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們都不願意在研習中發言,怎麼辦呢?

以下是好友們在之前分享文~以課堂研究(Lesson study)為基礎,進行學習社群經營』

翻轉研習,讓老師成為研習的主角,對話討論就很自然了!

我們老師可不見得這麼容易帶喔!別忘了,他們是老師呢!

學生教不好,老師先反省,研習帶不好,講師先看看是否議題設定有問題,帶討論的策略還可以調整,要翻轉研習,變成學習共同體(社群),所有參與者(講師與參與者)一起努力。

如果能逐漸將研習轉變為社群,聚焦在各個領域或議題,效果絕對比大拜拜型的研習活動好!

但是研習現場真的是千奇百怪,我也有碰到挑戰的時候,真的要讓老師發言分享,就要有被挑戰的準備,尤其是有些政策性的研習,或是學校邀約的校本研習(老師不是主動報名的研習活動),通常被挑戰的機會或多或少,有時,還真的是件困難的的事,這也是我個人一直很感謝不斷有機會自我成長,也很配合能夠在很難的場域中,分享自己看法的老師!

有時候自己想想,有機會擔任講師,在現在資訊發達的時代,還真的很難準備,尤其是理論的部分,該講的話,幾乎有更棒的講者講過了,如果參與的老師用一點心,key in 一下講題,網路上的講者PPT或是相關主題的文章,youtube上有大量的演講影片,加上教學經驗與專業上的落差,其實在研習現場,除非是大師級的開示或是對於講者的仰慕,不然對於講師而言,我都覺得真的是很恐怖的事情。

講師唯一的優勢,就是經驗談與實務分享。

但是翻轉研習之一,就是學教翻轉,以參與者為中心的研習型態,講師的經驗談與實務分享,應該只是導入與引發後續對話的基礎。

所以,我的策略通常就是,提供一段實務分享(大部分是自己的,一部分是平時累積的東西)作為導入主題的媒介,所以基本的說明與解釋是必要的歷程。

再來就是分享後的議題設定了,老師研習的可貴之處,不再於講師如何厲害,可以提供精闢的講演,(自己上網查通常也有類似的東西,或是講師曾經在其他地分享過了),而在於現場參與者,因為講師分享的引導所激發出的觀點激盪,這是在網路上看不到的,尤其是一群經驗差異很大的老師,不同觀點的激盪與交會,透過一次次的激盪分享,激發出不同以往的的想法,我認為才是最珍貴的收穫。

一般的研習,通常是上對下的關係,講者以知識提供者的角色提供講座內涵與講者觀點。

但是果對於『學習』重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