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教育平台導入數學科學習與翻轉教學~關於校長與主任的任務

這是預定要向學校校長、主任進行說明會的報告整理,有一部分內容已在FB社群中披露,提供給大家參考。

不管是推動學校的教學翻轉,或是這篇要分享的均一教育平台推廣翻轉現有教學現況,教學的主體雖然在老師,但是在提升學生學習品質的努力上,校長與主任有不可缺席的重要任務。

最近完成宜蘭縣導入均一教育平台進行數學科的學習的第二階段的成果統計與分析(統計七月到12/3學生註冊與使用分析),宜蘭縣註冊學生數由10月份初期統計的6458位學生,能量點數達1000分以上學生2049位,2000分以上學生1852人,10,000點數以上1027人;到104/1/6止,大幅成長到17314人,能量點數達1000點以上學生6515位,2000點以上學生5888位,10,000點數以上3258人。

[@more@]

一、關於能量點數

能量點數表示的意涵大略可以說,對於剛開始的使用者,1000分大概是第一次導入並練習20分鐘左右,第一次填答時錯誤不要太多,應可以達成;2000分大概就是有第二次的經驗,如果可以累積到10000分,就是兩個可能,學生自主上線學習或是老師有持續的教學連結,才會有如此的點數累計。
超過20000以上的學生,就幾乎可以說是穩定的使用者。

二、目前有兩條線持續進行中:

之前(2014/12/24)回答均一平台敏豪的提問,宜蘭縣後續的推廣策略是什麼?我的回答是

1.一條是持續幫學生開路,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到電腦教室完成註冊與建構基本使用能力。
因為我們有看到,只要學生有註冊完成,有一部分學生(通常是成績不錯,自主性較強的孩子),就算老師不再理會,這群孩子一樣可以自主學的很好,超過10萬分以上的孩子幾乎都屬於這一群。
2.另一條是幫老師開路,讓更多老師可以跟數學課(不管是一般課程或是課後、補救教學),進行比較好的結合,讓學生由路過,變成long stay,這一部分國中小輔導團的團隊伙伴們正研討與逐步累積經驗中,希望下學期可以逐步推展開來與深化。
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宜蘭的老師與教育同業知道,這是可以幫孩子與老師忙的重要策略(當然不是唯一,也不是可以取代老師)。也讓其他縣市的夥伴知道自己縣市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教網與均一的夥伴,最近又提供更進一步服務了,這幾天教網中心志倫老師發布了新的整合功能(參考連結),是這一階段重要的里程碑。我們進一步把補救教學篩選測驗,這個讓教務處同仁苦不堪言的測驗成果,甚至有時真的不太想做的測驗,我們讓他產生重要價值,未來希望能真正落實到診斷評量的測驗目的,讓學生未通過的概念,直接連結到均一平台,如果老師願意幫孩子一點忙,就可以利用上課時間或是課後、家庭作業的部分,對學生進行客製化的協助。未來如果可能的情形下,再突破測驗時間、人數的限制,讓更多的學生參加篩選測驗,因為有許多可以通過不需要參加補救教學的學生,其實還是有一些學習掙扎的單元需要協助,如果更大比率的學生可以施測(目前還有許多問題待解),相信對於學生的學習應該更有幫助!
這也是為什麼持續發表均一的訊息在社群網站中,就是因為這兩條路都不容易,需要大家持續幫忙加油。

三、校長、主任一定要協助的地方

(一)、協助老師,陪學生走第一哩路:

第一波的推動計畫,看到許多主動的老師、行政同仁(包或校長),主動尋求協助,或是直接自力救濟就在學校推展開來了,打開資訊教室、針對授課的數學老師進行必要的協助,讓數學老師與學生進行必要的連結,並且至少陪學生走一小段路,把自主學習的基本能力培養起來。

通常願意先行者,通常是學校比較有動力的老師,再去聽聽看有沒有困難與需求,把這群老師鞏固住,未來不管做什麼事,都是最得力的推手。

(二)、協助校內老師進行長期耕耘:

一旦學生打開學習之窗,老師的持續關注就是後續是否成功的關鍵。

讓學生不是路過而已,後續的教學結合不可少。每一個學校因為班級數多少、學生每班人數的差別,很難有一套標準作業建議,前面文章的分享,也僅止於初期導入的建議。解決校內老師的問題,基本上需靠學校行政同仁的智慧與老師間的良好互動,才能發展出最適合學校的校本模式。

