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教學設計與學生自主學習監控練習~(如何運用均一教育平台公開課課後分享)

      差異化教學(學習)是一般課堂上很難設計的部分,尤其是學生差距越來越大的情形下,如何讓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有所成長,在統一的教材與授課進度上,大部分老師很難施展開來,數位學習平台的好處之一,就在協助老師解決此一困難。均一教育平台對於一般課堂上的基本練習或是講解的影片,可以對學生有基本的滿足,尤其對於一般學生的基本能力需求(特別是對於學習掙扎的學生而言),也可以協助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差異化活動,透過數位平台滿足基本需求,再加上老師可以準備一些高層次的任務,提供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讓更多學生可以投入課堂學習,對於整體的教學成效提升必定有所助益,對於老師而言,學生成效提高,教學職涯的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提高的正循環必定跟著發生。

這篇是在2015/2/16在雲林虎尾國中公開課的課後補充說明。

[@more@]

     因為公開課研習時間通知是9:30開始,遠道的四位台北市的夥伴與嘉義市的夥伴果然先到,其他雲林的夥伴到場時,已經接近正式上課時間(與學生約定好的時間),課前的活動設計說明顯然不足,對於線上學習平台對於老師教學習慣的翻轉,或是學生學習習慣的翻轉,老師運用數位學習平台,所能提供以往課堂上比較不易掌握的學習監控,由於時間關係,課前說明或是課後研討時沒有時間充份說明,就用本篇補充一下。

        對於均一的公開課,之前已經有一些文章分享,在本堂公開課前,台北市的張老師課前天曾經在線上提問說,除了一般在課後補救教學上的運用外,一般課堂如何使用均一,雖然在之前的公開課記錄中試圖導入說明,但是仍然沒有充分的篇幅說清楚,就想藉次提供一點簡要說明。因此這場公開課雖然是帶學生進行導入均一的第一堂課,但是基於對於雲林夥伴的分享需求,順道回應張老師的疑問,個人在教學活動設計上,特別安排一部分的差異化教學活動設計。

         均一(或是大部分的線上學習平台)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提供學生無限次數的自主學習與自我選擇學習的起點,或是經由老師的協助,進行個別化學習進展的規劃就是很好的差異化教學的實踐。因為學生做錯可以無限次重來,學生在作答時,也會比就沒有壓力,因此本次公開課,就有安排三個不同段落的差異化學習的設計安排。

一、以合作學習縮小學生差距:

     導入均一的第一堂課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在於協助所有的學生完成導入均一的基本準備。

     學生的進展在課堂上一定有差異,如何協助所有學生完成必要的準備,是本堂課最基本的課程目標,這個教學目標的達成,當然會有差異化的進展,如何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根據之前在其他學校的經驗,合作學習是縮小學生差距的良方。

這堂課,我提早一小時進到授課教室,又幸運的先遇到學生(這次公開課的學生,由負責寒假回校打掃的班級協助),4個可愛的小女生剛好分配到打掃資訊教室,除了與學生互動聊了一下學習的情形,學校的老師如何協助學生透過網路學習的狀況外,我請兩位學生幫我寫好學生名牌,更特別請一位學生(美靜),協助我理解學生使用電子郵件情,學校已經幫學生申請好gmail信箱,並導入學生的email教學,根據課後訪談,並不是每一個雲林的孩子都有gmail,也就說不是每一位資訊老師,都有幫學生申請好gmail信箱,特別感謝虎中老師的協助。

       這一小段與學生的互動,是協助我理解學生程度的重要時刻,認識學生與理解學生程度是差異化教學的第一步。

  • 三角名牌與合作學習

         學生的三角名牌,上面有學生的名字座號,除方便觀課老師記錄用以外,也是我在課堂上,理解學生學習進度的基本配備,通常我會以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活動,兩人或四人一組,任務完成後就把名牌放在主機上,先完成的同學幫忙旁邊的同學,尤其在資訊教室,很多是電腦操作的問題,一個老師要兼顧到所有學生有點困難,分組合作是基本的教學策略,尤其是一般平台使用技能的教學,學生其實很快就可以上手,互相幫忙是降低學生差異化的重要策略,如果在一般課堂,再訓練幾位大組長(小老師),應該會讓進展更順利,今天我就請美靜同學協助前後的同學(時間關係,只能訓練一位,但就發揮了實質的效用,課後特別看了一下美靜的學習,果然沒看走眼,她也進展的相當好)。

