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自由人,讓天賦發光!

book (1)

(圖片來源  天下文化)

「當孩子準備好成為一個全人,就有能力去面對他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問題。」

                                                                                                                             ~嚴長壽

文章標題是最近到一所學校分享的主題,也是這所學校的願景!

最近『讓天賦自由』作者Ken Rabinson在台灣又有新的譯作出版,很榮幸被『天下文化」邀請撰寫網路推薦文,整理一下最近的工作分享,用比較完整的篇幅說明個人想法。

[@more@]

台灣教育改革正走在十字路口上,不管誰是中央或是地方主政者,都花了很多時間在清理過去,並試圖在改革的過程中平衡各方利益,不斷出現在最近幾個敏感議題互相衝撞過程中,而這幾年翻轉教育風潮推動下,培育未來公民為核心,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思維變革,則漸露曙光。

以基層老師為主的草根性改革與實驗教育三法發布以後,建構出更多有創造力學校的機會大大提升。實驗三法通過後,各縣市積極推動學校實驗教育方案,不管是公辦民營、委託私人經營、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或是在家自學等,除了因應偏鄉小校的教學翻轉與創新教學機會外,都在試圖提供更大的彈性,目標即是打造出更有創意與優質的學習組織。

但一般公立學校的挑戰仍難艱鉅,尤其是少子化浪潮下,如何由教學與評量的變革開始,帶領整體課程改變,以更深入的觀察去理解學生如何學習,提供更多個別化(或是差異化)的學習機會,重建學校,打造能提供學生多元發展的學習組織,將是所有關心教育夥伴們的挑戰,但是回歸到教育本質,其實就是『培育更多有創意的自由人』,學生對於未來生活,為自己的人生,訂定目標與方向而努力投入學習。過程中,如何決定教學素材,如何理解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提供探究與體驗探索機會,有機會在不同場合分享一些想法,集合起來提供一些朋友參考。

問題一:全校可以一起掛反核旗嗎?

這是國小校長的提問。

如果學校老師在校務會議或是正式會議提議,要把下面的反核旗幟掛在每一班班上布告欄或是學校顯眼的地方,可以嗎?

反核

面對校長同仁的問題,通常先不會直接給我的觀點或是建議,而是要問老師為什麼要如此打算?

任何的宗教與單一議題觀點或是象徵(旗幟、口號、標語),是否適合片面於國小教室中出現?

其他老師或家長反對時,學校如何準備因應之道?

在課堂中,我們有責任提供更多思辨的機會,尤其是生活中針對有爭議的議題(有爭議才是議題),這是提供學生獨立思考的最佳材料與時機,核廢料、核災的問題,台灣的能源政策與未來發展,為什麼要使用核能,誰能決定要不要使用核能,不同執政者的觀點差異,對於學生而言同等重要,而單一觀點對於學生的學習可能有害,普世價值更值得思辨與禁得起批判。

不是因為我贊成反核或是使用核能,也跟個人對於核能使用的意識型態也沒有關係(對於核能我一樣有清楚的態度),我們應該有更高的願景,唯有透過不同觀點的論述與反思的機會,才有助讓學生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複雜性,擴大孩子的世界觀,建構學生自我價值觀。

所以,我的答案其實很明確,如果是特定的課堂或教學活動,應尊重老師的安排,但是如果是長期的懸掛,變成全班性或是全校的象徵,個人就認為不合適。如果真要在特定時間與空間掛上反核旗,也請提供足夠的訊息讓學生去思辨與探究其中的差異。

問題二:真不知道要學這些幹嘛?

好友傳來一份國中寶貝兒子的學習札記(下圖),當國小老師的老爸有點困擾, 好友們您會給什麼答案?

為什麼要學中國地理

我把問題丟給臉書的好友,好友們的回應也很快速又有趣(避免困擾先姑隱其名)。

好友們的答案

  • 我高中時想以後長大環遊世界時可用到就認真背!
  •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熟悉對岸,攻無不勝。
    嘻嘻~
    文字遊戲在課本,真實體驗在個人。
  • 掌握全球最大的市場資訊,「返工(商)」大陸…
  • 課本只是一個素材,孩子,你可以發現中國只是世界其中一個地方,那麼這片大陸地是世界的縮影,你看到了什麼?
  • 中國的地理應該可以算是一個過渡,從地形來看,他從原本台灣的五大地形(應該是五啦)追加了高原、相應的氣候(ex:高地氣候)、以及地貌(溶蝕),還有較貼近我們的環境問題(沙塵暴),算是一個補充包,而且後來我們也會上到東北亞、東南亞……等地,最後拓展到全世界,循序漸進吧。省、市的名稱及位置其實相對不那麼重要,因為地圖裡都有,只是有記的話(我自己是這樣想啦)在了解文化和特產品的時候會比較容易連結,例如藏族的飲食習慣衣著、新疆的瓜果之鄉、東北的三寶、草原鋼城包頭之類的,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也小有裨益吧。
  • 重點在最後一句"而且還要考試"。只要有考試,學生就不喜歡。歷史老師教台灣歷史,學生回答"台灣有歷史嗎"?
  • 不少人以後都可能去大陸當台商吧,適度的了解是需要的~
  • 要去賺他們的扣扣啊!
  • 如果是美國的地理會抱怨嗎?

