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教育平台之於翻轉數學教學的推動歷程~宜蘭經驗縣層級策略整合篇(一)

          這是近半年來與誠致教育基金會協作均一教育平台(以下簡稱均一)的推動歷程,以縣政府層級的觀點,結合民間教育基金會推動現場教教學翻轉的歷程記錄,做一下整理,替團隊夥伴的努力留下見證,104/1/28日全國局處長會議,宜蘭縣文處長於會中對於全國各界發表與均一合作的成果分享,就用這兩篇就作為分享會後的註解。       

        宜蘭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分享均一合作成果後引發的一些回響,所有想要跟均一合作的縣市,建議可以找教育局處學管科或輔導團負責的同仁,跟基金會敏豪與逸文先聯繫,當然更需要有人願意居中聯繫,帶著自己縣市有使用經驗的老師或其他縣市夥伴跟長官們分享後,有對口後進行第一次的接觸,比較容易有進一步的發展。
        後續再針對縣市狀況與可以合作的現況進行理解與困難解決,有些問題需要有人去穿梭、協助解決,技術面、行政面、教師專業與學校配合等事項需要逐步去處理,每一個縣市都有自己的難題需要突破,宜蘭也是。縣市內只要有一定好的成果,就會有更多人靠過來,老師的部分牽涉到原有教學思維的改變,尤其是國中專科的數學老師,不太容易一下子就轉變過來,對於老師的轉變更該耐心等待。

[@more@]

          推動學校課程與教學上的改變,絕非一人能成事,推動導入均一進行數學教學的整體成果,是參與其中的教育處相關單位與均一夥伴、學校所有關係人集體智慧與逐步踏實行動的結晶,如果沒有參與者各司其職,學校的基層老師要把學童帶入資訊教室,運用均一進行教學或是課後輔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一段紀錄也在為下一階段進行工作盤整,更希望能理出新的方向與作為,在縣內持續進行現場教學翻轉(或是精進教學)的各種推動作為中,為有意參與教學改變(翻轉教學、學教翻轉、精進教學)或是導入均一的夥伴,提供一些建構推動模式的參考!

一、如何結緣?如何啟動?

         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103年個人因為需要返校授課的原因,又因為只要授課一節,很難選擇就以課後的數學補救教學為目標,學生當然就是需要補救數學的學生了,在備課過程中無意間剛好知道均一發布推廣使用的訊息,就帶著學生進入均一進行課後補救教學,這段一學期的教學所累積的經驗,除了讓個人對於整個平台使用更清楚,對於後續的合作推動更奠定良好的基礎。

       103年四月份左右,輔導員青蓉老師(公民老師)帶著在導師班的推動成果向我推薦均一,我是使用者當然知道均一,但是我只知道均一的部分功能,加上使用的時間尚短(約只有一個多月),其實還看不太出來完整成效,只知道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明顯提升,也試圖在原學校中推廣給部分數學老師應用在教學上,但是就是沒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印證,當然就很難說下去。青蓉的推薦帶來實績並且表示可以與誠致基金會的方董事長接上線,因為在班上使用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加上學校定期考與模擬考的試煉,學生展現出來的成績已經足夠說明一切,與資網中心陳一鳴秘書的第一次三人會商後,確定向教育處前處長吳清鏞處長進行合作前的簡報,進行全面性合作的可能與相關準備措施。

二、第一次的縣市層級簡報與第一次合作會商

        要不要以縣市層級進行全面推動,當然需要教育局處首長拍板,更需要處長的支持、站台與發聲。

         如何讓處長理解,新的平台真的會幫助我們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配合?內部資源如何整合?需要的付出是什麼?需要準備什麼?如何擬定推動方向與具體行動規劃?

