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讀(做)、寫、說』,翻轉課堂教學(一)~(導入均一教育平台運用,備課與教學歷程)

這是一堂公開課紀錄與分享。

當初接受南山國小的念峰校長邀請時,特別希望我可以利用週三下午進修的時間,可以跟老師談談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均一教育平台等地課堂運用,討論了一下學校的需求,想了一下可以跟大家分享的議題,就確定的研習內容,我加碼跟校長說,不要光說不練,就來一堂公開課吧!

要談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要談均一教育平台的運用,都可以。

但如何讓課堂教學活化(也許也是一種翻轉教育),如何讓補救教學時時在進行,如何進行課中補救教學,如何運用實體教學與網路『均一教育平台』整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課堂的教學是有效的教學,除了聽老師講以外,可以讓學生都可以做到『聽、讀(做)、寫、說』,讓學生的補救教學需求降低,我更想跟老師們分享,就直接公開課驗證吧。

[@more@]

時間:2014/11/19

南山國小  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下的南山部落(宜蘭往梨山武陵農場台7甲線)  海拔1165公尺 。

公開課    五年級上學期  第六單元  線對稱圖形(第一堂課)    學生:7人   11:20~12:00。

觀課老師:六人(含詹校長)。 課後研討:下午 13:30~15:00。

一、準備『課』與決定『課』的過程:

對於初次任教者而言(本單元是初次授課),如何準備『課』與決定『課』是『備課』的重要關鍵,對於每一個授課者又何嘗不是。

個人認為國小夥伴與國中的老師最大的不同,就是上課教材的重複比較少,每一堂準備好的課,通常用一次(科任也許好一點)就結束了,很難透過一再授課的過程去修正教學,所以教材的熟悉度不容易累積,加上包班制,相同單元要再上課,可能都是兩年以後的事了。所以不去特別強調這堂課設計的細節,僅提供如何準備『課』與決定『課』的歷程給大家指教。

因為是數學課,單元是『線對稱圖形』,數學的概念分析與課文的文本分析是兩大重點,檢視一下課綱的說明、『國小數學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大概就知道主要的教學目標是什麼?應該讓學生學會的能力是什麼?,再次檢視課本的內容編排(康軒出版社的電子書)與教育部補救教學基本教材後,也提供了必要的訊息,知道課程的編排與學生練習需求。

因為希望導入『均一教育平台』,作為學習監控與學生精熟練習的平台,因此也上網瀏覽『均一』的練習內容,選定必要的練習單元『對稱軸』的判斷,作為課程結束前的診斷評量平台。

材料都有了,如何決定『課』?

  1. 決定教學目標,決定學生應該學會什麼?

因為是大單元開始的第一堂課,加上之前沒有教授過本堂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就直接引用課綱與『國小數學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的單元初階概念,教學重點目標如下:

(1). 在具體操作下,能區辨圖形為線對稱圖形。

(2).在具體操作下,能找出圖形的對稱軸與指認一點之對稱點。

(3). 在具體操作下,能認識線對稱圖形的對應角、對稱邊相等且對稱軸兩側的圖形全等

因為是大單元開始的第一堂課(本大單元含評量,預定上6~8堂課),所以設定是所有學生能達成第一點,因應學生的進展能夠判斷圖形的對稱軸(配合均一平台的練習)。

但是因為不清楚學生程度,評估應該可以到對稱軸的判斷,判斷是不是對稱軸,以及稱軸兩側的圖形全等,所以本堂的教學目標,就設定在上述的部分。。

2.如何讓學生學會?

