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學年度輔導團推動核心-PASS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分享內容:數位工具在自然科教學的角色
(1)即時回覆
(2)掌握回覆情況
(3)統整想法
(4)對照教學前後的想法
(5)AI回饋分析
(6)教學問題討論-108課綱的教科書安排
謝謝一起共學的三星鄉伙伴。。。
期待未來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113學年度輔導團推動核心-PASS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分享內容:數位工具在自然科教學的角色
(1)即時回覆
(2)掌握回覆情況
(3)統整想法
(4)對照教學前後的想法
(5)AI回饋分析
(6)教學問題討論-108課綱的教科書安排
謝謝一起共學的三星鄉伙伴。。。
期待未來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113學年度輔導團推動核心-PASS-3
感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的分享。。。
分享內容:教育部數位內容資源服務計畫-沒有答案的問題
(1)教科書的提問
(2)教學影片融入探究歷程-觀察與定題(po)
(3)運用PADLET進行探究歷程-觀察與定題(po)
(4)教學影片融入探究歷程-計畫與執行(pe)
(5)教學影片融入探究歷程-分析與發現(pa)
(6)教學問題討論-108課綱的教科書安排
謝謝一起共學的五結鄉伙伴。。。
期待未來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從AI融入自主學習的角度來分享自然教學活動。。
(1)數位教學平台-Hiteach
(2)AI分析學習回饋資料-Hiteach
(3)因材網-通用型學習夥伴-E度
(4)因材網-學科領域學習夥伴
(5)AI分析學習回饋資料-因材網
最後提供自然科教學的資料庫-BLOG。。
接下來。。。
小自團繼續規劃各項的精進教學課程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講師資料連結點:https://reurl.cc/KdZb19
從被動邀請伙伴參與國小自然團研習的想法。。
轉變成主動進入學校跟伙伴分享科學探究活動。。
是本學年度辦理科學探究活動到校推廣的核心思維。。
感謝岳明國中小盧俊良老師的帶領。。
介紹「磁力怪獸趴搭趴」為主題的科學探究活動。。
(1)開場魔術-神奇轉圈圈
(2)磁鐵吸引賓果
(3)簡易磁力玩具
(4)會跳動的動物
(5)平衡的磁鐵
(6)數位教學影片-因材網
謝謝蓬萊國小劉紹萱主任的行政協助。。
以及蓬萊國小伙伴的共同參與。。
讓國小自然團有機會踏入校園與大家共學成長。。
期待科學教育能在國小校園中逐漸萌芽。。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共備主題:燃燒條件和如何滅火
(1)介紹數位教學工具-Hiteach
(2)思考教學重點
(3)彙集教學重點
(4)說明上課方式
(5)回顧舊經驗
(6)教學活動規劃
接下來。。。
小自團將於11/18上午在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探究教學公開課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從數位工具的角度來分享自然教學應用。。
(1)分組討論活動
(2)教科書的學習重點
(3)自我學習的伙伴-e度
(4)數位輔助工具的使用
(5)教學資源的介紹
最後提供自然科教學的資料庫-BLOG。。
接下來。。。
小自團繼續規劃各項的精進教學課程
再請各位伙伴踴躍參加
感謝蓬萊國小賴郁汝老師的分享。。
如何數位應用在教學上。。配合公開課-踏出第一步
選擇的工具
第一個-Kahoot-提升學生的參與感 數位工具引起學習興趣
第二個-JAMBORAD-解釋科學現象
第三個-PhET-模擬實驗操作-思考實驗結果
第四個-google文件-上課筆記
轉變-載具變工具
記錄實驗結果
小組合作-實驗操作、拍照、記錄結果
查詢資料-找出問題的可能答案
主動探究-尋找觀察動物的可能方式
數位工具在教學事務上的處理-讓教學更流暢
數位是協助-主角還是教學
補充軟體-模擬樂器
感謝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的分享。。
LoiloNote-工具
從教材「觀察天氣」分析教學重點-「使用溫度計不可讓太陽直射?」
教學構想-如果你是氣象局人員 你會選擇在校園哪個地方測量溫度?