        問題之所在就是策略關鍵,要以全縣性的策略合作推廣,需要有更完整的初期配套規劃。

        合作對象所能提供的服務內涵是否能符合縣市與學校教師教學需求,前導型使用者的成功經驗有無複製的可能與困難,技術支援與教師專業精進的配套等,縣市端需要投入的資源(經費、設備、專業人力等)能否到位,就是初期整個合作案縣內部小組的核心議題

         第一次的簡報由個人擔綱,加上青蓉老師的實際經驗,進行第一次處內簡報。以老師診斷教學後學生學習輔助資源,搭配學生學習檢測的結果彙整,提供客製化補救教學為核心概念的學習輔助策略,與處長的想法一致,加上均一所能提供完整的學習監控與系統的課程地圖規劃功能,我們沒有花太多時間討論,很快就達成與均一合作的決定,基礎建設的擬定,學校的推動規劃與教師培訓等工作,就等與均一正式會商後逐步推展開來

     教育處與均一的第一次的會商,所有後來重要的關係人全到齊,方董帶著基金會夥伴出席,縣內夥伴就是在推動過程中重要的支柱,課發科莊文連科長與業務承辦人,輔導團由本人與瑞珍課督,輔導員青蓉、良益老師,湖山國小的宏宗老師,一鳴秘書、志倫老師的資網中心夥伴,縣層級單位就是由這群人,把合作案做起來。當然學校現場更多投入的老師限於篇幅無法一一列出,這一群勇氣與行動力十足的前導型老師對於現在的局面也是功不可沒。

        第一次的會商確定合作形式,我們需要的配合事項,平台能夠提供的服務,其中在第一階段,最急需要處理的帳號(後來的OPEN ID)匯入與管理整合的方式,都在短時間內達成解決模式。

均一推動會議

(合作會議    左3  均一呂冠緯執行長 左四方董事長   右二教育處吳清鏞處長 右一資網中心陳一鳴秘書   圖片來源  誠致教育基金會)

       縣內的分工很快就確認,行政面向由課發科負責補救教學人員協助,輔導團提供推動策略與執行師資培訓,資網中心協助技術資源與相關平台資料流彙整工作,科長綜整後由處長直接確認政策方向,並由輔導團協助規劃兩條推動路線同步進行。

(一)、一條是幫學生開路,克服學生使用的困難,協助學生完成註冊與建構基本使用能力,解決資料交換的困難。

(二)、一條是幫老師開路,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專業的困難,讓更多老師可以跟數學課結合,讓學生的學習行為能持續進行。

這兩條路線對於未來的推動都有很決定的關係,第一條路讓學生認識均一、使用均一。

第二條路讓老師認識均一、運用均一、讓學生能長期甚至自主能使用均一,協助學生學習。

三、第一條推動路線,幫學生開路的努力如何進行?

帳號處理是想要導入均一老師比較困難的地方,我們做了一些事,處理了這個關鍵難題,更藉此掌握了更進一步的推動策略。

(一)、由資網中心先處理學生與老師的帳號問題:

       宜蘭縣的校務行政系統採集中式管理,資網有全縣老師的公務帳號與學生的個人帳號(由國小老師協助申請建置),攜帶式的帳號不管是學生升級或是轉學都仍可使用,國小學生使用初期的帳密遺忘情形普遍,透過資網學生帳密管理模組,老師很快可以協助學生帳密回復的問題,除了協助學生初期註冊的困難與帳密遺忘的問題,就此解決

        透過資網的帳號轉介,直接完成均一的註冊是關鍵的一步,也是以縣的層級推動的重要里程碑。學生帳號(open ID)資料交換的難題目前還有許多縣市無法克服,正是需要各界理解與協助現場老師解決的關鍵。

        宜蘭縣後續再配合學校校務行政系統中的教師配課系統,自動產生老師與學生的教練關聯,學生只要點選同入加入授課老師後,不管是原班的數學老師,課後的老師,都可以快速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於降低老師的學習監控的使用門檻,是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image

(圖1  整合校務行政系統,協助學生與教師建立教練關係 。 資料提供  均一教育平台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二)、統一的入口網站,提供簡易的入門連結:

         導入初期以縣網為入口網站,透過統一的入口介面,認證老師與學生帳號,技術面的處理連帶另有資訊掌握的協助,學生的使用成果得以完整彙整,透過資料交換後,即可理解各校學生使用的狀況,對於後續全縣性推動與重點學校的掌握,學生使用前後對於學習提升的情形,因為由資網統一介面轉介,學生基本資料的掌握才得以實現。

image

(圖2  整合入口網站,協助學生與教師單一窗口 。 資料提供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三)、完成第一次導入均一的操作說明:

        帳號整合後,資網的夥伴迅速完成第一份的登入平台的操作說明簡報,並且透過電子郵件平台發送,提供給教學現場老師參考,後續辦理研習時,也可以做為老師帶領學生實作的參考。

image

(圖3 第一階段的均一操作說明 檔案連結:http://goo.gl/mtfnjC  資料提供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四)、克服學生個資與學習成果資料交換困難:

         克服個資問題所衍生的內部行政協調,教育處整體支持的力量就發揮了很大的關鍵,透過科室協調與法制單位的協助,對於學生資料的傳遞與交換,學習成果的分析運用與提供學校參考數據,才得以發揮合作案所要提升學生學習成果的目標。

(五)、讓更多學生認識均一,進入均一完成註冊:

         由後來的學生使用成果資料發現,經過老師介紹(或是經老師協助有第一次使用經驗),部分學生會大量使用均一,部分學生就算是老師有介紹,但是並不會持續使用。但是如果沒有老師(或是家長)的介紹,學生是很難知道有這樣的學習平台。第一次的是用經驗就很重要,協助更多的學生知道均一,就需要更有效率的推播,訊息傳遞如果透過學校不同的機會,提供統計資料給學校校長、主任等領導人藉由會議、網站社群、email等管道,讓學校知道提他學校的使用成果是必要的策略,而這些藉由全縣性資料整合,讓更多老師知道,並且能利用機會協助學生導入均一,也與第二條推動路線息息相關。

(六)、建構導入均一第一堂的教學建議:

       經過幾場次的分享經驗與網路社群老師的分享,老師導入均一的第一堂課最困難,部分老師想要開始做卻不知如何下手,建構第一堂的建議與實際操作的示範就變成是重點工作,基本的課前準備、課中教學活動設計、可能面對的問題、後續的作為建議等,沒有看到參考文章就自己動手,一開始做就會發現其實沒有那麼困難,相信應該能協助願意導入的老師解決一些問題與心理準備。

(請參考前作:如果要利用均一教育平台,如何開始第一堂課?)

如何陪學生先走完第一哩路,上面所述都是重要配套,後續如何運用學校現有資訊設備或是專案的平板,在資訊老師或是導師的協助下,完成學生帳號建置與管理基本工作,並讓更多的學生完成註冊,建構基本使用的能力,都是推動是否成功的關鍵一步。

 

四、第二條推動路線,協助教師解決教學專業的困難如何進行?

(一)、撒下一波波種子:

       要找什麼樣的老師開始導入?如何讓老師可以回到學校後實踐?

        103年5、6月份正式啟動師資培訓,幫老師開路。

         宜蘭縣有辦理全縣性國小的數學基本能力測驗,對於弱勢地區或是學生學習表現較低的學校有基本資料。弱勢扶助是重點,但是又不希望標籤化(學校、老師、學生),從哪些學校或是老師開始是困難的選擇。

        基本策略就是持續透過校長與教務主任會議,提供均一的相關訊息與對於學生、老師可以運用協助,特別強調對於國小弱勢學生的幫忙,以及在補救教學的運用,可汗學院對很多校長、主任都不陌生,台版的均一教育平台的導入剛好可以協助老師。初期推動階段,學校有意願先行導入,我們就開分享會給老師參考,經調查學校需求後,確定於研習中心辦理兩場集中式研習說明會,另外有5場次直接進入學校資訊教室與現場老師互享,後續並且到校辦理協作的研習。主要推動策略如下:

1.第一階段的全縣性校長、主任會議,提供均一相關訊息,希望校長、主任回到學校後,可以自主推動。

2.辦理教師需求調查,掌握第一波有意願的老師,依區域辦理分享會。

3.輔導團團隊與有經驗的老師到校分享。

4.利用各種相關會議,持續提供推動策略與師生使用成果分享。

image

(圖4  教育處文處長於全縣校長與教務主任會議,與誠致基金會方董事長與均一夥伴,分享與均一合作成果與未來政策方向  資料提供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撒下第一波的種子後,經過五、六月的推動,加上暑假的課後輔導後,馬上在九月份的學生使用統計資料中,顯現出具體成果,註冊人數扶搖直上,到了九月份已超過6000位學生完成第一次的註冊與完成與均一的使用經驗,到了105年1月初的統計,註冊人數已經超過17000人,常態使用學生粗估更已超過5000人以上。

(二)、逐步建構多元推動模式與教學策略運用:

         不能只讓學生路過,還要讓學生long stay。

        根據學生使用結果分析與個人上課的經驗,初期導入均一時學生有很高的的好奇心,但是如果不是主動性強的學生(通常也是成績較好的學生),一段時間後,如果沒有其他老師的教學活動結合,通常很難持久,由學生的累計能量點數或是精熟單元數,就可以略知一二,如何讓老師能真正在介紹均一給學生後,能穩定而長期使用,由各個高度使用者老師的分享都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老師才是無可取代的關鍵,與各種教學結合運用的策略,才是讓學生運用均一進行數學學習甚至可以養成主動學習的核心。

          一般教學策略的推廣研習,主要形式有跨校集中式分享說明會、學校分享會(含老師實作分享)、公開課示範教學與課後研討等三大類型,加上網路資源分享,讓更多老師得以相互分享均一在教學現場的應用。

1.跨校集中式分享會:第一波就是用此模式。人數可以很多,也較快速推展,但是成效很難評估,許多老師在現場很感動,回到教學現場發現很難行動,常常就會半途而廢。另一種分享會是高度使用者的研討會,推動初期想要知道這群高度使用者(老師)在現場的經驗與問題,可以辦理此類型研討會,對於後續推動的政策修正,會有很好的助益。

image

(圖5  辦理跨校教師分享會。資料提供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2.個別學校分享會:由學校主動邀請分享者直接到校分享,分享使用經驗與教學結合的策略、班級經營等重要內涵。由於校內同仁教學情境雷同,如果加上直接電腦操作,理解均一的系統運作,成效通常較好,也比較容易找到願意推動的對象,通常我們的夥伴被邀請到學校後,基本上都會有一定比率的老師就會開始導入均一,也是比較建議的推動模式。

3.公開課示範教學與課後研討:公開課有兩類,一類是到分享老師的學校直接觀摩教學,另一種是直接到受邀學校,選定一班學生進行教學示範。兩者都可以看到學生實際運用的畫面與可能碰到的問題,是成效最好的推動模式,但是對於公開課大家還是有點恐懼,尤其對於陌生環境的推廣教學,難度更高。個人因為鼓勵同仁有機會應該多開放課或是進行觀課研討,就藉機上了不少公開課提供大家指導,一方面協助均一的推動,另一方面也藉此分享一些公開課的細節,提供輔導團夥伴或是學校未來辦理公開課的參考。這一部分之前已經分享了許多紀錄,就請大家直接參考前文。

imageimage

(圖6  辦理到校公開課與課後研討會。資料提供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4.網路文章與社群分享:個人把均一推動的紀錄推到FB個人與社群中,獲得不少正面的回饋與鼓勵,均一臉書社團的眾多使用夥伴的分享更是重點。每一次的分享,都會帶到均一的臉書社團,如果大家不嫌棄也歡迎分享,個人的文章僅希望團隊的努力被看見,作為行政推動的參考避免走冤枉路,當然更鼓勵大家應該把心得分享出來,也更能彰顯公益平台的公益性。