因為是在具體操作下學會,區辨、認識就變成重要的活動設計。

因為有許多操作、討論、分享,分組、合作是必要的學習過程。

很多老師的課堂只有講述沒有活動,有一部分是忽略了課程設計(綱要)的本意,或是急於交代完成課本的內容,忽略了課程綱要或是教科書編輯者據據課綱所擬定的教學策略。

既然需要操作、區辨、認識,那教學活動中,就必要有這三個主要活動,而且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操作到。

請教輔導團的夥伴,特別是兩位課督(尤其是數學專長的昱任課督)的建議,在共同討論的協助下,確定教學活動設計的方向。

因為課本上的編排是以較為熟悉的定義教學開始,先定義什麼是線對稱圖形,日常生活中哪裡可以看到線對稱圖形,並且『定義』對稱軸等相關名詞,但是因為學生地處偏遠山上,課本的舉例很難體會,而且是以建築為主,加上部分器物,大多為立體的形體,比較難以面的方式呈現說明。

所以就與課本倒過來設計,希望以概念教學的策略,先讓學生自己摺紙、剪出對稱與不對稱圖形(原課本編排是本大單元的會後一個活動),並比較沒有摺就直接剪的圖形,兩者之間的差別,區辨哪一個圖形是對摺後才剪出來等的活動,去區辨哪一個圖形為線對稱圖形,建構學生『線對稱圖形』、『對稱軸』等概念。

本堂課,主要發展三個活動,並且配合分組學習(2、2、3人,共三組)及活動的進行,擬定提問問題與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課題,讓學生讓在學習過程中,務必要讓學生做到『聽、讀(做)、寫、說』,並且沒有一個是閒人。

教學活動簡要整理如下:

 活動討論議題或任務目的教學影片連結
1暖身複習前面關於學過的圖形(正方形、三角型等之介紹)教師提問,學生回應。暖身,認識學生。複習一下
2.起每一人發2張色紙,一張直接自由剪出圖形,一張對折後(摺1幾次或兩次都可以),再剪出圖形。兩人一組,一起來討論與分類所有圖形,哪一個是有對折剪出的圖形,哪一個是沒有對折所剪出的圖形?
為什麼?把原因寫在白板上,然後各小組分享?
讓學生具體操作,線對稱圖形與非對成圖形,只是讓學生認識不同的折法剪出的圖形會不一樣。(但此時尚未導入對線對稱圖形定義)讓隔壁的同學猜一猜
3.承活動2結束後,2個小組再將剪紙結果,互相討論,哪一個是有對折剪出的圖形?完成後,所有圖形集合到講桌‧
老師再將所有剪好的圖形,摺出其他摺線後,再問學生,剪出的圖形是否有摺過?
如果是有摺過再剪出的圖形,會怎麼樣?
把討論結果寫在白板上,然後各小組分享?
澄清圖形有摺線不一定是線對稱圖形,讓學生歸納有摺過再剪出來的圖形,可以完全疊合,就是線對稱圖形。
讓學生自己歸納後發現。
1.啊我知道了
2.有老師說寫的比六年級還厲害
3.講得太水(棒)了!
4.轉每人發一張正方性色紙,折出對稱軸。正方形如何找出對稱軸?
最多可以折出幾條對稱軸?
讓學生發現,一個線對成圖形,可能不是只有一條對承軸。
這是差異化的課題設計,基本的目標是可以至少找出一條對承軸,進階學生可以找出四條對承軸。
1.摺出不一樣的對稱軸  
2.原來有四條對稱軸
 承上,統整學生概念,確認學生對於線對稱圖形有基本認識,知道對稱軸可以讓圖形完全疊合。
以正三角形為例,畫出兩條線,讓學生判斷,哪一條可以讓分開兩邊的圖形完全疊合,找出對稱軸?
哪一條線是對稱軸?
均一平台的練習,找出『對稱軸』。
精熟練習如何找出圖形的對稱軸。 1.均一練習說明   
2.學生練習1
3.學生練習2
5.合利用正方形色紙,再剪出一個複雜且漂亮的線對稱圖形。
操作,並向老師說明。
學生的下課出場券,學生須完成任務才可以下課並領取獎勵。
學生剪完後,去老師說明,為什麼是線對稱圖形?下課前的概念統整。
下課前的學習成效評估。
1.最後任務
2.我會剪出複雜且漂亮的線對稱圖形說給老師聽

