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EEG國小RT成績公告

96 年度English Easy Go 系列活動

「國小讀者劇場與英語歌唱律動比賽」成績公告

[@more@]

 

 

英語歌唱律動

 

讀者劇場

 

甲組

 

乙組

 

甲組

 

乙組

 

第一名

 

公正國小

 

南安國小

 

光復國小

 

孝威國小

 

第二名

 

中山國小

 

中興國小

 

礁溪國小

 

育英國小

 

第三名

 

成功國小

 

大福國小

 

公正國小

 

古亭國小

 

第四名

 

南屏國小

 

公館國小

 

黎明國小

 

五結國小

 

第五名

 

利澤國小

 

人文國小

 

馬賽國小

 

中道國小

 

第六名

 

 

凱旋國小

 

蘇澳國小

 

龍潭國小

 

培養競爭力 英語村啟用 教學情境全英語 –轉載自 臺北市教育e週報

培養競爭力 英語村啟用 教學情境全英語 【2007/9/14 國語日報

資料來源: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915224933E53

中美文化交流 走進英語村 【2007/9/16 國語日報

資料來源:http://etweb.tp.edu.tw/epa/paper_show.aspx?EDM=EPS20070917195208448

[@more@]

培養競爭力 英語村啟用 教學情境全英語 【2007/9/14 國語日報

 由桃園縣政府、金車教育基金會合辦的國內第一座國際英語村,昨天在桃園縣快樂國小正式啟用。在英語村內,從進出機艙、海關登記、銀行存款,到看診等,都是英語情境,藉此引導學生自然而然聽說英語。兩天的課程,就讓學生建立起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桃園縣長朱立倫表示,面對全球化,英語能力是培養競爭力的最重要裝備,「快樂英語村」建構全英語學習情境,以後全縣的小五學生,都會到英語村體驗兩天課程,從生活互動中提升聽說能力。英語村也將優先服務弱勢及偏遠學生。
 金車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孫慶國表示,國內英語教育缺乏趣味、體驗的學習環境,在英語村中,有實際設備讓學生操作,看得到、摸得到的真實感,容易理解,活潑的教學方式,也引發學生聽說的興趣。孫慶國表示,未來將提供兩種課程,一種是兩天一梯次,另一種則是每學期的週六辦理。
 英語村執行祕書張孋表示,學校課本裡的會話,通常都是制式的問答,她舉例,很多學生介紹自己時一律用「My name is…」,其實用「I am…」就很清楚。在生活化的對談中,會發現口語化的英語更能表達情緒,也能拉近彼此距離。
 快樂國小學生徐郁婷說,平常英語課只是念課文,這裡全部用英語交談,學習速度快。同校的林佳盈說,剛開始和外國人說話很緊張,不過彼此會比手畫腳解釋,加上一旁的模擬設備輔助,很容易就了解對方的意思。[趙瑜婷/桃園報導]

============================================

中美文化交流 走進英語村 【2007/9/16 國語日報

金車教育基金會第六屆「中美文化交流團」的學生,昨天前往桃園的快樂英語村,在各項模擬實境中進行英語體驗。在診所中,大家輪流扮演醫生、護士和病人對話,小朋友認為,在外國生活,學會把症狀描述清楚非常重要,醫生也才能對症下藥。
 臺北市龍門國中一年級江秉軒說,在學校上英語課時,教師有時會以中文解釋,可是在英語村裡,就連上廁所等隨時都需要的事,全都得說英語才能溝通,自然進步得很快。臺北市民權國小六年級黃興育說,剛開始和教師對談時,句子裡的單字胡亂組合,對方常聽不懂意思,後來發現只要不緊張,慢慢講,教師都會耐心聽完。
 在銀行裡,小朋友拿著虛擬紙鈔進行交易,黃興育說,他學到幣值換算,例如一英鎊換六十元新臺幣。臺北市萬福國小六年級江芷清說,以後到美國讀書,就知道怎麼存款、提款和計算利息,非常實用。趙瑜婷/臺北報導

960613 RT 研習相關資料上網囉~

感謝各位ETs的大力支持,今年RT的研習順利&圓滿結束囉~

有關Archiey老師的handout我已經掛網囉~
有需要的老師可以趕快上BLOG下載囉!

國小英語領域

PS:暑假期間,輔導團預計再邀請Archiey老師來宜蘭,跟我們做其他有關英語教學的分享哦!有興趣的老師,請隨時注意國小英語BLOG上面的最新消息哦~

[@more@]File RT seminar handout…

好消息!教育部96年度中小學英文教師海外研習活動開始報名囉!