        除了辦理分享形式的多元策略,如何讓老師在教學專業的協助更加緊密,輔導團團隊夥伴責無旁貸,新的一年將透過團務計畫的整合,針對教學結合的推動的策略進一步研討,配合引介各校老師使用經驗的專業分享規劃等重要策略,協助不同型態運用的老師,能結合均一運用到一般教學或是課後補救教學中。

(三)、學生學力測驗、補救教學評量診斷結果與均一的系統結合:

        將中央與地方政府相關教育資源平台與民間教學資源自統整合,提供學生學習支持系統,協助基層教師進行一般教學與補救教學支援系統,以均一教育平台作為學校老師教學應用的支援平台,將是未來學校老師願意導入均一的重要關鍵之一。 

        宜蘭縣國小學力檢驗與教育部補救教學篩選測驗後的診斷結果分析後與均一平台進行學習連結,是合作案開始初期就有想要的階段目標。要完成這個階段目標,所有理解系統平台的人都可以裡困難度有多高,如何將各個測驗結果彙整、資料交換,而且牽涉到中央、地方與民間三方,個資與專業保密的種種考量在大家的協助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解決的相關問題。

image

(圖7  學生參加國教署補救教學篩選測驗後,需補強之弱勢單元導入均一平台 。 資料來源 均一教育平台  宜蘭縣政府教育處)

         現在只要學生完成相關診斷測驗,在最短期間內間換資料後,宜蘭的老師或學生就可以馬上掌握到學生學習弱勢單元與設定好的學習目標,老師或學生進行均一後,就可以規劃學生客製化的補救教學與學生進行弱勢單元自主學習的可能,如果師生能熟練的配合學習地圖的運用,診斷測驗與補救教學就可以進行更好的連結,雖然功能上仍需要持續優化,但是已經是殺手級的運用了。

 

(第二部分待努力中……)

  • 學生使用資料分析與應用
  • 學校配套方案的協助與建議
  • 持續的深化與推廣
  • 學生學習成效評估

延伸閱讀:

翻轉英語課的班級分組教學模式~宜蘭縣國中英語適性教學與補救教學試辦計畫的補充說明

        這個實驗方案企圖建構系統性的解決策略,透過學生適性編班降低差異組成的翻轉,解決常態編班下,學生落差過大,教室內的教師就算是有心進行差異化教學,也很難讓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投入學習(尤其是英語與數學兩科),在合班上課時缺乏助理教師協同教學情形下,適當的分組教學,又要避免能力編班對於後段學生放棄的問題,以降低學習掙扎學生班級基本人數,不是在課後實施,而是長期而有效的在一般授課時間進行教學輔助,才有機會讓所有學生得到應有的基本照顧。

        本方案希望對所有學生都有幫助,尤其是針對後面那群已經呈現放棄英語狀態的學生,有機會重新學習英語,英語老師可以真正實施學會比教完課本進度更重要的想法,讓更多學生甚至每一位學生在每一節的課堂中,都有成長的進展,而非呆坐於教室中聽不懂老師的英語課,如果可以再加上老師有效教學與學習策略的協助下,應該值得更大的期待。


[@more@]

       英語與數學的雙峰現象一直是台灣教育現場的難解習題,雖然有補救教學,但是放在課後,每週一節就算加到兩節,在一般課堂上沒學會,課後在老師與學生都疲累的情況下,雖然大家想要有所作為,但卻一直被檢討成效不佳。

          這個方案的分組模式不是近幾年的分組合作教學模式,而是常態編班下的分組教學模式,依學生能力分組,再進行各種有效教學模式(當然也可以進行分組合作教學,學習共同體等有效教學策略),為了避免能力編班的負面影響,需要更審慎的作業與強化對於弱勢學生的照顧。

         這是期望落實學生學會比老師教完更重要,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堂課,都有學習進展的差異化教學解決方案。

 

