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2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領域召集人課程領導知能」研習己於113年3月6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從生生用平板的角度來思考國小自然科教學之可行方式。。
核心思維:從教學需求找到合適的教學平台
三上-從容易上手的LoiloNote平台開始。。
  習慣登錄教學平台的操作
  利用卡片來參與課堂討論-提問與回饋
熟悉HiTeacah平台的使用。。
  掌握孩子參與上課情況
  提供課堂討論的機會-個人想法與分享討論
  文字雲-呈現課程主題內容
  投票-觸發學習興趣
嘗試自主學習的AI工具-因材網的e度。。
  透由問題引導孩子更多元的思考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
討論使用教學平台用於測驗的可行性。。
  教學平台-教師需建置題目-但容易批閱與分析測驗結果
  LoiloNote-匯入紙筆測驗題目-線上測驗與檢討考卷
唯有教學者掌握「課程內容」的基本功。。
更能發揮數位工具的輔助效果。。

接下來。。。
小自團繼續規劃各項的精進教學課程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上課資料連結點:https://reurl.cc/xLbe5b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蘇澳鎮冬山鄉第二場次-己於112年12月27日辦理完畢

第二場巡迴目標:從現場實務Q&A談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活動
主題一:CHATGPT在自然科教學的運用
  1.介紹科學閱讀文本的改寫-文來來源:國語日報-科學、親子天下 
  2.規劃「PIRLS閱讀理解-推理分析層次」的測驗題目
  3.規劃以「學習表現-想像創造」為主的測驗題目
  4.分享「費曼-培養科學素養的親子對話」的測驗題目
主題二:從單元架構來看自然科教學活動-瞭解課程的大架構
  1.用五官觀察來辨識粉末
  2.用溶解特性來辨識粉末
  3.用酸鹼特性來辨識粉末
  4.透由五官觀察、溶解及酸鹼特性來分辨「未知」粉末
延伸討論:觀察活動中,「五官經驗-鼻、口、皮膚」的使用時機?
主題三:課程訪視QA-如何規劃五年級的教學活動-內容豐富、時間有限
  1.需要逐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三到六年級的探究能力規劃(連結點:https://reurl.cc/RyDjyr)
  2.嘗試以探究歷程(學習表現)為主軸的教學方式
   -從探究過程(學習表現)找出光線與影子的關係(學習內容)
   -從蒐集資料找出並執行測量(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
   -從分析測量數據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
   -從圖片比較(學習表現)夏至與冬至的日落位置(學習內容) 
   -從分析圖表(以北回歸納為例)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在四季的位置移動變化(學習內容)  
主題四:教師需瞭解科學原理,才能陪著找出實驗成功的訣竅
  1.課程訪視QA-https://reurl.cc/VNagaY
延伸思考:實驗結果不符合預期結果,老師可以引導孩子重新檢視實驗操作流程,共同找出符合預期結果的實驗操作流程,這樣的作法更符應108課綱強調的探究能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蘇澳鎮、冬山鄉的伙伴。。。
提供多元的現場教學實務分享。。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宜蘭市壯圍鄉員山鄉第二場次-己於112年12月13日辦理完畢

第二場巡迴目標:從現場實務Q&A談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活動
主題一:CHATGPT在自然科教學的運用
  1.規劃以「國語日報-科學」為內容的科學閱讀文本    
  2.規劃以「學習表現-推理或創造能力」為主的非選擇題測驗題目
  3.分享生成圖片的小工具-recraft.ai及playground
主題二:中年級的岩石概念與酸鹼概念
  1.中年級是以防災教育來看岩石概念(砂、土壤、石頭)
  2.中年級是以廚房裡的科學來看酸鹼概念
主題三:如何規劃五年級的教學活動-內容豐富、時間有限
  1.需要逐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三到六年級的探究能力規劃(連結點:https://reurl.cc/RyDjyr)
  2.嘗試以探究歷程(學習表現)為主軸的教學方式
   -從探究過程(學習表現)找出光線與影子的關係(學習內容)
   -從蒐集資料找出並執行測量(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
   -從分析測量數據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一天的位置變化(學習內容)
   -從圖片比較(學習表現)夏至與冬至的日落位置(學習內容) 
   -從分析圖表(以北回歸納為例)來歸納(學習表現)太陽在四季的位置移動變化(學習內容)  
主題四:教學者的抉擇-要教到什麼樣的程度
  1.電磁鐵活動-當教師發現各組的電磁鐵N極與S極不一致,要安培右手定則嗎?
   -國小教學目標:從察覺現象來學習科學概念
   -教師要具備基本知能才能解決實驗操作的問題,但孩子不一定要懂。
   -如果有其孩子提出疑問,教師可以個別指導,但不需要向全部孩子說明。