承辦人: 課發課 – 賴荷婷
受文者: 本府所屬各國民小學、本府所屬各國民中學現任合格英語教師
公告主旨: 好消息!教育部96年度中小學英文教師海外研習活動開始報名囉![@more@]一、依據教育部96年4月24日台中(三)字第0960061447號函辦理。

二、國中、國小組教師名額各2-3名,請有意願報名本研習活動之編制內按月支薪現任合格英語教師,參照簡章(如附件檔)規定備齊報名資料(含校方出具研習同意書)於96年5月9日前送至教育課發課參加遴選,報名表電子檔請e-mail至midori197533@mail.e-land.gov.tw

三、錄取優先順序如下
1.需為未參加過教育部海外進修團之教師
2.以英文教學相對弱勢學校為或區域(如偏遠地區)之英文教師為優先
3.以縣市英文科中心學校或英語輔導團之教師為優先
4.以未參加過海外進修之英文教師為優先
三、錄取教師非因不可抗力之因素,不得任意放棄錄取資格,若因教師個人因素導致教育部經費上之損失,其費用應由教師個人負擔。錄取資格之放棄及遞補原則餘如教育部簡章規定。

四、研習課程(詳如簡章)
1.國小組:澳洲雪梨大學
2.國中組:美國喬治城大學

五、研習費用
1.教育部負擔:學費(含註冊費、書籍與材料費、觀摩參訪費、機場接送、醫療保險)、護照費、簽證費、體檢費等其他相關費用。
2.學員負擔:
(1)國小組:宿舍(約新台幣2萬2,260元)、餐費與生活費(約新台幣2萬6,250元)、機票費(視實際票價而定)
(2)國中組:宿舍(約新台幣4萬6,356元)、餐費與交通費(約新台幣3萬4,892元)、機票費(視實際票價而定)

六、研習回國後學員需配合措施
1.參加本縣相關研討會或研習活動進行研習經驗與成果發表。
2.擔任本縣種子教師提供英文科教學之相關諮詢及在各縣市辦理之英文教學研討會中擔任教學演示或提出研習專題報告以實際發揮輔導與回饋功能
3.各校英文科教師藉由種子教師經驗傳承,發揮校內團體動力,進而促進學生對英文學習興趣與視野提昇學生英文能力。
4.教育部將於教師返國後規劃辦理暑期英語教學工作坊,參加本研習之教師需配合擔任講師以傳承海外研習經驗。

創意英語教學:以部落格為例

創意英語教學:以部落格為例

轉載自:http://ejee.ncu.edu.tw/feature.asp?period=30&flag=30

作者:台師國際與僑教學院外語學科講師 曾俊傑

[@more@]

前言

「創新教學」、「創意教學」、「成功的教學」、「有效的教學」一直都是老師們想追求的教學目標。通常老師們會根據教學環境、學生的狀況以及對學科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的瞭解,把他們所學得的教學知識(pedagogical knowledge),轉化英文這個學科成為學生容易瞭解的形式,進而能夠讓學生習得語言知識。但是這樣的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卻不是可以直接教授的 (Shulman, 1986, 1987),而必須以老師們的教學專業為基礎,加上平日教學經驗的累積,逐漸發展出他們個人覺得最棒的教學方式;所謂最好的教學方式,不只是老師個人覺得滿意,學生更是能直接受益。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普及,電腦科技近幾年更是如雨後春筍般地應用在教育上,電腦能力不錯的老師也開始嘗試使用各式各樣的科技來輔助教學,例如PowerPoint、電子郵件、全球資訊網、學習光碟,甚至是最近流行的Skypewikipediablogpodcast,都已經有老師把這些科技融入在教學中。這樣的電腦輔助教學對老師來說,不只是具備學科知識、教學知識而已,還要加上科技知識,最後產生學科科技教學知識,英文是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簡稱TPCK (Ferdig, 2006; Koehler, 2005; Mishra & Koehler, 2006)。雖然說這樣的知識無法直接傳授,但是只要老師們清楚掌握以上三大知識範疇,也就是學科知識、教學知識、科技知識,加上老師們的巧思,創意教學其實不遠矣。本文將以實例來說明,英文教師如何利用電腦科技來進行創意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

部落格的特色

筆者以最近很火紅的部落格為例,因為它的便利性,使用的老師愈來愈多,但是在介紹教學應用前,我們先來看看部落格的特色,這個新興的科技應用是Web 2.0的產物之一,什麼是「Web 2.0」?基本上它的定義並不是很嚴謹,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使用者參與、開放與互動,有別於傳統單向傳播與靜態的網頁呈現。過去,如果如果想要在網路上架網站,通常要會使用網頁編輯軟體,諸如FrontpageDreamweaver,甚至於再懂一點HTML語法,網頁會更精緻,但是即使如此,仍舊缺乏與瀏覽者互動的機會,除非加上留言版或討論區,這又大大地超越了一般使用者的能力。除此之外,每次要更新網頁,總是脫離不了原本安裝了FrontpageDreamweaver的那一部電腦,其他電腦如果沒有網頁編輯軟體是無法更新網頁的;以上的限制和缺點,通通在Web 2.0可以得到解決,也就是擁有部落格網站,不需要使用網頁編輯器,也可以跨平台更新網頁,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網路出版」,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甚至於可以在網站上與別人互動,因為部落格有一個「comment」的功能,可以讓瀏覽者留言和參與討論。

