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初探(一)

image

期末與暑假之前都是幫別人辦研習,真正全程參與的第一場研習終於可以好好參與,兩天的研習雖然還是很擔心無法全程參與,但能夠先把第一天研習紀錄速記完成還是相關高興。

如何進行跨領域主題統整是新課綱的重要挑戰,對於現場老師而言,如何協助大家一起努力,進行專業對話與課程設計更是重要課題。

這是今天的簡要速記,

關於素養導向教學如何進行?

如何進行跨領域主題教學設計的工作坊?

如何將核心問題導入教學活動的工作坊?

這次特別感謝陳佩英教授與整個ASK團隊(Attitude態度、Skills技能、Knowledge知識)國高中老師群的協助,我當打雜並當記錄第一天的活動情形,時間有限,就以相片串聯整個活動進行!

[@more@]

 

check in 破冰

與夥伴分享自己的學習風格開始吧!

請用顏色 表示 自己的學習風格,然後跟夥伴分享自己的學習風格,然後去找其他人分享,收集更多學員的顏色,以便互相認識!

我是 柱子 顏色 是 綠色   代表 我很想持續的學習。

啟動兩天的學習

請學員選擇一張圖片,代表今天的心情,然後跟大家分享為什麼自己選擇這一張?

image

持續學習,往上突破!

我一眼就中意這張。
每次的學習都像是在幽暗的地道中前進,透過學習,讓自己冉冉上升,逐步突破重圍!

什麼Fu?

每人 30秒分享,分享自己對學習的期待!

然後與同組夥伴合作,將所選出的這五張圖, 串聯成有意義的故事。

這是我們的故事:

帶著好奇與希望努力學習,走出長長隧道,飛到廣闊的天空,航向遼闊的大海,就會到到彩色的未來!

各組分享自己的故事,不要忘記給一個標題:

過程中可以回顧一下,看到圖,有幾組會卡了很久,如何轉出來的?

你們是如何轉出來的?如何在過程中找到新的發想,讓全組走出來的?

這些可能的發想、每一個貢獻的建議,都對串聯故事的產生重要價值。

訂定學習公約

為了讓兩天的功課可以順利,大家一起來訂定學習公約。

除了團隊提供的以外,還有哪些公約有助於大家學習?變成大家的學習默契呢?

還有什麼學習默契?

我們是鼓勵

把各組新增所有的公約寫在公約上,

海洋垃圾

第一道主菜上桌,廢棄垃圾(塑膠)如何造成海洋生態浩劫?

先看一遍影片,再看第二遍。

紀錄一下,你看到什麼?

整個影片的表現如下

海洋的美好

海洋垃圾的影響

生物悲歌

海洋垃圾如何形成

漂浮多久?

塑膠回收情形

如何減少海洋垃圾

行動與呼籲

以孩子的行動結尾

ORID 焦點討論

(ORID介紹請點選參考前文)

請老師用ORID  討論策略讓老師們的練習(由於這一組講師沒有提醒,不過老師們還有很快就掌握討論節奏了)

看到什麼?有什麼感覺?有什麼詮釋?未來有哪些行動?

圍一個圈圈,輪著說  ORID

海洋垃圾的問題?

印象深刻的畫面?有什麼感受?

聯想一下可能的原因?

兩人一組,思考,影片中出現那些重要問題?值得探究?

兩人,說出一個可以探究的問題?

塑膠微粒?

回歸到學習?

如何減少?

如何喚醒意識?

造成議題背後的原因?

政策執行力的問題、產業發展改變、教育議題、沒有切身之痛

至少寫10個以上內涵或是議題,值得學生一起討論的?

讓學員書寫ㄧ到五幾乎都是慣性的結果,第六個以上,才會有創造力。

四人一組,把個別書寫的議題,選出6個可以、最有探究價值的議題,

經濟的問題,……..

要用?不用?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問題?

分組後,選出六個最重要的探究研討議題,我們是第四組。

新聞牆來了

主持老師協助釐清議題內涵,讓老師們一起幫忙補充成可成為議題討論的的內涵,以協助老師們釐清問題與任務設定。

基本議題設定  動詞+疑問句。

我們是第四組,表現很棒!

重新分類 

把同樣的概念歸類在一起  然後命名!

作為下一階段統整活動大主題,下面的議題就可以發展成次主題任務或提問了!

命名

幾張圖間的概念,統整成可探討的議題

重新選擇組別

我被同學們選擇當這一組,政策研討,將是第二天的功課。

艱鉅的挑戰可以作為重要關注的問題。

可做為跨科統整的議題

接下來由佩英老師協助釐清素養導向的課程與世界趨勢。

聯合國 2030年17個 可以檢測的重大課題

可以作為跨科的議題,如何與三面九項的連結

知識 技能 認知  ,ASK

由各科的認知而後行,態度培養,才能有持續力

改變的來源,學生與老師的自覺是重點

我是誰?

我在意什麼?

是價值與自尊的源頭是系統思考的開始。

外界環境迅速變化,如何面對陌生與挑戰,需要好奇與勇氣!

鍛鍊孩子的恢復能力,持續鍛鍊的能力,也是品格力的重要方向!