教學擔心-害怕孩子選擇同一地點-無法呈現原來設定的教學主軸-陽光下及陰涼處
結果-孩子選擇不同地點 從測量結果來分析差異性
意外的收穫-站著測量VS坐著測驗
從百葉箱思考-通風、陰涼處、離地面125-200公分
謝謝一起共學的南澳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探究教學暨多元評量示例
主題-怎麼幫水簇箱換水。。察覺現象
評量1-提出換水的解決策略。。個人思考(假設)
操作-孩子提供個人的初步想法。。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評量2-提供三個圖片-哪一個換水方式比較快?。。提出問題
討論-統整孩子選擇的換水方式。。確認想法
評量3-有沒有其他換水的方法?(不能跟圖片相同)。。延伸思考
討論-孩子提出的換水方式。。切入主題-虹吸現象
評量4-請投票選出最適合的換水方式。。形成共識
討論-得票較高的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分享與討論
評量5-如何用一條管子讓水流出來?。。提出問題
操作-孩子透由因材網自學並回答問題。。查詢資料-AI工具(因材網e度)
討論-瞭解虹吸現象的關鍵(水管有水、水位高低)。。歸納重點
評量6-哪一個狀況虹吸現象能繼續?。。應用科學知識
討論-利用虹吸現象來思考水簇箱中水的流動。。延伸學習
課後討論。。
鷹架-網路作答
投票-為什麼他的方法比較好
提出假設-句型-為什麼要低於水平面
提問貼E度-讓E度回答
閱讀資料-提出實驗假設
課室評量-圖片、投票、排序、實驗設計、差異、圖代表的意義
如何讓水管裝滿水
孩子不知道任務的意義
實驗結果與預測不同-可以說明
綜合活動-哪一個的水會繼續流
謝謝盧秀琴教授。。蒞臨指導
領召賴尚義校長。。支持與陪伴
羅東國小劉德惠老師。。協助記錄
更感謝各位願意撥空參加的伙伴。。
感謝新生國小林詠森主任的分享。。
利用在PADLET介紹分享內容。。
連結點:https://padlet.com/yslin/ai-jtzionxqheryvhmq
以「下指令」為核心來說明了AI在科學探究學習的應用。。
-製作營隊計畫書
-製作科展報告初稿
-製作解說稿內容
-介紹科學閱讀文本的改寫-文來來源:國語日報-科學、親子天下
-規劃「PIRLS閱讀理解-推理分析層次」的測驗題目
-規劃以「學習表現-想像創造」為主的測驗題目
面對未來的生活。。孩子必須具備「下指令」的基本能力
觀察是自然科學習的基本功。。
孩子具備了「觀察」能力。。
就有機會引出「更多好奇的問題-比較異同」。。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羅東鎮及五結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
感謝羅東國小葉鴻楨主任的分享。。
以「數位工具協助科學探究教學的歷程」為主軸。。
-孩子容易用卡片式來記錄想法-LOILONOTE
-掌握孩子的出席狀況-HITEACH
-用影片+問題來瞭解孩子初步想法-因材網
-孩子寫下個人的想法-HITEACH
-個人想法與AI工具的交流-因材網-e度
-展示並討論班上孩子的想法-HITEACH
-比較孩子前後想法的差異-HITEACH
-孩子票選認同的想法-HITEACH
-用影片+問題來評量孩子學習情況-因材網
數位學習的關鍵。。逐步培養孩子使用數位工具的能力
只要老師願意踏出第一步。。相信孩子會變得不一樣
觀察是自然科學習的基本功。。
孩子具備了「觀察」能力。。
就有機會引出「更多好奇的問題-比較異同」。。
但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教導」的。。
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而努力。。
謝謝一起共學的頭城鎮及礁溪鄉的伙伴。。。
期待未來(第二場)能更深入討論現場教學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