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學生圖像如何描繪?(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二)

 

教務主任與組長課程工作坊第一天8/17下午紀錄

持續第一天上午的工作,

(紀錄連結: 新課綱、學生圖像、跨領域統整課程規劃(一) )

下午將進行學生學校學生圖像的描繪,也是這一次研習中,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

如何打造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校本課程,當然需要與未來對於學生圖像的描繪有所關連,形塑學校願景非校長一人之事,每一位老師對於學生未來圖像都有各自的想像與解讀,透過這樣的思考、共創過程,有助於校內共識的凝聚,進而在校訂課程(還有相關潛在課程與活動安排)將會更具方向性,對於學生學習需求的深度與廣度的思考,將不是只有升學考試的學科而已,在下午整個工作歷程中,也真實看到很多珍貴、而動人的畫面。

這一篇,將以參與夥伴們的學習片段圖說我們的同仁如何努力!

[@more@]

協作團隊

主講:藍偉瑩主任,

協作夥伴:廖俞雲課督、李鳳華老師、鐘文傑主任、朱元隆老師詹青蓉老師

記錄:王玲琬課督  我

核心素養如何連結校本情境?

在閱讀三面九項核心素養時,大家心中可能會出現這樣的OS:

這樣的指標,我們的學生能達成嗎?

我們有辦法教他這些嗎?

我們又如何進行這樣的教學?

每一個學校區位、條件差異懸殊,學生需求可能也不大同,如何達成目標的取徑與要達到的目標可能也不同,過去在一統的教科書中,想以套裝課程來解決學校問題的策略幾乎不太可能,如何在彈性的空間裡,創造出符合自己學校學生需求的課程與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投入學習深度與廣度,少子女化以後,家長選校趨勢下,這樣的挑戰只會有增無減。

培育核心素養我們可以做到的是…..?

核心素養對於大部分老師而言,真是太上位、過於抽象,如何在教學現場中實踐,必要的轉化與轉譯工作,在有經驗的協作夥伴協助下,將能更精準掌握到課綱精神,透過開展核心素養以符合學生學習與課程需求的轉化過程中,讓老師們理解未來可能的行動策略,讓課綱文件,變成實踐課程理想的指北針。

任務:轉化核心素養(玲婉課督)

  1. 每一個人選出出其中的一、兩張(例如:J-B1具備運用各類符號表情達意的素養),寫出要達成這樣的素養可以做的一件事。

  2. 寫在便利貼上,寫得越明確具體越好。

  3. 寫完後就同組交換批改,將對方書寫的內容盡量修改的完整。

  4. 再繼續討論適切性,若是書寫的內容還是不夠聚焦,那麼要請對方重新完成。

  5. 修改過程可請輔導員找出其中寫得好的。

  6. 盡可能將九張通通都寫完。

  7. 寫完後貼在第三張白報紙上。利用九宮格的形式貼上,將開展後的貼在原先的素養旁邊。

局部核心素養與可能的學校行動

上面的任務完成,暫時停住喘口氣,把成果保留作為明天跨領域設計的基底,配合學生圖畫描繪完成後,再把兩條主軸線交會。

您的理想學生圖像為何?

課程決定常常取決於我們要把孩子帶往何處,我們的理想學生圖像為何?

不論是一般領域學科的學習,學校儀典活動的安排,學校學習環境、校園文化氛圍營造等校本課程的總和,都會與每一位學校工作夥伴的學生理想圖像有直接關聯,學校總體課程應呼應所繪製的學生圖像,不只是應付升學考試,而是期待與實踐讓更好的教育可以在學生身上開展!

不同的教育階段,當然有不同的階段目的,偉瑩以下圖說明:

(簡報來源  麗山高中 藍偉瑩 主任)

任務:理想學生圖像描繪(玲琬課督紀錄)

情境:未來的想像

這是2030年  想想我們的學生在約莫25歲時應該是甚麼樣子?

任務指引:

  1. 利用五分鐘的時間在白報紙的一角畫出自己所認為的理想學生圖像

  2. 請注意,畫出特質,不是年收入多少,工作是甚麼

  3. 不可以用任何文字來表達,純粹圖像

描繪完成後,說明自己繪製的圖像意義,並由一位夥伴負責記錄,每個人整理自己的紀錄,將內容萃取成至少4個有意義的詞或句,並寫在黃色便利貼上。

分享與紀錄的時刻(玲琬課督紀錄)

將便利貼貼在自己的圖像旁邊如下

第一次分享完後,大家瀏覽結果,討論大家寫出來的內容相同的地方,那些是不同的,那些不那麼重要可以刪除。

第一次分類整理

將類似的想法歸納在一起。

共創時刻來了

請根據上述討論與分類結果,以100個字為上限,書寫你們的學生未來藍圖。

簡短的slogan無法明確的表達學生的真實圖像,請用完整文字寫出大家的期待!

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一組的工作方式有些差異,共同的是先草稿於紙上,可以加快工作時效!

完成了,這是吳沙國中夥伴們的分享,很棒是吧!

更精煉的過程?

上一階段任務完成後,針對學生圖像的文字描述,將緊接著進行更精練的任務。

任務:訪談時間(玲琬課督)

  1. 訪談其他學校夥伴

  2. 找一個不同組的夥伴,分享自己學校的學生圖像,每人八分鐘。

  3. 請為對方的訪談內容作紀錄,越完整越好

  4. 請在訪談的過程中至少追問五次,”這是甚麼意思呢?””可以再多說一些嗎?”

