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學們!用心一點,這一段很重要考試一定會考,一定要背下來?抄好了嗎?
B: 同學們!讀完這兩句詩以後,有聞到到雨後樹林的味道嗎?
如果這是兩堂國文課的問題,您希望您的孩子在哪一班?
A:同學們!用心一點,這一段很重要考試一定會考,一定要背下來?抄好了嗎?
B: 同學們!讀完這兩句詩以後,有聞到到雨後樹林的味道嗎?
如果這是兩堂國文課的問題,您希望您的孩子在哪一班?
這是久違的國文課公開課的草繪,感謝深坑國中的安排,讓我們有機會再次到深坑國中看到更精進的公開課。 陳春男校長是認識多年好兄弟,在互惠共學的氛圍中,一次次提供機會給宜蘭的夥伴進行公開課的見習,尤其每次都安排不同領域的老師參與公開課,真是感激不盡。今天的公開課由教務主任陳衍鈴主任親自上陣,特別安排,當然有別於一般規劃,跨校共備,說課者也是共備者,議課帶領人由外校的國小老師協助,議課時連導師都帶過來。
本次公開課是本教學單元的第四堂課,如同很多的公開課一般,觀課者只有一堂課的機會,去認識老師實際上課的樣態,如何透過共同備課的過程是去設計與修正原先教學規劃,一般的觀課者大概很難參與,但今天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分享。
同校的老師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共備,例如沒有發展出同儕討論的氛圍,校內授課老師太少,或是需要外校老師的專業協助等原因,就會採用跨校共備的模式進行。本次就是採用跨校共備的方式進行,共備者是外校老師,說課者就是共備的老師而非授課者,這次說課的林老師,與衍鈴主任的共備討論時間雖然只有幾小時時間,說課過程中對於本單元的說明看來,說課者一定是頂尖的教學者,共備過程應該有很好的激盪,調整了一部分授課者原來的想法,更促發了共備後授課者更好的教學規劃,在準備課的過程中,就讓所有參與者得到成長的機會,這是公開課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雖然因為等待宜蘭的夥伴路程耽擱與校長校務簡介的時間壓縮了說課時間,但是說課者對於整個教學活動的鋪排,課堂上將要開展的活動重點,還是提供了相當清楚的說明,對於讓觀課者與教學者進行連結工作的準備,完成了非常稱職的任務。
教學程序與指導策略
老師為中心的引導與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兩者常在很多老師的教學策略選擇中混淆。授課者與觀課者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點,或是不需太在意『誰』才是中心,反倒應關注是否達成『老師的有效教學』與『學生的有效學習』才是核心。
學生一定需要老師引導,除非是獨立研究,問題為導向的學習(PBL)等自主學習,老師(指導者)的角色成分才會降低,課堂上老師對於討論議題設定、上課節奏安排、學生分享回饋、統整歸納的協助等,無一不是老師要去『引導』或是『主導』。
課中的發展,因應學生的反應與學習成效評估,進行必要的調整,這些動態的掌握,是最難的部分,但今天的課堂課,卻看到相當傑出的示範。本堂公開課對於我來說,是很成功的示範課,如果把它想像成一場乒乓球的對打練習差可比擬,而且是一球發出,多球回擊,並且是來回數回乒乓之聲不絕於耳。老師提問、追問的探究教學策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與聯想的工作做得極佳。
本課選文是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田園的景想是什麼?
深坑有類似的景象嗎?
同學們!讀完這兩句詩以後,有聞到到雨後樹林的味道嗎?
秋天的傍晚景緻如何?溫度呢?
作者如何表現『空』的意象?
對於月光的描繪,『照』與『瀉』所要表現的意境有何不同?
詩中出現的動態畫面如何?
如何去表現『寧靜』的意境?
…………
同學們,可以去想像詩中的畫面?