我的答案公布:隔壁這個大國,有可能是威脅,有時也是機會,應該好好認識!
(備註:威脅在哪裡?機會是什麼?就留給他們去思考!)

內容為主的教學越來越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只有直接教學法(講授)加上考試的過程更是令學生難耐,每一位教育同仁是否能夠提供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的機會,探究的提問、討論可能就是必要的教學能力,也許限於課堂時間無法深究,但是對於學生動機的維持與提高應該比較有幫助。關於敏感內容所要傳達的國族意識,如果由生活中出發,透過思辨的歷程去解決,老師所要提供的材料與選擇,真正想要培養作為自由人的教育目標,刪除那些內容或是新增那些內容,應該就是現場老師比較容易決定的事了!

國中小的課程更是應該如此,與生活結合,以培養生活能力的文化回應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策略。台灣的教育現場近年來保有相當的多元文化包容力,很多學校同仁有良好的敏感度,在中小學的校園中有高的共識,就是對於學校不適合有過多特定意識、宗教思想介入公立學校的教學中,多元包容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多元文化才是我們的責任。

最近讀到的一篇文章更是值得參考,對於歷史或是台灣定位的爭論,如果回到學習者本位來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為世界公民,讓他們面對未來的變化做好準備,現在課綱爭議處理的方式可能就有不同的做法。(請參考延伸閱讀   花亦芬教授 / 別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 – 以「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台灣的教育)

問題三:選哪所學校好?

在升學考試的季節中,到底選擇哪一所學校比較理想一直是學生與家長最大的難題。

對於未來,嘴巴說希望學生都能適性發展,但是在學校整體課程對於孩子的未來選擇,一方面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由思考,不受框架限制,有能力自我決定未來如何決定,但是我們是否能提供必要的探索活動,不管是個人生涯或是公共事務其實都太少了,除了考試以外,各領域教學正常化是提供學生探索的基本需求,過去也許不足,但希望未來我們可以努力不懈的是提供更多的探索機會與培養孩子探究的能力,認識自己也能夠為自己的未來設定比較清楚的目標,期望他們未來可以成為有創意的自由人。

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獨立思考,學會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需要在孩子學習歷程中不斷出現,才能培養孩子做決定的勇氣與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前幾週陪自家吳小弟到台中、台北參加技職科大的甄選面試,

三年前考基測前, 他自己決定要直接參加免試選擇高工。
三年來,常常問他, 會不會後悔讀高職?
如有有機會重選,還是會選一樣的科嗎?
他的回答總是堅定:為什麼要後悔?
一直以來在老師眼中不是頂尖的學生,

三年後,統測的結果高過個人預期,也有面試評價很好的學校機會。
準備備審、查資料,選學校跟三年前一樣,
都是自己來,也更難有插手餘地,
不管結果如何,是否能夠錄取目標學校,

高中是一個階段,到了大學又是重新開始,
人生真正的考場其實從來就不在學校,而是出了校門以後。
讓孩子選他所愛,愛他所選,

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協助他找到自己的天命所在!

教育是通往自由的大門,讓天賦發光

     個人協助辦理十二年國教的相關業務,其中有一項任務是有機會受邀到國中,與老師、家長們分享政策目標與個人想法,讓天賦自由,如何協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天賦,讓天賦發光,學校提供多少機會讓學生去探索,找到自己天命的機會,多元教學與多元評量不應該是口號。在可能的情形下,應該創造出各種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去探索,或是協助他探索,體驗、嘗試各種可能的學習機會,是所有學校同仁、家長的共同責任,單一價值與線性選擇生涯的策略,越來越不適用於現場教學與學生未來的需求。    

       我們應該打造更多創意學校(或是學習組織),讓孩子們的天賦發光,培育更多有創意的自由人,將是所有關心教育的夥伴們持續的挑戰!

       未來的人才需求趨勢與以素養為核心的教學改變,在過去這幾年翻轉教育風潮推動下,草根性的教育改革也產生出更多的可能,並奠定一定的基礎,加上實驗教育三法發布以後,將提供更多建構有創造力學校的機會。

         但是,一般公立學校現場,如何在教學與評量的變革中,讓孩子的天賦自由,讓每一位學生(或是大人)在學習的歷程中找到方法讓天賦發光,仍是困難重重。關於如何重建學校,讓學校(或是學習組織)是提供學生機會的地方,Ken Rabinson 繼前兩本巨作『讓天賦自由』、『尋找天賦之路』後,最近在台灣的新作『讓天賦發光』則提供了系統性的思考線索,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書中提到的幾個重要場景,諸如以學生的學習改革,教學與評量的翻轉行動,師生學習共同體(學習社群),行動學習的導入,可汗學院(均一教育平台)與MOOC的推動,華德福教育與各種型態的實驗教育發展,個人很榮幸能參與中,與宜蘭的教育夥伴共同奮鬥,並漸漸看到一些前導型的成果,更期望未來在不同的角落,有更多的學校及老師,透過自我修練能讓更多的學生天賦發光,這樣的教育不但是學生個人通往自由的大門,也是整個社會、國家的未來,更對於在教學現場或是中小學學校外,致力於翻轉學校教育的所有夥伴,致上最高的敬意。


個人在『天下文化』的原推薦文:

提供孩子更多個別化的多元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

花亦芬 / 別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 – 以「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台灣的教育
引自歷史學柑仔店(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5/07/別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 –以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台灣的教育.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