謝謝一起共學的宜蘭市、壯圍鄉及員山鄉的伙伴。。。
提供多元的現場教學實務分享。。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三星鄉大同鄉第二場次-己於112年11月29日辦理完畢

第二場巡迴目標:從現場實務Q&A談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活動
主題一:CHATGPT在自然科教學的運用
  1.規劃以「學習表現」為主的科學閱讀文本    
  2.規劃以「學習表現」為主的測驗題目
  3.分享科學閱讀的學習策略-直接提取、推論分析、詮釋整合、比較評估
  4.分享生成圖片的小工具
主題二:中年級的岩石概念與酸鹼概念
  1.中年級是以防災教育來看岩石概念(砂、土壤、石頭)
  2.中年級是以廚房裡的科學來看酸鹼概念
主題三:如何規劃五年級的教學活動-內容豐富、時間有限
  1.需要逐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
   -三到六年級的探究能力規劃(連結點:https://reurl.cc/RyDjyr)
  2.嘗試以探究歷程(學習表現)為主軸的教學方式
   -從探究過程(學習表現)找出光線與影子的關係(學習內容) 
主題四:自然科的觀察/實驗活動
  1.可從非預期的觀察/實驗結果來引導孩子更廣泛的思考
   -從空氣砲無法擊倒紙片,來思考影響空氣砲威力的因素。
   -從酸性水溶液10克與鹼性水溶液10克混合後重量低於20克,思考減少的原因。

謝謝一起共學的三星鄉及大同鄉的伙伴。。。
提供多元的現場教學實務分享。。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科學探究教學共備工作坊-國小溪南團-己於112年11月28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將科學探究的七個歷程(王美芬和熊召弟,2011)納入教學活動。。
-界定問題
-形成假設或預測
-實驗設計
-觀察或實驗
-結果討論
-形成結論
-生活應用
透由HITEACH進行教學與評量的活動。。
同時留下孩子的學習歷程。。
最後讓孩子利用海報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

謝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蘇澳鎮冬山鄉第一場次-己於112年11月15日辦理完畢

感謝新生國小林詠森老師的分享。。。
利用在PADLET介紹分享內容。。
連結點:https://padlet.com/yslin/112-jtzionxqheryvhmq

透過影片來讓大家思考「AI」對未來工作的影響。。

接著以「下指令」為核心來說明了AI在科學探究學習的應用。。
-製作營隊計畫書

-製作科展報告初稿

-製作解說稿內容

面對未來的生活。。孩子必須具備「下指令」的基本能力

感謝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從潛艦與貝類的構造來引導出「浮力-轉轉浮沈子」的探究活動。。

-鸚鵡螺

-菊石

-扁船蛸

透由「吸管沈浮實驗」來模擬貝類上下運動的過程。。
提供一個探究「浮力」對吸管沈浮的學習歷程。。

誤差在國小自然科教學的角色。。
提供孩子思考其他可能的影響原因(變因)。。
奠定未來「觀察與提出問題」的基本能力。。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蘇澳鎮與冬山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宜蘭市壯圍鄉員山鄉第一場次-己於112年11月1日辦理完畢

