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中會考結果分享,學校老師可以關注的點是什麼?

大型測驗的問題,

學力監控的角度,測驗工具本身,含施測時間、試題本身的一些問題,結果分析與詮釋,應用。

一個是工具面:測驗工具本身,測驗工具的目的性

一個是對人或是組織:對老師、對學生、對學校

頂新案的反思,一切以獲利為取向,財務報表化的結果,對於績效的負面影響

一、教育會考的主要目的:學力監控。(測驗面向)

二、延伸到教學面向,教學成效的檢核,教學改進的策略,會向教學診斷的向度趨近。

三、學校評量的影響,兩個部分:

1. 正面影響:引導學校評量與教學的改進,讓學校的教學與評量的連結,老師教學重點的掌握可以提升。

2. 負面影響:窄化學校老師評量與教學的視野,不利於多元評量的實施。

 

四、會考資料提供的對象:

團體:縣市、學校。

個人:學生個人成績

因應學力監控的需求,以團體的資料型式,提供相關單位握為後續教學政策參考。

五、會考資料的型式:

人的表現資料:個人通過率,團體通過率,單題答對率等

工具(題目)的表現資料:難易度,鑑別度等地分析。

這些資料筆就屬於敘述統計部分,現場老師比較沒有感覺。

如何讓老師有感覺,需要將『人+題目』的資料整合分析。

 

關於國中會考學力監控的提醒,應該要加入時間的向度,長期關注,分析。

資料解釋與應用,測驗成果解釋應該以標準參照方式進行較好,不要以常模參照解釋壓力會較低。

對於工具的理解:

1. 評量重點的分析:會考主要考那些概念,重要的內涵有哪些?

2. 針對試題本身的研討,每一試題在測驗什麼樣的能力。

題目重點在測驗什麼?教學上的對應又是什麼?

3. 單一試題與所要評量重點的連結,如何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以達成測驗的要求。

4. 重點試題有哪些?低、中、高學生應該要掌握的部份。以5題為一個基準,去分析學校學生可以(或是老師應該教學學生的部分),每五題為一個單位,進行結構性的分析。

5. 學校針對會考試題,相對應的教學策略,是否需要改變,如何改變,先進行一至兩項的研討,並且實際去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