教學考量

有了這樣的低門檻技術需求的科技應用,老師與學生們都可以輕易地擁有與維護自己的部落格,接下來,就看老師們如何應用了,這部分就牽涉到老師們個人對學科知識與教學知識的瞭解,也就是老師們的教學專業;老師們的英語教學專業素養高低,會反映在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譬如說,英語學習在電腦輔助教學的環境之下,可望可以達到以下Egbert (2005, p. 6-8; 1999) 學者所提的八點優勢:

1. Learners have opportunities to interact socially and negotiate meaning.

2. Learners interact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ith an authentic audience.

3. Learners are involved in authentic tasks.

4. Learners are exposed to and encouraged to produce varied and creative language.

5. Learners have enough time and feedback.

6. Learners are guided to attend mindfully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7. Learners work in an atmosphere with an ideal stress/anxiety level.

8. Learner autonomy is supported.

這些也是專家學者這十幾年來經過研究後所達成的共識,其實大致是呼應溝通式英語教學法,注重互動、真實情境、即時回饋、個別差異以及獨立自主。如果老師們也有了這些信念,認為電腦科技對英語教學是有所助益的,就更加增強他們使用電腦來輔助教學的決心了。這時候再根據所教學的學生對象,以及教學環境,做出符合學生需求與教學目標的決定(pre-instructional decision),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活動,例如以國內的國高中學生為例,多數的教學還是比較強調語言形式(form),重視語言的正確性(linguistic accuracy),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習語言的結構,分別表現在各個語言技能的教學上,例如聽、說、讀、寫、字彙、文法等。老師們就必須思考在這樣的教學情境下,要如何發揮科技的特性,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部落格教學實例

瞭解了部落格的特色及其教學考量後,我們來看一些實例。基本上,部落格的教學應用要看老師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了,例如以中、低成就的學生來說,我們想要加強他們的發音,鼓勵學生大聲念出課文,經由不斷的練習,矯正學生自己的課文發音;此時,學生可能會模仿CD的課文朗讀或是求助於老師和同學的指導,進而獲取成就感,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家長欣賞並且給予意見。這樣的教學目標,可能在一般教室不容易達到,因為家長或其他相關人士無法參與;同時學生缺乏練習的動機,在班上念課文的表現隨著下課時間到來也隨之消失了,無法保存,學習者本身也就無法檢視自己的表現。這樣的教學問題,可望用部落格的方式來改善,就是影音錄製學生念課文,把一些影片片段上傳至部落格,不但具保存效果,而且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欣賞與評論,藉由這樣的應用,提升學生的練習動機,進而改善發音問題。也許會有老師擔心技術問題,怎麼拍影片?如何上傳拍好的影片?等問題。事實上,錄影就交給數位相機,通常錄製幾分鐘的影片,對現在的數位相機不是問題,然後直接把影片檔,上傳至影片共享網站,例如知名的YouTubehttp://www.youtube.com),最後只要在老師們的部落格上做個連結即可,瀏覽者就可以在老師們的部落格欣賞到學生念課文的影片。以上的作法如以下範例所示,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p6Wmvwso8YU

至於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如果我們希望他們能廣泛閱讀,透過閱讀來習得更多的字彙,甚至於取得特定的知識,讓閱讀變成是一件愉悅且目標明確的事情。一般的作法可能是挑選符合學生程度的文章或讀本給學生閱讀,但是這樣的作法可能會遇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文章可能不是所謂的真實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另一個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指定的閱讀教材。事實上,閱讀真實材料可以讓學習者感覺更接近真實生活,就像一般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看網路新聞一樣,可以獲取資訊;另一方面,讓學生有決定閱讀材料的權力,選擇真正符合自己興趣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負責任、獨立的態度,也許這樣的閱讀會更持久。這樣的理想要怎麼達到呢?我們建議可以利用RSS技術來幫助學生廣泛閱讀。什麼是RSS?其簡單定義如下:

RSS的英文全稱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種透過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特性所制定的格式,讓網站的管理者可以把網頁內容傳給訂閱戶。這是個有點像電子報和新聞群組(Newsgroup)的東西,但是賦予讀者更大的自訂能力和更豐富的資料。(摘錄自http://edu.tcfst.org.tw/rss.asp

