,但如果是空間或分析方面的問題,因為需求在於語意的「對應」關係,則男性成績較高。

     
          

    大腦結構男女大不同

    文 ◎ 賴月貴

     http://mag.epochtimes.com/b5/142/6980.htm

    男女有別源於大腦有別。男生和女生的大腦建構不同,處理訊息的方式不同,導致不同的感知及行為。所以男生應該去做男生擅長的事,女生應該去做女生擅長的事,順著天賦本性走將會事半功倍,並得到真正的快樂。

    臺上「快」語如珠的洪蘭教授希望臺下聽眾能專心聽講,因為她一分鐘可講二百五十個字,有太多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怕講不完。她幽默地說,因為「男女有別」,大腦結構不同,女性較男性更善於使用語言,她先生吵架吵不贏他,當他正要開口,已經被她講完了,只好結束戰爭。臺下哄堂大笑。

    洪蘭,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這十年來,她除了做實驗、教書,還翻譯了三十餘本大腦科學相關著作。

    驚人發現:腦神經細胞可再生

    洪蘭說,腦是一個有機體,可以改變它自己的結構和功能,只要還活著,年紀再大仍能不斷改變。「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

    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產生新連結的現象,不但給心智有缺陷的人帶來希望,也給過去認為不可治療的大腦傷害帶來復原的機會,而且還讓人看到健康大腦擁有的驚人適應力。

    「假如這個孩子沒有學會,是這個老師沒有教對,因為老師沒有花時間找出孩子的長處,從他的長處切入。」洪蘭常常語出驚人,使聽的人目瞪口呆。

    她接著說:「從大腦實驗看來,每個孩子強處都不一樣,連雙胞胎的大腦基因都不會相同,所以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我們常常提供了環境希望孩子變成莫札特,但是往往忘了教他不開竅的東西,長期被否定下有可能毀了他的一生,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改變觀念,不要和別人的孩子比,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你們知道莫札特三歲才會叫爸爸嗎?」

    順任大腦天賦,男女各展所長

    洪蘭還指出,男女有別是源於大腦有別。大腦,這個掌管情緒,主宰行為的總裁,在男生和女生的建構上就不相同,處理訊息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導致不同的知覺、優先順序的設定及行為。

    為什麼男性的空間能力優於女性?女性較男性更善於使用語言?男人的攻擊性、統治慾,女人的顧家心、敏感度,並不全是後天人為的角色塑造和社會制約,而是有生物機制上與生俱來的差異。

    「從腦造影的實驗上可以看到男女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這個不同來自神經組織結構上的不同。」例如女生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男生厚,肉眼就看得出來(胼胝體是百萬以上的纖維束,是兩個腦半球中間的橋樑);男生在功能上的分佈是區塊性的,例如男生說話時,只有左腦前區活化起來,但是女生卻是兩邊都有活化,是擴散性的。

    一件事,有利必有弊。男生因為只活化一處,所以比較專心;女生因為功能分散各處,是擴散性的,所以比較不專心,常常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但是這也造成女性是比較好的人事主管,因為她可以同時顧到幾個層面,對細節的敏感度會在事情未滾雪球變得不可收拾前先處理掉。

    洪蘭建議,「所以男生應該去做男生擅長的事,女生應該去做女生擅長的事,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擅長的事也不同,順著生物本性走將會事半功倍,女性更應該認清楚自己的優點,朝著長處去發揮,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禍水water

    在印度的階級社會中,除了男女不平等之外,寡婦還是不幸與不潔的象徵。『禍水』電影中展現1930年代印度教對待寡婦的不公平教義,在傳統的印度教中,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當丈夫死去,妻子只有三種選擇:與丈夫一起火化、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是進入寡婦之家守貞。但直到今日,印度對於寡婦的不合理約束依舊存在,尤其在鄉間。

    http://www.j-ent.com.tw/water/story.html[@more@]

    對小女孩來說,結婚是很遙遠的事,然而在糖果和新衣的哄騙之下,八歲的秋雅要和七十歲的老翁舉行婚禮,不過老翁在幾天後死了,秋雅也被父親送去寡婦之家,開始荒謬地守寡。

    在寡婦之家,活潑的秋雅為苦難的寡婦們帶來歡樂,然而為了討生活,她們被迫賣淫。有些人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有些人仍對未來懷抱憧憬。美麗的寡婦卡麗安妮便冒著大不諱的罪名,與正直的律師納拉揚譜出一段戀曲,然而愛情真能為卡麗安妮帶來自由與幸福嗎?

    恆河孕育生命,卻也蘊藏著滄桑與犯罪的氣息。在這個不平等的階級社會中,寡婦們正尋找著永恆的信念,以堅定生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