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學習課程與主題規劃??(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三))

 

P_20170818_110242

這是我們教務主任新課綱課程工作坊第二天(8/18)進度,

也進入此工作坊的兩個核心目標:

彈性學習課程規劃、跨領域課程設計如何著手?

議題設定與主題規劃如何進行?

有關第一天(8/17)的成果可以參考下面兩篇已分享的內容,會比較清楚我們進行的過程

1.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一)

2.學校的學生圖像如何描繪?(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二))

 

[@more@]

 

協作團隊

主講:藍偉瑩主任

協作夥伴:廖俞雲課督、李鳳華課督、鐘文傑主任、朱元隆老師 、詹青蓉老師

記錄:王玲琬課督  我

彈性學習課程架構?

學校針對課程發展的工作其實不用多,但課程之間要有互相連結卻是首要的工作,課程領導人如何藉由閱讀課綱(總綱或領綱)的過程,賦予自己或是學校的意義,描繪出理想圖像(針對學校、老師、學生),理解學校的起點在那裡理,是否有些多了,有些尚不足,才不會把焦點都放在升學考慮上,各領域老師間如何相互支持更是重要,當學校產生共同的目標後,升學才不會成為唯一的目的。

我們針對幾個重點架構,直接閱讀後討論,例如彈性課程可以區分為四大類,

其中全校與班群活動 ,例如運動會、社團活動等進到學校的想像後,困難度將有所不同。

大校班級人數多,不同年級安排週會專題講座就希望能夠三年有不同的演講,進行有層次的演講安排,越高年級,層次越高。

小校思維與挑戰就不同,很可能一個專題講座就是三年的學生一同參與。

對於各處室安排的同仁而言,怎麼辦?

演講完真的有效嗎?

是不是還有更理想的做法協助老師?

南崗-690x517@2x

(圖片來源 https://www.lcf.org.tw/archives/1869  國中週會演講宣導活動  )

回到學習主體學生身上,這樣的週會演講或是宣導對於學習真的會發生有效學習嗎?

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各式法定教育議題宣導行政需求,拍照留底座成果的行政工作,對於大部分孩子而言,可能又是一堂無聊的週會演講而已!

讓週會與班會更有效?

大部分都能理解,如果沒有反思的過程,學習活動很難有效,這時候搭配班會課的討論,反思與分享回饋後,未來學生可以針對週會講座的一提可以怎麼做到或是個別想法,也許就會不同!

這時,班會課就不只是學務處安排好即可,在考慮類似的講座或活動安排時,也許配合學生圖像的需求,就能取得更大的共識!

除了升學考試,還有哪些重要的事要做?

除了升學以外的共識,就直接分領域或彈性課程時數,就容易會產生爭奪,各領域間撕裂就會產生,所以先處理共識,學生圖像描繪,更大的理想出現後,比較容易處理彈性時數。

當學生的適性需求出現後,再去思考如何做到與實踐的歷程?

這需要大家一段時間去談共識,學生圖像,如何實踐,分年級目標,學校活動就會有目的性,這時國中在彈性學習整合規劃上的需求比較容易起來,跨領域課程就有需求,而九年級的複習就可能以如何運用為主,整合領域學習,不是只有知識面的複習,導致更大比率的講述、考試,讓落後的學生更索然無味。

當班會、社團、 週會(全校性活動)優先處理,必要的全校性比賽、國三技藝教育等一併思考,最後約只剩2~3節彈性學習課程需要仔細思考,如何進行規劃呢?

應該可以簡略區分為三大類:

一、全校學生都要的校訂必修是什麼?

可能是普遍需要的,例如閱讀理解,全校都開。

二、學生需要個別需求?

例如自然探究(科學探究、科展製作),服務學習,整合學科知識的主體統整課程,技藝教育,以學科為主的另類補救教學(可以不同的學習內容或策略導入),主題製作(發明展、maker專題製作)。

三、跨領域課程?

試圖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真的問題,沒有明顯學科邊界,解決真實問題,資優班或資優課程的延伸,永續環境與食農教育。

如果先以以七八年級為主,四個學期,每週3節,就會有12節(學分)可以規劃,

如何進行學習議題設定?

議題設定可以學生未來需求的相關主題,例如全球議題、服務學習、社區營造等專題。

當然有以學生能力為基底的課程延伸,例如語文的表達能力、科學探究等,就可以與學生優勢能力發展結合,大家應該就很容易連結是否與語文競賽、科展、發明展等選手培育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培訓時占用其他科學習時間,也可以長期培育學生有興趣的項目,拔尖課程的內涵,應以加深加廣為主,以跨展學生視野,在宜蘭地區,應該沒有超進度的需求,重點在發展學生的優勢與拓展學習觸角。

對於其他學科學習較弱勢學生而言,當然也就可以利用這些時間,進行強化或是提供其他學習機會,以協助學習動機提升。

適性選修 & 充實加強

當整體課程規劃思考到兼顧所有學生的需求,課程規劃就會到學生圖像,如何被培養?學校圖像與學生圖像就比較趨近於可實踐的圖像。

因應的學生學習的需求,彈性學習課程的規劃的彈性也會被充分運用,過去在一般領域的教學中,全校統一進度、同一班同一教材、統一學習模式、修習同一內容的課堂風景,將有更多彈性可能,國中小教學現場出現適性選修,類似目前各國中實施的多元社團選修的彈性課程規劃,將有可能具體呈現。

動手進行規劃課程

產生學生圖像後,如何有計畫的培養?

分年級學期,每學期3節,要放哪些類別的課(課程規劃)?

工作到這裡,很多老師都卡關了!!