         教育處文處長就任後,一再強調,縮短學生之間的落差是重要工作要項,除了實驗教育的推動外,大家應該更應該注意學生基本學習品質,如何兼顧不同學習進展的學生,老師在教學歷程中,如何以學生的進展為真正教學進度。教完或是考試前的趕進度,其實真的只是老師安心而已,對於學生是否真正學到一堂課應該有的進展,其實是要打很大的問號,但是在國中,尤其在兩極化落差很大的科目或是班級,老師到底如何選擇進度,或是其實有別無選擇的困難,也一直無法處理。如何解決兩極化的課題,在教學中讓更多學生可以參與教學,而非提早放棄,是所有現場老師最為困難的課題。

        本方案的基本構想在15年前就已經有類似的想法在個人服務的原學校中推動過,約在92年正式啟動,但是在5年前因為老師授課時數負擔太大,學校課務編排困難,數學與英語科目屬性不同難以統一分組等等因素下喊停。103學年度因緣際會,有機會讓宜蘭縣願意嘗試解決雙峰現象的老師再次投入這個解決方案,修正一些十年前難以解決的困難,加上教育部大力支持經費投入,讓解決學習困難學生的解決方案有機會重來一次。

         這個實驗方案企圖建構系統性的解決策略,透過學生編班組成的翻轉,解決常態編班下,學生落差過大,教室內的教師就算是有心進行差異化教學,也很難讓大部分的學生能夠投入學習(尤其是英語與數學兩科),在合班上課時缺乏助理教師協同教學情形下,適當的分組教學,又要避免能力編班對於後段學生放棄的問題,以降低學習掙扎學生班級基本人數,不是在課後實施,而是長期而有效的在一般授課時間進行教學輔助,才有機會讓所有學生得到應有的基本照顧。

       本方案希望對所有學生都有幫助,尤其是針對後面那群已經呈現放棄英語狀態的學生,有機會重新學習英語,英語老師可以真正實施學會比教完課本進度更重要的想法,讓更多學生甚至每一位學生在每一節的課堂中,都有成長的進展,而非呆坐於教室中聽不懂老師的英語課,如果可以再加上老師有效教學與學習策略的協助下,應該值得更大的期待。

       1/20請四位現場實作的老師分享甘苦談,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生最為缺乏的學習動機因為適性分組的關係,因為老師的投入,部分學生有了明顯的改善,不管是課堂上的表現與課後與老師的互動,四位分享的老師都有共同的看法,雖然過程真的辛苦,但是看到學習掙扎的學生因此提升動機或是參與學習的時間變多,我想有參與分享會的老師都可以感受到老師付出的回報是值得投入的。成績的進展雖然是小幅成長,但是對於學生減緩學習落差的情形,未來在更完整資料收集下,應該會有更多的可以分享的案例,提供老師進行後續改進參考。

         今天的分享會,所有關心的長官都到了,除了國教院曾副院長專業的協助與支持外,文超順處長與文連科長全程參與,展現行政面的支持與對於參與實驗方案老師的感謝。會後國中英語輔導小組對於未來協作的方向研討,如何協助現場老師進行共備與分享協作,也有了進一步規劃,大家捲起袖子一起來翻轉困境!

        為了讓沒機會聽分享會的夥伴,提供一點試辦計畫的基本想法與推動重點,因為個人時間有限,就以簡報內容條列整理重點說明如下,宜蘭縣下學年度(104年)如有願意嘗試的學校英語與數學老師、主任、校長,可以先參考看看,其他分享簡報或現場錄影分享待團隊成員處理好以後,將置於蘭陽英語教師天地(FB社團)或英語輔導團blog平台提供大家參考,也歡迎大家加入相關社團。

