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大集合的公開課,完整呈現!~導入均一第一堂課易出現問題集

完美的公開課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於教學示範這件事,我常常跟有機會分享公開課的老師分享,不用怕,沒有一堂真實的課程能夠完美呈現(尤其是陌生班級的第一堂課),也許大咖老師可以,但是我還是做不到,尤其是分享了很多場次的公開課後,每一場公開課前的說課過程,我還是會一再重申我的想法,今天就是很好的印證,會下這樣的標題,是因為今天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真的是一次爆發!

[@more@]

2014/12/12,宜蘭縣南屏國小,六年級數學  公開課。

目標:協助老師導入均一教育平台的第一堂課。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完美的示範,而是真實課堂中,應該或是絕對會出現的miss,尤其是不熟悉的教室,不熟悉的學生,不熟悉的教材,加上有20幾位觀課的老師。

當老師決定或是嘗試要導入新的教學模式,原有的教學流程在學生不熟悉的情形下,慌亂是必然發生的過程,有一些miss是必然的過程,那怕是有經驗的老師,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如果這樣的改變有價值,值得大家投入,就需要一點點勇氣與堅持去嘗試,給老師本身與學生提供不一樣的視野與機會,才有可能獲得提升,教學翻轉是如此,開放課堂也是這樣。

學校的老師如果要導入均一教育平台到數學課,第一堂課最難熬,因為學生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除了基本的帳號、密碼的問題以外,課程設計需要與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變,兩者之間如何配合,突發的狀況如何解決等等,都會影響老師願意持續進行的意願,如果成效沒有出現比較好的情形,很多老師就打退堂鼓是正常的情形,今天的公開課就是很好的示例。

每一個小問題,都會引發後續效應,尤其是對於陌生班級的公開課。

開始上課寒暄完後的第一個動作就發現一個大miss,全班學生沒有人帶課本。這下慘了,除了讓學生回教室拿以外,別無他法,當然也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後續出現的幾個問題,提供給未來分享推廣的夥伴做參考。

一、要更提早到分享教室熟悉環境:

資訊教室是主要的授課地點,教學環境的熟悉是教學順利基本的要素,宜蘭縣的資訊教室一般而言都差不多,所以看了教室簡介的照片以後,加上學校的課前說明與聯繫,確定網路與資訊設備、電腦廣播系統都順利,直覺上覺得不用擔心,加上距離辦公室較近,課前30分鐘到達現場覺得應該就夠了,只要留一點時間進行課前說明,自覺大概就可以進入教學。

結果,今天碰到該來的問題。

觀課的老師比預先的人數十幾個多一些,感覺上超過20人,加上老師進教室的時間不一,部分老師接近上課前才到(研習常常有的情形),反覆進行課前說明與老師座位安排等時間就有點過長,等到課前說明完後,已經沒有太多時間進行資訊設備與教學的課前熟悉了。

剛好miss的部分主要就是這些,可以提供幾個點,提供給要在學校導入均一平台的老師參考。

(一)、確定教育處的首頁(或是快樂e學院)連結是否在學校首頁的連結圖示。

          因為是整合了師生的帳號,資網整合師生所需教學資源,入口網站以『快樂e學院』為主要入口。結果我在學校首頁找不到『快樂e學院』,花了不必要的時間,當然,請資訊組協助的目的就出現,雖然解決問題了,但是時間就此流失,第二個miss出現,只怪自己沒有事先準備好。

(二)、均一教育平台請用google的瀏覽器 chrome。

          瀏覽器的使用牽涉到老師的習慣,因為平常就是整合到google,tmail(宜蘭縣與gmail合作)使用、日曆功能等都是用google,所以理所當然認為學校也是。

           但是,很抱歉,今天就不是,不是的結果,就是不順,也花了很多時間去處理。

           電腦有安裝chrome瀏覽器,但是首頁沒有設在學校,只有宜蘭縣政府的連結。

            這是致命的miss。

           學生平時的教學可能是用IE,也很熟練的使用IE上網,登入、註冊,加教練,都沒有問題。

但是,均一主要功能都需要跟google雲端系統作互動,所以當要用首頁的『課程對照表』去檢索今天的目標單元時,應該是電腦教室XP的IE版本太舊(我的win8的IE沒有問題),竟然不相容。沒有先試的結果,下場就是浪費太多時間,整個教學結構就被破壞了。