如果學生的名牌在任務下達後,遲遲沒有拿上來,可以請旁邊學生先幫忙看看。如果兩個學生努力了一段時間還無法解決,就是老師要介入的時機了,老師只要掃視一下全班,就可以大略知道學生學習進展的差異與需要協助的點,對於課堂上進度的掌握也有所幫助。

透過名牌的進度掌握與合作學習的策略,讓學生導入平台基本的準備工作幾乎完成,有一位學生的帳號密碼忘記試了一段時間,最後用FB帳登入才成功,對於第一堂課最重要的課程目標,可說已經完成大部分;透過均一平台後端的學習監控,也可以知道有那些學生已經完成任務。

這兩個基本策略應用,現場老師的回饋中也有感受,就說明到此。

二、教學活動中教材與學習活動的差異化設計:

        均一教育平台(或是其他的數位學習平台)的重要功能,在於提供學習者差異化的學習需求,但是老師如何把他設計到教學活動中呢?

        今天,我在學生完成學生平台註冊、基本熟悉平台的操作、影片、學習單元編排、搜尋等基本任務完成後,在最後約15分鐘的課堂中,設計了一小段數學的差異化學習的活動。差異化教學設計,核心在於因應學生的能力,進行活動設計,均一的平台功能,可以讓學生選擇從哪裡開始,所以今天的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平台上的數學影片與練習題目進行講解。就讓學生自己選擇,我只是提供選擇的點而已。

        因為學生初次見面不熟悉真正程度,特別提供了三個不同的數學進展,一個特別提前到七上第一章單元『負數的加與減』,另外兩個就是原班老師目前進行的『解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小單元,『補簡化式子,兩個變數去括號的合併』與『解二元一次方程式~代入消去法』。

         班導吳老師目前的進度在代入消去法,個人設計的三個部分,每一部分都只要完成2題即可。我選的這三個單元目的就是因為是第一堂課,不同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進展,所以讓學生完成基本練習與和核對後,配合均一的課程清單,就請學生自選自己覺得可以先做的練習單元,或是直接挑戰進階任務的第三部分均一的練習題都可以。如果現在的進度還不行,就把之前的單元打底好,就可以挑戰目前的進度,如果老師教的部分忘了,就看影片或是練習提的提示,一樣可以幫自己忙。以準備度測驗,讓學生自我評估要從哪裡下手,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單元,練習自我學習監控的策略。

        參考教科書與教育部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容教材的指引,設計這三個段落的準備度測驗。當然,這是第一堂課,與學生也不熟,如果是原班老師設計,應該有更細膩的安排,當然可以配合現有進度進行的教學活動設計,之前的公開課也有類似的分享。

這三部分的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 七上 負數的加與減

1.(-8)+7=

2. (-8)-5=

3. 9+(-3)=

4. 9-(-3)=

第二部分 七下 簡化式子-兩個變數

1. 化簡下列式子

image

=

2. 化簡下列式子

clip_image002[6]

=

第三部分 七下 代入消去法

  1. 利用代入消去法,解二元一次方程式

image

2.利用代入消去法,解二元一次方程式

image

         選這三個單元,目的在讓學生理解,數學各單元之間有互相關聯,目前學的會影響到後面的學習,當然以前(七上或是更早的單元)沒有學好的,現在靠自己就有機會補回來,這個就是均一可以提供的服務,如果未來老師還可以把知識地圖的用法提供給學生,對於國中生而言應該會有很大的協助。 這樣的教學活動設計,一部分讓學生理解自己可以當作自己學習的主人,未來如何透過平台協助自己;一方面也可以讓老師明白學生不同學習的差異,真正達成差異化教學(學習)的課堂目標,下圖,就是學生完成第一堂課的成果。

       大部分學生進行第一單元的精熟練習(部分學生在負數的加法,數線上加減~含有負數),當然也有學生挑戰第二部分,由下圖均一後端學習監控分析也可以看出來,也有學生一開始到其他單元練習了(課堂中的趣事,也有學生去找國小低年級的單元去滿足一下答對的快感)。