首先我們必須選擇一個部落格閱讀器(blog reader),它分為non-web-basedweb-based兩種,前者指的是安裝在電腦上的軟體,猶如Outlook電子郵件軟體一般,必須事先安裝,代表性的軟體是SharpReader(http://www.sharpreader.com/),後者則是像用瀏覽器上雅虎網站來收發信件一般,不用安裝軟體,但是要有一組帳號與密碼,代表性的網站是Bloglineshttp://www.bloglines.com)與Google Readerhttp://www.google.com/reader/)。有了閱讀器之後,接下來老師或學生自行挑選有支援RSS功能的網站,當然那些網站除了兼顧學生興趣外,還要考量語言的難易度是否適合學生閱讀。以下是一些部落格網站範例,適合程度較好的同學來閱讀,瀏覽介面是以Google Reader為例,如下圖所示,左邊是所訂閱的部落格清單,右邊是部落格的圖文。

l MAKE magazine: http://www.makezine.com/blog/

l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

l The View from Taiwan: http://michaelturton.blogspot.com/

l What’s up in Taiwan: http://whatsupintaiwan.blogspot.com/

這樣的閱讀方式,其優點在於可以方便管理與瀏覽部落格文章,當訂閱的部落格數目變多時,使用者不用一一地連結到各個網站去檢視是否有新文章,部落格閱讀器會顯示出新文章,學習者可以學著瀏覽其標題及相關圖片來決定是否要閱讀該篇文章,這個過程就猶如閱讀策略裡的審視標題與圖片,以便猜測即將閱讀的文章內容,如果覺得文章不適合就捨去,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如此一來,可以讓學習者閱讀到真實材料,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進而培養其主動學習的精神。

也許會有讀者不習慣在電腦上閱讀,提出諸如字型太小、眼睛會不舒服等問題,這樣的問題其實隨著瀏覽器的更新,例如微軟最新的瀏覽器IE 7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e/default.mspx?mg_ID=10006)以及另一個瀏覽器Firefox (http://www.moztw.org/),現在都已支援放大字型到使用者滿意的大小的功能,使得網路閱讀變得不是那麼吃力,加上字典軟體的輔助,例如Babylonhttp://www.babylon.com/)等軟體,可以讓學習者隨時查詢不懂的字彙;如此一來,網路閱讀也會變得比較輕鬆。

更多的有關部落格教學應用的範例可以在「Online Learning Community of Practice: Teacher Development in CALL」網站(http://calltd.fld.ntnu.edu.tw/)看到。今年,一些中學英語老師參加了「資訊融入英語教學」的工作坊研習時,以省思的方式在網站上的討論區(http://calltd.fld.ntnu.edu.tw/LILT/forum/ShowTopic.aspx?tid=205),寫下他們對部落格教學的作法與看法。仔細一看,我們發現老師們對部落格的應用大部分都與文法、寫作有關;利用部落格分享及回饋的特性,進行造句比賽、連貫式翻譯教學、故事接龍、英文心情日記發表、看圖說故事以及作文教學。參加工作坊的台北縣三民高中劉老師就說到:

部落格對我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第一,運用到新新人類所熟悉且喜愛的電腦平台,學生的學習動機可能就會提高一些,至少要比枯燥的白紙黑字交作業要色彩繽紛有趣得多;第二,所有同學的作品大家都看得到時,同學的面子壓力變大,作品的質也會提升;第三,是為了老師可以多活幾年著想,不必辛苦將優秀作品一一key in,就可以分享給同學看。

劉老師充分利用部落格的特性:出版與分享,來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除此之外,也有老師把部落格用在跨文化交流計畫上,台北縣三民高中蘇老師就記錄她與日本的學校進行泰迪熊計畫的活動過程,以便讓已經畢業的國三學生家長及日本同學看,網址如下:http://dearsu1218.blogspot.com/。最後,也有老師把部落格當成自己的教學省思以及班級管理工具,例如台北縣義學國中的吳老師(http://blog.yam.com/doggerwu)。

有關部落格應用在文法與寫作教學上,也出現在老師們所編寫的CALL教案裡,如網址所示:http://calltd.fld.ntnu.edu.tw/LILT/syllabus/lesson_plan/works.aspx。其中部分老師就把部落格應用在文法句型翻譯練習、回答問題與短文寫作等教學,跟前面的省思作法差不多。這些應用都是發表在老師的部落格,而不是學生各自的部落格;我想這樣的作法是方便老師管理,以節省老師的時間與力氣。

結語

創意教學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或單一的形式,其成功與否與老師對學科知識、教學知識與科技知識的瞭解有關,甚至於取決於連結這三種知識的能力,也就是學科科技教學知識(TPCK),簡單講就是創造力與想像力,因此每一個老師所呈現出來的電腦輔助教學作法就會不一樣,五花八門,其創新的精神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不要落入「新瓶裝舊酒」(old wine in a new bottle)的窠臼,也就是電腦輔助教學只不過是材料再製(reproducing materials)罷了;舉例來說,很多老師都把部落格應用在文法與寫作教學上,用意在提高寫作動機、分享與評論作品,但是這樣做是否能真正提高語言的正確性與複雜度,還是只是換個媒介,寫作過程並沒有獲得改善。這樣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基本上,老師們應盡量避免過度重視科技,賣弄技術,而忽略教學的本質,甚至失去教學的目標。

參考書目

Egbert, J. (2005). CALL essential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CALL classrooms. Alexandria, Virginia: 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Egbert, J., & Hanson-Smith, E. (Eds.). (1999). CALL environments: Research, practice, and critical issues. Alexandria, Virginia: TESOL.