對於現場同仁而言,由於比較沒有組織課程的經驗,很少按目標去設定課程,更沒有劃分階層的習慣,如何將要達成的目的依程度難易度劃分層級,對老師來說有點困難。

透過團隊的協助,協助同仁分類後,將學生圖像(第一層)編號,課程類別可以依課綱有關彈性課程內含分四類。再逐一發展出四學期的課程大要:

以凱旋國中為例

image

(王玲琬課督製表)

任務有點困難,需要不斷來回確認,反覆思考:

第一天學校所寫出來的學生圖像要分配在哪些年度執行?

利用甚麼課程來上課?

也就是將基本課程架構表列出來!

其中的工作表格如何進行呢?現場有幾個工作表格提供分享:

 

另外一種表示(凱中的表格可參考)

工作過程中,透過架構引導,協助參與同仁應以帶狀性的課程規劃思考,不斷回到學生圖像思考,不要流於點狀活動。

過去常以單一活動的拼盤學期活動,大家可以透過本任務,由學習圖像中討論出軸心,分類命名後的第一層圖像與後續的課程進行關聯。

例如實現自我的特質(下圖),後續的課程規劃,可能就是如何協助學生能具有實現自我的特質?需要配合的課程規劃又如何?在那些年級(時間)實施?是否與領域的學習活動連結?

專業領導的機會稍縱即逝?

在學校中,行政同仁如何與老師們一同梳理學生的發展脈絡與訂定彈性課程的主軸線,開課的需求如何與學生圖像結合,並且與領域的學習內涵連結,在過程中持續修正學生圖像或是課程規劃的歷程,是與老師討論的基礎,也是產生未來共識的基礎工作,可以全校一起來,也可以組成核心小組一起工作。

這個工作坊教務主任雖然是要角,我們特別邀請校長有空也可以一起來(現場來了幾位校長全程參與),但也有部分主任沒有參與(可能有其他公務),在共識產生的過程中,校長與主任如果沒有全程參與是非常可惜的事,如果在同仁努力的結果出爐後,由於未能全程參與的誤解,校長或是主任還有一些負面的評論出現,對於學校的領導更會是大傷,這是個人這幾年協助學校進行課程工作坊的現場觀察心得,也建議在學校發展課程歷程中,校長與主任等行政領導同仁一定要想辦法加入!

如同上一篇所言,課程工作坊也是共識營,如何在課程研討中,在現有課程中找出一條軸線,促進更多老師參與討論,預想學生將來面臨的未來,我們又要如何幫孩子準備,不論是理解大趨勢或升學制度、考試內涵如何改變,都會與為何要實施新課綱,學校為什麼要進行課程變革有關!

大家在推動新課程的必要性與理解上的差距就有機會拉近,只要啟動了類似的討論,就會有往前走的動力,改變就有可能。

成果分享

簡要分享同仁工作的成果,有出乎意料之外成果,也有意料中需要協助的夥伴!

這是凱旋國中(下圖)非常棒的分享,也已經做到下一個階段的作業了!!

東光國中也很棒

問題解決能力,東光學,這兩個模組課程很棒!個人非常喜歡。

國華國中只有兩位夥伴,未來也值得期待!

南澳高中 很棒,後來發展的內涵更值得期待!

OO國中 ,還在學科泥沼中奮戰!

階段任務完成後,讓兩組(學校)的老師互相分享,

怎麼用調整方式,逐步協助課程完整性,由一堂課開始,對話是必要的,隨著時間的累積,因為老師的改變就可能逐步完整;如果沒有認真思考過,可能就是校長說了算,但是老師不認同,又沒有成效,只是做完就好,也可能是部分考科的意見,就算目前成效不太好,還是繼續下去,如何運用全校的力量幫助更多孩子成功,讓更多孩子願意投入學習,一定是大家共同面對的課題,如果有機會由彈性課程規畫開始,就是新課綱實施成功的關鍵一里路。

如何進入跨領域課程的設計思考?

跨領域課程應該在學校地圖中,有一席之地,由於學生面臨的問題,或是面臨問題後的反應常常與老師想像的不一樣,除了課綱議題、素養指標外,如何與與生活連結、社會議題等,都會是跨領域課程的重要內涵,想要培養孩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更全面的能力且能夠產生學習遷移的課程與學習設計,是跨領域課程的設計思考的核心。

協作團隊利用一個影片讓老師思考,然後選擇要設計的跨領域課程,以永續為主題,設定議題,訂出課程名稱,也要考慮每週幾節(學期共幾節)時間,這些課程的背後思考,應該都要與永續這個主題有關。

任務:

  1. 每人拿三張,寫下預定進行的主題,

  2. 背後以永續為主軸,將可能的內容或是活動,可以進行的單元主題名稱。

  3. 三張是可以串起來,每個主題預定可以進行多少節。

  4. 等所有人都完成後,在進行分類,統整,再進行彙整。

小組題活動的便利貼分類後,上一層的綜合主題就浮現。

 

由於大家分享的課程主題很多,如何在短時間內取得共識,點點貼就是很好的工具,每人只能選擇3個(每一個貼上一點,也許可以多分一些,更多主題不易被忽略,不然不容易選出來),選出個人覺得重要的,而且可以串起來,可以說的故事,可以發展的東西。

 訂出大主題

分類後,訂出三個學習主題,各選出一個大家認為最重要的三個次主題,並且讓三個主題有脈絡的連結,排列順序。

每人再選一個不可能做到的(或是找一個還可以做的),說出這三張,如何講成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脈絡如何?

壯圍國中這一組的最終結果!

第二天(8/18)上午工作坊課程結束,休息用餐。

下午的收尾工作,精彩可期,留待下一篇完結!


延伸閱讀:

第一天的工作成果:

  1. 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一)
  2. 學校的學生圖像如何描繪?(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