培養孩子自我規劃、自我監控、自我學習、自我調適的能力,進行學習計畫,再與其他人一起學習,成為學習共同體的發展,並實踐、應用是為了固着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將是同等的重要,

實作與探究,是培養孩子的能力重要策略,但並不是所有課程都要素養教學,直接教學法也是必要,尤其在有限的時間內,如何整合成多元的教學策略,決不是全無或全有的選擇。

國中小也許就由一個時數來處理也很好,好好做一兩個主題課程也很棒!

課程全觀

以樹為例,

樹根 基本能力

課程是樹幹

各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可能探討的課題

第三層 就是議題

image

交錯之間,探討內容就可能貫穿各學科內容。

北政國中的食農教育校本課程為例,

七年級 基礎課程

跨領域課程 八年級延伸課程 互動課程越來越多

九年級 擴大到共好,社會關懷面

image

整體課程,內容統整,層次堆疊,變成整體校訂課程的血肉!

核心問題

核心素養,學習內容與表現如何處理。

議題或現象如何轉換到課堂,

以海洋垃圾為現象,如何劃定研討的範圍?

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問核心問題?

學習目標要如何轉成動詞為關鍵?

動詞決定學生最後的產出與結果。

設定好學習結果,以終為始的概念來設計教學設計UBD,表現任務最後以綜整性設計,讓各科可以加進來,就會是比較好的核心問題!

課程架構,以全觀的視角觀之,單元主題內容也應該有設計各個檢核點。

主題與現象選擇、準備將比較花時間,課程評鑑則是老師自我學習與自我監控的歷程!

下午課程開始了

醒腦時間開始,大家一起動一動!

核心問題開始了

您會提出什麼問題?

一個問題,一張便條貼

寫出一個教學單元中,您會問的所有問題?

問題就是問號結尾的問題?

不要只有概念,那並不是好問題?

這是好問題嗎?

核心問題

是最關鍵問題!

是 marrow. 骨髓,可以造就出探究的問題!

吸引式問題   引起動機

誘答式問題  資料檢索用 

引導式問題  引導到正確答案的問題

核心問題  可以延伸探究的議題,製造出探究的血液,讓學生去探究的問題,可以讓孩子不斷思考,培養出價值與態度!

用四個向限分類寫出的問題,釐清平時如何問問題,提出的問題有沒有核心問題?

貼到象限上,分享給大家

分類到象限上?

核心問題是可以不斷提問的問題!

看看自己的問題,偏向哪一類問題

需要加哪些內涵,才會變成核心問題?

分享一下您的發現!

這裡是大魔王,老師們常常因為無法明確知道問題類型的定義,導致分類困難。

核心問題而不是拼盤式的問題

是讓學生學習到知識,培養出態度,整合能力。

核心問題的七個特徵

  1. 開放性問題
  2. 能刺激思考和挑戰心智  會有挑戰,爭辯
  3. 需要高層次思考 
  4. 是學科領域裡很重要,可遷移應用的想法
  5. 引發另外的問題
  6. 要求支持證據和正當理由
  7. 隨著學習發展時間重複出現

提問的種種聯想

由what when who how

相同 相異 我如何得知?

小組任務

1.小組挑兩個適合修改成核心問題的便利貼

2.改寫時,至少符合三個核心問題特徵,

3.修改前,修改後,互相標示在不同顏色紙上

上 修改前

下 修改後

各組非常強大的討論結果

夢想如何達成是一輩子反覆出現的總括性問題。

除法是在處理分配的問題。除法的本質是處理分配。

回到學科本質時,為什麼要學習這個科目,這個科目是為了解決問題或是促進成長,將比較容易協助老師找到核心問題。

image

焦點問題可以協助學生聚焦,

總括性問題比較能夠清楚與發展性,

兩者都可以成為核心問題。

科學史或是數學發展史出發,很容易找出核心核心問題,

焦點式的問題或是總括式的問題,可以依據學科與單元屬性來處理!

數學是解決世紀問題的科目,所以可以回到數學發展的問題,應該就可以比較容易處理與找出核心問題!

文學品嚐或是文字的提煉的不同學習需求,當學習目標不同,就可能有不同的核心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貼近學生細膩情感的需求。

都市化的結果,會有哪些影響?

核心問題不要文謅謅的語言,要能夠吸引學生探究,所以老師的意圖不要太明顯。

雖然開放性問題,不容易聚焦,但是如果有具體概念在其中,就比較不會離題。

總括性的問題,可以比較容易帶出整體概念性。

焦點式比較接近學科或是單元,比較聚焦,學生容易掌握。

學科屬性不同,例如語文會有影響不同觀點討論,科學數學有部分跟程序或是後設認知有關,不同學科核心問題,會很大不同,語文類科可能需要接很多梯子,才有辦法協助學生解決核心問題

check out

下課了,再圍個圈圈,

用三個字,分享一下今天的心得! 

大家都很努力!

講師們更棒,我很幸運可以留下來,參與大家的課後檢討會!

image

我今天話太多,被舉了兩張黃牌,還好明天可以繼續參加,沒有被趕出場,其他的老師們表現得實在是太好了!

明天是四天工作坊的最後一天,要正面對決了,

大家加油了!


延伸閱讀:

第二天的紀錄:

跨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初探(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