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英文數學兩班三組分組補救教學的挑戰與回應

關於英文數學兩班三組分組補救教學的挑戰與回應
~
8個背書包的孩子,在陪著2個背書包的孩子讀書

柱子老師 990510

 〈關於國華國中的兩班三組分組教學請參考相關文獻。〉

因為今年度關於兩班三組的補救教學,又受到一些的關注,也去不同的學校做了一些經驗分享,98學年度的校務評鑑,幾個評鑑委員最感興趣的課程規劃也是分組教學。對於校內的老師,其實都是私下的討論,一直沒有機會跟大家說明,到底英文、數學的兩班三組分組要不要繼續下去。個人將在其他學校分享的部份,給大家參考,關於分組,個人也有一些想法,就藉機跟大家說明。

[@more@] 

常態編班的重要配套就是分組教學,我們是常態編班,如果少子化是不可逆的趨勢,對於數量越來越少家長也越珍貴的孩子,就需要提供更適切的教學方案,而非置之不理〈選擇忽略〉甚至隨意放棄。但是如何分組,避免標籤化學生,授課怎麼進行,課務如何安排,教材如何取捨,我們其實有很好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外界也對於我們的實施模式抱持著無比敬佩之意〈對於參與授課的老師及行政同仁〉與高度興趣,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因素持續下去,會是我們日後重大的目標。

要談分組,重心請擺在補救,再去關照進階。

學生需要補救的是學習信心,因為有許多學生,一直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

觀點一:分組教學不是萬靈丹,也不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有些孩子在現有體制不想學或是學不會,分組一樣沒辦法。大班教學時學不會,分組只是相對小班,分組只能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問題,國小階段以後到國中七八年級班後段的學生〈後40%〉,只能透過特殊教育或是一對一〈或是15以下〉的個別化教學才有機會,程度介於40%~60%這一群孩子,才是我們現階段有能力、要奮鬥的目標,我們的分組價值在於希望將程度介於40%~60%這群孩子先拉上來,如果你期望可以向下延伸,是過度期待,也是強人所難。

就像一直有很多人在說,台灣的國中教育現場是8個背書包的孩子,在陪著2個背書包的孩子讀書〈8成的後段孩子陪2成的前段學生讀書〉,事實上很貼近現況,分組教學只是希望陪讀的變少一點,讓多一點的孩子,當老師上課時,真的可以聽懂,真的可以學一點東西,而不是陪讀,因為老師說的話真的是對著他們說。

觀點二:當班級出現學習的雙峰現象時,是合班加課好,還是分組比較重要?

國內國中教育出現學習雙峰現象〈英文、數學〉,是因為整體教育資源不均與升學考試加重的關係,當社會環境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有能力的家長能夠提供學生額外學習〈或補救〉,沒有能力的家長〈經濟因素或個人因素〉相對越來越多時,學校教育提供的資源分配就會更形重要。

面對一下現實的教學現況,學生雙峰學習的狀況,越到後面越嚴重,放棄學習的學生有增無減,如有有機會加一課,例如,原來每週5堂課合班上課,如果有機會,再加一堂課時,要如何選擇才能對多一點學生比較好?選擇合班教學加到6堂課,老師教學對象不變,設定的教學目標如果一樣沒有調整〈還是以前三分之ㄧ的學生為對象〉,多上一節課,常常只是加大學不會同學的挫折感,上課的越多放棄的學生也會越快越多,當然前三分之ㄧ,成績會有所提升,整體成績也可能會比較好看,後面的學生,忍耐一下很快就過去了,況且學校衝升學率,這一群孩子永遠不是重點所在,不是嗎?

我們曾經選擇不一樣,原來的5堂課,留一堂再加一堂後,進行分組教學,2堂課進行一定程度的補救,也同時進行加深加廣的進階授課,實際授課後,當然會有問題產生,但是到底值得或是徒勞無功,就各說各話了,至少從整體成績與學生反應的問卷中,可以看出一定的成效,所以個人的觀點是,如果可以選擇,希望是多一點的人是選擇分組。

所以,這也是價值選擇,很難說哪一種最好。

 