全部教學影片重要片段連結。(麻煩替代役鄭得勝先生,以數位相機軼事紀錄方式記錄重要活動片段,教學流程依數字排列,00104開始,00153結束,每一片段影片約10~30秒)。

概念教學參考文章

貳、老師怎麼知道學生學會了?(參考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運用『均一教育平台』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公開課紀錄)~行政支援篇

時間:20141017   地點:黎明國小  年級:5年級學生

公開課教師:朱瑞珍課督      授課領域:國小數學

觀課人員:原班老師,主任、三位組長(其中一位為資訊老師)

這是到學校推展均一教育平台公開課。

公開課的授課教師為國小瑞珍課督親自授課,配合學校老師的班級,替學生上一堂如何運用均一平台學習數學的公開課。

但是因為觀課者只有一位授課老師,所以個人的紀錄與課後的分享重點,針對授課老師部分在私下研討後就不再說明,主要調整為行政支援的分享。[@more@]

老師如果要帶學生利用均一,第一堂課帶領學生熟悉登錄作業與熟悉平台操作是必要的。本來課堂規劃為如何帶領學生如何運用均一平台,登錄、確定作業流程、熟悉平台操作、加教練等工作。沒想到,早上的資訊課已經讓學生先登錄平台運用均一了,所以與原先的課程規劃有一點小落差。 http://blog.ilc.edu.tw/blog/js/tiny_mce/plugins/more/img/trans.gif但是這個聯繫上的落差,反倒協助瑞珍課督,可以讓學生很快速完成加教練、確認練習的路徑尋找(版本對照表的使用),避免因為授課環境的陌生,導致學習目標設定無達成的困境。

對於運用均一而言,個人經驗是只要讓學生能順利登入帳號,其他基本說明其實簡單就可以,只要讓學生知道登錄、可以找到練習與影片的路徑,這群網路世代的原住民,都會很快就能上手,反過頭來的,就是老師的課程設計,行政支援如何協助授課老師快速解決問題,以及發展出學校運用的不同策略了等行政支援工作,這些對於方案運用的深化與推廣就會變得重要!

一、電腦教室如何有其他教學的運用?

學校的電腦教室本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提他領域的老師可以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或是數位學習的平台,但是整個教室空間與硬體擺置,講桌的設計、白板與黑板的使用,講師講桌的阻隔,讓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常常只能侷限於老師的廣播與學生的小螢幕。

電腦教室除了上資訊課以外,在很多學校就變成閒置空間。

電腦教室的空間與硬體規劃,整個系統操作與資訊廣播的運用等,對於很多老師而言是很大的障礙,今天又印證了此一觀察。

白板的功能對於部分學科而言,還是很重要,尤其是數學教學,演算與分析的過程,圖解說明等的教學基本運用,對於協助學生的理解有重要幫助,最傳統與素樸的方式有時反而對學生比較好,尤其是對於小學生而言,一節課都盯著小螢幕可能不是好事。如果學生有機會分享時,黑板或白板也可以是重要的工具,但是教室空間的阻隔讓這些變成困難,也許在下一階段資訊教室規劃時,可以有不同的思維。

互動的教學,重要的是學生與老師的眼神交會,如果只有廣播與小螢幕講解,會讓這個機會流失,加上學生座位安排也比較容易有聊天機會,如何透過合作學習的安排,讓學生間的聊天變成互相合作完成任務,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最近風起雲湧的行動學習,讓許多學校同仁與校長致力寫新的計畫或尋求資源增購高價平板電腦,當然很棒,但是對於一些沒有平板的學校,常常有比不上人家的遺憾,雖然沒有ipad低價白牌平板也是3000元左右即可上手。但是大家有點忽略,電腦教室有比較穩定的網路環境與硬體設施,其實是所有學校都有的基本配備,如何善用資源整合課程規劃,尤其是偏鄉小校,如果只有6班,資訊課最多有只有6節,還有許多空堂時間可以運用,如何透過行政整合資源,協助學校非資訊老師運用電腦教室進行相關課程,提升學習成效也是一個基本核心的課題。

