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1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三星鄉大同鄉第二場次-己於111年11月23日辦理完畢

第二場巡迴目標:從現場實務Q&A談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活動

主題一:九貫課綱與108課綱的「月亮」教學
  1.九貫課綱教學-週期性(月相)
    (1)思考適合觀察的時間-白天可觀察到
    (2)選擇適合個別或適合團體觀測活動
    (3)搭配軟體來認識月亮盈虧的週期性
    (4)透由連續觀察3小時來瞭解月亮的東昇西落           
  2.108課綱教學
    (1)學習內容提到認識的東昇西落
    (2)認識高度角
    (3)觀察月亮時同時會看到太陽和星星也是東昇西落
    (4)規律性變化(含圓缺)也還是要教
  3.有什麼方法知道上下弦月?
    (1)盈缺變化由右邊逐漸變大-但有時看起來是下邊亮-不容易分辨
    (2)藉由太陽位置
  4.月亮教學的實務分享
    (1)教師先了解什麼時間可觀察到-白天也看得到月亮
    (2)適合的觀察時間是晚上6時到9時 
    (3)新月殘月看運氣
    (4)以兩個人面對面模擬-東昇西落及月球面向地球永遠同一個面向  
主題二:108課綱的跨科概念
  1.課程應思考跨科概念-而非以單元的方式去規劃
  2.部份課程由第三階段調整至第二階段
    (1)溫度對物質的影響-
    (2)水的性質-酸鹼
主題三:108課綱的水中生物
  1.九貫課綱與108課綱的教學內容差異不大
  2.水中生物的教學
    (1)上水生植物先複習植物的身體
    (2)水生植物的四大類
    (3)水生動物的生活方式
  3.108課綱的水中生物
    (1)引入跨科概念-構造與功能
    (2)從水域環境中談起-不同構造適應不同環境
主題四:現場教學分享
  1.三上第一次上自然課-先進行校園觀察-再聚焦在植物的構造
  2.低年級生活課程種蔬菜(當季蔬菜)
  3.實驗器材備置-整理舊器材或提早規劃請學校協助
  4.電流是抽象的概念-可思考從具體操作來引導

謝謝一起共學的三星鄉及大同鄉的伙伴。。。
提供多元的現場教學實務分享。。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子團自主揪團主題研習-國小溪南團-己於111年11月22日辦理完畢

感謝台北市長春國小楊世昌主任的帶領。。。
從108課綱中「素養」的意涵為起點。。
分享從「生活問題」為核心的自然科教學活動。。
透由「察覺問題-提出解釋-實驗操作-生活應用」等歷程來解決生活問題。。
主題一「水的三態-凝結」
  生活問題-宜蘭反潮、眼鏡起霧、車子前檔玻璃起霧(裡面?還是外面?)
  提出解釋-溫度變化後水蒸氣產生「過飽和」的現象
  實驗操作-加冷水的燒杯(杯壁外起霧)、加熱水的燒杯(杯壁內起霧)
  生活應用-車子除霧鍵(玻璃加熱-蒸發)、除霧劑(界面活性劑)。。
主題二「磁鐵的N極和S極」
  生活問題-(黑板上)長條磁鐵和軟性磁鐵的N極和S極在哪裡?
  提出解釋-以同極相斥異極相吸來檢驗、磁生電(霍爾定律)
  實驗操作-利用「儀器」來測出長條磁鐵和軟性磁鐵的N極和S極。。
  生活應用-啄木鳥、長條磁鐵和軟性磁鐵的N極和S極排列情況
主題三「摩擦力」
  生活問題-地面容易滑動
  提出解釋-材質粗糙程度會影響到摩擦力
  實驗操作-利用「紙條魔豆」製作重物來測量摩擦力。。
  生活應用-止滑墊、土石滑動

感謝羅東國小德惠老師。。協助活動記錄
更感謝一同參與的羅東國小伙伴

上課資料連結點: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xYnS7tJnR4sTjwAwJhI2PqGc7Q0obXAf/edit?usp=share_link&ouid=118296831640283880223&rtpof=true&sd=true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學展覽(二)研習己於111年11月18日辦理完畢

感謝宜蘭國中吳宛如老師的分享。。。
以科展的引導歷程為主題-介紹15年來的努力成果-獲獎無數。。
成立了「來者不拒」的科學研究社。。
在科研社的規劃活動中。。
無論是尋找題目、實驗操作、分享與討論、成果報告、擺攤位等。。
奠定科學展覽及青少年發明展的基礎能力。。
讓學生有參加國展及世界發明展的機會。。
以及參與科學志工的服務工作。。
也約邀有興趣的伙伴帶著孩子共同參與JSP(Junior Science Party)的活動。。
最後提供「藍晒」的科學探究歷程。。
讓大家見識到跨科(科學+藝術)的科學展覽作品。。