Ferdig, R. E. (2006). Assessing technolog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standing the importance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7(5), 749-760.

Koehler, M. J. (2005). What happens when teachers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32(2), 131-152.

Mishra, P., & Koehler, M. J. (2006).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A framework for teacher knowledg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108(6), 1017-1054.

Shulman, L.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 4-14.

Shulman, L.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57, 1-22.

作者

曾俊傑 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僑教學院外語學科英文專任講師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英語教學博士候選人

Discover the 90/10 Principle ◎Author: Stephen Covey

Discover the 90/10 Principle
Author:
Stephen Covey

It will change your life (at least the way you react to situations).

What is this principle? 10% of life is made up of what happens to you. 90% of life is decided by how you react.

[@more@]

What does this mean? We really have no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o us. We cannot stop the car from breaking down. The plane will be late arriving, which throws our whole schedule off. A driver may cut us off in traffic.

We have no control over this 10%. The other 90% is different. You determine the other 90%.

How? ……….By your reaction.

You cannot control a red light. But you can control your reaction. Don’t let people fool you; YOU can control how you react.

Let’s use an example.

You are eating breakfast with your family. Your daughter knocks over a cup of coffee onto your business shirt.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what just happened.

What happens next will be determined by how you react.

You curse.

You harshly scold your daughter for knocking the cup over. She breaks down in tears. After scolding her, you turn to your spouse and criticize her for placing the cup too close to the edge of the table. A short verbal battle follows. You storm upstairs and change your shirt. Back downstairs, you find your daughter has been too busy crying to finish breakfast and get ready for school. She misses the bus.

Your spouse must leave immediately for work. You rush to the car and drive your daughter to school. Because you are late, you drive 40 miles an hour in a 30 mph speed limit.

After a 15-minute delay and throwing $60 traffic fine away, you arrive at school. Your daughter runs into the building without saying goodbye. After arriving at the office 20 minutes late, you find you forgot your briefcase. Your day has started terrible. As it continues, it seems to get worse and worse. You look forward to coming home.

When you arrive home, you find small wedge in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spouse and daughter.

Why? ….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in the morning.

Why did you have a bad day?

A) Did the coffee cause it?

B) Did your daughter cause it?

C) Did the policeman cause it?

D) Did you cause it?

The answer is “D".

You had no control over what happened with the coffee. How you reacted in those 5

seconds is what caused your bad day.

Here is what could have and should have happened.

Coffee splashes over you. Your daughter is about to cry. You gently say, "Its ok honey, you just need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Grabbing a towel you rush upstairs. After grabbing a new shirt and your briefcase, you come back down in time to look through the window and see your child getting on the bus. She turns and waves. You arrive 5 minutes early and cheerfully greet the staff. Your boss comments on how good the day you are having.

Notice the difference?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Both started the same. Both ended different.

Why?

Because of how you REACTED.

You really do not have any control over 10% of what happens. The other 90% was determined by your reaction.

Here are some ways to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If someone says something negative about you, don’t be a sponge. Let the attack roll off like water on glass. You don’t have to let the negative comment affect you!

React properly and it will not ruin your day. A wrong reaction could result in losing a friend, being fired, getting stressed out etc.

How do you react if someone cuts you off in traffic? Do you lose your temper? Pound on the steering wheel? A friend of mine had the steering wheel fall off) Do you curse? Does your blood pressure skyrocket? Do you try and bump them?

WHO CARES if you arrive ten seconds later at work? Why let the cars ruin your drive?

Remember the 90/10 principle, and do not worry about it.

You are told you lost your job.

Why lose sleep and get irritated? It will work out. Use your worrying energy and time into finding another job.

The plane is late; it is going to mangle your schedule for the day. Why take outpour frustration on the flight attendant? She has no control over what is going on.

Use your time to study, get to know the other passenger. Why get stressed out? It will just make things worse.

Now you know the 90-10 principle. Apply it and you will be amazed at the results. You will lose nothing if you try it. The 90-10 principle is incredible. Very few know and apply this principle.

The result?

Millions of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undeserved stress, trials, problems and heartache. We all must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 90/10 principle.

It CAN change your life!!!

