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
透由領綱的介紹
來讓大家思考「你準備好了嗎?」
尤其是「跨科概念」及「學習表現-探究能力、科學的態度與本質」
再來,以五年級學力測驗為內容
來跟大家說明評量與教學的關係
從評量架構、命題方向、題幹敘述及修題過程
讓大家思考「未來的十二年國教該怎麼評量呢?」
感謝宜蘭市自然科教師的參與
更感謝詠森老師的適時說明
有機會來到國境之南屏東參加中二區、南一區、南二區分區聯合研討會
一改過去縣市行政業務報告
嘗試以跑攤教學經驗成果分享
從天文專題、心智圖應用、科學筆記到微型小實驗的分享
短短15分鐘
能激起什麼樣的火花呢?
如何啟發學習動機?
利用科學小遊戲吸引學生注意
當碰到教學硬體設備不足時
怎麼辦?
光的教學最難處理在於"暗室"的營造
轉個方向換個念
紙筒+強力光源 效果奇佳
三原色光重疊後的白光看得尤其清楚
水溶液的導電性?
瓶瓶罐罐滿桌
操作下來杯盤狼藉
如何轉化?
簡易零件+小創意
科學筆記 心智圖在學科領域概念上的學習引導
文字與圖像的互補產生極佳的效果
專題&特色的發展 提供不同的視野看科學教育
四個15分鐘 你有興趣的是?想了解的是?
請記得明年提早報名參加。
自然科學的夥伴們
感謝有您!!
一年一度的鄉鎮巡迴
又來到羅東鎮的羅東國小
此次以現有教材單元 老師們模仿學生進行實驗操作
現行教材V.S轉化後的教材【食譜式的操作V.S具探究歷程的操作】
直覺反應來自於教學進度的壓力 學生作業批改的難度
嘗試進行實驗性教學後
起步時雖然師與生都面臨了挑戰
不過最終學生給予了正向的回饋(試行教師分享心得)
從核心素養到學習重點的說明
引述次文本轉化藉由學習表現來引領教學設計進而擬出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的選擇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軸
最後提供下表
請參加的老師協助 檢核一下改寫之文本的適切性
是否呼應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
對話的心得在於 素養要素素的養 慢慢地養
然”時間的壓力”似乎是一個門檻
希望下次的對話時
能有所回應是”我也試著做了…然後….”
一、實作評量目的:在指導學生操作砂糖溶解的實驗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更精確的量出水量,將水量的變因控制好,因此想要藉由實作評量達到每位學生都能精確的量出實驗時指定的水量。
二、原由:因為學生從未使用過量筒測量水量,原訂10分鐘測量20ml的水量,結果花了近30分鐘才讓每一個學生測量出20ml的水量。
三、評量標準(如下圖):
四、過程:在各班進行實驗前,教師可先訓練種子學生(依組別決定人數,一組最少一人)進行實作評量訓練。訓練重點讓學生知道評量時要公平且應該具有客觀性,因此評量的步驟與標準要一致。
五、結果:
若學生未通過則給予機會再挑戰,直至所有學生通過為止。
經過以上實作結果,教學者發現學生往後在測量水量時,比以往進步許多,如:使用器材的方法及是否有達到正確水量等,學生皆有明顯進步。
以上為三上第四單元溶解實驗時,第一次嘗試進行實作評量的過程與結果,供夥伴們參考。
教學歷程說明
1.任務分配:教師指定各組員任務,組長負責管理平板使用,副組長負責發放圖卡,監察長負責檢察組長平板使用是否正確,組員是否有掃描圖卡後再分類。
2.使用平板操作Aurasma,將植物進行分類,完成學習單第二題。 |
3.教師協助小組解決問題,圖片一開始要放遠一點,再慢慢將圖片移動並靜止等待行動載具進行掃描,掃描成功則將植物分類。 4.使用行動載具掃描植物圖卡後,將植物根據掃描結果進行分類,並請學生將分類結果寫在學習單上。 |
省思與討論
1.運用行動載具Aurasma掃苗植物圖卡將植物進行分類,孩子都有很大的期待,孩子在上課期間專心度更佳。
2.三年級學生剛接觸行動載具,對於行動載具操作尚不熟悉,因此在將植物分類前,須額外花時間訓練,讓學生先熟悉行動載具的使用。
3.若能將平板帶出戶外,可參考寶可夢抓寶的概念,讓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植物抓寶,讓行動載具不是只有在教室中進行,讓學生走出戶外觀察大自然,更能符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精神。
以上為行動載具融入自然科教學之歷程與省思,供夥伴們參考!
