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不同

男女大不同
曾志朗VS.洪蘭的煩「腦」

「男女大不同」座談會實況錄影上線

http://www.ascc.sinica.edu.tw/php-bin/videosrv/index.php?id=30

為什麼女人說話比男人快,而且可以一心多用?為什麼男人對眼前的牛奶瓶視而不見,卻打得到飛來飛去的小蚊子?

男人、女人,在生活、思考、處理事情的不同,到底是先天生理結構的重大差異,還是後天社會環境的養成?

由科學人雜誌所舉辦的「科學不簡單─男女大不同」講座上,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及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曾志朗院士,異口同聲地表示,無論是男腦或女腦的差異,都受到先天賀爾蒙與後天社會化的影響。 [@more@]
在認知神經科學享有盛名的洪蘭指出,腦科學其實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神經元「用進廢退」原則,會讓大腦功能依外界需求而改變。譬如,患有先天性白內障的兩歲幼兒,因為視神經細胞的功能已經自動退化,其神經元連結密度降低,而由附近的聽神經細胞所取代,即使進行白內障手術,仍會是一個視障但聽覺特別敏銳的孩子。

女性的額葉皮質(處理高等認知功能)及邊緣皮質(處理情緒反應)有許多區域比男性大,顳葉(處理語言資訊與理解語言)神經元密度也較男性高,但頂葉皮質(處理空間知覺)及杏仁體(負責對情緒資訊做反應)的區域則男性較大。而胼胝體(負責訊息傳遞)的分布,女性為擴散型,許多區域都有其蹤跡,男性則多集中在左腦處。

所以,男人較有空間概念、較重視動態情境,會把廚藝當事業、會架構音樂作曲編劇、較能掌握三度空間概念,當然打蚊子的技巧就比較好,卻對靜態、要觀察的事物不感興趣。

而女人對「痛覺」就較敏銳(忍受力也較高),聽覺敏銳度與辨識度都較高,口語表達能力也較好,較為重視他人的感覺與情緒反應,同情心、同理心、觀察力較高,故而當家庭臨時出現狀況需要有人留守時(譬如老人、小孩生病了),也就「當仁不讓」了。

洪蘭指出,兩性最大的不同,就在「賀爾蒙」。而3磅重的人腦只佔2%體重比例,卻耗費20%身體能量,故而出生後腦內各區域細胞都呈「遞減」狀態,唯有常運用的神經元,其密度才會提高,而功能也才會隨之提升。

曾任教育部長的曾志朗院士強調,雖然現代科技已能對「腦」進行測量,了解各區域主要作用與功能,明白男、女腦結構的不同,但最重要的不是如何發揮腦的原始功能,而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如何透過教育及鼓勵,以「後天經驗」來發展、修正、補強。

因為腦結構的不同,女腦對語音的感知、語意的掌握、及長期記憶的存取較男腦強,所以,只要是知識記憶問題,女性的測驗成績較佳,但如果是空間或分析方面的問題,因為需求在於語意的「對應」關係,則男性成績較高。

 
      

大腦結構男女大不同

文 ◎ 賴月貴

 http://mag.epochtimes.com/b5/142/6980.htm

男女有別源於大腦有別。男生和女生的大腦建構不同,處理訊息的方式不同,導致不同的感知及行為。所以男生應該去做男生擅長的事,女生應該去做女生擅長的事,順著天賦本性走將會事半功倍,並得到真正的快樂。

臺上「快」語如珠的洪蘭教授希望臺下聽眾能專心聽講,因為她一分鐘可講二百五十個字,有太多東西要和大家分享怕講不完。她幽默地說,因為「男女有別」,大腦結構不同,女性較男性更善於使用語言,她先生吵架吵不贏他,當他正要開口,已經被她講完了,只好結束戰爭。臺下哄堂大笑。

洪蘭,一位研究腦神經的科學家、大學教授。這十年來,她除了做實驗、教書,還翻譯了三十餘本大腦科學相關著作。

驚人發現:腦神經細胞可再生

洪蘭說,腦是一個有機體,可以改變它自己的結構和功能,只要還活著,年紀再大仍能不斷改變。「神經可塑性」是近期神經科學最大的突破,這個革命性的發現,推翻了幾百年來認定大腦在成年後不能改變的看法。

神經細胞可以重新生長、產生新連結的現象,不但給心智有缺陷的人帶來希望,也給過去認為不可治療的大腦傷害帶來復原的機會,而且還讓人看到健康大腦擁有的驚人適應力。

「假如這個孩子沒有學會,是這個老師沒有教對,因為老師沒有花時間找出孩子的長處,從他的長處切入。」洪蘭常常語出驚人,使聽的人目瞪口呆。

她接著說:「從大腦實驗看來,每個孩子強處都不一樣,連雙胞胎的大腦基因都不會相同,所以沒有不可教的孩子。我們常常提供了環境希望孩子變成莫札特,但是往往忘了教他不開竅的東西,長期被否定下有可能毀了他的一生,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改變觀念,不要和別人的孩子比,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你們知道莫札特三歲才會叫爸爸嗎?」

順任大腦天賦,男女各展所長

洪蘭還指出,男女有別是源於大腦有別。大腦,這個掌管情緒,主宰行為的總裁,在男生和女生的建構上就不相同,處理訊息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才導致不同的知覺、優先順序的設定及行為。

為什麼男性的空間能力優於女性?女性較男性更善於使用語言?男人的攻擊性、統治慾,女人的顧家心、敏感度,並不全是後天人為的角色塑造和社會制約,而是有生物機制上與生俱來的差異。