感謝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以「轉轉浮沈子」為主軸。。
介紹了潛艦與貝類可以在水中活動的關鍵-浮力。。
透由「吸管沈浮實驗」來模擬貝類上下運動的過程。。
提供一個探究「浮力」對吸管沈浮的學習歷程。。
更符應-108課綱-學習表現-探究能力-的基本內容。。

感謝新生國小林詠森老師的分享。。。
利用在PADLET介紹分享內容。。
連結點:https://padlet.com/yslin/112-jtzionxqheryvhmq
接著以「AI輔助科學探究學習」為主題。。
來說明了AI在科學探究學習的可行作法。。
    -課程與教案設計
    -流程表設計
    -知識提取
    -評量題組
    -學習單設計
    -探究實驗設計與記錄表
    -解說稿
提供孩子一個科學探究的基本能力。。

誤差在國小自然科教學的角色。。
提供孩子思考其他可能的影響原因(變因)。。
奠定未來「觀察與提出問題」的基本能力。。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宜蘭市、壯圍鄉及員山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宜蘭縣國民教育輔導團112學年度第1學期「有效教學巡迴服務」國小自然科學領域-三星鄉大同鄉第一場次-己於112年10月18日辦理完畢

感謝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以「不同形狀的貝殼」為主軸。。
介紹了貝類的運動方式。。
透由「吸管沈浮實驗」來模擬貝類上下運動的過程。。
提供一個探究「浮力」對吸管沈浮的學習歷程。。
更符應-108課綱-學習表現-探究能力-的基本內容。。

感謝新生國小林詠森老師的分享。。。
利用在PADLET介紹分享內容。。
連結點:https://padlet.com/yslin/112-jtzionxqheryvhmq
接著以「AI輔助科學探究學習」為主題。。
來說明了AI在科學探究學習的可行作法。。
無論是CHATGPT-GAMMAR-CHAT EVERYWHERE。。
皆是提供孩子進行探究歷程的輔助平台。。
提供孩子一個科學探究的基本架構。。
   

誤差在國小自然科教學的角色。。
提供孩子思考其他可能的影響原因(變因)。。
奠定未來「觀察與提出問題」的基本能力。。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三星鄉及大同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宜蘭縣國教輔導團112學年度第一學期國小自然科學領域「領域召集人課程領導知能」研習己於112年9月27日辦理完畢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從孩子未來生活的角度-數位環境。。
來思考數位學習在國小自然科教學的可行做法。。
在HiTeacah平台的協助下。。
    我們看到了師生互動討論-影片即時討論。。
    同時也記錄了課室學習的完整歷程。。
在LoiloNote平台的協助下。。
    我們看到了活動記錄方式-過程與結果的照片上傳。。
    同時也記錄了科學探究的學習歷程。。
數位工具日新月異。。
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嘗試不同的教學。。
不但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氛圍。。
更可以培養使用數位工具的基本能力。。

接下來。。。
小自團繼續規劃各項的精進教學課程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宜蘭縣科學探究教學教師專業社群暨科學教育成果交流論壇研究計畫-子團自主揪團主題研習-國小溪南團-己於112年6月6日辦理完畢

感謝國立東華大學黃義峰老師的分享。。。
透由「因材網」學習平台來體驗「學習科技」與「科學探究」的歷程。。
因材網的簡單操作-登入、任務指派(九大類型)、課程包規劃。。

從工業4.0來看OECD教育4.0。。

OECD四種未來學校教育圖景。。

數位教與學的大事記。。

教師新挑戰-生生用平板  數位教學  學科教學知識。。

TASRL課堂四學-數位素養、數位學習與數位教學-翻轉教育-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四大原則。。

學習科技VS科學探究。。
-驗證式探究

-科技輔助科學探究教學三要素

-因材網自然科教材(TCK)的運用

-自然科教師可指派因材網的任務類型

AI在科學探究歷程的角色-ChatGPT的提問與生成-以鐵生鏽為例。。

科學探究&數位學習推動自主學習課堂應用模式。。

謝謝羅東國小賴尚義校長。。全力支持
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