謝謝光復國小何佩穎老師的協助規劃。。
七賢國小黃瓊瑤老師的分享。。團隊合作的七賢國小
國中小任教自然科伙伴的參與。。
讓我們一起為科學展覽而努力。。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主題研究社群-科普樂讀俱樂部(三)研習己於111年11月18日辦理完畢

科普樂讀俱樂部PARTⅢ-科普閱讀的推廣方法

感謝羅東國小林雅雲老師的帶領。。。
執行力強的「科普樂讀俱樂部」社群成員。。
提出了科普閱讀的推廣方法。。
設備的支持-台中市推校園閱讀線上認證系統。。
書籍的選擇-學生的科普書籍及教師的科普工具書。。
活動的規劃-主題書展的體驗活動(電子顯微鏡或靜電球)。。
羅東國小台灣科學節-結合國立台灣科教館。。
    11/6科學園遊會-羅東國中
    10/27科學巡迴車-闖關活動
    10/21-科學的300
    10/18-12/24-科普輪流書
    10/14、10/21、10/28-科學家的故事
    10/18-11/8-科學書展
提供多元化的科普閱讀推廣方法。。

謝謝社群領導人-雅雲老師的規劃與執行。。
以及來自各校閱讀推動教師的參與。。
期待下學期的聚會。。

課程訪視-教學Q&A(六)-學生在學昆蟲的單元時,在戶外拍到很多昆蟲,但也有遇過老師不認識的昆蟲時,怎麼辦?

1.從課綱的教學目標來看
  (1)九貫能力指標
    –觀察-1-2-1-1  察覺事物具有可辨識的特徵和屬性。
    –認識動物、植物生長-2-2-2-2 知道陸生(或水生)動物外型特徵、運動方式,注意到如何去改善生活環境、調節飲食,來維護牠的健康。
  (2)108課綱中年級的學習重點
    –學習表現: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計劃與執行-pe-Ⅱ-2  能正確安全操作適合學習階段的物品、器材儀器、科技設備及資源,並能觀察和記錄。
    –學習內容:構造與功能INbINb-Ⅱ-7  動植物體的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與其生長、行為、繁衍後代和適應環境有關。
2.從生物科的教學(學習)特性來看
  (1)生物科的知識是逐漸累積的
  (2)對動植物的分類需要基本認識盡可能到”“等級
  (3)觀察是生物科教學中基本且重要的技能
  (4)生物觀察需要長時間,並需要大量數據才能去推論生物在大自然的生活。
  (5)查詢物種需要有基本分類、環境、生物外在特徵等條件。
3.探索昆蟲的教學流程
  (1)教師引導孩子討論記錄昆蟲的名稱、特徵、生活環境、運動或其他生活方式。
  (2)孩子實地觀察昆蟲,並透由觀察輔助工具留下昆蟲照片或影片。
  (3)教師協助孩子整理觀察記錄資料,並請孩子分享觀察記錄內容。
  (4)師生記錄各組分享時所提出的問題,並透由師生討論來解答,必要時可善用相關資源協助解答。
4.昆蟲名稱的協助工具
  (1)上網查資料
    –昆蟲圖鑑網址:http://gaga.biodiv.tw/new23/cp021.htm
    –昆蟲圖庫網址:http://icontent.nkps.tp.edu.tw/insectinfo/OrderShow.aspx?orderID=13
  (2)APP查詢系統-Seek by iNaturalist
  (3)圖書館的昆蟲紙本圖鑑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1學年度第一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素養導向工作坊-探究教學與評量案例」研習己於111年11月14日辦理完畢

感謝御品蓮休閒農莊陳春男老師的分享。。。
從農場體驗的角色來談論自然科學學習活動。。
奠定自然科教學基礎-科學教育碩士+國小教師證。。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國立臺灣科學館課程研發與規劃。。
人生的轉捩點-務農-照顧家人、繼承家業。。
初期-農場經營-瞭解蓮田的生態環境。。
中期-提升農業的附加價值(產銷與體驗活動)。。
目前-深入學校推廣農業(從科學教育思考教育農園)。。
教師帶領「食農教育」的基本知能-建構植物的生長環境
分辨植物的基本特徵-睡蓮與荷花
認識植物生長的自然因素-日照、雨季(宜蘭獨有的東北季風)
瞭解植物生長的照顧歷程
蔬菜類-育苗、插苗(日照)、田間管理(除草及防蟲)、收成
瓜果類-育苗、插苗(日照)、田間管理(除草、防蟲、摘除側芽、搭瓜棚)、收成。。
植物生長的延伸學習-昆蟲的生長歷程。。
教師的基本知能是影響教學活動的關鍵因素。。
愈紮實的教學知能才能提供孩子更多元樣化的食農教育。。