  5. 兩次輪迴,角色互換,重複一次。

  6. 雙方會得到對方幫自己製作的紀錄一份

討論意義在於整理思緒,透過討論讓自己的觀點、想法更具體,讓釐清理解的盲點與提出疑惑,這也是為何課堂需要更的討論活動,讓學生的學習更深入的重要原因。

短時間的學生圖像描繪與具體學生特質書寫,可能還沒有進入更深刻的思考,透過互相的探詢與追問,夥伴的聆聽並協助分享者紀錄,透過不斷的追問(五次),探詢更深的想法。協助分享者釐清與確認更細節的想法。
(以下玲琬課督拍了很多很棒的工作照片,真的捨不得刪太多!)

這個訪談過程,主要可利用不熟悉學校的第三者來協助釐清自己學校的狀況,如果一直在同儕中討論,可能較難找出其中盲點,而透過深入的訪談,也可能把更精準的期待找出來。(玲琬課督)

重新組織命名與開展學生圖像

拿著對方幫忙紀錄的結果,回到小組分享討論結果,圈出頻率最高的的關鍵詞並整理寫出3-5個具體特質,以文字書寫出學生圖像的第一層。

剛剛訪談的內容,有共識的地方(關鍵詞)先提出來,四字訣也可以,

把類似的概念整合在一起,分類後命名就是第一層。

第一層:最高層次,類似自發 互動  共好

第二層:開展學生圖像,第一層下再產出3-5個第二層內涵,這比較具體而容易出現,就是在第一層後面的次主題(也許就是一開始的黃色便利貼內容)

這個活動老師部分會出現困惑,如果我們在訪談前就先做分類,是不是會比較直接呢?

我的理解是訪談後再分類好處:原先老師在寫便利貼時會太過精簡,或是太過籠統,但是因為需要與他人溝通,加上對方的追問,可以增加原先未意識到的關鍵字,回到原來的組別才能在重新發現,大家對於學生須具備的共同特質是甚麼(玲琬課督分享)

最上層(第一層)的學生圖像即將出爐!第二層的內涵也一一浮現

完成後,各組成果分享,以下是凱旋國中本階段的分享。

南澳高中 自信 自律 積極 專業 是同仁最期待的學生特質。

討論過程中,協作夥伴不斷提醒如果有需要調整,就用其他顏色紙張修改覆蓋,協作夥伴的功力在此展露無遺。

回到學校,就可以持續發展更具體內涵。

南澳團隊校長與幾個主任等核心小組已是全員到期,討論出來的內涵,幾乎已經是未來學校可運作的整體學生圖像了。

當然,整個邏輯順序也許需要再思索如何操作,與各個特質之間的串聯,個人覺得「自律 積極 自信 專業」這樣的順序,也許將來更有助課程設計的脈絡與進展!

其他同仁的分享

各組夥伴寫出來的東西,如果將層次分出來,分出第二層、第三層(未來可以持續發展),就能成為課程設計的目標,由其中找到可能的方向,再進行盤點,則整體觀則將更完整。

期待的學生特質與現實的學生印象如何連結的工程?

學生原貌掃描?

當理想的學生圖像浮現後,目前學校的孩子的原貌如何,未來如何透過教育的過程,達到大家心中的理想圖像呢?

任務:學生原貌掃描(玲琬課督紀錄)

  1. 請依據你們的國七學生特質,描述學生的優點與劣勢,每個特質寫一張便利貼並以至少7個字描述清楚。

  2. 請所有老師書寫的內容必須是要很具體,才不至於造成後面很難分類。

  3. 一個人寫3-5張,劣勢 紅色便利貼;優勢 綠色便利貼。

1.將寫出來的便利貼貼在剛才的白報紙上,需要對應到剛才所提出的第一層學生圖像,作為學生的起點行為。

所寫出來的學生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必須與學生圖像產生關聯。

2.是否有不能分類的?

3.是否需要增減?

各組工作的成果陸續成型,如下:

再討論一下,是否有需要增減的部分?

任務:再次現況檢視(玲琬課督紀錄)

1.請依據學生圖像,檢視學校現有的課程(含潛在課程),學生可由那些課程達到?(ps只有少數人在進行的課程不算)

2.請用藍色便利貼寫下,一個課程一張

3.請各組將便利貼的答案貼在圖像表格旁。

這個任務比較具體,夥伴們顯然工作速度快很多了!

工作結束後,也是今天的任務結束。

本日回顧

過去我們對於孩子需求的學習規劃,很多時候不是沒有做而是做白工,教學時間不夠,可能是課程沒有統整的原故,更可能只局限於部分面相,尤其常常聚焦於升學考試科目,或是更窄化只及於考試內容。

整天下來,大部分夥伴發現,升學考科與基本能力當然重要,但我們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這些課程規劃可能有助於學生學習動機的提升,如何協助學校老師因為理解學生特質,規劃最需要的課程,讓學習熱情的延續,更多的是關於品格力、價值方面的陶冶,而不是老師老師想到什麼才教什麼,如此針對學生學習需求的特色課程就可能出現,最後也會對學生學科的學習有幫助。但是如果課程沒有聚焦,老師所做的事沒有辦法提升學生,或是重複的事情不斷的進行,那只會是讓學生學習興趣的耗損,最終讓更多學生從學習中逃走。

第一天課程就此打住了,跨領域課程設計,即將於第二天展開,大家敬請期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