12班以下的學校,就算沒有行動載具,資訊教室就是很好的教學場域,但是因為沒有專屬的資訊組長,資訊教室軟硬體的管理是一大問題。大學校人員雖然充足,也有資訊組長可以協助,但是因為班級數多,教室分配其實是大問題,也需要行政協調以配合老師的需求,如果只放給數學老師去解決,通常是碰一鼻子灰,最後只有打退堂鼓,這還是行政支援面向。(其他行政配合部分,請參考之前的分享文章)

資訊組長(老師)是關鍵角色,但是如果沒有其他行政同仁與校長的支持,是很難成事。光是學校的資訊網路設備的維護、管理,電腦教室的經營可能就已經忙翻了。但是如果要導入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的改變,行動學習或是網路平台運用於課堂教學,一定需要資訊組協助,如何讓資訊組長(老師)有時間或是妥善運用校內資源,提供協助,校長與主任責無旁貸,而學校教學翻轉的團隊才有機會組成。

數學老師的教學翻轉是重點,國中的數學老師是專業取向。部分老師初期對於平台所提供的練習、教學影片會有專業上的質疑,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不管是題目、或是教學演示的影片中,錯誤還是難免,練習的題目難易度、出現的順序、版本的差異(尤其是國小),在在都有許多可以調整的地方。

不管是什麼資源與平台,課前的備課與課後的共同研討,是讓大家更省力的策略,有關教學模式的調整與新的工具使用,如果校內沒有系統性的規劃,尤其是校長、主任應該更有機會得到新的訊息,如何導入學校幫老師增能或是帶領,又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如何將可用的資源導入課堂教學,並且實踐於課堂中,結合的絕佳模式在於學校老師的課程設計中展現,每一位老師都可以發展出獨特的模式可以分享給其他同仁,校內模式或是參加跨校的增能分享都是大家老生常談的策略,但是,誰先發動呢?我想,大家都可以變成發動者,就如同我也不是專長數學老師,一樣可以進行我認為可以著力的地方,校長與主任身處學校,更應知道學校老師的需求,擬定必要的研討議題與解決策略協助校內同仁解決困難。

學校在上數學課的老師身分有很多,班級的數學老師,課後班補救教學的老師,很願意幫忙的國中導師(沒有教班上的數學,但是又不太敢主動協助學生,深怕數學老師誤解以為數學課沒教好,造成數學老師不開心),大學生志工到校服務,甚至是特教班的老師等,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需求,教材教法設計與軟硬體的設備需求等等,都需要本於校本發展而調整,這一部分,也都可以列入校內同仁精進的議題。

四、未來之路:

其實,我們只有導入平台約半年時間,過程中,均一與輔導團、教網中心夥伴的努力,以及先行者老師的協助除錯,平台內容優化的腳步進展快速讓人感動不已,包括各種評量檢測的結合,學生帳號帶入與教練連結的更簡便等已陸續完成。

前面階段已經導入的學校或是班級,成果來自於敏感度高的校長、主任、組長、主動積極的老師,因為有這群奮勇先行的夥伴,才能有這一點收穫。下一階段要撼動的,是比較難以撼動的夥伴,因此挑戰與阻力並不會太小,未來希望能有更多的整合功能持續進行,讓更多學生的學習成果被看見,才能夠讓更多的老師與學校同仁因為相信而投入教學的改變。

關於未來的推動策略沒有說的還有一項,如果還有力氣與經費,把國小英語也做起來如何?這一定是偏鄉縣市與學校很大的希望工程。

把其他領域已經有的影片,慢慢整合進行,譬如  國中生物,宜蘭團自然領域老師慢慢發展的理化或是生科的影片,社會領域會考表現比較差、非專長老師比率較高的公民科,青蓉老師的公民線上影片,滿足一部分需求,如果可以整合進來應該要試試看。

學生的入口網站在哪裡呢?宜蘭縣的快樂e學院,就是很好的概念。現有平台上還有一些我們努力建置的基本工程,未來將持續秉持這個概念發揮他的價值。

教育部也發拍了很多的影片,但是都很難用,很多都是政策性或是理念性的宣導語言,如何把它充分利用於課堂教學中,結合成翻轉教學所需的格式,並整合在類似的平台中,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但是在還沒有整合之前,學校行政領導同仁,還是可以有一些作為,可以讓更多老師理解與研討如何運用於教學中。