一、 試辦計畫目標

  1. 兼顧教育公平性,讓不同程度學生皆可適度照顧。
  2. 促進低學習成就學生學習動機,提升學生困難學生學習成效。
  3. 提供不同程度學生適性學習機會。

二、 試辦重點

  1. 試辦的兩班學生,依能力分成三組。
  2. 學生依能力適性分組,進行差異化教學。
  3. 教師可依學生程度,安排教學與評量。
  4. 學習弱勢學生組別人數低於12人,10人以下為佳。
  5. 教師授課時數納入基本鐘點時數計,降低教師授課負擔,提高試辦意願。
  6. 多出鐘點費用由教育部專案補助。

三、 103學年度試辦學校

1. 宜蘭國中、中華國中、復興國中、凱旋國中 壯圍國中 內城國中小 、興中國中、東光國中、國華國中 、順安國中、文化國中、南澳中學等共12校。

2. 共有26班674名學生,38位英語老師參與試辦。

四、 適性分組模式主要內涵

  1. 對象:國中八、九年級學生。
  2. 試辦時間:一般上課時間(非課後、第八節課)。
  3. 科目:英語
  4. 授課教師:現職教師、代理教師、代課老師。

五、 適性分組與授課模式

  1. 適性分組模式:以兩班三組為一試辦模組。
  2. 原班級兩班為一班群,因應學生學習需求分成三組。
  3. 依學校學生學習狀況,可分為兩種分組模式。
  4. 各組授課老師由學校自行安排(或是由授課老師自行安排)。
  5. 每一組授課節數皆相同為佳,因應國中生程度差異過大,全部分組授課效果最好,需要補救的學生就全部進行教學扶助。
  6. 所有組別(含補救弱勢學生那一組)教學時間皆為一般授課時間,非課後(第八節課),以提升學生授課意願與授課精神較佳,老師也比較願意授課。

六、 學生分組模式主要分為三種模式:

分組模式由各校老師自訂,因經費需符合補救教學計畫要求,學習最弱勢的學生組別人數不得超過12人,以10人以下為佳。

— 分組模式(一)

  1. 依學生學習成效,分成A組為精熟組,B組為增強組,C組為潛能組。
  2. A組學生最多,B組次之,C組學生人數以補救教學標準(12人以下,10人左右或更少)。
  3. 以2班約60名學生,分成三組為例(市區學校)

組別

學生數

A

30

B

20

C

10

— 分組模式(二)

  1. 依學生學習成效,分成A、B、B三組。
  2. A組學生最多,B組次之(學生人數以補救教學標準12人以下,10人左右或更少)。
  3. 以2班約50名學生,分成三組為例(郊區學校)

組別

學生數

A

26

B

12

B

12

— 分組模式(三)

  1. 依學生學習成效,分成A、A、B三組。
  2. A組學生在原班授課,B組抽離合班(學生人數以補救教學標準12人以下,10人左右或更少)。
  3. 以2班約50名學生,分成三組為例(郊區學校)依學生學習成效,分成A、A、B三組。

組別

學生數

A

20

A

20

B

10

七、 教師授課時數納入基本鐘點節數,以降低授課負擔

  1. 三組教師之授課時數,都納入基本授課時數計算,以避免老師授課時數過多,影響備課與工作負擔。
  2. 多一組之教師鐘點,以補救教學之計畫經費核支,申請教育部專案經費全額補助學校(補救教學經費)。
  3. 教材與教法因應學生學習需求,由教師自訂配合課本或增修教材。教授學習掙扎之組別教師,配合補救教學精神應有適當簡化、減少內容、難度之教材與評量,可不受一般教科書進度限制,規劃合宜的教學進度,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
  4. 課程與教學之協助,未來將請輔導團協助組織跨校社群,共同備課與分享教材(存於網路硬碟),並請試辦教師組織跨校社群,定期聚會以分享教材模組與學生學習成果。
  5. 有效教學策略將請國教院協助教學模組發展與增能活動。