運用Verb Drills 幫助小朋友精熟動詞及助動詞的人稱變化

運用Verb Drills 幫助小朋友精熟動詞及助動詞的人稱變化

作者:金山國小英語教師 黃鈺玲

轉載自:EJEE (http://ejee.ncu.edu.tw/articles.asp?period=31&flag=31)

[@more@]

之前在教小朋友英語遇到動詞及助動詞時,常會發現有些初學英語的小朋友會不知道要怎麼使用動詞或經常使用錯誤的動詞變化。尤其是遇到主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一般的動詞要加s es, 助動詞要用 does 而不能用 do。當把助動詞移到句子前面形成疑問句時,助動詞後面的動詞要是原形動詞,不能再加s es

EX:

He has an apple. 例句 (1) 肯定句

He does not have an apple. 例句 (2) 否定句

Does he have an apple? 例句 (3) 疑問句

在例句(1)當中要用has,而當例句有助動詞時,助動詞後不能再用has,而要用have, 所以例句(2) does not have,在例句(3)當中,也是因為有助動詞的關係,要用have,而不能用has

小朋友通常在剛開始接觸這個部份時,會覺得有些困難。他們有些會在考試中選擇錯誤的用法或是錯寫出:

*He have an apple.

*He haves an apple.

*He not has an apple.

*He not have an apple.

*He do not have an apple.

*He does not has an apple.

*Do he have an apple?

*Do he has an apple?

……

諸如此類錯誤的句子。這表示他們在第三人稱單數動詞的變化部份不是非常清楚。

然而跟小朋友說明動詞及助動詞文法的時候,會發現要對於年紀尚小的小朋友解釋會有些困難,即使是六年級的小朋友也可能會感到困惑。因此,經過與一些英語老師討論後,以及自己實際實驗過,發現使用Verb Drills 是一個可以迅速而有效可以幫助小朋友學習和記憶動詞變化的方法。

The Verb Song 學起

以前教過幼稚園及低年級小朋友一首簡單的歌是關於be動詞的覺得相當實用因此將這首 be動詞的歌拿來教一到六年級的小朋友也將許多動詞和助動詞都使用這樣的模式來編排並做成一張張的PowerPoint投影片,常常上課時運用幾分鐘讓小朋友用drills的方式反覆練習久而久之他們就很熟悉該如何使用動詞了

Be動詞歌曲的內容是這樣子的:

The Verb Song

This is “The Verb Song” – the verb ‘to be’.

I am. You are. He is. She is.

It is. We are. You are. They are.

這首歌十分實用適用於幼稚園到六年級的小朋友小朋友可以很容易學會和記住

主詞順序的drills

我們可以依照第一、三人稱單數第一、三人稱複數的順序讓小朋友熟悉主詞代名詞的順序依序做在一張投影片裡頭讓學生精熟

I

You

He

She

It

We

You

They

主詞搭配be動詞的drills

讓小朋友熟悉什麼樣的主詞要搭配什麼樣的be 動詞也是做成一張投影片讓小朋友經常反覆練習並且讓小朋友練習造句形成有意義的句子: I am Tom. I am ten years old. I am a student. You are a teacher. He is a boy. She is my mother. We are good students. 等句子.

I am

You are

He is

She is

It is

We are

You are

They are

小朋友熟悉了 主詞+be動詞 的肯定句之後可以讓他們練習 主詞+be動詞+not的否定句

be 動詞開頭形成的疑問句

當小朋友熟悉I am, you are, he is, she is, it is, we are, you are, they are 之後可以教他們將兩個字互換反過來說形成疑問句

I am à Am I

You are à Are you

He is à Is he

She is à Is she

It is à Is it

We are à Are we

You are à Are you

They are à Are they

動詞 like want

多教科書在be動詞之後接著就是介紹動詞 like 還有 want因此我也將這兩個動詞做成投影片並用紅字將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要加s的部份表示出來

I like

You like

He likes

She likes

It likes

We like

You like

They like

I want

You want

He wants

She wants

It wants

We want

You want

They want

學過動詞likewant之後小朋友可能會學一些代表動作的動詞例如: eat, go, sing, jump, swim…等等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來練習

助動詞 do/does

為了讓小朋友熟記I, you, we, they是搭配助動詞 do he, she, it 是搭配助動詞 does也是讓小朋友常常反覆練習

I do

You do

He does

She does

It does

We do

You do

They do

也讓小朋友熟悉肯定句和疑問句的對應關係:

I do ßà Do I

You do ßà Do you

He does ßà Does he

She does ßà Does she

It does ßà Does it

We do ßà Do we

You do ßà Do you

They do ßà Do they

Do/Does 為首的疑問句

Do I

Do you

Does he

Does she

Does it

Do we

Do you

Do they

動詞 have/has

接著小朋友會學到一個動詞 have/has比較特別的是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動詞不是加s而是直接變成has小朋友也需要熟悉這個比較不規則的變化

I have

You have

He has

She has

It has

We have

You have

They have

I do not have

You do not have

He does not have

She does not have

It does not have

We do not have

You do not have

They do not have

其他的助動詞

其他的助動詞有許多個例如: will, shall, may, might, can, could, must, ought to, should, would, used to, need學生會先接觸到canmay也有可能陸續接觸到will或其他的助動詞對於學生來說,熟悉 can will這兩個助動詞並不會太難