所有在教育現場的夥伴都理解一件事,我們不缺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源平台,缺的是整合,縣市階層整合的工作需要有人去做,學校階層的整合工作,尤其是校內教學資源整合的工作,更有賴於校長、主任的協助,整合校內的資源(師資人力、盤整現有資源),協助老師去整合老師本身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在各地區、學校紛紛喊窮,配套資源不足時,所有工作要有好的成果,尤其在無法增加經費情況下,整合工作缺一不可,而且不應侷限於均一平台的導入『介紹』而已,所有翻轉現有不良教學現況的努力都是如此。

如果是宜蘭的夥伴,請幫忙分享這一段貼文(不要只有轉貼文章後資網中心方志倫老師的分享連結,因為很多人還不知道狀況),尤其應該讓學校的校長、主任、組長、數學老師知道!
下學期學校老師有需要的話,我們一定盡力排出時間,讓有經驗的夥伴到學校幫忙!


資網中心志倫老師發佈的最新整合功能,宜蘭的夥伴一定要看一下:

均一平台自動產生補救教學、基本學力檢測學生學習目標及班級師生自動對應功能

如有有興趣其他的文章,請參考之前發佈過的連結。

  • 運用『均一教育平台』提升學生數學的學習(公開課紀錄)~行政支援篇
  • 資訊組長(老師)~導入行動學習與翻轉教學的關鍵人物

  •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 其他均一教育平台個人分享文章。
  • 均一教育平台
  • 均一教育平台討論區Facebook網路社群有許多有關於翻轉教育的分享。
  • 把孩子由網路遊戲中搶回來一些時間!(初任教師研習與均一教育平台公開課後心得分享)

    學校一定要導入均一嗎?
    是不是又是政策宣導而已,不做會怎麼樣?
    由問題開始,這是兩場研習分享與閱讀心得的紀錄。

    學生兩極化的教學現場加上外在不利於學習的惡劣資訊網路環境,在在加強了往更壞方向的拉力,我們如何把學生由網路遊戲或是網路世界中拉回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我們也許可以利用網路與其他教學策略,搶回一些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而減緩兩極化或是積極的讓低成就學生重回軌道。

    翻轉現有教學模式,似乎已是仍在教學現場奮戰的教育同業,不得不的選擇。

    [@more@]

    12/17 對初任現職老師進行一場次的教學問題分享,第一個討論議題就是最困擾的教學問題是什麼?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很多國中小老師都發現,班級中有一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低 落,有機會問老師,越高年級老師的反應也是學生學習動機越低落、學習態度不佳導致的課堂問題更是嚴重影響老師教學的熱情與投入的意願。

    學生學習動機低落是普遍性問題,但是是誰的問題?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家長的問題,還是老師的問題?

    比較一下大家上課的模式,其實有一大部分跟老師的教學策略設定與教學活動設計有關係。

    最近看了兩篇文章(參考附註連結,以下部分內容摘自這兩篇),都是有關於學生學習落差與補救教學策略的議題,一併與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OECD的PISA(十年級學生)調查結果,台灣的數學成績排名不差,看起來可以說在前面,但這兩篇國內外學者的分析報告,尤其是紐西蘭的學者對於PISA成績報告,對於學生學習落差的反思與教學政策的改變提出了深沉的建議。

    image

    台灣的數學成績,排名是很前面,但是報告中還有很多國人不太注意的。

    OECD的2012 PISA報告,即使得分最高與得分最低的國家,兩者的差距可達245分(相當於6年的教育),然而在同一個國家裡,得分最高和得分最低的學生,兩者的差距竟然還可以高達300分(相當於7年的教育)。得分最高和最低學生的差距如此大的國家,其教育特徵就是"低公平性(low equity)"。[註1]。

    這個國家就是台灣,強調排名競爭的文化,讓現場老師背負重大壓力,讓兩極化的教學苦果難以下嚥。遠在南半球的紐西蘭的學者,以臺灣的表現做為世界的教科書,著實為我們上了一課:"排名不過是轉移焦點,真正的問題是攸關於公平與否…我們的教育體系有否提供每個學生良好的服務。"雖冷酷,卻真實。

