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會考結果分享,學校老師可以關注的點是什麼?

大型測驗的問題,

學力監控的角度,測驗工具本身,含施測時間、試題本身的一些問題,結果分析與詮釋,應用。

一個是工具面:測驗工具本身,測驗工具的目的性

一個是對人或是組織:對老師、對學生、對學校

頂新案的反思,一切以獲利為取向,財務報表化的結果,對於績效的負面影響

一、教育會考的主要目的:學力監控。(測驗面向)

二、延伸到教學面向,教學成效的檢核,教學改進的策略,會向教學診斷的向度趨近。

三、學校評量的影響,兩個部分:

1. 正面影響:引導學校評量與教學的改進,讓學校的教學與評量的連結,老師教學重點的掌握可以提升。

2. 負面影響:窄化學校老師評量與教學的視野,不利於多元評量的實施。

 

四、會考資料提供的對象:

團體:縣市、學校。

個人:學生個人成績

因應學力監控的需求,以團體的資料型式,提供相關單位握為後續教學政策參考。

五、會考資料的型式:

人的表現資料:個人通過率,團體通過率,單題答對率等

工具(題目)的表現資料:難易度,鑑別度等地分析。

這些資料筆就屬於敘述統計部分,現場老師比較沒有感覺。

如何讓老師有感覺,需要將『人+題目』的資料整合分析。

 

關於國中會考學力監控的提醒,應該要加入時間的向度,長期關注,分析。

資料解釋與應用,測驗成果解釋應該以標準參照方式進行較好,不要以常模參照解釋壓力會較低。

對於工具的理解:

1. 評量重點的分析:會考主要考那些概念,重要的內涵有哪些?

2. 針對試題本身的研討,每一試題在測驗什麼樣的能力。

題目重點在測驗什麼?教學上的對應又是什麼?

3. 單一試題與所要評量重點的連結,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以達成測驗的要求。

4. 重點試題有哪些?低、中、高學生應該要掌握的部份。以5題為一個基準,去分析學校學生可以(或是老師應該教學學生的部分),每五題為一個單位,進行結構性的分析。

5. 學校針對會考試題,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是否需要改變,如何改變,先進行一至兩項的研討,並且實際去做看看。

採計體適能成績,對於成績好的孩子公平嗎?(103年宜蘭區免試入學資料統計分享二)

    這幾天在準備下一階段的宜蘭區免試入學作業宣導,老師關心的除了作業時程與會考一些細節外,對於各項積分所造成的影響,或是去年分發結果的統計與分析如何等,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分析資料給大家,作為在班級教學或是學生輔導、親師溝通時的依據。

家長或是老師常有一個疑問,採計體適能成績,對於成績好的孩子公平嗎?

我的答案公布前,先請大家看下列的統計表,應該可以解答很多人的疑問。

[@more@]

會考五科總級分

人數

體適能平均分數

15

123

2.27

14

117

2.27

13

149

2.23

12

238

2.24

11

397

2.21

10

1338

2.18

9

728

2.11

8

485

2.04

7

399

2.03

6

333

1.94

5

282

1.93

4

9

1.56

3

7

1.57

0

18

1.44

總計

4623

2.12

畢業生總學生約5400人,但部分學生已錄取其他管道,並扣除參加五專、外縣市、特教學生等未申請高中職免試等,參加高中職免試學生共4631人,再扣除因會考違規被扣會考級分的5位學生,及3名2級分學生體適能平均2.0分的幾位特殊個案

參加國中會考的成績級分與體適能平均分數如上表(金質3分,銀質2分,及格每一項0.5分,最多四項可得2),出現一個有趣且具意義的統計結果

這是一個明顯的現象:會考成績越高的學生,體適能的平均也越高!

 反過來再看一下另一個統計表:

體適能

分數

學生人數

教育會考總級分平均

3

665

9.98

2.5

485

9.88

2

2928

9.16

1.5

425

8.45

1

88

7.44

0.5

27

7.07

0

13

4.85

總計

4631

9.23

請注意,體適能成績越高的學生,會考成績平均也越高!

宜蘭區的免試入學採計體適能成績對於成績好的學生到底公不公平?

對於以智育為導向的老師而言,依照過去就學的經驗看待這個問題,加上班上也許一些學生不太願意動,或是沒有太多的機會讓學生動(考試、學校或班級的動態活動太少)等因素影響,造成迷思認知,以為成績好的學生體適能通常會很差,但是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運動可以改造大腦,並且有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簡單講就是對學生學業表現有明顯的正增強作用。

當然有人會擔心成績的真實性,測驗的體育老師專業是否可以信賴等。因為標準常模是全國統一,我也認為體適能成績很難做假,因為同學的成績會影響到校內(也是班上學生競爭的對象)比序的名額競爭(附註1),測驗也是公開,成績很容易被看到(導師也會知道),學生的體能如何同學也很清楚,哪一個體育老師想要過度放水,尤其是想要放水給金質或是銀質,班上同學馬上會發現,屆時會有爭議時,體育老師要自行負責,我想不會有老師願意冒這個險,而信任老師的專業判斷更是所有制度建立時必要的基礎,不然我們只有走回頭路,只相信考試,讓學生投入無聊的測驗卷堆中。

所以老師的經驗有時會有盲點。鼓勵學生多運動,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健康,成績也會更好!

大家如果細心觀察成績好的學生,會發現這群學生通常有一些共同特質,好強、領悟力高,對於學習也比較有紀律與自我要求,當有更大的誘因與學校課程安排適當時,這群學生學得快,自然也學得更好。體適能的提升與健體領域教學當然不會有例外,況且,運動可以改造大腦與提升學業的研究更可以證明此一現象。

如果學校的夥伴想要讓年的學生學業成績提升,多一點考試也許不是良方,看到這樣的統計,讓學生多運動,學校多安排適當與規律性的體能活動,可能會更重要,而這一些,學生如果願意努力,也可以達到一定的成果。

而這些成果,在跨年度的統計也可以看出來:

100~102年度宜蘭縣國中學生體適能.pdf(原始圖檔)

如果您是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要請您多多注意學校的體育課的教學是否落實與正常,體能活動是否多元與頻繁,能夠讓學生多運動。體育課的教學,是否真整能涵蓋體適能提升的需求!

而體能要好,體重控制是關鍵,健康教育的教學一定要正常。

由數據統計中也可以發現,體適能的提升是可以透過老師教學與學校的整體課程規劃(包含課中與課後),去影響學生對於自身體適能的提升,體適能的每一項,都是可以透過老師教學與學習練習的歷程提升,而這些也可以透過學生自我的要求與努力,達成身體適能提升的教學目標,回歸到教育面本身而言,採計的目的是在於落實教學品質提升,不是只是為了分數,高分學生又拿高分的情形,也是在於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追求更好的教學品質,分數只是紅利而已。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嗎?不是,四肢發達以後,頭腦會更清楚,學業成績通常也會更好!

再問一遍,採計體適能成績,對於成績好的孩子公平嗎?

我的答案也許過度推論或是過於武斷,但對於很多成績好的同學而言,他們也許反而占盡優勢!

如果您有興趣,還可以看看下面的大師們的文獻回顧。

運動對孩童知功能及學業表現的影響: 文獻回顧與展望

附註1:宜蘭區的免試作業,各高中職須提供50%(高職單科單班須提供75%名額),依照各國中人數比率等,直接分配招生名額給各國中。並在分發作業第一步驟先分發校內所分配到的高中職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