「從腦造影的實驗上可以看到男女在處理同一件事情時,大腦活化的區域不同,這個不同來自神經組織結構上的不同。」例如女生聯結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比男生厚,肉眼就看得出來(胼胝體是百萬以上的纖維束,是兩個腦半球中間的橋樑);男生在功能上的分佈是區塊性的,例如男生說話時,只有左腦前區活化起來,但是女生卻是兩邊都有活化,是擴散性的。

一件事,有利必有弊。男生因為只活化一處,所以比較專心;女生因為功能分散各處,是擴散性的,所以比較不專心,常常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但是這也造成女性是比較好的人事主管,因為她可以同時顧到幾個層面,對細節的敏感度會在事情未滾雪球變得不可收拾前先處理掉。

洪蘭建議,「所以男生應該去做男生擅長的事,女生應該去做女生擅長的事,每個人的天賦不同,擅長的事也不同,順著生物本性走將會事半功倍,女性更應該認清楚自己的優點,朝著長處去發揮,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
 

禍水water

在印度的階級社會中,除了男女不平等之外,寡婦還是不幸與不潔的象徵。『禍水』電影中展現1930年代印度教對待寡婦的不公平教義,在傳統的印度教中,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當丈夫死去,妻子只有三種選擇:與丈夫一起火化、改嫁給丈夫的兄弟、或是進入寡婦之家守貞。但直到今日,印度對於寡婦的不合理約束依舊存在,尤其在鄉間。

http://www.j-ent.com.tw/water/story.html[@more@]

對小女孩來說,結婚是很遙遠的事,然而在糖果和新衣的哄騙之下,八歲的秋雅要和七十歲的老翁舉行婚禮,不過老翁在幾天後死了,秋雅也被父親送去寡婦之家,開始荒謬地守寡。

在寡婦之家,活潑的秋雅為苦難的寡婦們帶來歡樂,然而為了討生活,她們被迫賣淫。有些人默默接受命運的安排,有些人仍對未來懷抱憧憬。美麗的寡婦卡麗安妮便冒著大不諱的罪名,與正直的律師納拉揚譜出一段戀曲,然而愛情真能為卡麗安妮帶來自由與幸福嗎?

恆河孕育生命,卻也蘊藏著滄桑與犯罪的氣息。在這個不平等的階級社會中,寡婦們正尋找著永恆的信念,以堅定生命的延續。

養男育女大不同:如何教出均衡的能力

養男育女該有些不同的策略,例如:鼓勵兒子閱讀,提供他閱讀的機會。對女兒,就是儘量提供她接觸數理的機會。買玩具時,不要只帶男生去挑玩具車,女生就挑粉紅色的娃娃,應該製造機會,讓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東西。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

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do?docId=2025

[@more@]

 

蔡麗玲,從小就不受性別刻板印象限制。

父母是生意人,從小就給她很自由的發展空間。小時候她整天在市場玩,到處抓小蟲、玩很多探險的遊戲。在學校打躲避球,她是猛烈的攻擊手,經常跟男生玩在一起。別人說女生不看地圖,但她第一次來台北的車上,就一路記著路線,回去後就買了一份地圖畫出這路線。

大學唸物理系,畢業做過工程師,最後卻投入研究性別議題。蔡麗玲這些年最深刻的感受是,過去我們都只是半個人。用正確的態度看待男女差異,其實是為了讓孩子成為更完整的人。

我們看到男生的閱讀、語文能力在很多國際評比都比女生落後,而且差距在擴大中,而女生在數學、自然科學的自信心比男生低,以一個研究性別的學者來看,你們覺得應該怎麼面對這樣的結果?

第一個要分辨的是,這是一個現狀,我們要怎麼去解釋它。我們在解釋的時候要避免命定論、要避免生物決定論。

即使是腦神經的學者,也一直在強調用進廢退,我們也相信人生出來的確具有某些生理條件,但會因為你的環境而改變、調整。

現在看到這些平均分數的差異,可能是社會文化的結果,如果我們從小就跟女生說,你的理工數學能力天生就不好,或者告訴男生,你的專長在理工而不是語言,我們可能因此改變了他們腦部的結構啊!

我們不要環境決定論,但也不能只要生物決定論,這兩個一定是互相影響的。

小學階段的女生,功課經常比男生好,可見女生的能力並不差。可是常到了小六、青春期時,男女生的優劣勢就扭轉過來了。

我們看到的是在青春期,社會的性別期待就出來了。男女二分法的期待,影響了他們生涯的探索。而且孩子也會呼應這樣的期望。

所以要讓孩子適性發展,照顧者很重要的。第一個,先不用男女二分法,不要說男生就應該這樣,或女生就應該那樣。

甚至更積極的想辦法反過來講,儘量鼓勵兒子閱讀,提供他閱讀的機會。對女兒,就是儘量提供她接觸數理的機會。買玩具時,不要只帶男生去挑玩具車,女生就挑粉紅色的娃娃,應該製造機會,讓他們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東西。

第二個,照顧者要先省思自己原有的許多偏見,不要一看到有人開車技術很爛,就衝口而出,「這一定是個女的……」之類,這樣就會複製性別的刻板印象。

玫瑰少年 DVD

小男主角律多是個7歲小男孩,原來住在爸爸員工居住的社區裡。有一次社區員工聚會,律多畫了妝,穿上女裝出現,引來大人的驚慌。律多被父母責怪,只有阿嬤支持他。他們依家人被社區排擠,後來搬到法國南部,在那裡,他認識了一個玩彈弓的小女孩克莉絲2人變成朋友,經過一番波折,律多找到了較寬廣的性別天空。[@more@]

http://blog.ilc.edu.tw/blog/blog/1652/post/4188/18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