接下來。。。
小自團下一場素養導向工作坊的課程。。12/26下午新生國小王聖喤主任-公開課共備活動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上課資料連結點: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WF2F7zg16p7udM1k5vGynsp7D1-vJfL3/edit?usp=share_link&ouid=117259537474878081735&rtpof=true&sd=true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北團-己於111年11月11日辦理完畢

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北團-第一槍-生鏽的探討

感謝黎明國小游榮魁老師的分享。。。
規劃了以四格教案-起承轉合的初步流程。。
起:用圖片分享生活物品的生鏽情況,並引導學生思考可能造成生鏽的原因。。
承:從鐵生鏽的探討,引導學生從鐵生鏽的變因來設計實驗。。
轉:引導學生依據實驗設計來進行實驗操作,並完成實驗結果的紀錄與分析。。
合:根據學生的發現進行提問及統整。。
帶領大家瀏覽鐵生鏽的教科書內容。。
提供大家對鐵生鏽內容的基本輪廓

感謝林如章教授的指導。。
利用「LOILONOTE」來進行共備活動。。
從108課綱的學習內容來進行教材分析及找出教學目標。。
以「比較異同 發現問題」來歸納出影響鐵生鏽因素-水、空氣、酸雨、鹽。。
透過思考工具-矩陣圖(matrix diagram)來討論變因的探制及構思實驗設計。。
最後藉由「LOILONOTE」的平台來提供觀課與議課的分享模式。。

謝謝黎明國小林義涵校長。。全程陪伴
黎明國小林智情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下次。。。12/21在黎明國小進行第二場共備活動
敬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1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蘇澳鎮冬山鄉第一場次-己於111年11月9日辦理完畢

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從展示「神奇種子」來吸引大家的目光。。
透由傳播方式-「風力、水力、自力、獸力及彈力」的介紹。。
引入「單翅、雙翅、三翅」的實作課程。。
簡易的工具-「紙、剪刀、迴紋針及訂書機」。。
就可以讓大家體諒POE及PD/OQDE的「科學探究」的歷程。。

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的分享。。。
以「認識昆蟲」為主題來說明了公開課的共備歷程。。
-從教材內容的分析。。
-找出課程的教學主軸。。
-尋找學習資源。。
-分析孩子的能力。。
-課程的規劃與實施。。
-建立孩子的基本觀察能力。。
孩子的能力是逐漸堆積的。。
每個活動都是習習相關的-觀察活動是飼養昆蟲的基礎。。

五官-眼耳鼻口皮膚-觀察是孩子在自然科學習的基本能力。。
有了觀察的敏感性-孩子更有能力參與大自然的探究歷程。。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蘇澳鎮及冬山鄉的伙伴。。。
我們的學習都記錄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部落格中。。。
期待對大家的教學能有助益。。。
下次。。預計跟大家一起來討論教學QA。。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公開課-國小溪南團-己於111年11月7日辦理完畢

公開課主題:氣球裡的秘密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課程是以「比較兩個不同氣球」為核心。。
-教師展示兩個形狀不一的氣球
-請孩子利用HITEACH來回應「打氣的方式」及「氣球內的物質」。。
-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幫氣球打氣(孩子選擇了用嘴、打氣筒、用水等方式)。。
-請孩子利用HITEACH來回應「氣球產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利用HITEACH記錄孩子的想法。。
讓授課者更能掌握孩子的想法。。

感謝林如章教授的指導。。
透由「LOILONOTE」來引導大家進行議課活動。。
-事先將課程資料建置於LOILONOTE。。
-請授課教師分享教學情況。。
-請參與教師依轉承轉合(教師與學生)格式填入觀課情況。。
利用LOILONOTE記錄議課的歷程。。
可以進一步提升議課的品質。。

謝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1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宜蘭市壯圍鄉員山鄉第一場次-己於111年10月26日辦理完畢

感謝新生國小王聖喤主任的分享。。
介紹國小自然團部落格的資源運用。。
研習資訊公告。。
研習成果-課程與教學分享。。
主題研究社群成果-科學閱讀及科學展覽
課程訪視的Q&A。。
論壇計畫成果-科學探究分享及共備觀議課過程。。
提供大家一個教學資源的平台。。

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從「神奇種子」來分享種子「風力、水力及彈力」的傳播方式。。
利用簡易工具-紙、剪刀及訂書機。。
來進行了「單翅、雙翅、三翅」實作課程。。
讓大家體會「科學探究」的歷程-POE及PD/OQDE的教學策略。。

謝謝一起共學的宜蘭市、壯圍鄉及員山鄉的伙伴。。。
在「課程與教學」的問題討論中。。
有伙伴提出了幾個問題。。
    三年級課程內容太多-教學時間不足
    三年級強調「比較異同發現問題」-觀察枆費太多時間
    宜蘭天氣不隱定-影響了月亮和太陽的觀察
    實驗室的規定-限制了「可食用東西」的實驗
這些都是教學常見的問題。。
我們將在第二場巡迴跟大家一起來尋找可行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