這是沒有意料的事,未來要導入的老師,請特別注意瀏覽器使用的問題。

這個問題後來在課堂中終於解決,但是所餘時間顯然不足以進行後續的教學進行,也導致了後來要讓學生進行學習的練習、目標單元的尋找、進階單元的練習等後續作業嚴重受傷。

因為是公開課,課前已經有說明課能會出現的狀況,但是沒有想到的意外,通常是因為準備不足所產生,對於個人而言,當然不希望出現,對於學生與現場老師比較抱歉,但是想要導入的老師而言,今天的miss,作為反面教材應該還是不錯。

二、學生帳號、密碼的課前備需要更確實

要導入均一平台,基本的需求是要幫學生處理好帳號、密碼的問題。

這次的班級有27位學生,屬於市區人數較多的班級,本來就有準備可能會有問題,事先已經有聯繫希望能夠由校內導師或是資訊組先幫忙處理好帳密的問題,以免學生無法上線。

課前有點擔心,又覺得應該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就真的出現問題。上課時只要幾個學生出現問題,狀況就需要排除,今天有一位學生的帳號沒有處理好,有幾位應該是密碼忘記了,還好有資訊老師協助處理,有花點時間,最後都處理好了,但是最後還是一位學生沒有跟上練習,還好有完成必要的註冊與加教練的動作。

三、太貪心,想要分享多一點

因為公開課,基本上都會希望多分享一點。

前面幾次的分享,基本上都可以完成主要的任務,所以,這次設計就設計5個基本任務。

雖然一開始學生沒有帶課本浪費一點時間,後續完成登錄、註冊、加教練的任務也順利完成,後續瀏覽器造成的時間流失卻未能警覺,加上教材內容不熟悉,後續的任務雖然有一些縮減,預備要給學生討論書寫的小白板也沒有發下去,但是前面miss的總和已經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時間不足,後面數學單元設計的任務就有點凌亂了。因為基本的平台介紹希望能夠完成,所以另外用google chrome 瀏覽器介紹了『課程對照表』、教學影片的使用等重要功能,也耽誤了學生下課的時間,對於學生與原任課田老師真的很抱歉。

  1. 老師真正上課時,任務建議就不用這麼多,第一堂課的主目標在於讓學生可以順利登錄、註冊、加教練,加上練習一個已經上過的單元複習練習應該就夠了。

  2. 如果要加上新進度,以今天的狀況看來,真的就不適合,但是碰到就會知道。導入均一的第一課,以複習為主就好,第二堂課以後,學生熟悉、老師也熟悉平台,應該就可以導入新進度了。

其實,每一公開課對於觀課者有收穫,授課者何嘗不是,感謝今天所有觀課老師的包容,更提供了豐富的回饋與肯定(應該也有肯定勇氣)。課後也分享一段回南部老家時,跟一群國小學生的巧遇與使用均一的過程,先保留一下,這段奇遇希望未來有更好的結果再來跟大家分享。

每一次的公開課都是挑戰沒錯,但只要不抱著一定要完美演出的巨大壓力,有點miss其實無傷,只是課前的說明要再強調,提供給大家一點示範,可能會有miss,大家參考即可。每一次的公開教學對於參與者而言都是難得的機會,對於授課者或是觀課者,因應學生不同,情境不同,就跟唱歌、畫畫一般,每次都不會一模一樣,觀課者就取自己所需即可,好的就學起來,不好的就盡量避免或是想想更好的方法,大miss或是小小miss,就不會那麼沉重了!

重點在於今天還是為二十位左右的學生(部分學生已經有上平台的經驗)打開新的學習機會,如果有更多老師願意持續耕耘,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收穫可以期待,感謝田大勇老師(課堂上一直叫錯,真是…)還有同學的幫忙,春華校長、燕芬主任、資訊組長、所有參與老師、南屏同仁的協助與回饋,感謝大家願意一起成就這段共同的學習經驗。


檔案與延伸閱讀分享:

  1. 今天分享的教學計劃、觀課紀錄表、PPT、學生學習單檔案連結。
  2.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3. 其他均一教育平台個人分享文章。

『聽、讀(做)、寫、說』,翻轉課堂教學(二)~(南山國小的公開課分享,多元評量篇)

前文:『聽、讀(做)、寫、說』,活化課堂教學(一)~(南山國小的公開課分享,含教學影片片段)參閱

上午的公開課結束後,下午就針對公開課,提供一些課程與教學活動設計以及教學歷程中主要的幾個點,提供參與老師分享。

因為部分老師早上有課,無法參加公開課,所以需要進一步說明課程設計與學習成效評估的方法,如何透過事先規劃的活動設計、比較完整的備課,並且在課後進行檢視『決定課』的過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下午的分享有兩個重點:

在課堂中如何評估學生是否學會了?

