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北團-己於112年3月24日辦理完畢

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北團-鐵製品生鏽的探討

感謝黎明國小游榮魁老師的分享。。。
說明本單元的課程架構。。
    活動一:鐵製品生鏽的探討-5節課
    活動二:防止鐵製品生鏽-1節課
    活動三:食物的腐敗與保存-4節課
教學重點(第3節/共5節)-將思考工具應用於四格教案-起承轉合。。
    起:章魚圖-歸納上節的討論內容-呈現容易造成生鏽的特性
    承:組內互學-分組討論實驗架構(目的、假設、變因)及實驗操作
    轉:學生觀察紀錄實驗結果並提出解釋(3組變因是水、3組變因是酸性水溶液)
    合:魚骨圖-概念彙整與延伸-課程內容及實驗發現
共備討論歷程-伙伴提問與回饋。。
    建立學生的基本能力-運用「思考工具」、熟悉「提出假設」
    實驗討論-「水」對鐵生鏽的影響-時間太短無法看出改變
    變因-評估學生已具備「操縱、控制、應變」變因的基本能力
    類比的合適性-防鏽與防腐-生鏽(氧化)與發霉(生物生長)

謝謝黎明國小林義涵校長。。陪伴
黎明國小林智情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下次。。。4/14在黎明國小進行第二場共備活動
敬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科學探究活動到校推廣-四結國小-己於112年3月22日辦理完畢

從被動邀請伙伴參與國小自然團研習的想法。。
轉變成主動進入學校跟伙伴分享科學探究活動。。
是本學年度辦理科學探究活動到校推廣的核心思維。。
第四場我們來到了四結國小。。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藉由HITEACH及LOILONOTE教學平台的介紹。。
說明了三年級的科學探究教學活動。。
記錄了師生的教學與學習歷程。。
更重要的是。。
教學平台要依照老師的需求來使用。。
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

感謝新生國小王聖喤主任的帶領。。
以「露營生火-打火石-自製火種」為主題來介紹生活中的科學探究。。
從打火石、化妝棉、凡士林來嘗試野外露營生火。。
看似簡單的生火實作活動。。
不但引發參與老師的拼勁-點火。。
也吸引了孩子的圍觀-幫老師一起點火。。
儘管最後還是要借助打火機。。
才能繼續進行後續的生火活動。。
只是玩歸玩。。
最後還是回到科學學習活動-燃燒的三要素。。

謝謝四結國小林稹甫校長的支持與鼓勵。。
以及四結國小郭承宜老師的行政協助。。
更感謝礁溪國小伙伴的共同參與。。
讓國小自然團有機會踏入校園與大家共學成長。。
期待科學教育能在國小校園中逐漸萌芽。。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南團-己於112年3月21日辦理完畢

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南團-第一槍-動物的身體構造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從108課綱的學習內容為起點。。
   -INb-Ⅱ-5常見動物的外部形態主要分為頭、軀幹和肢,但不同類別動物之各部位特徵和名稱有差異。
搭配教科書的課程內容。。
  -雖然不同類別動物的身體外形構造有差異,但常見動物的身體構造主要分為頭、軀幹和肢。
討論課程的教學規劃。。
 -認識動物的身體構造
 -從不同資料來源,觀察並記錄動物的身體構造。
釐清課程的教學脈絡。。
 -觀察的素材來源不只是戶外場域,還可以是書本、影片及其他部份。
 -記錄表內容要先讓孩子瞭解,可以安排在先前的課程內容中。
 -動物的分類是以身體構造為主,並不強調動物的分類名稱。
透由共備伙伴的集思廣義來共創課程。。

謝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下個月。。。4/11在羅東國小進行第二場共備活動
敬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1學年度第2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頭城鎮礁溪鄉第一場次-己於112年3月15日辦理完畢

感謝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以「毛細現象」為主軸來介紹了一連串的簡單科學實驗。。
活動一:加水後的紙張-看到紙張像動來動去的毛毛蟲。。
活動二:修剪的紙張放入水中-看到紙張像開花的花朵。。
活動三:將墨水滴入濾紙-看到四處擴散的墨水。。
活動四:將火柴棒緊連排列加水後-看到星形的火柴棒圖形。。
活動五:毛細現象的應用-用松果及粉筆來取代燭芯的棉線
如何將科學實驗運用到「毛細現象」課程。。
是每位伙伴值得思考的地方。。

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的分享。。。
以「認識昆蟲」為主題來說明了一節公開課的準備。。
分析課程教學主軸-單元課程的連結性。。
思考課程教學重點-建立孩子的基本觀察能力。。
規劃課程教學歷程-學習資源、能力分析、教學設計。。
透由共備來精進課程教學的內涵。。

謝謝一起共學的頭城鎮及礁溪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普樂讀俱樂部(五)研習己於112年3月10日辦理完畢

科普樂讀俱樂部PARTⅣ-科普閱讀分享-繪本創作
感謝南安國小林穎秀老師的帶領。。。
介紹「給孩子機會」為核心思維的繪本創作歷程。。
首部曲。。建置吸引孩子的圖書館空間
    -利用「社區共讀站」計畫來建構舒適的閱讀環境
    -透由「科學自主學習」計畫來充實資訊設備
二部曲。。培養孩子基礎能力的閱讀課程
    -每班安排每週乙節的閱讀課
    -設計口袋書與書籤的創作課程
三部曲。。創造孩子自信的表現舞台
    -結合環保與海洋教育的繪本創作競賽
    -設立大圖輸出的孩子創作繪本