        除了學生練習單元的差異不同,學生每一單元進展的程度其實也有所差異(還可以查閱學生的作答題數),而這些都是一般課堂上很難達成的教學成果,因為一般老師是很難同時準備這麼多單元的練習題目與講解影片。

image

(圖1 全班學生學習進度總覽  不同顏色表示學習進展的情形  來源:均一教育平台)       

        掌握學生學習進脈絡與學科特性,經由學習平台去規劃差異化教學活動的教材設計。數學(或是自然學科)的系統架構性比較明確,均一教育平台又提供了完整的知識地圖,這一部分剛好可以彌補了教科書的限制,每一學期的教科書內容,很難把前後學期的內容擺進去,或是進行必要的連結,老師因為專業背景差異頗大,部分老師的專業性準備這一部分比較困難,如果老師夠清楚學科架構與每一個章節小單元的教材地位(透過均一的知識地圖可以協助老師),個人建議可以設定每次教學目標前中後三個重要節點(這次公開課三個點之間的距離比較遠),規劃準備度測驗去理解學生目前學習進展的情形,再根據學生反應情形,提供學習建議,配合平台的相關內容單元,就可以讓每一位學生能夠配合個人學習的差異,由老師進行學習輔導或是學生自主學習。

image

(圖2 數學科知識地圖  來源:均一教育平台)

三、學習成效評估的差異化設計:

       對於每一位學生而言,每一節的課堂都有進展(進步),才是老師真正的教學進度。 但是實際上,老師很難個別化(或是差異化)去評估學生的進展,透過平台上的學習監控,大致可以理解進展的情形,如果可以配合原有實體教學的活動設計,諸如提問、檢視學習單等一般常用的教學策略等,更可以達成相輔相乘的效果。

       最後一個活動,我設計由班導師吳老師協助完成,就是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中所有任務後下課前,配合繳回學習單,先寫下今天的學習心得,諸如我今天的感想,學到哪些東西等等,最後要向老師簡短分享,先完成的學生就先分享,學(寫)得慢的同學就排後面也沒有關係,老師在聽同學分享時,也可以追問或是指派課後不同的任務。通常個人操作本活動時,會根據學生進展追問不同程度的問題,其實用不了太多時間(今天大約3分鐘就完成),但是對於學生在課堂後段的學習專注有很大的效果,當然也透過這個後設認知的學習策略,讓學生統整本堂課的學習,提供不同程度學生去展現成功的經驗(讓學生說出今天學到什麼?),是差異化教學(學習)的重要設計。

        我有時把這個在教科書學到的教學策略也一樣戲稱當作出場券,學生要完成出場券才可以下課,當然如果時間有限,也不需要所有學生都口頭分享,有寫下心得再抽幾位學生口頭分享也可以。

      當然,今天最後安排由班導師吳老師操作最後的活動,是把學生交回原班老師,避免本堂課完全被抽離的感覺,比較有與原班老師協同授課的感覺。我一直堅信,老師的角色不應完全被虛擬教師所取代(至少現在是我個人的想法),學生需要被老師正面的認同與鼓勵,透過每一堂課的最後機會,再次確認與發現哪些學生學會哪些概念、能力?有哪些困難?哪些值得一起被感動(學生與老師),這是每一堂課師生最重要的互動價值,很可惜,很多老師把這件事漏掉了!

         差異化教學(學習)是一般課堂上很難設計的部分,尤其是學生差距越來越大的情形下,如何讓學生都有機會在課堂上有所成長,在統一的教材與授課進度上,大部分老師很難施展開來,數位學習平台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彌補此一缺憾,當然均一目前所能提提供的服務,也許部分老師還是覺得有所不足,但是對於一般課堂上的基本練習或是講解的影片而言,應該可有基本的滿足,尤其對於一般學生的基本能力需求(特別是對於學習掙扎的學生而言),可以協助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差異化活動,如果基本需求滿足了,再延伸一些高層次的問題,提供給學生思考的機會,讓更多學生可以投入課堂學習,對於整體的教學成效提升必定有所助益,對於老師而言,學生成效提高,教學生涯的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提高的正循環必定跟著發生。


延伸閱讀:

有關均一教育平台推動分享的文章總彙編請參考下文

關於推動均一教育平台的宜蘭經驗彙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