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而來?

image

影片連結

七月份應該是學校同仁休息養身的時間,
也是學校領導人與新團隊責任的開始
這兩週學校代理老師們的人事福利研擬工作
讓我們在理想與如何突破現實框架的掙扎中
再次思考我們為何而來?

無意中,
又看到這段今年寒假退休前參與KIST團隊共識營的分享片段

…………………

[@more@]

重整團隊與前進的步伐
是每年這個時間點的重要工作
影片中
有一些同仁因為家庭、生涯的規畫
在新的年度將離開了團隊,
有點感傷但又溫暖
由衷感謝在第一年KIST的草創過程中
大家無私的奉獻與投入
不管是更多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
八月起,
有更多夥伴加入團隊

如同鄭漢文校長所分享的~~

在看待很多的生命在彼此相遇的過程中,
走出臺灣的一道光,
或許是一個暗室裡頭的裂隙,
可是這道光讓我們看見希望看見未來。

在投入時間當中,
讓自己的生命意義跟價值重新再抬起,
這條路或許像美奈田山那麼地難,
但是當登上高峰之後,
或許這個經驗也一直會照亮別人,
或許燈塔下我們自己很黑暗,
可是燈塔的那道光,
讓很多的船能夠進到安全的港口,
找到他生命的喜悅。

您如何看待學習的意義?

32314117_1440966492674246_1880682667574296576_n

(影像 陳渙鏘主任提供)

這是今天在花蓮工作坊中的一小段對話,分享給大家。

當我們把在學校的所有作為
都將學生學習的意義導向考試時,
考試就會成為學生心目中對於學習
最重要也可能是唯一的意義。

[@more@]

如果考試對於學生而言是學習的唯一意義
不管考試成績如何,
他終究只能在其中尋找他考試結果所代表的意義。
為何要學國文?
因為要考試!
為何要學數學?
因為要考試!
為何要學習…..?
因為要考試!
………………………
當學生完成考試時,
尤其是大考,
學生就已經完成她(他)在各學習階段的最重要意義,
學習也即將失去他對學生的意義。
我們如何在學生學習各領域的學習中,
將富有意義(meaningful)的學習設計在學習的歷程中?
是常常會抱怨學生都不學
或是學生考完試就無心聽課的
所有考科老師(或是所有國高中老師)
最重要的課題,
下週國中會考完,
將會再次印證這樣的想法對不對!

感謝今天的夥伴不斷在過程中,
找我們為何要設計這樣的課程,
我們對於學習的期待又是什麼!

(以下成果 王玲婉課督)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