助動詞 can will

I can

You can

He can

She can

It can

We can

You can

They can

I will

You will

He will

She will

It will

They will

特殊的變化 (例如: es或去y+ies)

有時候教到一些新的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時候需要做特別的變化例如需要加es或是動詞要去y+ies 這時老師再特別跟小朋友強調哪個動詞要做特殊的變化也可以將規則告訴小朋友

當動詞的結尾是 ch, sh, s, x, z

動詞結尾是 ch, sh, s, x z 的話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要加 es 而不是 s

例如: catch à catches

wishàwishes

kissàkisses

fixàfixes

buzzà buzzes

當動詞的結尾是 o

動詞結尾是 o 的時候通常第三人稱單數時要加 es

例如: go à goes

do à does

當動詞的結尾是 y

當動詞是 子音+y 結尾時要將y去掉加ies

例如: study à studies

try à tries

cryà cries

flyà flies

fryàfries.

而當動詞是 母音+y結尾時直接加s就可以了

例如: play à plays

buyà buys

希望透過類似這樣的口語多次反覆練習加上回家作業和紙筆測驗的方式複習能夠幫助小朋友熟悉人稱順序動詞和助動詞的人稱變化讓小朋友清楚什麼時候該用什麼動詞和動詞變化也讓他們能夠循序漸進更瞭解英語的規則將來面對英文文法時會歸納或演繹出正確的規則出來不會覺得文法是件難事

金山國小 黃鈺玲 英語教師 appleapplehuang@yahoo.com.tw

We will

You will

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角

讓學生成為教室的主角

作者:補教老師 張晴芳

轉載自:EJEE (http://ejee.ncu.edu.tw/articles.asp?period=31&flag=31)

[@more@]

教學有兩種,一種是一般傳統教學方式以老師中心 ( Teacher-centered Classroom),以老師是主角,老師多說多講解,學生甚少有發言的機會,一堂課下來師生之間發言量比例可能為10:5,甚至學生總發言的量可能更少。反之,以學生為主的上課方式 (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學生是主角,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常常發言。因此身為老師,必須積極地思考,如何去營造一個環境,才能夠鼓勵學生多發言。

英語老師可以透過許多方式來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其中,以透過活動的方式最能有效提供學生練習英文的機會。但是,學生們常誤認為活動就是玩或遊戲,所以,除了心情和情緒興奮外,很難在這種娛樂性高的遊戲後,真正學習到英文,因此,進行活動之前,一定要先讓學生清楚知道What are they doing? Why do they have to do?

從筆者的教學經驗中,發現透過不同活動來引導學生,確實能協助學生自主學習。例如:教學目標是會使用過去式動詞,老師可於課堂中朗讀一篇 “ My yesterday”的短文(如下),以這篇和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短文為主,展開一系列的活動:

1、朗讀短文

Yesterday morning I got out of bed at 7:00. I brushed my teeth and washed my face in the bathroom. At 7.30 I went to the kitchen and ate bread and drank milk. I went to school at 8:00.

Yesterday afternoon I played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I ate dinner at 5:30. I had rice and soup.

Yesterday evening I watched television for one hour then I went to bed and read a book.

Last night I slept at 9:30.

請學生注意聆聽,接著再透過動作和手勢協助學生們說出短文的內容。

2、圖卡和字卡的配對

從短文中,選幾個主要過去式動詞句子,並配合圖卡,請學生兩人一組,共同完字卡和圖卡之配對 (如下),以加深學生們對短文的熟悉。

[圖一]

3、反覆練習過去式動詞

進行以上活動之後,英語老師可以發給學生們一張學習單,請他們共同完成短文過去式動詞的填空練習,如下

Yesterday morning I ___out of bed at 7:00. I _____ my teeth and washed my face in the bathroom. At 7.30 I ______ to the kitchen and _____ bread and ______ milk. I_____ to school at 8:00.

Yesterday afternoon I ______ basketball with my friends. I ______ dinner at 5:30. I _____ rice and soup.

Yesterday evening I ______ television for one hour then I ______ to bed and ______a book.

Last night I _____ at 9:30.

4、回家作業學習單

在接近活動尾聲時,英語老師可以再發給學生們各一張作業學習單(如下),讓學生更清楚知道今天上課的重點,但是切記一定要將之前進行活動的學習單收回,因為學生可能會死背之前學習單的答案,而不加思考的作答。這份學習單和之前的學習單略有不同,多了時間副詞,如:yesterday evening ,還有,時間可讓學生自己填寫。由於中文表達過去式的方式和英文不同,所以英文動詞的變化是相當重要,因此務必請學生們回家做練習,甚至請他們回家多朗讀幾遍,並把短文背起來。

My Yesterday (Homework) Please fill in the spaces.