八、 學生組間流動,可彈性調整

  1. 學生可依學習成效,進行組間流動。
  2. 可先預設學習成效檢核點(定期考)。
  3. 家長或學生有意願可以安排跨組學習一段時間,再行決定是否持續學習。

九、 評量與學期成績計算

  1. 評量方式與內容由學校參與教師自訂。
  2. 建議應採差異化評量處理,尤其是最弱勢學生,學生評量可參考學輔班模式另外考量。
  3. 程度較佳學生可與未試辦學生相同。
  4. 期末成績計算,依差異學習精神,可以適性考量(類似學輔班)。

十、 課務安排

  1. 三位上課教師排配課,由教務處協助共同時間授課。
  2. 各組授課教師建議由參與試辦教師自行協調。
  3. 授課C組教師,建議應由較有經驗教師擔任。
  4. 各組教師可於學期中或下學期彈性調整。
  5. 授課地點由學校彈性運用
  6. 應安排多一組授課教室。
  7. 學校最好可以增設一間英語專科教室,或由安排其他教室授課。

十一、 試辦經費由教育部國教署全額補助

  1. 試辦計畫新增鐘點費結合補救教學計畫由教育部補救教學相關計畫專案補助。
  2. 對於整體計畫經費而言,因為不需要額外進行課後的補救教學經費,精算後總體經費並不會增加國家過多的財政負擔,每兩班為一組的總經費約為6萬元。
  3. 每一試辦模組初期,提供教師教材與教具發展、學生獎勵文具費用。

十二、 試辦計畫之家長說明會由學校個別說明

  1. 請學校先向家長會說明,尋求支持。
  2. 班級家長之說明,可請學校辦理班級家長說明會與書函說明。

十三、 試辦計畫成效評估與專業諮詢

  1. 專家諮詢:國家教育研究院曾世杰副院長
  2. 定期辦理試辦學校成效評估與交流,本學期辦理期中與期末(1/20)兩次交流活動。
  3. 學生學習成效評估,第一次期初前測103年10,第二次成效評估預定於104年3月第一週辦理,第二次104年月成效評估。

十四、 未來發展

  1. 持續試辦,向上延伸至9年級,在相關法規允許下,向下延伸至7年級,甚至國小。
  2. 擴大試辦學校校數與班級數。
  3. 擴大試辦科目加上數學。

附件:提供給試辦學校家長說明會的建議書函

敬愛的家長您好:

您的子女在本校就學期間,轉眼之間已面臨到求學生涯中重要的階段。

十二年國教推動後,學生參加會考後全國英語成績處於待加強等級學生皆超過三成,從國小到國中,同學們對於新課程學習的成效尤其是英語科的學習,從國小開始就有兩極化的現象產生,由於現有教育體制的班級人數一直無法降低,學習成效較不足的同學,很難針對同學的問題進行補救,尤其面對國中會考的考驗,讓許多家長與老師們憂心不已。

學校為了強化同學們的競爭力,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對不同學習成就的同學進行學習輔導,本學期開始將規劃部分班級,全面利用補救教學策略,針對學習成就較為低落的同學,進行英文適性分組的補救教學,為了提升學習效果,學校在經費結据的情形,申請教育部專案補助經費,下定最大決心希望能夠為學習成效較為不足的同學,投注最大的資源,低學習成就學生降低每班的授課人數至12位以下,利用適性分組補救教學輔導時間〈每週共4節課〉,由英文老師加強同學們的課業,希望透過授課時數的增加與班級人數的降低,讓貴子弟受到更好的照顧。

對於學期成績較好的同學,我們的老師則會利用補救教學與輔導課的時間,除了為同學強化一般課程的成效外,也會為同學進行加深加廣的進階學習課程,希望透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孩子們的基本水準,以為下一階段的學習做準備。

同學們到了二、三年級後,相關的課程壓力將會有所增加,學校的老師與家長一樣,期盼我們的孩子有好的發展,老師們希望用適合不同程度的教學策略,提升孩子們的競爭力,當然更希望家長們,除了關心孩子們的成績外,更不要忘了多關心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多與孩子們的導師多聯繫互動,陪孩子們走過這一段學習成長的路。

                                                                                                              OOO國中

                                                                                                             校長 OOOO 敬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