老師不斷地『提問』,『學生思考、回應』,『師生互動』,『學生討論』,『聆聽』同學的分享,透過探究、對話、啟發、建構和歸納的過程,逐步理解作者王維當時的心境與觀點。教師主要擔任『聆聽、串聯和返回』任務的角色,如何扮演在本堂中表露無疑。
唯一沒有聽到的是,這一段很重要考試一定會考。
(圖1:在高度關注壓力下,綻放笑容的學生)
尤其在最後如何引導學生「發表、聆聽與挑戰難度較高活用的伸展跳躍」的活動中,藉由最後一聯『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的互動、對話,遠景、中景、近景的描繪活動,去展現學生對於王維詩風與整首詩的思想境界的理解,在尋找論據的過程中,去探討王維『詩佛』稱號的由來。
(圖2:課堂中學生對於詩中意象的理解後的討論與實作,來源 陳春男校長臉書)
(圖3:學生對於詩中意象的描繪與分享,來源 陳春男校長臉書)
課堂的細節需要進行仔細的紀錄與描繪方可重現,借助科技設備與觀察者的協助,更可以去挖掘與分享更深的感動。
如果老師們可以深刻的反思,為何在有限的教科書篇幅中要教唐詩,為何要選本詩,除了去領略王維詩中的意象美,更透過層層的引導去促發學生深度思考,進一步去理解意境美外,帶領學生去認識王維。讀詩可以理解作者的靈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靈魂,衍鈴老師純粹以文字的力量,以素樸的教學,沒有動畫,酷炫、華麗的簡報,沒有聲嘶力竭,用溫暖的聲線,加上純文字力量的引導,展現文本教材的重要地位,回歸到國語文教學的核心,回應我們的課堂中,為什麼要教孩子讀詩的疑問。
(圖4 老師上課提供學生的書法作品,沒有找到原圖,參考網拍圖:http://www.zihua01.com/product_detail-0-1134.aspx)
議課的目標之一在協助授課老師,確認學生的學習有沒有成立。
今天的議課安排,分成兩階段,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選擇。觀課者經驗不一,學科領域不一,大家觀課的角度一定不同,透過共同對話,依照事先安排好的觀課組別進行對話,分享觀課紀錄與回饋,是很好的安排,看來多安排幾次公開課,對於學校安排公開課的品質應該也有所助益。
(圖5:觀課者分組議課,等一下還要派人分享報告觀察的學生學習的情形與回饋建議)
議課者帶領者不是校長、授課者,而是安排另一位校外有經驗的國小老師,對於議課時間的掌握與流程安排相當熟悉,跨大合作範圍也是很好的安排。特別是今天授課班導師(英語老師)也有出席,提供了學生學習狀況的說明,有助於觀課者理解課中學生的反應,也對於部分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一些回應,也是很好的安排。
(圖6:議課安排,最前排 左站立者 議課帶領者 中站立者 陳衍鈴主任 右坐者 班導)
課程設計為何如此?教學如何進展?如何協助學生思考?如何讓學生共學?如何帶領學生達成跳躍的目標?
如果實際完成上述任務,學習是否成功,是否達成認知能力的基本層次,是否有機會還會更多學生伸展跳躍?
如果有達成,老師如何達成?
如果沒有,或是部分學生有學習困難,卻沒有在課堂中得到協助,可能是什麼原因?
這些一定是議課討論的重點。
各組老師的回饋與授課老師的回應,大致都很到位就不再贅述。
有一組的回饋老師說,在接近20分鐘以後,才讓學生有分組討論、實作的機會,是不是沒有符合學共的精神,要不要修正?這樣的疑問在不同觀課場合不時出現,是不是沒有符合學共的精神?有沒有參照分組教學的『分組任務』建議進行?是不是要注意?
大部分時間我都不會有特別的說明,通常會反問,一定要什麼規格才是符合學共的精神?沒有學共的精神就不會對學生有幫助嗎?
有人說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是有關於教育哲學的觀點,但也有人說不是只有哲學觀點而已,是關於教學策略實踐的方法,老師專業成長的策略。才疏學淺不管妄加批斷,直覺就是不管是直接講述、合作學習、協同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只要能促進學生認知學習成效與心靈提升,就只有適時、適人的適性選擇而已,不要限縮了老師與學生不同學習的機會。
感謝深坑的夥伴與衍鈴主任,公開課對於授課者而言,內外在壓力一定有,呈現一堂完美的公開課是不可能的任務,有限時間內隨者學生學習的進展,彈性調整教學的節奏本來就是教學的一部分,教學活動設計只是指引的方針規劃而已,衍鈴老師說,原來的教學計畫在備課時已經刪減很多了,真正教學在學生反應與大批觀課者影響下,原來設計的教學結構有點受影響,原設計的重要分享活動無法完成有點可惜,我的回饋是,下節課再讓學生完成就很棒了,時間不足的地方調整一下順序就好,平常的課堂不也是這樣嗎?
回到宜蘭,我們承辦人對我說,課督這堂課的老師課堂真的好棒好令人感動,好多校長說這樣的公開課成長模式真的很棒,以後有機會一定還要帶她出門。更高興的是,我們有校長對我說,回到學校一定要排除困難安排公開課,而且表示,如果沒有老師願意先來,那就由自己先來吧,更是令人感動!
宜蘭沒有大力推學共,試辦教專的學校也不多,但是透過公開課策略去提升老師的專業發展,在多次參與深坑國中的公開課中,我個人的感覺是,不管是不是學習共同體或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試辦學校,兩者之間,似乎距離沒有想像那麼遠,只要有心,一樣可以讓參與的老師共同發展,一起學習,共同成長。
其他關於公開課的分享:
【第一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一)~公開課類型】
【第二篇:關於翻轉教學的公開課,給授課者與觀課者的建議分享(二)~觀課者的視野與記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