Yesterday ______ I got out of ___ at 7:00. I brushed my _____ and washed my ____ in the b_____. At 7:30 I went __ the kitchen and ate ____ and drank _____. I went to sch______ at __:30.Y________ afternoon I played ______ with my friends. I ate d___ at __:__. I had _____ and s_____.Yesterday e______ I watched t______ for one hour then I went to bed and read a ____.L____ n_____ I slept at 9:30.

筆者由此發現,透過活動的方式,學生有更多練習句型、動詞過去式和朗讀的機會。所以,英語老師們設計可反覆練習的活動,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此外,老師們還可以利用朗讀和學習單,讓學生對淺顯易懂的短文朗朗上口。如此一來,學生們不僅能夠體驗到參與學習的樂趣,還能從活動中達到事半工倍的學習效果。

偏遠地區國中生學習英語之難處與建議

偏遠地區國中生學習英語之難處與建議

作者: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應用外語研究所 郤佳源

轉載自:EJEEhttp://ejee.ncu.edu.tw/articles.asp?period=31&flag=31

[@more@]

自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至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以來,英語儼然已經成為國民義務教育中最重視的科目之一。然而,城鄉差距卻成為都市與偏遠地區學生英語能力有所差異的重要因素。不少偏遠地區的學校積極向當地教育局申請經費,希望能夠聘請專案老師來補強學生的英語能力。筆者在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獲聘至屏東縣立恆春國民中學擔任攜手補救教學計畫英語科的老師,期間幫助該校國一及國二學生學習方面所遭遇到的困難。因此,本文旨在探討偏遠地區學生學習英語的難處以及給予這些學生及英語老師一些學習上與教學上的建議。

課程規劃方面,校方利用各班聯課、班週會課時間,集中學生上課,每班大約六至八人,以不影響他們的正課時間為主。教學目標方面,國一生為熟習英語二十六個字母與發音;國二生則為該學期英語課內容,加強他們不熟悉的內容,如文法、句型結構等。

筆者在課程開始前與所有學生面對面接觸,並要求學生列出他們在英語學習上所遭遇的難處。結果發現,超過半數的國一生仍然不懂英語的二十六的字母,幾乎所有的學生不懂得音標或是自然發音的方式。經過深入了解,筆者驚覺,這些學生連自己的母語(國、台語)學習都有困難,更不用說是學習一個語言特徵及結構都與自己母語不盡相同的英語。國二生方面,多數學生認為單字是學習英語最困難的部份,其次是英語語法、句型、課文句子等。同於國一生,過半數國二生沒有音標或自然發音的觀念,所以發音方面也是特別地弱。

值得一提的是,學期中時,有一些學生告知筆者不願意再繼續上課,經筆者了解,這些學生早已失去學習動機,會被安排到課程中是老師規定的,他們的國文成績多半也都不理想,自己母語的學習成效不佳可能是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

課程結束後,筆者發現,大多數國一生已經能夠正確的指認及念出二十六個字母大小寫及發音,然而有一些學生仍會搞混一些字母如小寫字母 b, d, p, q, t, f, h, n等,這些學生多半是學習較緩慢的學生。而大多數國二生能夠提高單字背誦的效率以及理解一些英語語法及句型,他們也進一步表示英語不再那麼的困難,對英語學習更加有信心。結果顯示出偏遠地區由於教學資源受限,使得學生無法都市學校的學生一樣享受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是只要偏遠學校校方積極向當地教育局請求協助,一定可以讓這些學生的表現更加突出。

有鑑於此次攜手補救教學計畫專案,筆者提出了以下的觀點及建議,希望對偏遠地區的學生以及英語老師在英語學習與教學上有所啟發:

學生方面:

1. 加強母語認知:由於台灣為EFL(英語為外國語言)的國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半還是以母語溝通,所以學生一定要將自己母語的語音及特性熟知,一方面可以對自己母語更加認識,另一方面可以運用自己母語的語音去學習英語相近似的語音。

2. 加強單字背誦:經筆者詢問該校國二學生,多半認為單字是學習英文上的一大障礙,因此學生必定要多加強單字方面的背誦,以利應用於英語其他方面 (如:句型、對話等) 的學習。

3. 使用對比方式學習英語語法:中、英文的語法不盡相同,語法結構上的比較能夠讓學生以中文句法的特性去學習英語的句法結構。

英語老師方面:

1. 教授英語學習技巧:英語老師是成功的英語學習者。除了單字的背誦,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也一定有自己的技巧與方法。老師的工作不外乎是用最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他們認為有困難的地方。因此,自身學習成功的經驗法則必定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英語。

2. 別放棄邊緣學生:對於那些低成就的學習者,千萬不可以放棄他們。多以言語激勵他們,讓他們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

3. 分組學習:老師可將學生分組,讓英語高學習成就的學生幫助其他同學,以讓低學習成就學生發揮出他們學習的潛力,高學習成就的學生也可以更加熟闇以學得的知識。同儕平行的互動學習有時候會比師生上對下的互動學習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