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學校新課綱課程工作坊之前後紀錄)

image

最近幾場次到學校進行新課綱推動研討時,已逐步轉換成為工作坊型態,很多夥伴很好奇我們如何準備?或是在事前有哪些準備工作需要學校配合?

[@more@]

這是最近一場新課綱學校工作坊前後的簡要紀錄,活動設計參考藍偉瑩主任與陳佩英教授團隊活動設計的藍本進行。

事前的準備工作除了過去的簡報、視聽設備外,多了一些文具與場地的需求,如果未來還有這樣類型的工作坊需要協助,可以留做參考。

每場次的工作坊應該是後續工作的起點,如何協助學校思考後續的工作延續,而不只是一場研習辦完就結束了,尤其是課程規劃或是教學活動設計,應該都是需要一些時間消化或是在校內逐步醞釀,再變成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但是如何延續改變的火苗呢?也把這次結束後與宜蘭高商張雯嬌主任的對話一併先記錄下來,特別感謝雯嬌主任願意公開我們之間的對話。

關於工作坊的事前準備:

工作坊前,請雯嬌主任協助的準備聯絡紀錄

  1. 我需要您幫忙準備的文具。
  2. 3M完稿膠一瓶。黃,藍,紅,白,A5的影印紙,每個顏色每人準備約10張。可以用A4紙張對切即可。
  3. 一面可以張貼公佈欄的牆面(約5公尺以上最好),我會帶兩張布過去。同仁的分享成果會變成這樣

4.全開的白報紙(道林紙),4~6人一組每組兩張先備著。

5.如果可以,每組準備一盒12色彩色筆(24色)也可以。 成果會變成這樣。

6.研習教室需要有投影機,

7.如果許可,是否把總綱印出來給科召參考,或是準備平板,讓大家直接閱讀比較方便!

閱讀讀本: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版.pdf

8.我應該會帶一個助手去幫忙。
(工作坊需要助手協同會比較順利,這場的協作夥伴是王玲琬課督)

9.還需要兩種不同的點點貼紙,讓大家票選用。效果如下圖(紅色點狀貼紙)

直接在A5的成果上貼紅點。可以幫忙準備兩種顏色的點點貼紙。

10.當天研習時,我們會提早半小時到現場做準備。

結束後的分享:

分享今天到學校的簡報(活動只到簡報16頁,時間就到了)

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這是工作坊結束後,與主任的兩段對話,可以提供未來要帶工作坊的夥伴參考。

(A:柱子課督    B 宜商張雯嬌主任)

A 感謝今天的機會,有到高中職分享的機會!

B 老師們意猶未盡,如果可能,希望還有機會

A 找時間,再約吧!

===================================================================

A.昨天老師們寫出來的,對於未來學習環境的期待,可以把5組的內容,整理一下。變成一次會議的紀錄,就是大家希望未來教室的期望可以的樣貌,大家可以針對每一個大項,往下討論,我們應該怎麼做?

例如,各組幾乎都有談到科技要導入到課堂學習中,有哪些是老師要準備好的?

那些需要行政配合的?

課程與教學設計應該如何調整?

想要學生多一些合作與討論?課堂的議題設定與教室座位安排應該如何調整?

這些都是目前就可以進行的事!

B 好的,感謝建議我會努力完整記錄以做為大家努力方向

A 請老師寫未來的期待,其實是讓老師們寫出行政希望老師做的事,但是因為是老師們寫的,所以比較有政策擁有感,比較容易形成共識。

B 柱督,不愧是老先覺

A.例如,數學科老師希望可以生活化一點的教學,顯然目前的課程內容對於宜商的同學可能太難了,要如何針對這項,重新設計教學目標與導入策略,應該可以是共識,那大家就應該持續往下討論下去,進行改變,不只是寫一下心聲就沒有下一步,

這樣的工作坊討論才會有意義。

如果昨天都是各科的召集人,大家既然說期待這樣做,那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先改變。

B 瞭解,我還在想如還讓這股力量延續下去

A 因為新課綱的改變有兩大塊,一個區塊式課程的鬆綁,校訂課程的研擬,但是這一塊,老師比較沒有感覺,很多老師都認為是行政要處理的。所以我通常先不處理。

另一塊是教學的改變,這塊才是根本,

昨天我先處理這一塊。

B 對,這塊也是最傷腦筋的

先談敎學

A 既然大家都有看到未來趨勢,也想要有自己的理想課堂,透過共同研討的課程,我們持續可以往下走,就有機會看到改變。

B 但現場的老師大部分都將責任歸咎於孩子

所以昨天的引導非常棒

尤其是不會畫畫那一段

(柱子備註:請老師想像一下十年後心中理想的課堂情景,用圖畫畫出來,只能用畫的,很多老師都說太久沒有畫畫,難度太高了,但是幾乎都有不一樣的分享)

A 我常常會說,如果研習場合就像一班教室,老師的配合度通常比學生差,更不容易讓大家說話、書寫、分享,我們透過哪寫策略讓大家投入大家認為無聊的課綱文本?

B 還有總綱合作學習

老師蠻有感的

A 如果你下次會議可以讓大家回顧一下,我用了哪些策略?

B 好

昨天晚上有一些參加的老師有大致分享,而且覺得參加的人太少了。

A 或是請教務處有參與的夥伴討論一下昨天的策略,就是後設認知一下,應該就可以知道我們教學如果不改變,很難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願意投入學習。

B 對,昨天就是敎務處的同仁在討論

昨天科召大部分都參加了,感謝柱督埋下的種子

A 也許你們可以將分享給我一份,讓我高興一下。另外五組的海報成果與其他照片如果可以是否也可以傳給我一份留做紀錄。

我找時間再來寫一點紀錄。

B 好,乘這幾天連假,好好記錄

A 因為昨天很忙帶活動,沒空做紀錄,如果可以請同仁幫忙,幫我拍一張張海報,重點是老師書寫的內容,盡量近照,局部照片更好,至少要清楚看到老師寫的字或是畫出來的圖。這樣才是關注於學習者的學習。

講師是否在相片中不重要,重要的事,學員參與討論、工作中的照片。因為我的手機,昨天臨時作為無線基地台讓電腦上網(教室中沒有無線環境),所以完全沒有照片。

學員的海報,可以藉機會張貼出來,讓其他老師也能看到!

就有可能有人會問,我們昨天在做什麼?

老師們為何會這麼配合,能產出這麼多結果?

我們的這一段討論,可以讓校長知道,也可以傳給校長參考。

聊天室對話結束。

==============================================

紀錄這樣的過程,主要是希望讓更多教育同仁理解我們到底如何努力的,也讓更多老師知道同仁們正在做些什麼。

這幾場次的工作坊紀錄,加上最近這兩篇事前準備與事後跟主任的對話(請參考延伸閱讀一篇末),也許可以提供正要協助到校推動新課綱準備的同仁一些參考。

課程與教學的改變,當然很難透過一場次的研習就能達標,但是只要往前走了,研習或是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讓更多學員(學生)願意投入投入學習,在學習過程中有互動、反思、分享、回饋,保持一定的樂趣,應該會讓學習更有意義,距離素養導向的教學應該就不遠了!


延伸閱讀:

1.我們的孩子為何會選擇放棄?~(學校課發會委員對於新課綱的功課)

2.其他課程發展紀錄請參考目錄內文章:學校課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