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在定期考不進行紙筆測驗,會不會怎麼樣?

        幾天前終於收到新的學年度精進國中小計畫的核定通知,這個計畫是全國各縣市推動教學精進的工作方針,這個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透過整合性的計畫,累積教學實踐的力量,來推動全體學校教育品質提升,以教學品質的精進促進所有學生國民素養的提升,最後才是達到形而上,大家朗朗上口的各種教育願景,但是有時碰到現場實際的最基本問題時,還真的很難回答這個有關老師專業自主的問題。

     標題的問題,就是最近收到的問題之一。

[@more@]

        每年有機會參與重要的政策研討,也看到了每年各縣市都曾有過一個個使命感跟口號式的課程治理政策,但是美麗詞藻的背後,其實常常顯露的都是空洞浮誇的話語,實踐的歷程與實踐的策略,如果無法確實在教學現場實施,使命感跟口號式的課程治理政策只是一本本資料架上的空殼支票。

        老師的專業提升的工作應該永不停止,但是提升什麼?如何提升?是擔任這個課督的工作過程中,不斷被提醒,也看到現場老師在教學工作與班級經營的歷程,遇到的困難與努力的成果,幾乎都與教師專業息息相關。  

問題與回饋

        今天在不同的場合都聽到了教師專業自主的衝突如何處置,現場老師出了幾個有關於學生評量的好問題詢問夥伴:

  1. 學校定期評量次數到底應該幾次,誰來決定?一個學期可不可只有一次定期評量(紙筆評量)就好,不要期末紙筆評量?
  2. 如果學校的課程小組(年級或領域小組)決定的評量方式,個別老師如果不同意時,可不可以不遵守?
  3. 如果老師在定期考不進行紙筆測驗,會不會怎麼樣?
  4. 可不可以不要紙筆評量?紙筆評量的內容是否一定要全校統一?

        基於這都是老師教師專業自主的一部分,如果老師提出上面的要求,縣府或是學校的立場又如何?

        我與瑞珍課督共同感覺與關心的最核心問題是,老師會發出上面的問題,縣府與學校行政同仁是否理解,是老師偷懶不想幫學生評量,還是學校評量實施的機制或是品質太差,老師受不了了,想要有所突破,想要進一步釐清後採主自主提升的行動?

我的疑問與回饋是:

老師教學時可不可以不要進行學生學習的成效評估(就是評量)?

為什要用紙筆評量?紙筆評量的好處與弊病老師有沒有清楚理解,或是試圖提升紙筆評量的品質?

老師如何進行學生的學習成效評估?

老師在什麼樣的時間點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評估?

老師進行學生學習評估時,形式、內容、次數要不要通知學生或家長?

學校行政主管有沒有責任或義務去了解老師如何針對教學成效,進行學生學習成效評估?

 

評量是理解學生學習成效的探針。

      每一次當學校有困難問題時,個人的反應是,透過這些問題,可以互相激盪出提升的動力。學校老師反應紙筆測驗的問題,首先應理解紙筆測驗的好處與限制,如果想要突破提升可以有哪些協助。

         紙筆測驗可以在短時間(一節課)內,將定期教學活動所教過的概念或是想要學生學會的認知能力,透過組合的試題(選擇、是非、簡答、申論、建構反應題)等,快速理解學生的認知情形,批改容易,所花時間較少,是紙筆測驗的優點;但是紙筆測驗當然有他的限制,如果老師教學與評量規劃能力不足,基本內容效度都出有問題,諸如題型的選擇、認知能力、題目量、難度分配等如果規劃不好,不但沒有辦法達成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目標,也時也是老師與學生痛苦與壓力的來源。

        學生成績不好,有時與題目品質不良與老師教不好都有關聯,嚴重一點是,有時老師教得很好、學生學得也很棒,但是考試卻考不好,最近有很多老師奮力進行翻轉教學,學生也在學習中達成目標,但是參加學校的定期考試卻考不好,有一部分可能就是因為評量的內容並未隨者新的教學模式(或是真正的教學目標)而設計,參與翻轉教學的老師反受其害,讓家長、學生、甚至是學校內夥伴,誤以為教學的改變並沒有幫助到學生,反而質疑老師的教學專業。

         問題其實在於一個根本的核心,老師有無專業想清楚或是做出專業的決定與實踐。如果老師能專業的把教學與評量的連結工作做好,因為學校其他老師的不專業的影響想要有所突破,因而能夠清楚地在教學歷程中,進行良好的學習成效評估的規劃、實施,並且具體而清楚地的告知所有關係人(學生、家長、學校行政當局),不管是評量實施的頻率、多元評量方式(不單只有紙筆評量而已)、學習成效評估後的策進作為等,我想大部分教育夥伴都會很高興有這樣專業的老師,為我們在教學現場努力。

         教學過程與結束後,老師一定要進行評量是無庸置疑,選擇適合時機、評量工具是老師專業的表現,如果老師真能說清楚、講明白,教學所想要學生學習的目標,並且能用適切的工具,評估學生學習進展是否達成教學目標,紙筆測驗當然不是唯一選擇。

        老師的教學過程與課程設計,家長常常無從得知,但是老師進行評量過程的工具,不管是紙筆評量的試卷內容,多元評量實施過程的設計、評量規準的規劃,與學生的評量結果表現,卻是學校老師與家長最容易進行連結的部分,也是大部分家長對於老師是否具備專業能力最容易檢視(或是評價)的方式,老師是否具備專業水準,以進行教學與評量專業實踐,常常在此表露無遺。

專業提升 專業實踐   專業自主

         就像不斷有人在質疑老師的課程與教學專業,校長的課程與教學的領導專業,質疑者與回應者應同步理解,專業實踐之道或是專業發展的契機,有時候是就是在有專業理念衝突時,其實就是不斷地在教育工作者的自我反思與社群中發生激盪後,在真實的在教室中實踐與修正,而要專業實踐必定是不斷的專業提升,有專業實踐才有機會談專業自主,有專業實踐的成果,尊重專業與專業自主這件事情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