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68/3544
從獸醫工作環境,看見乳品產業問題
「在牧場裡,你會看見我把整隻手插進牛的肛門裡,我和一般人印象中的獸醫師有著極大差距,要一個人穿梭牧場,為大大小小的牛隻做直腸觸診,還要包辦所有開刀程序—像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有誰願意來做?」龔建嘉不諱言地說,這是一條獸醫師的冷門出路。
乳牛獸醫的養成時間長、訓練不易皆造成牧場醫療的缺乏,也對乳品產業的品質帶來衝擊,龔建嘉指出,
「當沒有專業獸醫團隊在醫療現場做把關,如何提高酪農的飼養水準、生產出更優質的牛乳?」
綜觀臺灣鮮乳產業市場,除了大動物獸醫師人才斷層問題,臺灣每年在生乳收購上幾乎被三大乳品廠壟斷,在供給大於需求的情況下,酪農也無力和大廠議價、對抗,只能忍痛倒掉過剩的乳汁,而消費者,相對於日本架上有五花八門的在地牛乳品牌,在臺灣的選擇卻少的可憐!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72/4152
去年以超過600萬集資起家的鮮乳坊,強調成分無調整鮮奶從牧場直送到消費者手上,還給小農合理利潤,也給消費者安心品質。
一年下來,累積超過 6 萬民眾喝過鮮乳坊的鮮奶、並在全台 300 間店家販售,讓第一個合作的牧場穩定生產銷售。這次,他們與雲林崙背鄉的嘉明牧場合作,並發起第二次募資,邀請消費者一同認養新牧場。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76/3502
一直以來,建築賦予人的印象,多半是高資本與高資源下所堆積的產物,然而「果核再生計畫」挑戰了這個思維,讓建築這一行也能成為社會企業的一份子,回饋世界上資源較缺乏的地區。
由社企流與社企聚落共同規劃,於8月26日晚上在社企聚落舉辦的「社會企業你我他」系列活動,邀請果核再生計畫發起人楊詩弘先生擔任分享者,現場聚集眾多對社會企業有興趣,以及對義築的計畫感到好奇的朋友,共同聆聽果核的創舉。
楊詩弘率先提出他所見的情況,認為目前社會上許多具有設計感、科技時尚的建築物,背後都需要龐大的技術與資本加持,建築被商品化的情形不斷上演,無法與社會需求接軌,於是楊詩弘開始反思「建築所為為何」。
所謂「醫生有醫術,建築師有建築術,世上有義剪、義診,常見無國界醫生救苦,卻鮮見無國界建築師救難」,這樣的思路,讓一場建築的革命開始了。2009年,一個以學生為核心的建築團隊,建築人的「果核再生計畫」啟動,正如其名,他們期望像種子一樣落地生根且發芽,最終遍地開花,讓更多建築團隊一起將義築的理念發揚光大,幫助更多的弱勢。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72/4011
從教室出走鄉間,來自交大各科系的學生在短短一學期內,將峨眉鄉湖光村以竹材建物打造成智慧便利的社區空間。從設計到完工都由學生全程參與,他們並非紙上談兵,而是實際組裝、搭建出實用建築,甚至打造象徵稻穗的互動燈飾在橋上搖曳,兩排如飽滿稻穗的竹條交會成農夫市集的場地。
「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這門課是交大全校課程革新計畫之一,目的在推廣行動與問題導向的教學、整合通識與專業學程。開課老師許倍銜發現建築所的學生其實不熟悉建材特性,也缺乏實務經驗。與一般大學生相處過後,他認為這些學生也能夠勝任建築、互動科技的基礎學習和實作,便將醞釀兩年多的構想提出向教育部申請了這項計畫。
http://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68/3677
論壇場外架起一個個大型看板,介紹著每個攤位的創辦理念。這個由11個攤位圈起的小空間,擺滿了公平貿易咖啡、小農鮮乳和手工果醬等產品,現場還設置了涼亭小桌椅供民眾休憩,彷彿來到一個假日農夫市集!
現場只見民眾在各個攤位中穿梭,聽每一個經營者講述著他們對這塊土地的關懷與理想。「山坡上的小廚房」創辦人黃淑惠認為:「我們在廚房所做的選擇,除了決定了家人的健康,也影響了環境的未來。」。他們嚴選台灣在地友善農業、無毒栽種的當令水果,協助農友製成果醬,減少蟲害所造成的果物的浪費以及農友的銷售困境。
「以往選擇食材,許多人總以賣相為優先考量,農友為了生存,只好用農藥來維護農作物的美觀,這些化學藥劑不僅破壞了土地,也讓人們吃的不健康。」如果每個家庭在廚房能選擇在地、以自然農法種植出的作物,就能改變整體農業的耕種方式,讓土地不再受到化學肥料等侵害。
另一家友善土地企業「米多幸福」,由創辦人張怡婷(小米)研發出無蛋低糖的米餅乾、米蛋糕,並以「幫助農民、友善環境、與人為善」為理念,在餅乾與麵包的製作過程中,堅持不添加膨鬆劑及其他化學添加物,並大力推廣台灣優質米,期盼本土農業可以更受重視。