二、如何讓老師能快速上手:

今天的課是美麗的錯誤。本來預定讓學生練習登入、熟悉平台的教學,因為資訊老師的早上已經帶學生上線一次的,本來最擔心的帳號問題反而不是問題。後續瑞珍課督很快就完成基本任務,讓學生加教練(原授課導師)以便後續學習監控,與引導學生找到學習與練習的單元(版本對照表)

因為連繫上的落差造成的結果,反倒是提供一個很好的支持案例。

基本上一般老師對於電腦教室的運用是陌生(有時還帶一點恐懼),軟硬體不熟悉,學生座位安排等問題,常常讓第一堂資訊運用的課程手忙腳亂,通常經驗都不會太好,尤其是均一平台的登入、註冊、平台操作等,雖然已經最簡化,但是如果有資訊老師協助的一堂的準備課(登入帳號),配合宜蘭縣學生快樂E學院系統平台與資訊課的協助,將會大大降低數學老師第一次上線的壓力,只要把加教練的工作確認,練習的路徑與版本對照說明的工作就會很容易進行了,對於許多老師的使用門檻將會降低。

未來再逐步進展到學習監控、目標設定、獎勵積點的使用等工作,就會更容易了。

資訊老師如何透過校本研習,定期提供必要的協助與練習的機會給其他老師,對於教師資訊能力的提升與應用於教學的能力,有關鍵的影響力。

三、善用每一堂公開課

由於台灣學校氛圍的關係,公開課一直不是常見的事,有時反變成例行公事沒有成效(沒有說明與討論),對於外援老師到學校來進行示範教學,更是可遇而不可求,如何好好善用每一次公開課的機會,讓更多老師可以參與,也是行政同仁必要熟知的課題。

今天的公開課,可能連繫有一點落差。沒有課前說明的機會有點可惜(授課老師有提前一小時到校,熟悉環境與準備課前的說明),所以課程的設計與觀課重點就沒有互動的機會,導致觀課者與原班老師,可能沒有辦法深入理解這堂課更深入的意涵。

對於不同授課者的公開課會有不同的意義與價值,對於授課者而言,不管再有經驗,對於學生學習的掌握再好,都可以透過有經驗觀課者的協助與回饋持續精進,對於觀課者而言何嘗不是。基本上個人常常將公開課分成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示範分享課,由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某種教材與教法的示範,能夠有具體構念與實施策略,所以能夠提供新的教學應用給參與者參考;第二種也是有經驗的老師的公開課堂,但是比較沒有辦法概念化,觀課者就需要由相互研討的過程中,建構彼此對於有效教學策略的理解與概念;第三種為新進或初任教師的公開課,透過有經驗的觀課者,提供授課者教學改進的回饋。今天的公開課應該屬於第一種類型,可惜學校老師參與的情形較少,只有一位真正的班級授課教師,但是因為老師有班級學生需要照顧,沒有參與課後的研討,其實還有一些均一平台中的分享無法提供,個人覺得點可惜。

還好課後短暫的研討中,與行政同仁有比較深入的研討,尤其是對於學生學習監控、學生目標設定、差異化教學應用等的分享,同仁也很快連結到學校目前在執行的行動學習專案、補救教學的實施,對於提升學生(尤其是學習掙扎的學生)學習品質努力方向,未來學校更多班級的推動等想法也有一些輪廓出來,而這些透過實際的公開課,把學生學習成果具體實踐的情形來驗證,對於新的學習模式的推展,成功或是提升的機會也會比較大,因此如何善用每一堂公開課,就會成為行政同仁必須關注的議題。

行政支援一定是學校課程與教學改變的關鍵要素之一,在談老師的翻轉教育時,相關的行政配套如果沒有整合思考,就常常只有是少數老師的熱血之作,如何讓一群人走得夠更遠,就須要有更多的人支持,讓所有願意的老師投入教學的改變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