老師的課,是否有做到課堂活化?

如果兩者皆有,個人的觀課經驗是—距離有效教學就不遠了!

[@more@]

貳、老師在課堂中怎麼知道學生學會了?

所有的教學改變,老師最怕也是常有的疑問是,這樣的教學到底學生學會了嗎?

您怎麼知道學生學會了老師希望學生學會的東西?

簡單講,我從影片的活動中去解釋,這堂課可以由下列各項知道:

  1. 由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內容中,察覺學生是否學會了! (暖身的複習提問,不斷的提問與等待回應)
  2. 由學生的工作中,察覺學生是否學會了! (摺紙、剪紙)
  3. 由學生寫的東西,做出來的東西看看是否學會了! (討論後、書寫、組內分享)
  4. 由學生的分享中,察覺學生是否學會了! (組間分享對話、全班分享)
  5. 由學習平台的學習紀錄中,觀察學生是否學會了!(均一教育平台的學習監控)
  6. 由學生最後的任務中(出場券),確認學生是否學會了!(剪出成果,跟老師分享)

一堂課,一直在問問題,也一直在給任務,也透過一連串的教學活動,確認學生到底學會了沒有。

在很多的觀課中看到,很多同仁講太多了,也太少提問,更別說給學生課題、任務,去討論,共同找出解決之道。講完後,只能以測驗卷小考、複習考等協助老師確認學生有沒有學會,如果真的沒有學會,只能透過試卷講解稍稍彌補,作為補救教學,但是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主學習的機會,常常就在考試、解題的循環中流失,如果再加上過度乏味的考試復習單純講授過程,學生的胃口被打壞是必然發生的現象,尤其是中後段的學生,在長期受挫的學習氛圍中,不放棄學習真的難。

部分老師認為已經上完了課了、也有考試複習了(事實上大部分時間,並沒有辦法完全講解完錯誤概念或內容),其他的就是學生的責任,學生念不念書,無法由老師負責。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學會好像不是重點,所以課後不會,好像也不是老師的問題,需要進行補救教學通常也沒有時間,因為老師已經上完進度了。

如果想要減少課後的補救教學,唯有課中時時刻刻在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並彈性調整教學,適時進行補救教學。評估當然跟教學活動設計有關,只要是多元教學活動,一定是歷程性的多元評量,有人不會剪對稱圖形,如果不給學生剪剪看,怎麼知道要協助。很多學科的概念都很抽象,如何具象化與協助學生理解,重複的操作、展示、說明等去延長記憶時間,只有老師單一的講授很難完成。

要讓學生討論,設定議題,必要的學習評估一定需要,在教學設計時也一定需要連學習評量一起考慮,在課堂中,需要在什麼時間點,確認學生是否懂了,再透過精熟練習的策略(尤其是數學、自然科),讓學生大聲說出來理解的事情,統整所學更是必要的教學活動之一,而這些過程都有助於讓老師 知道學生是否學會了!

最近,很多學者或是現場老師對『學習』這件事做不一樣的定義,『學會』與『學力』也在重新定義中。分享最近閱讀的一本有關芬蘭教育改革的書摘:

探索知識與學習的理念已經明確的影響到大家在談學習與教學的方式,早期的特色(其實台灣現在還有許多老師是如此)是社會化的傳統價值、教導事實、以及機械化的精通理念;現在,(台灣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師突破重圍),理解、批判性的思考、處理問題以及『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已經取代了原先的概念。(書摘:2013 芬蘭教育這樣改! 商周出版  P113)

學生可能學會了老師給的東西,但是學習動力、動機很差,是會影響未來的學習與學力,這樣的學習與教學,不太容易算是成功或是有效的學習。

老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內涵需要根本性的重新思考,課堂中任務與問題的設計成了關鍵,沒有效率的討論當然很難達成有效教學,因為浪費太多寶貴的時間,沒有設定好的學習目標,反倒過來很怕變成學習成效不彰的原因,最後的結果,學生成績反而會大幅下降,因為傳統講授式加上大量的測驗,在短期的紙筆評量(尤其是以片段記憶考題為大宗的測驗)中還是有優勢,除非學校的評量內容一併進行調整,不然教學的改變,老師希望成績快速提升的期望也常常落空,沒多久就打回原形了,但是如果就此放棄,又將回到惡性輪迴。

配合老師傳統的講授的功力加上與學生互動過程的思辨、討論,可以讓學生一路維持高學習動機,並且提升學習成效,這樣的老師一定大受學生與家長歡迎。單純講授缺乏提問互動的教學型態,不太容易維持,所以要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動力,除了老師提問外,如何讓學生的互動增加,討論、協作、分享、展示等活動,如果有適用的資訊平台可供使用,也可以在適度運用下,將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動機與學習動力的維持。

參、檢視自己的課堂,學生有沒做到『聽、讀(做)、寫、說』?