    得分最高和最低學生的差距如此大的國家,其教育特徵就是低公平性(low equity)。(參考學者 李明洋重點摘譯)[註2]

    另一篇國內學者的也有類似的分析報導[註3],根據學者黃敏雄教授分析另一個國際大型評量TIMMS的跨國、跨年度分析結果,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明顯的變化,下面兩張表格可以簡單說明,

    image

    臺灣小四學生升到國二時,他們有高達49%的學生表現高於八年級的數學進階國際標竿。此比例之高,居各國之首。臺灣學生的數學表現能隨年級提升而有獨步全球的長足進步是相當奇特的現象[註3]。

    image

    臺灣小四學生未達數學初級國際標竿的比例約只有1%,但是過了四年之後,他們未達數學初級國際標竿的比例提升為5%。也就是說,隨著年級提升,數學成績嚴重落後的臺灣學生,從小四升到國二這四年期間,約增加五倍。這些數學學習成長緩慢的臺灣學生,通常是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較低者與成績原本就較為低落者。[註3]

    各國同年級學生相比,臺灣小四學生彼此之間的數學成就差異小,臺灣往往名列成就差異最小的國家之一。但是這些素質整齊的臺灣小學生升到國中之後,學生彼此之間的數學成就差異卻變得十分龐大,致使臺灣在國二階段成為數學成就差異最大的國家之一。如圖二所示,這種劇烈的轉變是臺灣特有的教育現象,沒有其他國家有同等經歷。特別需要說明的是,臺灣學生數學表現差異隨年級提升而擴張的現象與城鄉差異無關。
    也就是說,臺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數學表現懸殊程度劇烈擴大的現象是發生在都市之內,也發生在鄉村之內。事實上臺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數學表現懸殊程度劇烈擴大的現象,甚至是發生在班級之內。

    臺灣國二班級之內數學成就參差不齊的現象,遠比其他國家嚴重。以2011年的八年級為例,臺灣班級之內數學表現懸殊程度是新加坡或英國的五倍,是美國的四倍,是香港或澳大利亞的三倍,是瑞典或義大利的兩倍有餘。若以2007年的八年級資料作分析,結果相似,表示不同屆的臺灣學生經歷同
    樣現象。。[註3]

    個人看法,大家自以為公平的考試、排名、篩選機制,可能強化了這個現象,有一部分家長與學校同仁因為社會氛圍,常常有只要強化了前端領先群的學生即可,對於嚴重落後的學生,一直不是某些老師考慮的重點,殊不知,因為道德性的壓力,也讓我們常常喘不過氣,想要放掉後面的學生卻不甘心,但是想要幫忙卻苦無良策。

    學生兩極化的教學現場加上外在不利於學習的惡劣資訊網路環境,在在加強了往更壞方向的拉力,我們如何把學生由網路遊戲或是網路世界中拉回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我們也許反倒是可以利用網路,搶回一些學生的學習時間,進而減緩兩極化或是積極的讓低成就學生重回軌道。

    翻轉現有教學模式,似乎已是仍在教學現場奮戰台灣的老師與教育同業,不得不的選擇。

    是的,真正的問題是差距,不是排名!

    如何縮小差距,才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這也是這幾年來個人一直希望能夠出力、想要給力的地方,今年終於有機會,均一教育平台導入數學教學,國中適性分組教學試辦計畫就是兩個重要的工作重點。

    這是這一週兩個課督跟老師分享均一平台後,老師們給的問題,我試圖給一些看法。

    1. 推動均一教育平台,是不是教育處的政策?就像其他政策一樣,只是今年的重點,明年還會不會繼續『推』了?如果不配合會怎麼樣?
    2. 學校又沒有行動載具(平板),有些學生回去只會打線上遊戲或LINE來LINE去,不會聽老師的話乖乖練習的!
    3. 學校的電腦教室常常維護不良,資訊課又不正常,如何上課使用均一呢?電腦教室的設備與網路使用,我又不會,如何帶學生上線?
    4. 除了均一,其他的不可以嗎?
    5. 家長不配合,老師怎麼辦?
    6. 學生如果把老師當教練的連結刪除,不是白費工,幹嘛還要做?
    7. 未來如果要導入一般課堂,不是只有補救教學,要怎麼做? 

    …………

    如果因為有任何一個問題不解決就不去改變教學,不管是不是有導入平台,都會讓惡化的環境持續下去,而且加劇!