謝謝社群領導人-雅雲老師的規劃與執行。。
以及來自各校閱讀推動教師的參與。。
藉由科學閱讀的紮根。。
讓孩子更樂於參與自然科的學習活動。。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領域召集人課程領導知能」研習己於112年3月1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配合生生用平板的國家政策。。
透由三年級自然課的教學歷程。。
介紹「HITEACH」及「LOILONOTE」在自然課的實施情況。。

在鴻楨主任的教學過程中。。
我們看到了三年級孩子的潛力。。
但這些潛力是需要提供孩子「自我摸索」的機會。。
在「HITEACH」的教學平台中。。
我們看到了師生的討論與回饋歷程。。
在「LOILONOTE」的教學平台中。。
我們看到了思考工具應用在自然課的過程。。

面對資訊爆炸的今日。。
如何善用科技來促進自然科教學。。
將是每一位自然老師需要面對的課題。。
最後邀請伙伴加入國小自然團的備課群組。。
也介紹了國小自然團BLOG的資源分享。。
提供每位伙伴在自然科教學的最大支持。。

接下來。。。
小自團繼續規劃各項的精進教學課程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普樂讀俱樂部(四)研習己於112年2月24日辦理完畢

科普樂讀俱樂部PARTⅣ-科普閱讀分享-認識真菌

感謝育英國小張道弘老師的帶領。。。
以「這個真的可以吃嗎?」為主軸來認識常見的真菌。。
從拍攝真菌-瞭解真菌的基本構造。。
從真菌外觀-判定真菌是否可食。。
在道弘老師的一問一答過程中。。
伙伴們認識了二十餘種的真菌。。
打破了原有的基本想法-鮮豔(有毒)、不鮮豔(無毒)。。
明白了真菌的食用原則-想吃就要先認識它再說。。
更特別的是拿到道弘老師設計的書籤。。
接著是實作活動-真菌拓印&真菌料理。。
讓參與伙伴體驗了一場完整的「真菌」主題課程。。

謝謝社群領導人-雅雲老師的規劃與執行。。
以及來自各校閱讀推動教師的參與。。
期待3/10的社群活動-南安國小。。

課程訪視-教學Q&A(八)-當教師操作實驗,而實驗的結果不是很理想時,該如何應對?

  • 實驗課程的準備

1.增加實驗課程的熟練度自己做過才能掌握實驗課程的關鍵。
2.提供充足器材提供多次嘗試的機會。
舉例來說:實驗操作需要多次才能掌握關鍵,有時間可以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

  • 重新檢視設定的教學目標

1.建立科學概念利用影片或其他方法來補充說明。
2.學習科學方法回顧實驗設計、操作及紀錄的歷程。
3.培養科學態度找出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4.體驗科學探究利用POE或其他教學策略來規劃與執行。
舉例來說:國小的槓桿原理只是討論省力和費力,只要實驗數據能支持即可。

  • 找出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1.實驗器材材料量不足、器具不合適或有污染
2.實驗流程操作流程不熟悉、流程規劃不合適
3.實驗數據測量或記錄不正確、結果呈現不合適
舉例來說:在酸鹼實驗中,若滴管受到污染的話,就會影響到實驗結果。

課程訪視-教學Q&A(七)-教室內空間因受限於安置,較為狹小,教師使用實驗器具上有所限制,學生也因為空間活動不足,操作器材上有所影響。

  • 教室空間規劃

考量教室空間限制,可以朝向三個方向進行:
1.規劃教師示範空間;
2.調整學生分組座位;
3.善用教室外空間。

  • 實驗器材操作

教師可依照課程內容,依照上述的教師空間規劃來引導孩子進行實驗器材操作:
1.若實驗所需空間較小,可讓孩子於分組座位中進行。
2.若實驗所需空間較大,無法讓孩子於分組座位中進行,可調整成
(1)由教師於示範空間中演示;
(2)讓孩子在示範空間中輪流操作;
(3)視情況調整至教室外空間進行。

只是無論選擇哪一個方式,都需要教師先行準備實驗器材,模擬實驗流程,就可以更貼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

研習訊息公告-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溪南團

各位伙伴大家好: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溪南團
第二學期研習活動開跑囉
研習地點:羅東國小校友館三樓創意發想中心
研習資訊如下:
(1)研習名稱:主題教學設計與實施增能-溪南團
    研習時間:5/9(二) 下午13:30-16:00
    講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已退休)林如章教授
    研習代號:14692

(2)研習名稱: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溪南團
    研習時間:3/21(二)及4/11(二) 下午13:30-16:00
    講師: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
    研習代號:14693

(3)研習名稱:共備成果公開觀議課-溪南團
    研習時間:5/15(一)上午9:00-中午13:00
    講師: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
    研習代號:14694

(4)研習名稱:子團自主揪團主題研習-溪南團
    分享主題:科學探究與學習科技
    研習時間:6/6(二)下午13:30-16:00
    講師:國立東華大學黃義峰老師
    研習代號:1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