老師想要翻轉自己的教學,可以透過參加研習活動開始,這一兩年縣內也辦了不少公開課(明年度應該會更多),或是到網路上查一下各個超優老師的教學分享(有許多公開課的教學實錄分享)。張輝誠的學思達,王振忠老師的MAPS教學,鍾昌宏等自然老師的翻轉教學,或是葉丙成教授在推廣的BTS翻轉教室等,也可以參加各種網路社群、備課社群,很多老師的分享都很棒也非常值得學習,想要做這幾年真的有許多知名或不知名但卻都很棒老師,google一下,應該有許多介紹的影片與分享教材,如果願意也可以加入他們的網路社團一起成長。

其實不用想太多,就勇敢、努力去做,可以找到校內外的夥伴最好(沒有的話,可以加入線團各領域的FB社群尋求協助),先在自己可以掌握的情境下劃出小範圍的試作空間,逐步去做,有夥伴比較有踏實感,討論過後的東西或是教學設計,比較不容易出狀況。一開始不可能做到爐火純青的功力,每一堂課都幫自己記錄一下(有時間就詳細記錄或錄影),簡單的檢視就是學生是否做到『聽、讀(做)、寫、說』等學習活動,不要只有聽老師說,可以由一個提問、小討論開始,再慢慢加上長一點的任務學習,如果可能逐步加上跨堂的任務,跨週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學習有更多可能,應該就能達到翻轉的精神,課堂活化就不是空談。

要簡單評估老師的課堂是否活化,不是死氣沉沉,讓學生一直在等待下課鐘聲,其實只要檢視一下教學歷程,是否有讓學生做到『聽、讀(做)、寫、說』等工作,大概就略知一二,而『聽、讀(做)、寫、說』等活動的綜合運用與教學時彈性調整,就可作為有效教學的基礎

每一堂課,對於公開課的分享者與參與老師,都是難得機會。感謝南山國小念峰校長的邀請,導師大千老師的協助與願意奉獻一堂課給我與課前的討論與協助,501班七位天使的協同學習,下午的老師的熱情參與,僅把大家給的專業回饋節錄在後面,提供下一個分享活動的參考,

  • 參與老師的回饋

             (三合一的表格,可以提供參與者的專業回饋,辦理公開課或研習時可做為參考)

一、請寫下今天你聽見(或覺察到) 3個值得反思、收藏的觀點。

二、請給今天的主講者2 個正向的回饋

三、對於今天的學習內容,未來學校可以持續探討的問題

1. 多讚美鼓勵學生

2. 利用基本學習內容將目標設定更明確

3. 善用提問技巧引導學生

1. 認真仔細

2. 很注意台下反應並適時互動

1. 對於學習動機及成就低落的學生該如何引導

1. 讓學生發現對稱的特點,而不是直接給予答案,再請他們記起來

2. 請學生動手做,學生印象更深

3. 分組合作,同儕互相幫助

1. 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個輔助者及刺激的媒介

2. 給予學生較多的正增強,學生勇於發言

1.對稱軸的定義

1. 讓學生動手操作,別讓他們閒著,變成教室裡的”客人”。

2. 寫出自己的想法,除了表達,還要寫下來,更能讓學生思考。

3. 小組合作學習,更能達到學習效果。

1.教學對象各方面都不熟,也不是您的教學範圍,但和學生的互動感覺良好、自然流暢。

2.課程準備周全,不論是課程編排或是教具準備,細心完善,真是良好典範。

基本學習的教法、補救教學的方向、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 ,應多討論分享。

1. 課程目標的訂定具體明確,這堂課裡學生都能辨認對稱軸、線對稱圖。

2. 活動設計裡,學生透過「聽、說、讀、寫」並且「動手做」,合作學習的方式讓課程變得很活潑,學生都顯得很有興趣。

3. 均一平台數學科的使用上很新穎實用,透過遊戲評量方式讓導師透過統計能知悉學生學習困難實施補救教學。

1. 數學科引進均一平台,對於導師們是個挑戰也是學習。

2. 希望能開個使用均一的使用心得相關研習,讓我們能熟練的使用。

1. 資訊融入教學應用在數學領域

2. 如何打造「小資」資訊教室探討。例如:投影機、液晶電視皆可利用電腦輸入播放,液晶電視便宜且畫質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