植物的構造與功能
班級: 座號: 姓名: 第____組
說明:一、第(1)題30分,第(2)~(8)題每一題10分,共100分。
二、第(3)~(8)題,最少要寫出兩個植物不同形態的例子,如果寫三個以上每題可以+5分。
我們這組討論的主題是植物的________ |
(2)補充資料或心得
(3)Q1:植物的「根」如何幫助植物生長? Q2:還有哪些不同形態和功能的「根」?(請舉例說明,例如:白蘿蔔的貯存根,可以貯存養分和水分。) | (4)Q1:植物的「莖」如何幫助植物生長? Q2:還有哪些不同形態和功能的「莖」?(請舉例說明,例如:槭葉牽牛的莖可以纏繞在其他物體上。) | (5)Q1:植物的「葉」如何幫助植物生長? Q2:還有哪些不同形態和功能的「葉子」?(舉例說明,例如:捕蠅草像夾子的葉子,可以誘捕昆蟲。) |
(6)植物「花」的形態與功能 | (7)植物「果實」的形態與功能 | (8)植物「種子」的形態與功能 |
透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從閱讀文本、兩兩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與聆聽其他組報告等方式,學習植物各部位不同的形態與功能。
以上為五上第二單元植物的形態與功能學習單,供大家參考。
–行動學習教案–
壹、基本資料
一、設計團隊 |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共備小組 |
二、服務學校 | 羅東國小 |
三、主要領域 | 自然 |
四、統整領域 | 無 |
五、單元名稱 | 植物的身體 |
六、適用年級 | 三年級 |
七、行動載具作業系統 | □Windows系統 ■Android系統 □iOS系統 |
八、行動學習教學策略 | ■圖形輔助策略 □測驗輔助策略 □同儕互評策略 □遊戲學習策略 □即時回饋策略 ■互動討論策略 □簡報發表策略 □動畫輔助策略 □資料蒐集策略 □影片教學策略 □心智繪圖策略 □歷程記錄策略 □其他________________(上述未選擇亦請填寫) |
九、行動學習教學方法 | □數位說故事學習法 □網路探究學習法 ■問題導向學習法 □探究式教學法 □專題導向學習法 □其他________________(上述未選擇亦請填寫) |
貳、設計理念
學生透過觀察植物葉子在枝條上不同的生長方式,經過小組討論後自行將植物分類,再利用行動載具Aurasma程式掃描圖卡將植物分類,並說明前、後差異或共同特徵,最後請學生歸納葉子在枝條上生長方式的分類依據。
透過桌遊競賽方式,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加強學生對植物葉子在莖上生長方式的觀察與分類。
参、教學活動設計
種類 | 教學設計與流程 | 使用軟體、數位資源或APP內容 | 行動載具 使用情境 |
一、課前備課 | 將課本圖片拍照,建立植物葉子生長方式檔案庫,將葉子不同生長方式的植物進行分類、掃描。 | ||
二、引起動機 | 利用植物葉子在莖上的生長方式圖卡,先讓學生自行觀察、分類,再使用行動載具分類一次,讓學生比較使用行動載具前、後的分類差異,製造學生認知衝突,最後讓學生自行歸納植物葉子生長方式的分類。依據 | Aurasma | 運用平板掃描植物圖卡後將植物進行分類。 |
三、教學過程 | 1.任務分配:教師指定各組員任務,組長負責管理平板使用,副組長負責發放圖卡,監察長負責檢察組長平板使用是否正確,組員是否有掃描圖卡後再分類。 2.教師請學生利用平板將植物進行分類並寫出分類依據。 3.回憶舊經驗,回憶各組上次葉子生長分類結果。教師將各組葉子生長第一次分類結果展示在投影幕上。4.教師請學生討論使用平板前和使用平板後植物分類的差異性或共同性為何? 5.教師請學生分享植物分類的前、後差異。 6.教師請學生歸納植物葉子生長分類依據的共同特徵。 | ||
四、形成性評量 | 1.使用平板操作Aurasma,將植物進行分類,完成學習單第二題。 | ||
五、總結性評量 | 2.各組討論使用平板前、後將植物分類的差異性或共同性。完成學習單第三題。 | ||
六、其他 |
以上為三上第一單元「植物的身體」,將植物依照不同的葉序進行分類活動,首次使用行動載具Aurasma程式融入自然科教學,課堂上學生反應相當不錯,供自然領域夥伴們參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