觀點三:分組策略不要用2分法對切,要依照班級屬性進行彈性分組。

一、如果班級秩序欠佳,後段學習低落學生會嚴重影響秩序,任課老師有嚴重困擾時,學生會干擾上課進行,分組時,補救同學人數,盡量降低,並以最少人數為主〈10人以下也可以,〉,分組授課進行時,以最簡單課程面對補救同學,甚至以國小程度也可以,進階班學生多一點,每班接近20人〈合起來接近40人〉,則授課以前三分之ㄧ學生程度授課〈如果原班級授課基準為平均65分,進階班可以拉到平均70分就可以〉,不要拉的太高,只要讓學生感覺到比原班多上一點〈多5~10%以上就值得〉。
因為補救班學生會有放大效果,原班上課時,因為班級團體制約影響,部分學生會有收斂效果,加上成績好的學生多少有帶動效果,分組後,缺乏團體約束力,部分老師的班級經營會受到嚴重挑戰,老師會覺得補救學生的整體感覺數目會變多,因為老師不可能再忽視需要補救的學生,因為他們是老師惟一互動的對象,所有的作為都針對這一群學生,無法迴避。但如果危機換成轉機,老師如果可以利用補救教學機會,強化一點學習成就〈由10分進步到20分〉,適時鼓勵,學生多少會感受到老師的付出,師生關係也有變好的機會,在合班教學時,應當有提升學習意願的機會〈94年行動研究發現〉。
誠實面對事實,補救教學無法救所有學生,不是因為他們都沒救了,而是我們能力有限,不要有想把所有人救起來的雄心壯志,我們的兩班三組只能選擇伸出我們有限的雙手,救一個就賺到,我更相信我們的老師有能力以補救班學生1/3為目標奮鬥。
對於進階班學生,如果本來合班上課可以講解10題,分組後可以加大12題就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了〈請注意,是提升20%的效能〉,部份加廣的課程,是由原班合班授課的零,開始往上加的,不需過度期待,也不用小看學生與老師的能力。

 

二、班級學生如果秩序很好,老師掌握的不錯,進階班學生可以少一點〈少於一半〉,基礎班可以適度增加一點〈15~20人左右〉,進階班學生學生授課基準拉高一點〈如果原班級授課基準為平均65分,進階班可以拉到平均75分就可以〉,基礎班學生則以向下降低授課基準〈如果原班級授課基準為平均65分,基礎班可以拉到平均55分就可以〉,以補救中間偏下程度學生為主要目標〈50~65分間學生為核心目標,約補救學生人數1/4~1/3〉,此種狀況,補救教學的學生數目受益量會最為明顯,成效通常也最容易看出來,進階班的情形,因為整體學生程度比較好,加深加廣的成效應當也是會比較好。

觀點四:分組後,原班進度會有嚴重影響,如何處理?

之前的分組教學,連排兩堂課,基礎班與進階班分別在不同天授課,導致老師要趕進度,碰到進階會基礎班上課時,就需要停一下,當然會影響進度進行,因此在段考前後,也需要暫停分組進行。98學年度起,感謝數學崔老師的意見反應,激發我們想出更好的解決策略,針對單一班級,我們試行同一天老師會各上一節進階班與基礎班,如果老師要趕進度,同樣可以在分組時進行,隔天合班上課時,可以進行相同進度,對於補救的同學而言,一天連上兩堂課對於老師與同學都會造成莫大壓力,分開不同天上課也可以有減壓的效果。一週會有兩節〈不同天〉的補救或進階,對於老師準備教材的量也會有減量的效果〈一次兩節調整為一次一節〉。需要補充或補救時,以往下一次就是下一週,新的排課模式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進行補救或進階,狀況也會比較好。

觀點五:分組教學要不要考慮老師的意願?

當然要,如果授課老師不願意,就不要勉強。

勉強了,負面情緒一定會跑出來。老師不願意分組,可能有幾種情形,一種是老師覺得合班上課會比分組的效果好,自己比較有能力處理合班上課〈這是教育哲學的選擇,不需要辯證〉,教學成效與班級經營會比較好;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辦法處理分組時,要面對多出來的、被放大的補救學生感覺,加上教材準備問題,也有是不願意面對班後段學生而選擇逃避;個人最不想看到的一種是,如果可以每班加課一節,導致少上一班課,為什麼要分組,合班上課就好了,為何要那麼累?

上面的推測都有可能,也真實把個人感覺說出來。不管如何,如果強迫,只會造成不斷的抱怨,以及對低成就學生負面的情緒語言,對誰都沒有好處,當然對整體學生也不會有好處。我們只能相信,老師永遠會選擇最好的方式進行授課,不管是現在或是以後,行政規劃與計畫實施,都應當尊重老師的意願,不管老師選擇哪一項,都應當尊重,只能期望大家都能把課上好。

觀點六:分組還有哪些因素要考慮?

另一層要考慮的是,如果選擇兩班三組,會有多出來的課,需要更多的資源才能支援,因此,我們其實一定會影響到彈性課程安排、其他領域時數或是老師配課,不是只有英文數學老師而已。

當然,這也是特色課程,對部分家長〈不管是進階或是補救,尤其是九年級進階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日後是否是學校招生的重要利器,不得而知,但是目前看起來,好像有一點影響〈每一次的家長會或是親職座談,都有人提起〉。

這些都是研習會上,他校老師常常會有的疑問,也是個人的回應,有些話說出來可能有落差,這純粹是個人觀點與價值選擇,不是是非題,也希望大家多一點想像,如果可以想出更好的策略與行動方案,對大家都有好處。我的未來想像是,所有的分組補救都是正常授課時間內課堂的一部份,也應當計算在教師授課鐘點時數內,不要用外加兼課〈除非課務無分割〉或是課後〈第八節、寒暑假、一般假日〉,導致老師授課時數負擔太大無法實施,這一部分,也是行政方面最近奮鬥中的目標,希望早日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