    問題,也是破口的地方,問題之所在,通常也是解藥之所在!

    昨天(2014/12/18)有一位老師的給我的回饋真好,如果可以讓孩子由網路遊戲中搶回來一些時間,那就值得了。反正學生回家一定會玩線上或是網路社群活動,如果可以搶回來一點時間,我一定會想辦法解決!

    • 學生是否把教練的刪除,怎麼辦?

    我的回應很直接,就跟同學說,這個會列入平時成績加分的依據,老師會把大家努力的成果,大大的列入成績計算,努力練習的點數,就是您的態度分數,如果沒有把老師加教練,老師怎麼幫你加分。

    平時的作業練習,如果也加上去,作為加分用,相信對於學生而言,是很大的誘因。

    加上其他增強措施,諸如以其他獎勵(老師班級或全校性的鼓勵措施),點數換取免死金牌(個人班級經營的小策略,學生表現優良時的鼓勵,一張免死金牌可以抵免一次犯錯的處罰,依情節重大抵銷金牌)

    但所有的外在鼓勵或是促進,都比不上學生學習成功的喜悅,所帶來的內在動機的提升。

    • 家裡沒有資訊設備、網路如何處理?

    課後的時間是學校可以開放資訊教室或是圖書館,讓學生有機會上網練習。

    公立圖書館也都有電腦設備,也可以上網,最近線賞在推動樂齡學習,偏遠社區中如果有申請,都會有資訊網路設備,相信也有許多數位學習站,可以提供相關硬體設備,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數位學習;偏鄉地區,教會也是很好的資源(我的補救班學生就是求助教會牧師),不要忘記了。

    • 學校的資訊設備不會用,不好用,怎麼辦?

    這個問題剛好可以解決資訊設備使用率低的問題,讓資訊設備的維護與使用效能提升,讓老師ICT能力提升的絕佳機會。

    每一個問題,有些我有答案,有些還在想辦法。每一個老師或是學校的解答會不一樣,有些學校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已經不是問題,有些還沒有解決,也有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

    但是,只要願意改變,一定會有機會。

    2014/12/03,導入均一教育平台的第二階段的成果統計與分析剛剛出爐,宜蘭縣註冊學生數由10月份初期統計的6458位學生,能量點數達1000分以上學生2049位,2000分以上學生1852位;到11月底,大幅成長到15123位,能量點數達1000分以上學生5841位,2000分以上學生5261位。(註4)

    第二階段的推廣工作有一點點成果,但是大部分學生停留使用的時間仍然不足,很多同學在老師介紹或是帶領註冊後,上線練習的時間太少或是使用平台的基本能力並未建立,如果沒有再加把勁,只是曇花一現而已。後續的配套作為與教師增能活動還有許多待解的習題,如何讓老師、主任、校長們深刻理解,學生能力的提升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才有機會,讓學生由路過,變成long stay,才是改變的起點而已。

    數學科有均一平台協助,但是還需要教學改變與活化教學設計結合才能持續走下去,其他領域更需多一點想像,如果可以讓任何一個把孩子由網路遊戲中搶回來一些時間的策略與方案,都值得推薦與行動支持,是不是要導入均一就不是唯一的答案!


    [註1]作者所指的即是臺灣,臺灣在這次的PISA數學評量項目中,高低分組學生的得分差距高達300分,是65國當中差距最大的國家。
    [註2]李明洋重點摘譯文章連結(文章中有原文連結) http://leespeedu.blogspot.tw/2013/12/blog-post_18.html

    [註3]黃敏雄 (2013年11月7日)。〈十二年國教實施之前臺灣中小學生的數學表現:跨國、跨年級及跨屆比較〉,知識天地,《中央研究院週報》,第1442期,頁3-5。

    [註4]均一教育平台學生學習以積分點數記錄學生練習與觀看影片情形,練習題目答對一題約70分,影片欣賞4分鐘,能積分約700分。導入初期以練習題目為主,能量點數達1000分以上學生,1000分表示學生已可以熟悉平台運作與進行一次以上的練習,2000以上表示有機會成為自主學習者。


    其他有關於均一教育平台的分享文章與網路資源:

    1. 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2. 其他均一教育平台個人分享文章。
    3. 均一教育平台
    4. 均一教育平台討論區Facebook網路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